Miguel de Cervantes y Saavedra -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 Ebook:
HTML+ZIP- TXT - TXT+ZIP

Wikipedia for Schools (ES) - Static Wikipedia (ES) 2006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中文维基百科 - Wikipedia

中文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由於近期的頻繁破壞此頁已被半保護,匿名用戶或新註冊用戶不能編輯
若需修正條目,可登入以作修改、利用討論頁提出,或申請解除本保護
(保护并不是对目前页面版本的认可。另外,本模板僅為告示用,若要保護頁面請提出請求。)
中文維基百科
中文維基百科

中文維基百科维基百科協作计划的中文版本,自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維持負責,目前在各語言維基百科條目數排名中列第12名,截至2006年12月23日,中文版已擁有106,383个条目。

目录

概况

中文名的来源

這個網站於啟用之時,只以「中文Wikipedia」為名稱。直至2003年10月21日,Wikipedia的中文名,經過13人投票,命名為「維基百科[1]。「」字意為繫物的大繩,也做網解釋,可以引申為網際網路,「」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築物的底部。「維基百科」合起來可引申為網際網路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百科全書

中文維基百科的副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中國清朝大臣林則徐1785年——1850年)於1839年廣州越華書院所創作的對聯的上聯,下聯原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2] 。「海納百川」語出《管子·形勢解》,意指海洋之所以廣大,是因為它不挑擇地容納了數以百計的河流。「有容乃大」則語出《尚書·周書·君陳》。對聯的上聯勉勵待人接物應該仿效海洋,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接納不同的人和事。這配合了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宗旨。

秉承維基百科的特點

主條目:维基百科
GNU的标志。
GNU的标志。

中文维基百科正如維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中文维基百科与传统的中文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 首先,中文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
  • 其次,计划本身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中文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中文协作计划。
  •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中文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维基百科使用GNU自由文档许可证

和其它版本的维基百科一样,中文维基百科也是民主制、菁英制、独裁制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内容,由普通的网友讨论、修改,通常为民主的形式,而维基管理员則因特殊、適當的理由而解除部分限制,例如修改首頁、適當的删除文章或封禁用户。[3]

與其他語言版本的差異

中文維基百科於2006年11月27日的首頁
中文維基百科於2006年11月27日的首頁

中文維基百科使用漢字書寫。漢字是漢族的共同文字,是中國大陸、台灣的官方語言,香港、澳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中文維基百科未規定以官方語言(普通話、國語)書寫,但維基人默契以其為通用形式,適度摻入書面語文言文,以力求文句通順優美。

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輯者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文使用者,根據2004年統計數據[4],使用者連線來源統計,中國大陸佔46%、北美洲22%、台灣12%、香港9%、日本3%、歐洲3%、東南亞2%,其他與未知連線來源共佔餘下的3%。根據2005年12月的一份调查问卷[5],使用者連線來源統計,中國大陸佔45%、台灣23%、香港13%、北美洲6%、歐洲3%,其他與未知連線來源共佔餘下的8%。根據2006年9月初維基百科對各語版本的編輯者來源的統計結果[6],香港的編輯者佔28.6%、台灣佔25.9%,而美國荷蘭則分別佔13.7%及8.2%。由於中國大陸封鎖維基百科,因此來自該地區的編輯者估計多是使用美國和荷蘭的代理伺服器連上維基百科。

來自於各地擁有不同成長背景的華文使用者共同參與了中文維基百科,不同的政治立場與社會觀念在中文維基百科產生最直接的接觸,中文維基百科的文章內容是全球華文使用者相互妥協折衷後的成果。此外,包括中文維基百科在内各语言版本对于非自由版权下的内容,或者版权、来源不明的文章和图片,则保有不同于当地网络氛围的,极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基本上任何不能用于自由传播或者禁止无经济补偿地应用于商业领域的文章、图片,原则上均不会被保留在这里。

中文維基百科大幅度且深度地介紹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區介紹。在某些領域,闡述了華語使用者的價值觀,內容更貼近於華人自己的理解。

中國大陸的介紹,沿海地區擁有較為詳細的文章內容,內陸與西部地方的介紹較為缺乏,反應中國大陸各地網際網路不平衡的發展。

而許多備受爭議的政治議題條目,如台灣問題法輪功六四事件等文章是中文維基百科長年的熱門條目。這與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常爭議的以巴衝突等焦點大大不同。

參與狀況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已有106,383个条目,但这个数量还不包括对话页、没有内部链接的条目、重定向页以及其他名字空间的页面,如果加上这些页面,截至2006年11月,總共有超過34萬頁,並有接近300萬次的編輯[7]。參予人數方面,共有超過1萬5千維基人曾進行編輯,當中編輯超過1,000次的維基人共有約300人,而他們的貢獻佔了中文維基百科編輯總次數的約75%[8]。至於管理人員,中文維基百科擁有超過80名管理員及7名行政員,負責站內日常的維護工作[9]

历史

维基经常在重要的节日为参与者在首页显示相应的图片、Logo与寄语。图为2005年春节时期中文维基百科的限时Logo。
维基经常在重要的节日为参与者在首页显示相应的图片、Logo与寄语。图为2005年春节时期中文维基百科的限时Logo。

自从2002年10月24日第一个条目起,中文维基百科至今已经迅速擴展。

創立及初期狀況

2001年5月,中文維基百科计划與其他12種主要語言維基百科计划[10]同時成立,但當時維基百科網站不支持中文輸入。同時期,與中文版有相同困擾的日語維基百科,權宜地使用羅馬字母來撰寫日語條目,中文維基百科在當時則只擁有少許的測試文字。 [11]

2002年10月24日,Ghyll (現在的Mountain)成功的藉由工具軟體的輔助,撰寫了實質中文內容的文章HomePage,中文維基百科至此才算是真正開始運作,而Mountain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位參與用戶[12]10月27日,中文维基百科移动到新伺服器,软件升级到Phase III,新版的軟體解決了中文輸入的問題。同時,域名改为zh.wikipedia.org。11月17日,中文維基百科網站界面的中文化工作告一段落,Mountain翻譯了英文條目Computer Science,張貼到中文維基百科上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條目:計算機科學

在中文維基百科的早期,大部分的長條目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中文維基原創的則是以短條目居多。 [13]

早期維基人和他们的贡献

中文维基百科第一次聚会时的照片,当中几位维基人在这里依然活跃。
中文维基百科第一次聚会时的照片,当中几位维基人在这里依然活跃。

中文維基百科最資深的維基人是Mountain,而早期累積大量編輯次數的五位資深維基人:SamuelMenchiLorenzariusFormulaxShizhao,在2003年6月14日一起成為首批中文版的華人管理員。

其中Shizhao在维基百科的整理和协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中文版的其他维基媒体计划中也做了很多维护的工作,其编辑次数高居榜首,对中文维基百科的向上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他在中文维基社群的威信。

2002年至2003年,中文維基百科持續進行本地化與正體(繁體)化的翻譯工作。直至2004年12月23日,随着MediaWiki 1.4版本的发布,中文维基百科初步实现正(繁)简体自动转换。

媒體關注與使用者增長

2006年2月《明報》於香港首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
2006年2月《明報》於香港首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

2003年10月20日,中國大陸的《中國電腦教育報》文章[14]介紹維基百科,這是中文媒體第一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翌年2月15日,同是中國大陸的《新周刊》在第173期也發表了與維基百科有關的報導[15],接著隨後的幾週,許多媒體跟進報導,為中文維基百科帶來了大量的中國大陸維基人。2004年的3至5月,維基人以倍數計的增加,總條目數很快的從6000篇突破10000篇。

2004年5月16日,台灣的《中時晚報》刊出《維基網路百科,大家一起寫》[16],是台灣主流媒體首次報導維基百科,隨後於6月,台灣的《聯合報》跟進報導《Wiki百科網書,你也可寫一筆》,為維基百科帶來大量的台灣維基人,時值維基百科在大陸遭到封鎖,台灣相關條目的編寫量大量增加,首頁也加入了台灣的熱門新聞。

香港媒體對中文維基百科的關注較遲,是香港維基人發展起步較遲的主因之一。2006年2月20日,香港的《明報》於副刊發表《生活百科﹕Wiki世界 自由開放》,這是香港媒體第一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同年3月29日3月30日,香港的《頭條日報》於新聞故事連載發表《網友齊編「自由」百科全書 港八月辦首屆中文維基聯會》(按:應是中文維基年會),這是香港媒體第一次深入介紹中文維基百科。

條目數量的增長

「十萬分的感謝」 — 中文維基百科突破十萬條目時的限時Logo。
「十萬分的感謝」 — 中文維基百科突破十萬條目時的限時Logo。
主條目:Wikipedia:里程碑

中文維基百科於2002年10月剛開始時,英文維基百科已有超過40,000條目,成為起步較遲的主要語言版本。2004年2月24日,中文维基百科突破了5000条条目,但是其中有些文章包括正(繁)简两个版本;注册用户数也同时突破了3000人。2月27日,用户Ktsquare大量添加年份条目,使中文维基百科短短3天内就突破了6000条条目。5月14日,中文维基百科总条目数终于突破1万条。

隨著更多維基人的加入,條目數量增長速度也穩步上升。2005年12月13日,用户Shibo77大量添加年份条目[17],使中文维基百科短短1天内就增加了500条条目,并突破5万条。到了2006年11月12日,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10萬條,成為第12個擁有超過10萬條目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8]

中国大陆政府封鎖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採行對網際網路進行內容審查的制度,政府有權依法對網路內容進行審查,對那些有爭議的網頁內容採取限制措施。維基百科網站對一般人民是容易接觸獲得的,但維基百科计划成長的紀錄上,在中國大陸被封鎖過三次。

第一次封鎖

首次且意義重大的封鎖發生於2004年6月2日6月21日。這次對維基百科的封鎖,一般認為開始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的15週年的北京;另一項可能有關的是,5月31日一篇從IDG通訊社發表的文章[19],談到中文維基百科處理爭議內容的態度:中文維基百科存在許多由台灣人撰寫的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文章。(參見台灣問題

封鎖的最初幾天僅封鎖了中文維基百科,而後所有維基媒體網站在中國大陸皆被封鎖。為了解決這次的封鎖,中文維基的管理員向當地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溝通,並向有關單位申請解除對維基计划網站的封鎖。所有維基媒體網站在2004年6月17日6月21日被解除了封鎖。 [20]

這次的封鎖影響了中文維基百科發展的生命力,使用者成長減緩,文章數增加速度緩慢,文章編輯次數銳減,直到2004年9月許多狀況還未回復到2004年5月的程度。

第二次封鎖

第二次較輕微的封鎖發生於2004年9月23日9月27日。在這四天中,對於某些中國大陸的使用者,瀏覽維基百科变得反常與不穩定──這次的封鎖不是全面性的,某些中國大陸的使用者沒有受到影響。

這次封鎖的原因不明,但可能與北京大學的熱門BBS一塌糊塗BBS的關閉有關:此论坛因公開且熱烈地討論政治議題,於幾週前被關閉。於是一部分原來BBS的使用者來到了中文維基百科。同上次一樣,中文維基管理員準備向區域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者聯絡,但申請尚未送出,封鎖就解除了。

第三次封鎖

2005年10月19日17時起,维基百科再次突然遭到封锁,中国大陆部分用户无法登录各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封锁原因至今不明,有人估计与近期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有关。2006年11月9日,大量用户回报中文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已可以访问,这是自2005年10月19日封锁长达一年多以来中国大陆首次可以重新访问。同时https://secure.wikimedia.org/ 已全部不能使用。

以上封鎖皆是無預警、無預先告知的,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單位甚至沒有給予維基百科封鎖的原因與合理的理由

各地中文差異所帶來的難題

參見:漢字正體中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中文维基百科正(繁)简处理系统原理所在网页的屏幕截图
中文维基百科正(繁)简处理系统原理所在网页的屏幕截图

背景介紹

中文存在兩種書寫系統──正體中文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一般來自台灣香港澳門的使用者使用正體中文(繁體中文),來自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則使用簡體中文。因為缺乏交流與各自不同的書寫系統的發展,許多正式的名稱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完全不同。舉例來說,電腦的列印設備,在中國大陸稱為打印机,在台灣稱為印表機。

轉換功能啟用之前的討論與權宜的方式

隨著中文維基百科的成長,正(繁)簡體問題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2003年的討論中,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主流意見,是讓正體(繁體)簡體並存於中文維基百科,正(繁)簡體問題應該通過發展轉換程式來解決,而不是讓正(繁)簡體分別成立兩個中文維基百科網站,但是當時沒有開始開發相關的技術,僅止於討論。

絕大部分的條目是正(繁)簡體共同存在一篇文章之中,少數條目是擁有正(繁)簡兩個不同的版本,例如法國曾經使用兩種不同版本:法國法国,或是日本/簡,日本/繁。其他維基百科可以使用zh-tw與zh-cn做跨語言連結。中文維基內部的正(繁)簡跨語言連結則是使用

這樣的方式做連結。這種方式可以使兩種文字系統互不干擾,但卻只能靠人工整合正體(繁體)簡體兩版本的差異。而公告、總集型頁面則以正(繁)簡並存的方式存在(如Wikipedia:Wikipedia的中文名/投票结果開頭介紹部分依然是正〔繁〕簡並存),以示正(繁)簡體文字在中文維基百科具有相同的地位。

在正體(繁體)簡體轉換功能啟用之前,部分的使用者大量地將正體(繁體)文章全面改為簡體,反之亦然,也有一些使用者將簡體大量改為正體(繁體),實際上卻未編輯文章中的任何內容。如此的作法被視為一種破壞行為,正體(繁體)內容的缺少很容易被視為中文維基百科排擠正體(繁體)字的使用者。隨著簡體使用者大幅度的增長,中文維基百科從以往的正(繁)簡並存,逐漸成為簡體為主流的百科全書。中文版成立以來就不斷出現正體(繁體)版或是台灣版維基百科獨立的呼聲,從這段時間得到越來越多台灣使用者的認同。

經過大約兩年的爭論與等待,2004年9月,Zhengzhu加入中文維基,提出正(繁)簡轉換的處理方式爲此並製作了具體程式,開始進行正(繁)簡轉換功能的開發。該套轉換程式一度以主要中文維基用戶的所在地為字庫分類,后簡化為“簡體”、“繁體”與“不轉換”3類。中文正(繁)簡轉換系統因其易于手動添加及使用,成爲中文維基百科解決正(繁)簡問題的最實際並可行的方案。該套方案及程式在2005年的第1届维基媒体国际大会上由中文用戶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正(繁)簡體字詞轉換功能啟用

為了免除如此的障礙,從2004年12月23日起,中文維基百科在伺服器端提供一個功能──正(繁)簡體自動轉換功能,能夠依據用戶參數自動地轉換不同的字體與辭彙至用戶端瀏覽。過去許多使用正(繁)簡兩種版本內容的文章逐漸合併。輸入正(繁)簡兩種名稱都可以檢索瀏覽合併後的文章。

轉換功能免除了正體(繁體)簡體的隔閡,也一併解決了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之間辭彙的分歧所帶來難以跨越的障礙。

最初在頁頂的條目文字轉換的標籤只有「不轉換」、「簡體」及「繁體」三種,但「繁體」是使用台灣用語的繁體字,對習慣港澳用語香港澳門使用者感到不便。2006年11月,經投票通過後[21],頁頂的條目文字轉換的標籤改為「不轉換」、「簡體」、「台灣正體」及「港澳繁體」四種。

主要項目

特色與優良條目

特色条目汉字的插图:合体字“好学孔孟”。
特色条目汉字的插图:合体字“好学孔孟”。

经过一定时间发展的维基百科一般都会产生“特色条目”,虽然真正100%符合维基百科完美作品标准的条目实际上并不存在,但特色条目依然是作为该语言维基百科中,通过多数人认可为比一般条目要更为完整、优秀的作品。它们一般是众多维基人共同协作的甜美果实,也可以是部分人独立完成的华彩篇章。每一篇特色条目都会在正文右上角和条目讨论页上注明标记。

对于中文维基百科而言,特色条目的概念的出现始于2004年3月(中文维基百科实质开展近半年后),起初是由管理员们将个人认为较为完整的条目遴选为特色条目,而这种做法在中文维基百科步入条目数量与质量大幅增长后变得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此外,为尽快提升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质量,该年5月份,中文维基百科引入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条目质量提升计划,成為當時唯一一個成為特色條目的方法。但不久后,“特色条目评选”制度也许可有个人独立完成的条目参选特色条目。

最早的特色条目是文化大革命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经过第一次同行评审后伊丽莎白一世依然保留了特色条目的地位,该条目也成为中文维基百科最早的特色条目。

另一方面,中文维基百科很多条目拥有极佳的内容质素但其仍不足以成为特色条目;可能是因为其长度过短、或论题过广、或过于聚焦于某一话题、或是该条目所述的领域并不太知名。即那些具有成为特色条目潜力的条目,由维基人主动找出、编写,通过提名并通过的,将会成为优良条目

截至2006年12月上旬,中文維基百科擁有86條特色條目,當中以歷史類最多,其次是文學藝術政治類的條目。可能与参与者的爱好和日常工作,文化类条目的普及度较高所致。同一時間,中文維基百科擁有180條優良條目,數量正穩步上升當中。

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開始於2004年5月,目的是集合維基人的力量,更快地合力打造更多特色條目。条目质量提升计划在动员更多维基人参与的同时,提升中文维基百科的写作质量,选取进行质量提升的条目由维基人投票决定,在经过数周的提升后复交特色条目评价。當中,特色条目评选得分最高的是欧洲,滿分5.0分中平均得4.8分。

除了主計劃之外,其他領域下也設有自己的條目提升計劃。例如香港條目提升計劃是針對香港相關條目而發展的質量提升項目,以提升香港之條目至特色條目為目標。此外,還有台灣主題化學主題生物主題足球主題

然而,自2006年起,由於維基人對編寫條目的態度,轉變成以獨力完成為主,因此這些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的成效大不如前。除了提升後的條目質素並無大改善,部份計劃更陷入荒廢的狀態。2006年11月曾有維基人動議廢除條目質量提升的主計劃,但主流意見是傾向保留進行改革,直到現時還未有最後定案。

翻譯工作

中文維基參予了元維基每周翻譯計劃,每星期從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翻譯一篇條目。這個計劃到現時為止已成功翻譯超過100條中短篇幅的外語條目,為翻譯工作提供榜樣。

專題及主題首頁

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不同的專題。專題是一個幫助各參與者去整理在維基百科中某一特定範疇的資料的資源。這不是提供那些資料的地方,而只是一個有關那些資料的資源:如那些資料應如何編排方式、或是哪些內容是應當包括等等。而且各個專題的討論頁亦為那些對該題目有興趣的參與者提供了一個討論地方。截至2006年12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約80個專題。

對於特定範疇,中文維基百科還設有主題首頁。主題首頁是為對某一領域的知識感興趣的維基人及一般讀者提供的首頁,用於幫助查找該主題的資料,並擴充與該主題相關的條目。一個維基主題可與一個或多個專題相連。不過,與專供維基編者使用的維基專題不同,維基主題是同時為編者及一般讀者服務的。截至2006年12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43個專題。

工作小組及興趣小組

為凝聚對特定範疇感興趣的維基人,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不同的工作小組興趣小組。工作小組的主要焦點的中文維基百科內的站務維護,而興趣小組則集合了對有興趣編寫特定範疇條目的維基人,藉此進行意見交流。截至2006年12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9個工作小組及27個興趣小組。

地區維基人協作

2005年8月,有香港的維基人者尺發起了香港維基人佈告板。這是中文維基百科首個成立的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作為香港維基人和對撰寫香港條目感興趣的維基人聯絡之用。該板的最大特色,是其香港條目提升計劃。在這個計劃之下,有數個條目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並成為特色條目。最早從此計劃中出來的特色條目是香港電車,於該板的條目提升檢討中在滿分5.0分中得到平均得分3.4分。

繼香港維基人在中文維基百科首創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之後,於2006年1月1日,有台灣的維基人阿儒發起了相同性質的台灣主題公告欄,以求將台灣的風土文化在維基百科裡展現出來。其後,來自廣東中國中部日本澳門的維基人也建立了他們的維基人佈告板。截至2006年12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6個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

出版刊物

维基读本的第一期封面,由Shizhao任主编
维基读本的第一期封面,由Shizhao任主编

中文维基百科从2005年起,由Shizhao主持编写维基读本(第二期称为维基文摘)。维基读本是对维基百科上某种主题文章的精选的一个连续出版物,并且制作成PDF格式出版。维基读本每一个季度出版一期,两期出版後卻未沿續。2006年第一屆中文維基年會籌備期間,有提議重辦維基文摘,可惜最後並未成事。

另一方面,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一個名為wikidigest的邮件组。该邮件组由中文维基人snowyowls建立于2005年12月,内容为中文维基百科新条目精选,目前定期向用户发送每日入选中文维基首页你知道吗栏目的条目,可以从这里进入。

互助客棧與詢問處

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一個名為互助客棧的地方,用來討論技術議題、方針和規則、以及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維護。這是中文維基人最主要的交流意見的地方。另一方面,面對著雅虎知識+一類知識型網站的流行,中文維基百科於2006年10月設立了一個名為詢問處的地方,用來供使用者發問及解答任何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問題。

維基人社群

參與者

中文維基百科的參與者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文使用者,並非集中於中國大陸。東南亞擁有龐大的華語使用人口,但當地華人人口沒有反映在該地區相關文章的書寫量上,可能與東南亞華人多使用粵語閩南語客語或是當地華人已失去華文書寫的能力有關。维基人的年龄跨度和一般人印象中“百科全书”的编辑者年龄跨度不同,其中不少活跃的维基人在生活中还是大學生及中學生,甚至有少數小學生的參予。此外,通过条目质量提升计划、访问与编辑总数上显示中文维基百科用户大部分对政治历史文化类条目报有较大的热情,因此特色条目優良條目、新条目推荐中也以该类条目居多。另一個特色現象,就是由於來自香港的維基人很多都關心本地的事物,因此優秀的香港相關條目的比例也不少。

截至2006年12月,中文维基百科有超過15万名注册用户,拥有106,383条条目和超过300万次的编辑[22]。但活跃的维基人所做出的贡献却是占据了整个中文维基百科的大多数。編輯超過1,000次的維基人共有約300人,而他們的貢獻佔了中文維基百科編輯總次數的約75%,而編輯超過10,000次的維基人的22人中,已貢獻了約30%編輯總次數。[23]。部分观点认为这是维基百科不易于新人上手或者对版权的要求严格的表現。

一般而言,已经熟悉中文维基百科的用户大多使用互助客栈来进行日常的编辑交流,而专为新人设立了常见问题的集合社区。为了进一步加强维基社区之间各用户的交流,中文维基百科在维基百科人中通过地域、爱好及兴趣、毕业学校、政治倾向……各种不同的分类创立了各个维基人之间的交流板块。通过这个板块维基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乡、校友、志同道合的其他维基人。维基人可以通过这里寻求各种帮助,或发起当地维基人举行聚会。也可以找到维基的部分指导方针,工作小组与一些怪诞而罕见的条目

聚會

参与2005年维基媒体国际大会的数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基人。
参与2005年维基媒体国际大会的数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维基人。

維基百科第一次的聚會──維基百科北京地區網友見面會,於2004年7月25日北京大學舉辦。此后在上海香港台北新竹都有维基人发起聚会,将网上的聚会带到了现实中。聚会的主题主要涉及中文维基百科的当时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发展的建议,因此讨论的焦点往往各有侧重。2005年8月,中文维基百科的Wing阿仁虎儿等数名用户参加了这一年的維基媒體國際大會,並在会上发表了由Zhengzhu撰写的关于简繁转换的技术性论文“Chinese conversion the wiki way”和主要由Mountain撰写的讲演稿“We-create-pedia in China”等多篇文章,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2006年4月,台北維基人開始展開每兩星期一次的定期聚會,香港維基人於10月仿效。2006年12月,廣東北京南京香港臺北五個地區均計劃舉行冬季聚會,為中文維基百科成立以來同一個月內最多地方舉行聚會的月份。

中文維基年會

中文維基年會邀請到香港著名人士陸恭蕙、單仲偕等發言
中文維基年會邀請到香港著名人士陸恭蕙單仲偕等發言
主條目:中文維基年會

為使各地的中文維基人增加見面的機會,以及向外界推廣中文維基百科的應用,中文維基年會因此而被發起。第一屆中文維基年會已經在2006年8月26日27日香港中文大學舉行。超過一百名參加者參與是次的活動。這個年會更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個別語系的維基聚會

由於台灣台北市成功奪得2007年8月舉行的第三屆維基媒體國際大會主辦權,因此第二屆中文維基年會可能未必會於2007年舉行。

網路討論交流

中文維基人依地區的習慣而有不同的網路交流方式,例如来自台灣的維基人多使用BBSMSN互相交流,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参与者则较多使用QQ进行即时交流。但是随着参与者群体的不断交流和融合,这些不同网络交流方式的利用也并不绝对,比如,现在一些中国大陆的中文维基的网络会议也会使用MSN,以及Skype这样其他地区维基参与者常用的网络通讯软件。下面是一些大纪事:

  • 2005年1月19日,以Wikipedia為主題的討論看板成立於台灣批踢踢BBS站,並開始有计划的在BBS上推廣維基百科。
  • 2005年3月24日,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冷玉(内容群:2382326,技术群:3680101)建立了以維基百科為主題的QQ群,其他大陆维基人也先后建立以維基百科為主題的QQ群,其中冷玉的两个群人数最多、讨论最为热烈。QQ群成為中國大陸的維基人網路即時交流的方式之一,接近甚至超越了其他維基百科的IRC頻道的地位。
  • 2006年4月26日,香港的香港地BBS建立維基百科版,並與台灣批踢踢BBS維基版建立轉信關係,此暫為香港唯一開設維基討論區的站台。

維基榮譽與獎勵

2005年1月,RichyVipuser為進一步推動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參考英文日文版維基百科創建了目前中文維基百科通用的维基荣誉与奖励,並在不久后設立了以獎勵GmailWallop為主要方式的維基其他獎勵,以作爲對長期為中文維基百科付出貢獻的維基人的肯定。此後新条目推荐制與條目編寫競賽制(該項目已停止)。這幾措施在執行中既獲得了確實的成效,帶動了剛加入維基百科的新人的貢獻熱情,也走了不少彎路。同年8月,由FfaarrSuper1發起了針對維基榮譽與獎勵具體操作細節的一次討論,並將之付諸投票通過。2006年2月,香港維基人佈告板設立了維基香港創作獎,為中文維基百科首個且為目前為止唯一一個獨立於維基榮譽與獎勵主計劃的創作獎項。

批評

增長速度緩慢

全球使用中文的人數達14億以上[24],為世界主要語言之一。然而,中文維基百科的規模與中文的普及率遠遠不成正比。有觀點將原因歸咎於中國大陸當局封鎖維基百科。不過,即使只計算非中國大陸的約1億名中文使用者,參予中文維基百科的人數還是遠遠比不上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例如瑞典語僅約900萬人使用,但瑞典語維基百科的條目數卻已是中文維基百科的兩倍多[25]

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

中文維基百科另一被人詬病的地方是其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據統計,中文維基百科每篇條目長度僅為約2,800多字節(3字節等於1漢字),比德語日語等主要語言短少[26]。當中超過2KB(2,000字節)的條目更只有12%而已,同樣比大部份主要語言為少[27],這亦意味著中文維基百科內容詳盡的條目集中在極少數。

除了小作品的問題,未完成翻譯的條目同樣為數甚多。現時有超過2,000條條目尚未完成翻譯[28],即超過條目總數的5%。相對於其他語言版本,這個數字是比較嚴重,最差的情況是,部份條目只有一點內容被翻譯。

自我審查之嫌

2006年11月30日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的一篇報導批評中文維基百科敘述另一種歷史觀[29]。報導內容提及中文維基百科對毛澤東等條目進行美化,只敘述中共當局的觀點。雖然事後證實這篇報導提及的地方存有嚴重錯誤,但部份中文媒體仍繼續作出報導。中文維基人社群也曾進行澄清[30][31],但類似的批評已未完全地消失。

参見

參考文獻及註釋

  1. 投票結果:Wikipedia:Wikipedia的中文名/投票結果
  2. 《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薛桂芬著 徐立亭編 哈爾濱出版社 ISBN 7-80557-894-X
  3. 参见《商业周刊》第 960 期文章 維基資料量比《大英百科》多七倍 作者:林宏達。
  4. 2004年統計數據
  5. 2005年12月的一份调查问卷
  6. 2006年9月初維基百科對各語版本的編輯者來源的統計結果
  7. 中文維基百科實時統計
  8. 維基百科數據
  9. 參見Wikipedia:管理員Wikipedia:行政員
  10. 包括阿拉伯语荷兰语德语世界语法语希伯来文意大利语日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瑞典语
  11. 中文維基百科最早的網址為chinese.wikipedia.com[1]、zh.wikipedia.com、zho.wikipedia.com、chi.wikipedia.com。
  12. 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位用戶是系統開發人員Brion VIBBER,而第一個參與者則是Mountain,同時也是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二位用戶。
  13. 中文維基百科開始於2002年10月24日,當時英語維基百科已有4萬條條目,許多後來發起的不同語言維基百科计划的初期,也有許多條目是從英文維基的條目翻譯過來。
  14. 《我也來寫百科全書》 — 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10月20日
  15. 知識狂歡時代的自由百科》 — 新周刊第173期,2004年2月15日
  16. 《維基網路百科,大家一起寫》 — 中時晚報,2004年5月16日
  17. 至2005年12月20日,12月13日前后新增的所有年份条目都已重定向到相应的年代条目。
  18. 維基百科創辦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在創辦維基百科之時,目標之一是每個語言版本均收錄十萬以上的條目。英語維基百科已於2003年1月22日率先達成此目標,當時中文維基百科條目還不足一千。
  19. IDG通訊社發表的文章
  20. 維基百科的創始人吉米·威爾士通過香港的Chinatechnews 發表了對中國政府的正式聲明,他說:「對維基百科的封鎖,既不是對謊言也不是對宣傳的封鎖;對維基百科的封鎖,僅僅是對信息本身的封鎖。」
  21. Wikipedia:投票/增加「香港繁體」轉換標籤
  22. 中文維基百科實時統計
  23. 維基百科數據
  24. The World Factbook美國中央情報局
  25. 瑞典語維基百科實時統計
  26. 各語言版本維基百科字節數比較
  27. 各語言版本維基百科2KB以上條目數比較
  28. Category:翻譯請求
  29. Chinese-language Wikipedia presents different view of history,《國際先驅論壇報》,2006年11月30日
  30. 大家都誤解了維基百科,《台灣蘋果日報》,2006年12月7日
  31. [2],google頁庫存檔

外部連結

英文:
超過100,000篇條目的維基百科版本
德語:de | 英語:en | 西班牙語:es | 法語:fr | 義大利語:it | 日語:ja | 荷蘭語:nl | 波蘭語:pl | 葡萄牙語:pt| 俄語:ru | 瑞典語:sv | 漢語:zh
超過10,000篇條目的維基百科版本
阿拉伯語:ar | 保加利亞語:bg | 孟加拉語:bn | 布列塔尼語:br| 波斯尼亞語:bs | 加泰羅尼亞語:ca | 捷克語:cs | 丹麥語:da| 希臘語:el | 世界語:eo | 愛沙尼亞語:et | 巴斯克語:eu | 波斯語:fa | 芬蘭語:fi | 加里西亞語:gl | 希伯來語:he | 克羅埃西亞語:hr | 匈牙利語:hu | 印尼語:id | 冰島語:is | 伊多語:io | 格魯吉亞語:ka | 韓語:ko | 盧森堡語:lb | 立陶宛語:lt | 馬來語:ms | 那不勒斯語:nap | 挪威語:no | 新挪威語:nn | 羅馬尼亞語:ro | 簡易英語:simple | 斯洛伐克語:sk | 斯洛維尼亞語:sl | 塞爾維亞語:sr | 泰盧固語:te | 泰語:th | 土耳其語:tr | 烏克蘭語:uk | 越南語:vi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6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ub-domains

CDRoms - Magnatune - Librivox - Liber Liber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Project Gutenberg - Wikipedia 2008 - Wikipedia 2007 - Wikipedia 2006 -

Other Domains

https://www.classicistranieri.it - https://www.ebooksgratis.com - https://www.gutenbergaustralia.com - https://www.englishwikipedia.com - https://www.wikipediazim.com - https://www.wikisourcezim.com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net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es - https://www.radioascolto.com - https://www.debitoformtivo.it - https://www.wikipediaforschools.org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z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