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朝鮮戰爭 - Wikipedia

朝鮮戰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鲜战争
冷戰之一部份

美國海軍陸戰隊在仁川登陸
日期: 1950年 - 1953年
位置: 朝鮮半島
結果: 平手,維持分裂
起因: {{{casus}}}
領土變更: {{{territory}}}
參戰者
大韓民國聯合國軍 (美國英國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泰國埃塞俄比亚希臘法國哥倫比亞比利時南非共和國荷蘭盧森堡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国人民志愿军)、蘇聯
指揮官
麥克阿瑟李奇威 金日成彭德怀
兵力
932,964 約2,560,000
傷亡
中国战史记载:联合国军总减员109万,其中美军39万(阵亡3.6万多),韩国军队66万,其他国家军队2万多;韩国战史记载:联合国军总减员116万 中国战史记载:中国军队阵亡、病故合计15万,负伤23万,被俘2.17万,因病减员43万,合计减员83万;朝鲜军队伤亡24万
朝鮮戰爭
仁川戰役、卓辛貯水廠戰役、加平戰役

朝鮮戰爭英文Korean WarWar of Chosun韩国-{한국전쟁}-韓國戰爭-{육이오 사변}-六二五 事變朝鲜-{조국해방전쟁}-祖國解放戰爭中国大陆抗美援朝:-{韓戰}-),是一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国家统一之战,而分别支持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这场战争。战争於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突袭韩国开始,1953年7月27日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由於没有签订和平协议,“技术上讲”这场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朝鲜和联合国军依然处于战争状态。主要的参战者除了南北朝鲜外,还包括了中国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5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决议派小规模部队参战;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防空作战。

目录

[编辑] 背景

李承晩(左)
李承晩(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本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鲜被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划分为两个部分,由苏联、美国分别驻军,以解除朝鲜半岛上的日本军队武装与日本的政治经济殖民统治。美苏双方首先是将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联合国决定在美苏管辖区同时举行选举,然后美苏军队撤出朝鲜半岛,由朝鲜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国家。1947年10月,美国在联合国提出预案,建议于次年3月31日以前,在朝鲜南北同时进行选举,由联合国监督,进行民主的选举,这个议案被通过。

1948年5月,美军以联合国的名义坐镇朝鲜南部,开始进行选举,而南方的左翼组织抵制这次选举。8月15日,亲西方的李承晚-{이승만}-)当选总统,接替了自1945年以来在朝鲜南部执政的左派政府。1948年8月大韩民国宣布建国。联合国随即接纳他为联合国成员国。

9月9日,北方选举了金日成为国家主席,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及东欧各社会主义国际立即予以承认。

朝鲜半岛形成了两个意识形态上敌对的政权。但根据历次大韩民国宪法以及历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宪法,南北朝鲜双方都认为朝鲜半岛上只存在一个国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国家统一是双方努力追求的目标。

[编辑] 战前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组建

当时的大韩民国军队武器匮乏,没有重炮、坦克以及空军,军官多为二战时期日本或满洲国军事学校出身,如后任总统的朴正熙,历任师长、军长、参谋总长的白善桦等。美国国务卿艾奇逊(Dean Gooderham Acheson)在1950年1月所发表的讲话中,将朝鲜排除在美国的防御范围之外。美国远东军队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在接受访问时,也将朝鲜和台湾划在美国在东亚的防御范围之外。而副国务卿迪安·鲁斯克(Dean Rusk)在6月20日接受国会质询时也表示战争不太可能爆发。

朝鲜人民军1948年2月精心准备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军队。在苏联的帮助下,北朝鲜很快就建立起了有效的步兵、摩托化旅和边防警察,而苏联还向朝鲜人民军提供了大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从1946年起苏联就培训了几千名朝鲜军官,每个师还配约有十五名苏军顾问,再加上大批曾在中国东北与中国关内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内战、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官兵,朝鲜军队的实力确实是南朝鲜所无法匹敌的。为保证军队的政治向心力,朝鲜人民军军官均由抗日老兵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未與日本合作的人担任。

[编辑] 战争爆发

韓戰初期南北韓的版圖變化
韓戰初期南北韓的版圖變化

1950年5月,大韩民国进行了新的一轮大选。李承晚总统的政党只保住了210个席位中的 22席。

1950年6月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向南北朝鲜人民发出呼吁,要求在8月5日至8日在全朝鲜举行大选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并且号召为此目的于6月15日至17日在海州召开协商会议。6月11日朝鲜三名代表越过三八线,打算向大韩民国各政党领导人递交和平统一国家的呼吁书,被大韩民国政府逮捕。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声称,李承晚在美国操纵下突然向三八线以北地区进行了全面的武装侵犯[1]。苏联解体后,随着前苏联档案的公开,目前广泛流行的观点认为1950年6月25日凌晨,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兼朝鲜人民军司令官金日成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大韩民国的突然进攻。當時大韩民国国防军三分之二的軍隊尚未進入戰備狀態,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之后漢城首爾)就失守了。

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南朝鲜作战,27日再度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攻占台湾。美国驻联合国代表还向安理会提交了动议案,在苏联代表因自1950年1月起抗议中国代表席位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继续占有而缺席的情况下,以13对1(南斯拉夫投了反对票)的情况下动议得到通过,联合国军队组成。联合国军以美军为主导,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大韩民国国防军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指挥,麦克阿瑟上将为美军远东军司令。7月5日美军参加了第一场对北朝鲜的战役。

[编辑] 仁川登陸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成功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陸成功

在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漢城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韩国国防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远接近地的洛东江一带。此时美军第25师收到死守南方防线的命令,不得再后退。8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与其他高级军官会面,并说服他人实施风险很大的仁川登陆计划。

9月15日,麥克阿瑟登上旗艦“麥金利山”號親自督戰,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軍團成功登陆仁川,从北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一日之後重夺漢城

[编辑] 美军越过三八线

北緯三八線,這是一條政治上的劃線,而非地理劃線
北緯三八線,這是一條政治上的劃線,而非地理劃線
美國陸軍上將惠特尼(Courtney Whitney)、麥克阿瑟、阿莫德(Edward Almond)在朝鮮
美國陸軍上將惠特尼(Courtney Whitney)、麥克阿瑟、阿莫德(Edward Almond)在朝鮮

因战事进展极其顺利,将北朝鲜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的计划产生大幅改变。麦克阿瑟将军要求乘胜追击,将共产主义势力逐出整个朝鲜半岛。9月27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总统杜鲁门都同意了麦克阿瑟的建议,但是总统要求麦克阿瑟:只有在中国和苏联都不会参战的情况下才可攻击朝鲜,這僅是一場“有限度的戰爭”,美國單方絕不願再掀起世界大戰。麥克阿瑟信誓旦旦的表示,中國在百業待舉之際,絕不可能介入朝鮮戰事。次日美军部队进逼三八线,10月1日南朝鲜第一批部队终于进入北朝鲜作战。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国将第四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中的朝鲜族部队以师为单位按金日成的要求转交给北朝鲜,构成朝鲜人民军步兵主力。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亲自到北京见毛泽东,取得毛泽东的赞同发动统一战争,唯确切日期可能没有告知。战争爆发后,中国在7月13日即成立东北边防军,抽调4个军及炮兵部队,积极备战。8月5日,毛泽东电告东北边防军领导,要求在8月底完成作战准备,在9月上旬能够出动至朝鲜参战。此时北朝鲜人民军还在朝鲜南部洛东江一带作战,联军仅守住釜山防卫圈一小块地区。 仁川登陆后,朝鲜局势逆转,中国政府几乎每天都通过广播警告美国,如果跨过三八线,中国就会出兵。9月30日,总理周恩来在政协国庆大会上发表措辞强硬讲话,10月3日凌晨美国部队大规模进入北朝鲜前,周恩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要他转告美国政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中国虽然做出强硬声明,中共高层领导人内部意见却不一致,大部分倾向于不参战,因为中国歷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卷入这场战争对国家发展不利。前苏联解密档案表明,斯大林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脑指示中共派兵介入,但是直到10月初,中国政府仍未对参战与否做出最后决定。周恩来赴莫斯科跟苏方讨论参战问题。10月4日,中国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奉命抵北京商讨朝鲜问题,10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最终决定介入朝鲜战争。中国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直接原因是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北朝鲜如被占领,将会更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政府十分顾虑麦克阿瑟是否有可能在取得朝鲜后继续向北进军,威胁到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政权。即使美军不袭击中国,一个与中国有长达1000多公里边界线的国家落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共也是很大的威胁。而如果北朝鲜亡国,中国势必要让金日成在中国的东北设立流亡政府,但这对中共十分不利,因为将为美军进军中国东北提供强有力的借口。同时,由于美军进入台湾海峡,迫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止了“解放台湾”的渡海战役,让中国直接感受到美国的威胁 。基于这些理由,中国政府最终决定出兵朝鲜,抗击美国。

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与此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部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进入朝鲜境内作战积极准备,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率先从辑安(今集安县)渡鸭绿江入朝作战。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军大举进攻前,与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面。麦克阿瑟保证不会侵略中国,并且自信地表示中国“无意参加这场战争。当今是我们强大而中国软弱的时代。”同时还认为战事将在感恩节前结束,称要让美国士兵回家过这个传统节日。

10月11日大韩民国国防军占领元山10月19日(同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不过当时美军还不知道具体情况)美军就占领了平壤,北朝鲜政府迁往江界市。大韩民国国防军陆军第六师的部队已进抵鸭绿江畔楚山郡,美国空军飞机多次进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市附近的机场与交通线,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但是,中国人民军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响。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北镇突然对联合国军发起攻击,用了一个多小时便占领了温井,歼灭所有敌军。此次战役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中国政府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为援助危难的友好邻邦和保家卫国而战”。

[编辑] 中国的参战

1950年第一批志願軍趁冰封時刻渡過鴨綠江
1950年第一批志願軍趁冰封時刻渡過鴨綠江

中国高层在10月初對是否要派兵入朝参战長久不能決定,派兵计划一直没有执行。10月8日周恩来和俄語翻譯師哲自北京前往莫斯科,11日在黑海的阿布哈茲區的阿德列爾休養所同林彪斯大林讨论朝鲜问题。双方就该问题达成协议,兩國同意不出兵,准备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不过经毛泽东与其他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高层讨论决定最终还是出兵参战,但要求苏联方面最迟在两个半月内提供空军掩护,还要负责中国各主要城市的领空安全。斯大林最后也在17日同意了请求。

志愿军名称的由来

决策形成后,毛泽东周恩来曾研究过以什么名义出兵的问题,并初步拟定了“支援军”的名义,同时征求一部分民主人士的意见。黄炎培认为支援军,就是派出去的,容易让国际认为中国对美国宣战。因此改为志愿军,并使用了完全不同的番号。表示中国不是跟美国宣战,是人民志愿支援朝鲜。虽然名称为志愿军,但实际是现役部队整建制地参战。總司令彭德懷更打趣說:“什麼志願軍,我就不是志願的!”

[编辑] 第一次戰役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怀为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中朝边界鸭绿江10月25日發動突襲。

聯军并未料到中国会在未對聯合國宣戰的情況下出兵,而且此前前方的聯军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国军队已经跨过鸭绿江的情报。聯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中方宣称歼灭了3万5千名联合国军士兵。

[编辑] 第二次戰役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全部被歼的危险”,因此建议应该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但是美国杜鲁门政府显然意识到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就立即与中国作战将有可能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认为应该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而中国的参战,令杜鲁门政府再度改变政策,称朝鲜半岛的统一可以“日后再谈判”,显然抛弃了之前要一鼓作气统一朝鲜的策略。

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中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先示形于敌,诱敌军进入战役发起线后于11月25日发动第二次战役,在西线战场使用志愿军第38军、42军从左翼突击美军第8集团军纵深。美韩军被迫全线突围南撤至三八线12月5日弃守平壤

[编辑] 第三次戰役

1950年12月31日中朝军队发起第三次战役,推进至三八线以南50英里处,汉城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占领。

杜鲁门政府的另一个心患竟是自己的前方指挥官。麦克阿瑟将军在朝鲜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华府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麦克阿瑟不顾政治目标,而仅仅追求军事上的利益,这种行为其实会使任何一场冲突升级为世界大战,而这在核武时代是非常危险的行为。麦克阿瑟提出过多次针对中国的攻击,如大规模轰炸中国东北、动用原子弹轰炸中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以及邀请蒋介石军队参战等,都一一被杜鲁门驳回。4月11日,杜鲁门最终决定免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李奇微将军接任。这项命令是麦克阿瑟在无线电广播中与全世界民众一起知悉的,麦克阿瑟认为这是杜鲁门对他的羞辱。

此时的美国已经发现自己陷入朝鲜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自己被迫在一个陌生的战场打一场前途未卜的战争。因此美国在1951年1月13日提出停战建议,但在顺利的战争形势面前毛泽东认为中国有能力将美国军队逐出朝鲜半岛,他在给彭德怀的指示中称现在停火「将给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趁热打铁,统一朝鲜。事實上,志願軍在第三次戰役結束時,由於缺乏軍需用品,已經形成強弩之末。

[编辑] 第四次戰役

很快地,毛泽东就不得不对其决定付出代价。1月的第四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败退,第四次戰役的發動過於倉促,使志願軍遭到入朝作戰以來的第一次挫折。志願軍不得不放棄仁川和漢城,全線被迫後退了100多公里,撤回到了三八線以北。第四次戰役以失敗告終。此時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已掌握志願軍的“禮拜攻勢”與“月光攻勢”,由於中國陸軍後勤的落後,志願軍的士兵只能揹負五天的糧食,到了第七天糧盡彈絕,不退都不行,聯軍則趁這時發動“屠夫作戰”與“撕裂作戰”,志願軍在聯合國軍的立體作戰的炮火下挨打,損失異常慘重,士兵經常是整營的死亡。

更由於缺空現代化空軍編制,使得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沒有所謂前線與後勤的區別,整個戰線幾乎曝露於美軍的狂轟濫炸,空襲猛烈之下,連最基本的炒麵都吃不到,只能利用夜戰突擊、並利用夜間以大量民工搶修道路與橋樑,隨炸隨修,隨修又隨炸。戰場上缺乏新鮮果物,志願軍普遍患有夜盲症,更不利於作戰。嚴苛的環境逼得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搭機返北京,排闥直入,掀毛澤東的被褥,直言前線之困難。毛澤東思考後向彭德懷提出:“朝鮮戰爭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不要急於求成。”1951年3月14日,中國軍隊放棄漢城(今首爾)。

[编辑] 第五次戰役

參見鐵原阻擊戰
4月,朝鮮戰場優勢倒向聯合國军,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至29日“禮拜攻勢”結束,聯合國軍開始發動“第二次春季攻勢”,逼進鐵原、漣川,志願軍63軍開始逐山逐水的死守,聯合國軍第二次跨進三八線,志願軍全線被迫後撤退約40公里勉強阻止住聯軍的進攻,美軍的彈藥量是平常五倍,被稱為“范弗里特的彈藥量”,中國軍隊损失惨重,其中第三兵團六十軍一八零師全軍覆沒,一萬七千人被俘。7月10日雙方終於同意停火,坐到了談判桌前。

由於雙方的條件過於懸殊,停戰談判整整進行了兩年。王樹增提到:“在这两年中,在双方的防御线上,密集地部署着200多万人的大军,构筑了世界战争史上最漫长的、最复杂的、最坚固的防御工事。联合国军的防线由部署严密的火炮阵地、坦克群以及步兵组成,数层阵地使其纵深达300公里,每一层防线都构筑了永久性的工事和堑壕,每一层防线都制定了周密的空军支援预案,形成了一个火力强大的立体防御网络,这条防线被称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渊’。中国军队的防线上,数十万官兵开始建设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御工程,其土石方总量能开凿数条苏伊士运河、沿着对峙线自西向东,数百公里的防线上,深理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网般四通八达,前沿的数十万中国官兵设施齐全地生活在地下,他们所布置的火力陷阱能令任何进攻的敌人立即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些在地下枕戈待旦的中国官兵被称之为‘闭居洞中的龙’。”(《远东-{朝鲜战争}-·后记彩蝶纷飞的幻觉》)

[编辑] 上甘嶺戰役

參見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聯合國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發動金化以北的上甘嶺之戰,雙方在表面陣地上失而復得、得而復失。多次反復爭奪的結果,兩方面皆死傷慘重。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八二三砲戰的四倍)。上甘嶺之役結束後,雙方意識到最後仍要靠談判才能結束戰爭。

[编辑] 停战

聯合國由克拉克代表停戰協定的簽署
聯合國由克拉克代表停戰協定的簽署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双方签署停火协议,簽署的檔是《朝鮮停戰協定》和《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谈判的最终结果是在三八线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点整双方实际控制线南北各2公里宽设立非军事区。1954年,苏联官员和在朝鲜参战的各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谈。但谈判未达成一个永久和平计划,未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朝鲜半岛依然是分裂的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1991年朝鲜和韩国签署了一项进行永久和平条约谈判的协议,1992年得到批准。但1991年朝鲜方面开始抵制军事停火委员会,中国于1994年退出该委员会。

[编辑] 米格走廊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不久中國志願軍介入朝鮮戰場,1951年中期以後,中國與蘇聯空軍MiG-15多次與聯軍戰機交戰,在鴨綠江南岸平原一帶上空形成了著名的「米格走廊」,是整個韓戰期間絕大多數空戰的區域。最初以為「米格走廊」上的架駛員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尤其當時美國國防部長范登堡驚呼:「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空軍強國。」

事實上擔任主力的是秘密參戰的蘇聯與來自東歐地區的飛行員,史達林命令國防部長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負責向中國派遣航空兵師,蘇軍參戰人員一律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並嚴格限制其飛行員作戰區域,南不超過平壤至元山一線,西不越過海岸線。許多飛行員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作戰經驗豐富,他們主要使用位於安東與附近的機場,距離鴨綠江很近,在航程上比起前其要從日本起飛的美軍戰機佔上許多便宜。此外,美軍明文禁止空軍單位進入中國境內轟炸或者是掃蕩,雖然追擊,在機場上挑戰或者是小規模轟炸的事件經常發生,甚至有聯軍飛行員(包括其他國家與美國之間的交換飛行員)專門越界到機場上空叫陣,然而絕大多數的時間這些機場的飛機可以自由起降與集結。美軍飛行員曾經在訪談中提到他們在鴨綠江附近空域巡邏時能夠遠遠看到機場的飛機循序起飛,集節編隊完畢之後以高度優勢進行空戰。

儘管史達林要求嚴格保密,蘇聯飛行員也接獲萬一有被俘虜的可能必須要自殺的命令,聯軍其實自蘇聯加入空戰的行列之後,很快自監聽無線電通訊當中知道蘇聯的介入,不過整個韓戰期間聯軍方面也選擇緘默的態度。大部分擊落美軍的紀錄是由蘇聯與東歐國家的飛行員所取得,冷戰時期由於蘇聯方面對於這個期間的作戰資料高度保密,因此外界多認為是中國志願軍創下這些擊落的戰果。

米格走廊的有限區域以及大多數空戰都集中在這個範圍之內,顯示以美軍為首的聯軍並沒有失去對制空權的掌握,蘇聯與中國對於南下建立前進機場的意願也不高,也造成雙方都會到這個區域進行空戰。以雙方需要飛行的距離來看,美軍的F-86平均停留時間在20分鐘左右,從戰果上來看,美軍的確壓制住志願軍在朝鮮半島使用空權的能力。

韓戰期間蘇聯予以中國大量軍事援助,但是並非免費,中國共欠蘇聯債務數十億美金。戰後蘇聯不斷追討,中共以物資和金錢分批償還,一直到1965年才還清債務。

[编辑] 戰爭傷亡統計

朝鲜人民軍撤离韩国大田时杀害的韩国平民
朝鲜人民軍撤离韩国大田时杀害的韩国平民
1953年3月23日第一批遣返美國的陣亡軍人
1953年3月23日第一批遣返美國的陣亡軍人

据中国方面的統計,朝鲜戰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萬餘人次,阵亡、病故约17万人,负伤22万人(扣除多次负伤人次),合计伤亡39万人,但有其它方面的消息称中国志愿军阵亡人数远远超过17万,甚至可能达到数十万,乃至於百萬。中朝军队伤亡总人数约63万人。 [2]

联合國軍方面,美軍傷亡约14萬人次。其中阵亡美军36529人,负伤10万馀人次,扣除多次负伤後的负伤人数不详。韩国方面数字并未有结论,许多早前公开数字包括平民伤亡,但无论如何,以韩国人力,不可能有多达百万军队伤亡。近年根据当年人口普查资料推断,所谓伤亡失踪百万应该是军民合计数字。韩军的伤亡约在30万-40万之间。 [3] [4] [5]

[编辑] 對平民的屠殺

朝鲜戰爭中,交戰雙方都有屠殺平民的行為。

美軍方面,由於擔心朝鮮情報人員及破壞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在混亂狀態下對成群的难民進行掃射。目前已經公開的美軍屠殺平民行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朝鲜宣称的信川郡大屠杀。此外美国飞机还对城市及平民目标进行了轰炸。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治安队”、“灭共团”等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朝鲜人民军方面,在战争初期占领韩国大部分领土后、以及美军仁川登陆后被迫撤离韩国时,在韩国各地区进行甄别,对韩国政府官员、军官、警察、宪兵、资本家、商人、知识分子、教師、記者、地主、宗教人士,以及上述人員的家属進行了大规模逮捕和处决。 [6]

参见朝鲜人民军撤离大田时对平民的屠杀

[编辑] 戰俘

[编辑] 中國

中國人民志願軍有兩萬兩千多人被俘,被俘人员中级军官有600人左右、级30馀人、级5人、级1人,主要被关押在巨济岛等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国共内战中被俘加入共军的前国军人员。志願軍战俘中的一部分战俘不愿意在停战后回中国大陆,而選擇去臺灣。依照停战协定,由中立国印度主持对战俘进行了甄别,以确定其本人的意愿。

事后有两种大相徑庭的说法:根据战俘张泽石著《战俘手记》,美国怂恿反共战俘和台湾特务殴打不愿去台湾的战俘,强行在其身体上刺“杀猪拔毛”(朱德毛泽东为中共领袖)等反共口号,甚至打死战俘;據後來選擇前往台灣生活的戰俘的说法和中华民国驻韩国大使王东原著《争取反共义士归国记》,则是美国默許曾為國民黨軍隊後被共產黨俘虜旋即送往朝鮮作戰的反共战俘與堅信共黨領導的戰俘進行對抗,在爭奪領導權的對抗中,中共干部威胁毒打甚至杀害要去台湾的战俘,那些战俘自發或被迫在身体上刺“杀猪拔毛”、“反共抗俄”等口号或紋上象徵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青天白日旗的圖騰,以示絕對不返鐵幕之决心,對抗中甚至有战俘死亡。至于生擒美军杜德准将、震惊世界的巨济岛事件,王东原以此来证明中共干部在战俘营内无法无天,张泽石的说法则是由于志愿军战俘受到迫害忍无可忍之举,以表示回国的渴望。

戰後有14,715位战俘去臺灣。他們於1954年1月23日到達台灣,受到中華民國政府盛大歡迎,稱其為反共義士,並定1月23日一二三自由日。之后不少被编入国军,有的还参加八二三戰役。现在大多是年迈的荣民或已作古。

回到中国大陆的七千多名战俘中的大部分受到审查。张泽石本人被开除军籍和党籍,以后在“反右运动”和“文革”中被打成右派和叛徒,1981年被平反。至于遭受这种遭遇的战俘的比例则不得而知,但普遍相信这不是个别现象。

[编辑] 朝鲜

同去台湾的志愿军战俘相似,有七千六百五十多名的北朝鲜战俘最终选择留在南韩。

[编辑] 美国

战俘交换后有23名决定到中国生活。其中两人,埃德华·狄更逊(Edward S. Dickenson)下士和 克劳德·巴彻勒(Claude Batchelor)下士(此人在此之前表现非常亲共, 被中方任命为这21人的组长)临行前改变主意回到美国,被美国军方以“通敌”罪名起诉分别判刑10年和终身监禁,但均在1959年被释放。到中国的21个人后来从1955年7月开始陆续返回美国,到文革开始前,只有个别人留下,其余都选择回国。最先回国的一批战俘也被军方逮捕, 但随后由于最高法院裁定美国军方对前军人在服役期间所犯罪行没有司法管辖权,于是在11月被释放。后来这些人也没有被普通法院再次起诉并且拿回了被俘后直到去中国之前这段时间的薪水。对此,一些美国军官对前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当初将这21人开除军籍的决定感到惋惜。

[编辑] 韩国和其他国家

在不愿直接遣返的335名韩国战俘中,有325名韩国战俘选择到北朝鲜,2名随印度看守部队到印度,8名选择回到韩国。还有1名英国战俘选择到共产主义国家去。

[编辑] 影响

朝鲜战争对交战各国都有深远的影响。

[编辑] 大韩民国

韓國經濟在戰後遭到嚴重破壞,李承晚在戰後仍然以統一為目標,不重視經濟發展,不斷計劃隨時再和北朝鮮方面開戰。4.16運動后,李承晚下臺,局勢依然並沒有緩和。此後朴正熙執政期間更出現“實尾島事件”,雙方敵對的氣氛並沒有因領導人轉換而改變。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是没有什么实际的进展。

[编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于1959年10月25日志愿军赴朝参战9周年纪念日建成了朝中友谊塔。坐落在平壤市区牡丹峰西北侧的山岗上。1984年10月25日进行了扩建。塔高30米,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塔身由1025块花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征着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纪念日。塔身正面嵌有“友谊塔”三个朝文镏金大字,每字重40公斤。塔顶有一铜坯镀金五角星,重500公斤。塔正面镌刻着纪念碑文,两侧绘有中朝两国军民并肩战斗的石雕。但是碑上没有中文。

由于这场战争,金日成得以继续统治朝鲜。在1950年代1960年代,朝鲜政治稳定,外交上和苏联、中国结盟,经济发展创造了所谓“千里马速度”,人民生活普遍优于韩国。但由于朝鲜的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在198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失利之后日益艰难,人民生活质量不升反降。1990年代朝鲜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不断对朝鲜继续经济援助。

自从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结束以来,超过九千名朝鲜民众叛逃到韩国,2007年初,这个数字会突破一万。韩国统一部的发言人表示,从1990年代以来,逃亡难民大批增加。仅2002年到2006年,就有七千名朝鲜民众逃到韩国。很多朝鲜人先是偷渡到中国,然后转道韩国。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美国、中国等国家的介入,朝鲜半岛可能已经统一。

[编辑] 美国

美国在朝鲜有数万人阵亡,而且几乎与中国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中国的宣传中经常强调韓戰期間担任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說的一句话:韩战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而其实其原话是说:如果美国向被解职的麦克·阿瑟建议的那样,把战火延伸到中国,那将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那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将朝鲜战争的规模限制为局部战争,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经历了越南战争洗礼之后的美国人,几乎已将这场战争遗忘。故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一场常规的运动战与阵地战争而非游击战中,美军地面部队不能击败积弱百余年的中国朝鲜的工人农民组成的军队,这一事实被参议院麦卡锡为首的势力归咎为美国国内共产党的出卖,麦卡锡主义一段时间内获得了美国政治的主流话语权,美国国会参议院成立非美委员会彻底调查与中国革命有关的人士的忠诚问题。

[编辑] 中国大陆

中国在朝鲜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内的十几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阵亡于朝鲜半岛。由于朝鲜战争,台湾问题成为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未获解决。但是,中苏关系因朝鲜战争中中国坚定地反对“帝国主义阵营的侵略”而密切起来。苏联打消了中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国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中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中国吸取了朝鲜战争干预过晚、过慢、手段单一且直接的教训。随后的20余年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通过一系列代理人斗争(战争),在东南亚、非洲、美洲、中东等地区牵制、削弱了美国、英国、法国的力量,在第三世界建立了广泛的承认与影响,以70年代初恢复联合国地位、与西方国家普遍建交、美国总统访华为标志,走出了建国之初被联合国与世界多数国家孤立、封锁的境地。

在80年代,随着苏联的倒台,苏联对朝鲜的经济援助也因此终止。然而,中国大陆政府对于朝鲜的经济援助仍然不断。朝鲜之所以能够存在,和中共支援朝鲜是有密切关系的。

[编辑] 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一方面来看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而美国人则始终相信苏联是真正的幕后指示者。美国的国防军费开支在战后增加三倍,主要就是针对苏联。西方阵营以1949年北约的成立为标志,也开始团结对抗苏联。

[编辑] 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决定性的促進作用。同时,由于美国对日本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的依赖,不得不重新启用战前日本国内各行业的领导者。很多二战战犯都相继复出,重新扮演日本政商各界的重要角色。使得日本在战后走上了与同样是战败国的德国不尽相同的道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现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盛行。

[编辑] 臺灣

對當時退守臺灣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而言,韓戰的爆發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戰使得美國認識到臺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將臺灣重新納入防禦體系,杜魯門總統派遣第七艦隊巡邏臺灣海峽,宣布臺海中立化,阻止了中國共產黨渡海攻臺及蔣介石反攻大陸的企圖。有史家稱韓戰為「國民黨的西安事變」,挽救了國民黨的危局。

[编辑] 影视作品

[编辑] 中国

中国从1956年的《上甘岭》到2005年的《抗美援朝》,几乎从未间断推出各种关于“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有30部左右。

  • 上甘岭》:长春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 英雄儿女》:抗美援朝电影中的经典之作。
  • 《铁道卫士》:丹东的公安(警察)机关阻止从台湾来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对进出朝鲜的铁路的破坏。
  • 奇袭白虎团》: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之一,山东京剧院演出。
  • 《长空雄鹰》:长春电影制片厂1976年拍摄。根据志愿军空军英雄王海张积慧的故事改编。
  • 《心灵深处》:1982年拍摄。主演: 刘晓庆饰欧阳兰。
  • 《战地之星》,1983年拍摄。导演: 魏龙。主演: 盖克饰女大学生白露用英语对美军广播。
  • 《较量》、《奇袭》、《激战无名川》、《打击侵略者》、《三八线上》、《烽火列车》 、《碧海红波》、《前方来信》、《慧眼丹心》、《斩断魔爪》、《为了和平》、《心弦》、《北纬三八度线》、《毛泽东和他的儿子》、《铁血大动脉》、《神龙车队》、《三八线上的女兵》等等。
  • 电视剧有:《欧阳兰》、《中国战俘》、《硝烟散后》、《壮志凌云》、《抗美援朝》等。

另外有抗美援朝歌曲:《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麻扶搖填詞,周巍峙作曲。

[编辑] 韩国

  • 太極旗飄揚》:由張東健、元彬、李恩宙主演。故事講述飾演兩兄弟的張東健及元彬因為各種原因,而成為了南、北雙方的軍人。作為兄長的張東健更在北方的軍隊成為了高級軍官。然而,他所造的一切,其實只是想要保護他的家人,特別是他的弟弟。這電影充份表现战争使双方人性和理智的泯灭,以及當權者為了自身的私利,不單使一個個家庭破碎,還陪上了眾人的生命。
  • 《欢迎来到东莫村》:主演:申河均、郑在泳,战争喜剧,講述南北雙方及美軍在這個位於兩軍邊界的小鎮上共處的故事。

[编辑] 朝鲜

  • 《南江村的妇女》
  • 《一个护士的故事》
  • 《火车司机的儿子》
  •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一对失散的姐妹,姐姐在朝鲜成了舞蹈家,妹妹在韩国成了被美军欺凌的酒吧女。
  • 《无名英雄》:电视连续剧。一位英籍朝人在韩国做间谍,遇到了打入美军的前女友。
  • 《战友》:1956年拍摄。中朝一起战斗的故事。
  • 《路》
  • 《沸流江的新传说》:罗盛教的故事。
  • 《火红的山脊》:黄继光的故事,穿插邱少云的形象。1988年拍摄。

[编辑] 美国

  • 《陆军野战医院》(M*A*S*H)
  • 《钢盔》(Steel Helmet,1951年)
  • 《决不撤退!》(Retreat, Hell!,1952年)
  • 《战地天使》(Battle Circus,1953年)
  • 《独孤里桥之役》(The Bridge at Toko-Ri)
  • 《猪排山》(Pork Chop Hill)
  • 《满洲候选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年)
  • 《仁川》(Inchon, 1981)
  • Men in War, Jet Pilot, McConnells Story, Battle Hymn, Korea Patrol, At War with the Army, All the Young Men, Battle Flame, Battle Taxi, Battle Zone, Sky Commando, Tank Battalion, The Hunters, This is Korea, A Hill in Korea/Hell in Korea, Air Strike, Cease Fire!, Dragonfly, Squadron, A Yank in Korea, War Hunt


[编辑] 注释

  1.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外国文出版社1958年
  2. 根据中国官方的《解放军报》2000年10月16日第11版文章所提供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共伤亡36万餘人,阵亡171,687人。但是美国方面的估计在100万人左右。另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人员损失为:阵亡和事故死亡11.14万人、伤重不治2.16万人、负伤23.00万人、病亡1.30万人、生病43.70万人、被俘2.17万人、失踪0.40万人,伤亡总计38.2万人。
  3. 美国国防部从1954年到1960年代的统计数字是阵亡33,629人。在1970年代初期,历年各官兵详细个人档案储存处所失火,许多资料焚毁损失。後来重新根据不同资料库统计时,误把从1950年至1954年的全球美军其他原因死亡人数也计入,得到总死亡54,260人的数字。由於早先数字仅为阵亡数字,这个新数字是「总死亡数」,所以没有引起怀疑,也被刻在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上。但是后来发现错误重新修订。根据2000年修正后的最新统计数字,美军实际阵亡人数为36,570人。[1]
  4. 据韩国统计,南朝鲜军民死亡415 004人,负伤425 868人,失踪459 428人,被俘12 536人,合计1 312 836人。
  5. 1953年10月25日美联社发布的“联合国军”伤亡总数为147万余人;韩国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和日本《军事史杂志》公布的伤亡总数为116万余人;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数字为,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含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歼敌13.6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韩军66万余人,“其他仆从军”(联合国军)2万余人。
  6. 曾任韩国总统的金大中在木浦被朝鲜人民军攻占时是《木浦日报》的记者,也被逮捕并关押于木浦中学操场,等待处决。美军仁川登陆后,驻木浦的朝鲜人民军奉命匆忙北撤,金大中方得以幸免(《从死囚到总统:金大中的传奇故事》,现代出版社,ISBN 7801278887)。

[编辑] 參考文獻

  • 中国人民志愿军名称由来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56周年
  • Brune, Lester and Robin Higham, eds., The Korean War: Handbook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Greenwood Press, 1994)
  • Edwards, Paul M. Korean War Almanac (2006)
  • Foot, Rosemary, "Making Known the Unknown War: Policy Analysis of the Korean Conflict in the Last Decade," Diplomatic History 15 (Summer 1991): 411-31, in JSTOR
  • Kaufman, Burton I. The Korean Conflict (Greenwood Press, 1999).
  • Korea Institute of Military History, The Korean War (1998) (English edition 2001), 3 vol, 2600 pp; highly detailed history from South Korean perspective, U of Nebraska Press. ISBN 0-8032-7802-0
  • Leitich, Keith. Shapers of the Great Debate on the Korean War: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2006) covers Americans only
  • James I. Matray, ed.,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Korean War (Greenwood Press, 1991)
  • Millett, Allan R, “A Reader's Guide To The Korean War”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1997) Vol. 61 No. 3; p. 583+ full text in JSTOR; free online revised version
  • Millett, Allan R. "The Korean War: A 50 Year Critical Historiography," Journal of Strategic Studies 24 (March 2001), pp. 188-224. full text in Ingenta and Ebsco; discusses major works by British, American, Korean, Chinese, and Russian authors
  • Summers, Harry G. Korean War Almanac (1990)
  • Sandler, Stanley ed., The Korean War: An Encyclopedia (Garland, 1995)

[编辑] 參看條目

[编辑] 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查找与此条目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