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Wikipedia:破坏 - Wikipedia

Wikipedia:破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由於近期的頻繁破壞此頁已被半保護,詳情請參閱討論頁。要修正條目請登入,或申請解除本保護
本页被视为英文维基百科的一项正式方针。中文维基百科因循参照此方针。本方针以英文原文为准,为维基编者广泛接受,是所有人应遵从的标准。本页的中文翻译尚未全部完成或未达成共识。除翻译外,请不要更改本方针。如果翻译完成,请在本页的讨论页讨论本方针是否可以成为中文维基百科的正式方针。
捷徑
WP:-(
WP:VAN
WP:VAND
WP:VANDAL
WP:PH

破壞是指以降低维基百科全书质量为目的而故意增删或修改内容的行为,例如把正常内容替换成猥亵的、诽谤的、或者其他不相关的内容。

尽管有些善意的对维基百科的改进可能被误导或被误会,但它们绝不是破坏。即使是不怀好意的编辑,除非不可辩驳地显露出恶意,否则一般不算破坏。舉例,偶爾加入個人意見的行為不算破壞,它只是沒有用,應被移除或修改。

破坏是违反维基方针的,任何人有权发现并处理破坏,如果你不能处理破坏,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2002年IBM的研究表明,英文維基百科全書大多數猥褻的或清空頁面的破坏會在五分鐘內被修復[1]。但是,破坏仍然可能影响所有用户,在您編輯一個頁面之前,不妨先查看一下該頁面的歷史,看看是否有漏網的破壞。此外維基百科的流行程度及讀者人數自該項2002年的研究後急速上升,現時無近期資料可確認這「五分鐘」的預期是否不變。

不是所有破壞都是顯眼的,亦不是所有大量的或有爭議的修改皆是破壞,在確認新數據或資料是否正確,或是善意動機下的錯誤,或是全然的破壞時需小心。

目录

破坏类型

下面列出維基百科最常見破坏类型。

清空頁面:將已創建好的頁面完全刪除或將部分資料移除(有些人會用一些褻瀆的言語將原來頁面覆蓋)。
广告性破坏:

在文中加入不適當的外部連結以達到自我宣傳的目的。

机器人破坏:

指以脚本或者“机器人”來试图破坏或者插入广告的形式修改“众多”(成百上千)的條目、空白,或者商業連結。

稚氣的破坏:

將頁面變得空白一片(例如对李慧思条目的破坏)或在文中加插塗鴉(例如对九头鸟条目的破坏)。

无聊破坏:

用户有时候会创建一些笑话条目(bad jokes)或者用看似有道理的无聊东西取代或者扩充原内容(例如Mr. Pelican Shit)。

鬼祟破坏:

指那些很难被发现的破坏者。发布假消息,改数据,细看才能发现的掉包和排版错误(例如[1])。

引人注目的破坏者:

加入一些攻击性文章,使用敌意帐号,和将文章改成笑话,引起維基人的關注。(参见Wikipedia:不要人身攻擊

用戶頁破坏:

惡意修改或移動用戶頁,例如对Shizhao用户页的恶意修改。(参见Wikipedia:不要人身攻擊

圖片破坏:

上載有版權的圖片,使用恶意的卡通GIF文档,等等。

模板破坏:

把上述破壞信息加入模板。

移動頁面的破坏:

用一些令人反感或毫無關係的名稱取代原來的頁面名稱,令其他人找不到該頁面。事實上,维基百科只容許作出超過25次修改的维基人移動頁面,而且必須列出移動的原因。

破坏性重定向:

將一些頁面重定向至一些令人反感的圖像或頁面,或重定向到一些錯誤的頁面。(例子:Autofellatio redirect vandal

破坏性連結:

重寫頁面,使內裡的超連結看起來和原來的一樣,但連結至錯誤的版面。就像這樣:[[盤尼西林|香港]](看起來它連至香港条目,但事實上却連結至盤尼西林条目。)

移除警告模板:

將警告性模板(诸如{{vfd}}、{{copyvio}}等)移除,以阻止管理員將有問題的版面及條目修改或者刪除。

破坏他人留言:

擅自刪改別人在討論頁中有签名的留言及評語,歪曲其意思(例如对xiaojeng留言的修改)。除了含有人身攻擊或侵权的討論留言我們需要將其刪除外,請尊重任何一位維基人在維基百科討論中的意見。

破坏正式方针:

对不同意的维基百科正式方针内容不经过讨论直接删除或者改动。但是,对方针正常的文字修改不是破坏。

侵權性破壞:

将明知有版权的内容加入维基百科,而违反维基百科版权方针的行为是破坏。但因为用户可能不知道所添加的内容侵权或者不明了维基百科反对侵权的方针,所以只有当用户被告知相关反对侵权方针内容之后仍重复侵权行为才是侵权性破坏。

創建新用户破壞:

用一些令人反感的名字建立新用戶也被視為一種破壞,即使這用戶或許不會被使用,参见:Wikipedia:用户名

哪些不是破坏行为

下列事项不属于破坏行为,尽管有时有人这样认为。这些应当被区别对待:

新用户的试验:

新用户点击“编辑本页”按钮看是否真的可以编辑页面,于是写入一些东西试验。这不是破坏!与之相反,对这些人要热情鼓励,引导他们至沙盒(例如:使用test模板),使他们能继续练习。

学习维基的标记语言和格式:

有些用户需要一段时间学习标记语言和维基内容的格式,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能进行一些试验。与其将其归入破坏行为,不如给他们一些积极的帮助,并引导他们阅读Wikipedia:如何編輯頁面等帮助文章。

違反中立的觀點

我们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维基百科这一方针,即使很多维基老手偶尔也会加入不适合中立观点的内容。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被自己的信仰所蒙蔽着。尽管这很可悲,但这并不是破坏。

勇敢的编辑

维基人经常为改进文章而对其做改头换面的编辑,因为维基百科就是这样鼓励我们的。有时候一个人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内容被彻底删除或改写,或者转移到讨论页,很容易联想到破坏,但这些编辑行为不是破坏。

固执己见:

一些用户不能同别人达成共识,甚至不顾其他所有人的反对顽固的进行编辑。这的确令人遗憾,但不是破坏行为,请参考Wikipedia:争议的解决。

骚扰或人身攻击:

维基百科有明确的Wikipedia:不要人身攻擊的方针,而骚扰其他维基人也是不允许的。尽管有些骚扰行为是破坏,例如破壞用戶頁或在條目內加入人身攻擊其他用戶的內容,但有些骚扰行为却不一定是破坏。

不可预料:

有的人用一种不寻常的编辑方法,也不算是破坏。如果有人做了很好的文章,可是在总结里写“妈妈好”之类的,不能看作是古怪的破坏,只是新手。要努力告诉他正确地总结方法,不要全部恢复,不要打击。

如何認出破壞

這裡收集了一些如何認出破壞的提示。一旦你找到它,閱讀Help:如何把頁面恢復到早期版本

被匿名用戶破壞:

不少破壞均是由沒有帳戶的匿名IP所做的,欲查看在匿名IP所作出的破壞,可使用最近更改頁面內建的隱藏已登入用戶功能,這可分流出一些可疑破壞的修改,由於匿名IP不可點選「小修改」,因此也可使用隱藏小修改的功能,去查找破壞,點選「差異」即可看到新舊文章被修改的地方。

被新使用者破壞:

新使用者可疑的破壞用戶貢獻会显示出人们创建的维基条目最近的修改。请不要把故意破坏与新手无意修改相混淆。

新建條目的破壞:

像破壞存在的頁面,使用者常常新建充滿破壞的條目。新页面是一個好的地方去發現破壞。页面大小紧挨着标题,你可显著地发现很小的页面。具有荒谬标题的新页面也容易发现,可能到处都是。参见 Wikipedia:检查新页面 尝试调整新页面。

高知名度頁面的破壞:

一些經常被參觀的頁面是破壞者故意破壞的高危目標。最容易察覺破壞的方法是把這些頁面加入你的監視列表和並且通常檢查他們,要特別留意匿名編輯。

任何一個頁面從首頁連結很可能成為破壞者的目標。Wikipedia:编辑首页给出了首页上的所有内容模板。检查这些模板可以发现对首页链接的页面进行的修改和有助于发现可能的破坏。

普通的破壞:

普通的破壞只是一些等同塗鴉的行為, 例如在一個頁面內寫上添加不恰當的內容(例如:樂天愛小慧),把整個頁面的文字刪除,以帶有侮辱性的文字或口號替換,或其它不成熟的惡作劇。

有些用户点击编辑工具条后直接将页面存档,这样造成的结果通常介于破坏和新手试验之间。比如如下的内容:

'''粗体文字'''''斜体文字''[[链接标题]]<math>此处插入公式</math>

可以使用Google搜索相应的文字发现这类错误。

类似于上述工具条错误,示例图像和媒体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检查那些条目中使用了Image:Example.jpg 和Image:Example.ogg可以发现这类错误。

反复的破坏:

如果你发现了涂鸦或破坏行为,你可以点击页面顶部的“历史”然后点击破坏者的用户名或IP地址。然后,点击屏幕左边的“用户贡献”,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该用户所有的编辑历史。也许你会发现这个用户以往进行的破坏行为。

處理破壞

如果你發現破壞,修復它。此外,留下警告的訊息在破壞者的討論頁面. 如果破坏者在被警告后仍然继续的话,请在Wikipedia:管理员通告板页面通知管理员。管理员可按照封禁方针对其封禁。

警告模板

  • {{subst:test}} 或 {{subst:test1}}
    • 感谢您在维基的试验。您的测试文字已经被清除。如果您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请使用沙盒。如果您希望为维基百科做贡献,您可以阅读欢迎页面了解更多的资讯,谢谢您的合作。
  • {{subst:test2}}
    • 请您停止在維基百科中添加不恰當的內容,或者缺乏根据地刪改原有內容。這被視作破坏行為,您的修改會被处理。如果您需要体验维基的编辑功能,请使用沙盒。多謝合作。
  • {{subst:test2a}} (适用于将页面清空的破坏)
    • 请停止从维基百科移除文字。这被认为是破坏。如果您想试验,请使用沙盒。谢谢。
  • {{subst:test3}}
    • 请停止!您做的修改被视作破坏行为。您继续的话将会被封禁,暂时不能参与编辑维基百科。
  • {{subst:test4}}

这是对您的最後一次警告。如果您再一次作出破坏行为,您将被禁止编辑维基百科。

  • {{subst:test5}}

由于您对维基百科的破坏,您已被暂时封禁請留意,刷白頁面、添加隨意文字或垃圾文字、故意添加錯誤資料、侵害個人隱私、或其他的故意擾亂維基百科的行為,均視為破壞。如果您希望进行有用的贡献,欢迎您在封禁结束后回来。

"subst"使模板文字被贴入对话页中,在以后的编辑状态下不再显示{{subst:test}}。

不要忘记在警告消息后签名(使用 ~~~~)。

破坏者級別

破坏者,指的是谁?

一般破坏者

  • 添加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或无意义条目
  • 仅使用单一或者少量的IP地址
  • 破坏过程是手动的
  • 一些比较无聊的人

超级破坏者

  • 了解HTTP协议和基本网络编程
  • 利用程序编写的机器人进行破坏
  • 破坏过程是大量的、自动的、电子化手段的

相關頁面

參見

  1. http://researchweb.watson.ibm.com/history/results.htm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