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第二次中东战争 - Wikipedia

第二次中东战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东战争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

苏伊士运河危机Suez Crisis)也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西奈战役卡代什行动,是一次于1956年发生在埃及的国际武装冲突,当时埃及与英国法国以色列的军队爆发战争。英、法、以三国的结盟是一种利益的接合: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打开运河,以让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到战争结束后,只有以色列获得了巨大的获利。

目录

[编辑] 源起

參見:以色列历史埃及历史

埃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它的苏伊士运河曾由英国和法国共同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运河在战略上意义重大,一旦控制苏伊士运河就可以控制整个东地中海中东地区,战争中英军控制了该运河。1947年英国军队从运河撤兵,次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之后不久爆发了阿以战争,以色列获得胜利。

1952年,埃及军队的军官们发动政变,推翻了法鲁克国王的君主政权。新政府抛弃了旧政府亲西方的政策,实行民族主义政策,这导致了西方国家和以色列开始因苏伊士运河而与埃及发生争端。1956年,以色列和埃及的矛盾升级,双方都时常袭击对方领土,由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总统领导的埃及政府于是关闭了亚喀巴湾,阻止以色列船只使用苏伊士运河。

另一方面,实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新政府与西方国家渐行渐远,公开反对英国在中东建立的军事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并与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发展亲密关系。这引起美国方面的不满,逐宣布停止向埃及提供援助修建阿斯旺水坝。1956年7月26日,纳塞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通过运河的收入来独自修建阿斯旺水坝。由于苏伊士运河是欧洲国家到东方贸易的重要航道,而且英国企业和银行拥有运河44%的股份,纳塞尔的决定引起英法两国的极度不满。

在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几个月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在巴黎郊外的塞弗尔(Sèvres)举行了秘密会议。这次会议的详情直到多年之后才被曝光,而且会议的详悉记录已经被销毁。会议的三方制订了周密的重夺苏伊士运河的计划:首先由以色列向西奈半岛发动袭击,然后英法两国介入,要求双方军队在苏伊士运河两岸停火,之后再由两国军队进驻苏伊士运河区,从而达到接管苏伊士运河的目的。

[编辑] 侵略

10月29日,以色列突然入侵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次日英法两国向埃及、以色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两国立即停火,并从运河两岸各向后撤退10公里。以色列方面接受停火,但纳塞尔总统拒绝,从而为英法两国入侵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并推翻纳塞尔政权提供了借口。10月31日,英法两国调动了100多艘舰艇,200余架飞机从塞浦路斯马耳他上起飞,对埃及进行轰炸并摧毁埃及的空军力量。两国调动的飞机数量多得要临时启用一个已经没有保养的机场。

11月5日,英军第三空降营的1,000多名伞兵在塞得港登陆,第42和第40皇家海军陆战队的2.2万名战士则占领了海滩,从而占领了运河部分地区,塞得港遭到巨大损害。在西奈的埃及主力军队不得不后撤保卫运河,让以色列乘虚而入,占领整个西奈半岛。

[编辑] 停火与撤兵

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指责。作为三国盟友的美国也不满这次秘密行动,他们将英法的侵略看作是殖民主义的再次体现。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致电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经济上,美国政府故意抛售英镑,导致英磅汇率浮动並贬值15%,同時否决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申请,亦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

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也提交议案要求英法立即撤军,遭到英法两国否决后又敦促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会议,正式通过决议要求停止战争并从埃及撤除所有外国军队。另一方面,忙于匈牙利事件苏联也插手苏伊士运河危机,甚至警告英法两国,必要时苏联将动用核武器(虽然北约的情报显示苏联当时根本没有能够直接从本土袭击巴黎伦敦的导弹)。美苏两国的介入动机各不相同:美国希望能够拉拢一批刚刚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统治底下独立出来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避免他们倒向苏联阵营;而苏联则能通过插手苏伊士运河危机淡化国际社会对其出兵匈牙利的关注。

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危机也导致英国艾登政府垮台。

[编辑] 影响

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但导致了一个政府的垮台,也标志着英帝国的正式崩溃,英国在战后希望能继续保持世界帝国的梦想彻底破碎,英国的政府开始意识到,英国只有依靠美国才能够在全世界发挥影响力或保护自己的利益,英法两国在全球的庞大帝国加速瓦解。此外,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对法国的戴高乐来说,苏伊士运河危机给他的教训就是,美国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只有拉拢欧洲其他国家才可能与美国和苏联抗衡,制造第三股平衡力量。此外苏联的核攻击威胁也让法国下定决心,必须研发自己的核武器。对埃及的纳塞尔来说,虽然埃及在军事战略上彻底失败了,但在政治上却获得胜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并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根据地。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