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uel de Cervantes y Saavedra -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 Ebook:
HTML+ZIP- TXT - TXT+ZIP

Wikipedia for Schools (ES) - Static Wikipedia (ES) 2006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若望·保禄二世 - Wikipedia

若望·保禄二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若望·保禄二世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在位 1978年10月16日 - 2005年4月2日
前任 若望·保禄一世
继任 本篤十六世
出生日期 1920年5月18日
出生地 波兰瓦多维采
死亡日期 2005年4月2日

-{A|zh-hk:教宗;zh-cn: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拉丁语-{Ioannes Paulus PP. II}-,有譯作約翰·保羅二世,原名卡罗尔·约泽夫·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IPA /ˈkarɔl ˈjuzef vɔjˈtɨwa/波兰语发音 )),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是罗马天主教第264任教宗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若望保禄二世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他生于波兰,是第一个成为教宗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共到其他国家进行教宗访问102次,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

目录

[编辑] 背景

若望保禄二世12岁在波蘭的照片
若望保禄二世12岁在波蘭的照片

卡罗尔·约泽夫·沃伊蒂瓦在波蘭南部的瓦多维采(Wadowice)出生,年輕時與在克拉科夫猶太社群有緊密接觸,也經歷了納粹侵佔,那時候在採石場和化工廠工作。他年輕時是運動員、演員、劇作家和語言學家,能流利說11種語言。1946年11月1日他被立為司鐸。他在克拉科夫的亞耶隆大學(Jagiellonian University)教授倫理学,然後在波蘭盧布林天主教大學任教。1958年他受任命為輔理主教,4年後以代牧區署理(Vicar Capitular)身份成為教區的領導。

1963年12月30日,教宗保祿六世任命他為克拉科夫的大主教。他作為主教大主教,參加了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會議最具歷史性影響力的結果是公布了信仰自由法令(Dignitatis Humanae)和現代世界教會的牧職憲章(Gaudium et Spes),他為文件的草議作出了貢獻。

[编辑] 當選教宗

1967年教宗保祿六世提升他為枢机1978年8月,保祿六世逝世後,他參與了教宗选举,在其中選舉了威尼斯枢机宗主教艾爾比諾·盧西亞尼(Albino Luciani)為教宗若望·保祿一世。以教宗的年齡標準來說,65歲的盧西亞尼是年輕的。雖然58歲的沃伊蒂瓦可望在80歲的年齡限制前,再參加另一次教宗選舉會議,但他沒料到會來得這樣快。1978年9月28日,接任教宗僅33日的若望·保祿一世逝世。1978年10月沃伊蒂瓦在兩個月內,又回到-{zh-cn:梵蒂冈;zh-tw:梵蒂岡;zh-hk:梵蒂岡}-城參加第二次教皇選舉會議。

[编辑] 第一位波兰教宗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纹章,大写字母 M 代表玛利亚,天主之母;教宗常以孝爱之心向圣母敬礼。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纹章,大写字母 M 代表玛利亚,天主之母;教宗常以孝爱之心向圣母敬礼。

1978年10月16日,沃伊蒂瓦繼任天主教第264任教宗,時年58歲。他的年齡、國籍、他之前運動員和劇作家的身份,無一不打破天主教二千年來的傳統。

[编辑] 暗殺未遂

1981年5月13日,若望·保祿二世在進入聖伯多祿廣場準備演講時,被一名土耳其狂熱穆斯林槍手莫梅特·阿里·阿加(Mehmet Ali Ağca)枪击。若望·保祿中了兩鎗,但子彈差了分毫,並未擊中要害。經六小時手術後脫離危險。1983年聖誕前兩天,若望·保祿痊癒後,到監獄探望行弒他的刺客。二人私下談話片刻,但對話內容至今沒有公開。不過,有人在阿加的住處找到一張「我要殺死十字軍首領」的字條。

謀殺的動機仍然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蘇聯派人來謀殺他,目的是為了保持華約國家(特別是波蘭)的穩定。其他人則認為,可能是梵蒂冈內部不滿若望·保祿二世擔任教宗的人士策劃。最後,由於沒有任何證據,最後唯有以阿加只是想嚇嚇教宗定案。

2006年3月2日,意大利国会下属负责调查冷战机密的委员会认定,前苏联操纵谋刺了保罗二世,并向媒体公布了其最终调查报告。该委员会指出,前苏联当局之所以要铲除保罗二世,是因为他当时所宣传的思想对苏联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威胁。[1]

[编辑] 游历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2004年9月29日会众觐见期间在梵蒂冈 圣伯多禄广场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2004年9月29日会众觐见期间在梵蒂冈 圣伯多禄广场

在位期間,若望·保祿二世出訪過比前任所有教宗加起來還多的地方。他成為第一個訪問英國的教宗,在那裡他與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英國國教的最高管理者會面。

1984年,若望·保祿二世成為第一個訪問波多黎各的教宗。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93年8月12日在美國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時的照片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1993年8月12日在美國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時的照片

1999年,他訪問了羅馬尼亞,並與當地的東正教主教會面,使他成為自從1054年東西教會分裂之後,第一個拜訪東正教國家的教宗。

2001年,若望·保祿二世重遊聖保祿當年去過的地方,在地中海進行朝聖之旅。他從希臘前往敘利亞,然後再前往馬耳他。他是超過一千年來,首名到訪希臘的教宗。他在敘利亞大馬士革探訪相傳是洗者若翰埋葬所在的倭馬亞清真寺(Umayyad Mosque);是歷年來首位探訪清真寺的教宗。 ·

[编辑] 与犹太人民的关系

若望·保祿二世曾經發表過一些有關教會與猶太人關係的演講,並經常對在猶太人大屠殺犧牲的猶太人人表示敬意。1979年,他成為了第一個訪問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教宗。他是少數在猶太文化下長大的教宗。2000年3月,他訪問耶路撒冷,他說:「猶太人是我們的兄長。」一些人認為這是承認天主教由猶太教所分出來,而耶穌最早的跟隨者是猶太人。  

[编辑] 修補與東正教的關係

1999年5月,若望·保祿二世受羅馬尼亞東正教宗主教泰奧克蒂斯(Teoctist)之邀,訪問羅馬尼亞。5月9日,他與泰奧克蒂斯分別參加對方舉行的彌撒。數以十萬計的信徒參加了該次崇拜活動。之後泰奧克蒂斯亦應若望·保祿二世之邀,於三年後回訪羅馬。

2001年,若望·保祿二世成為一千二百九十一年以來,首位到訪希臘的教宗。當地人對他的訪問並不熱情,部分東正教徒更示威抗議他的到訪。後來他在雅典與希臘東正教會的赫里斯托祖盧(Christodoulos)宗主教會面。經過30分鐘會議後,二人公開講話。赫里斯托祖盧列舉了東西教會分裂後,天主教對東正教所犯的十三項罪行;包括十字軍東征時劫掠君士坦丁堡,並從未對此表示懺悔。若望·保祿二世即回應,表示「過去和現在,天主教會的子女在行動和過失上,對東正教弟兄姊妹所犯下的罪行,向天主請求寬恕」,獲得赫里斯托祖盧的即時掌聲。

[编辑] 社會與政治立場

若望·保祿二世堅決反對共產主義。教宗登位時,波蘭像其他東歐國家一樣,是被蘇聯控制的共產國家。教宗大力支持與共產政權抗爭的人民,就像波蘭團結工會運動。前蘇聯領袖戈爾巴喬夫說過,沒有教宗鐵幕倒不下。很多前蘇聯共和國也持有這種觀點,而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更讚揚教宗是結束共產專制統治的英雄之一。1998年1月教宗訪問同為共產國家的古巴,對古巴態度友好。教宗批評美國長期對古巴實施禁運,傷害了古巴人民,此行使他贏得了古巴政府與人民信任,也幫助古巴天主教徒獲得更多自由。教宗後期也批評了走極端的企業資本主義(corporate capitalism)。

一般認為若望·保祿二世在教義上比較保守,在女性生育和授聖職等問題上也趨於保守。他有關人類性行為的文章對男性和女性的本質和由此產生的愛與性,進行了範圍更廣的思考。這些文章對天主教如何看待性問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他反對女權主義

教宗反對墮胎,尤其抨擊民主國家中允許墮胎的現象。

他也批評解放神學,認為過於強調政治上的自由,犧牲了精神上的解放。1995年生命的福音通諭中,他再次強調教會看重生命的觀點,譴責墮胎、安樂死和所有形式的死刑,將這些稱為當今世界上盛行的“死亡的文化”。但他在死刑、削減窮國債務和貧困等問題上的立場,從政治上看一般是偏自由主義的;這表示不能單純以“保守”或“自由”這類政治標籤來形容宗教領袖。

2000年,他公開簽署了“Jubilee 2000”,支持愛爾蘭搖滾明星Bob Geldof與Bono提倡的非洲減債運動。

2003年,若望·保祿二世強烈批評美伊戰爭。他認為應該由聯合國來解決國際事務,單邊行動是對和平的犯罪,也違反國際法

在2003年和2004年歐盟商討新憲法時,教廷的代表沒有成功地將“基督教遺産”提上會議議程,而這是教宗最希望達到的目標之一。

教宗明確反對同性婚姻。他形容同性婚姻為“一種新的邪惡理念”,嚴重威脅社會。他也批評變性與心理性移位的人群,禁止他們在教會供職,稱他們“精神病態”。

[编辑] 批评

政治系列
基督教民主主義

政黨

基督教民主主義政黨
基民黨國際
歐洲人民黨
歐洲民主黨

觀點

社會保守主義
社會市場經濟
天主教社會訓導
人性尊嚴 · 人格主義
團結 · 立約神學
自由 · 正義 · 永續性
社群主義 · 大眾主義
天主教勞工運動

重要文件

新通諭 (1891)
四十年通諭 (1931)
百年通諭 (1991)

重要人物

阿奎纳 · 良十三世 · 凱伯爾 庇護十一世
吉爾松 · 馬里旦 · 穆尼耶
阿登纳 · 加斯貝利 · 舒曼
弗雷 · 若望·保禄二世 · 施特勞斯 · 科尔
拉莫斯 · 福克斯 · 默克爾

編輯

尽管广受欢迎,若望保禄二世也遭到了许多批评。其中有一条批评认为教宗对共产主义的反对态度使得他转而支持右翼独裁者。若望保禄二世偶尔会晤—也有人说是支持—诸如智利皮诺切特这样的独裁者。事实上,教宗曾敦促皮诺切特恢复民主制度,而且他曾被皮诺切特的随从人员设计与皮合影。据称,他曾为Pío Laghi枢机作保,有批评指出后者支持了阿根廷的“污秽战争”。

若望保禄招致批评的举动还包括他对自治社团主业会的支持,以及对该组织创始人Josemaría Escrivá的封圣。有人认为主业会本质上是教会内部的邪教组织;而若望保禄则将它视作在更大范围内对教会立会之本的回归当中的一部分,

除了Escrivá,若望保禄对其他一些人物的封圣或加封的真福品也遭到了批评,因为这些有争议的人物中有一些据称曾经支持法西斯政党。教宗的支持者则回应说,这些指责皆无凭无据,皆为他们的政敌捏造。教宗对一些19世纪在中国的传教士的封圣在2000年也遭到了中国政府的严厉抨击,后者认为这些传教士曾经是殖民者的帮凶,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武装掠夺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并且严重地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感情」。(《人民日报》連結)但也有指这是有心者企图捏造历史强加罪名,以宣扬反宗教的思想。

其他的一些批评集中在他的一些观点上。尤其是若望保禄关于性别身份和的观点屡遭诟病。一些女性主义者批评他关于女性的社会角色的立场,同性恋权益拥护者则对他代表教会宣示同性欲望是“明显的病态”感到不满,对他反对同性婚姻尤其不满。

他关于避孕的态度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保守。若望保禄遵循传统的天主教教导,认为在有生育能力的夫妇之间的性行为的一项必不可缺的目的就是生育。因此,他宣称使用避孕措施是不道德的行为。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观点,即使那些同意的人也有不少认为在通过性传播的艾滋病在全球肆虐的时候,对避孕套的使用横加指责实在是不实际的。另一个相关的观点是,若望保禄的-{教廷}-认为避孕套不能阻止艾滋病毒的传播。由于这两个观点,许多反对者批评他造成了非洲和其他许多地方的艾滋病疫情[2]。而他的支持者则说,若望保禄对禁欲和忠贞的强调在对抗艾滋病的斗争中十分有效,例如在乌干达。

若望保禄二世有时也因为他管理教会的方式遭到批评。尤其是针对他没能对罗马天主教会性侵犯丑闻做出迅速的反应。还有人批评他在若望二十三世分权之后又将权利集中到梵蒂冈。因此,他被视为一位严格的独裁主义者,无法接受教会内部的不同意见。批评者指他对Tissa Balasuriya神父施以开除教籍的惩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除了来自信奉现代化的人们的批评,传统天主徒有时候也猛烈抨击他,要求恢复脱利腾弥撒并且废除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之后的改革措施。有人的反对意见演变成了宗座缺出论(sede_vacant-ism = vacant_seat-ism),而另外一些则承认若望保禄的教宗地位,但抱怨他的政策不够保守。

[编辑] 健康问题

若望·保祿二世雖然是自1846年庇護九世以來最年輕的教宗,另外,與之前的教宗不同,他喜歡健行、游泳、滑雪等運動。但在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兩次預謀暗殺和癌症的威脅之後,他的健康情況越來越差。1992年,他從大腸移除了一個腫瘤1994年肩膀脫臼、1996年切除了闌尾

2001年的一個手術證實若望·保祿二世患有帕金森氏症,梵諦岡方面在2003年證實此事。他有說話的困難,另外聽力也有障礙。與他會面的人說,雖然教宗身體不太好,但他在心理上是健康的。

[编辑] 伪教宗

在若望·保禄二世在位期间,世界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位伪教宗

[编辑] 去世

2005年3月31日,教宗出现“尿道感染引起的高热”(2005年4月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link),但没有立即送院,显然是出于他本人希望在梵蒂岡辞世的愿望。当日晚些时候,梵蒂冈有消息宣称若望·保禄二世被罗马公教会施以病人傅油圣事(旧称终傅圣事),这是自1981年的暗杀未遂以来教宗首次接受该圣事。无法证实他是否也接受了宗座祝福(美国有线新闻网CNN,2005年3月31日link

4月1日,病况急剧恶化,心、肾迅速衰竭。为治疗高热,教宗通过鼻孔接上了第二条进食管以帮助增加营养摄入。当日早晨,报道指出教宗出现了心肌梗塞,但仍清醒。(D'Emilio, 2005 link)梵蒂冈发言人若亚敬纳瓦罗-瓦尔斯(Joaquin Navarro-Valls)否认了心肌梗塞的消息,但说教宗出现了“心脏和循环系统崩溃”,并说教宗的情况“很严重”(美国有线新闻网CNN,2005年4月2日link

数家意大利新闻机构在中欧夏令时20:20(北京时间次日凌晨02:20)报道了教宗逝世的消息,但不久梵蒂冈否认。意大利天空电视台(SKY Italia)报道说教宗的心脏和大脑仍在工作。

4月2日中欧夏令时00:30左右,(北京时间06:30),梵蒂冈一位发言人在简报中进一步透露了教宗的健康状况并证实教宗已经领受了病人敷油圣事/终傅圣事。教宗拒绝上医院,他会见了贴身的随从人员,包括约瑟夫·拉辛尔/拉辛尔(Joseph Ratzinger)枢机。枢机说“他知道自己将要离世,并跟我做了最后的道别”。教宗还要求听别人诵读前几日有关十字架苦路的心祷。

在教皇弥留的最后几小时,大批较年轻的会众在他梵蒂岡的寓所外守夜。在他最后的遗言中,尤其是给全世界青年的遗言中,他说道:

我曾到你们那里去,现在是你们到我这里来。我谢谢你们。

傍晚时分,梵蒂冈宣称教宗的情况“仍很严重,上午又发高热。”然而“在应答家人问候的时候,他的回答都很正确。”

大约UTC时间17:00, 意大利新闻机构宣称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已经失去知觉. 有医院人士宣称教宗几乎不可能再醒来. 梵蒂冈发布了一份公报反驳了这一说法,但承认教宗的功能已经失去。ANSA新闻社在半小时後再次报道教宗失去知觉.

据神父Jarek Cieleski说, 教宗死前最後说的一个词是「亚孟」(即新教的「阿门」),随后就在他自己的房间里闭上了眼睛。时间為4月2日21:37CEST (19:37 UTC),享年84岁。教宗的死亡证明写的主要死因是敗血性休克和心臟衰竭。(梵蒂冈网站, 4月4日, 2005年 link; (路透社, 4月3日, 2005年 link)

他死时在场的人有他的两位私人秘书Stanisław Dziwisz大主教和Mieczysław Mokrzycki,Marian Jaworski枢机,Stanisław Ryłko大主教和Tadeusz Styczeń神父。三位作为耶稣圣心侍女的修女在教宗弥留之际在其寓所陪侍左右。教宗的私人医生Renato Buzzonetti大夫以及另外两位医生Alessandro Barelli大夫和Ciro D'Allo大夫带着各自的护士也都一直待命。

在国务卿Angelo Sodano枢机、罗马教廷财务总管Eduardo Martínez Somalo枢机、教廷国务院副院长Leonardo Sandri大主教和罗马教廷财务副总管Paolo Sardi大主教也先后赶到。此后枢机团长约瑟夫·拉辛尔枢机和Józef Tomko枢机也得以进入寓所。

[编辑] 世界各地關於此事的反應

若望·保祿二世去世,超過70000名信徒湧入梵蒂岡城,同時有超過十的天主教徒在世界各地表達哀悼,更有許多非天主教徒亦然. 教宗總是表示祂的離去應該被慶祝如祂向祂永恆的生命的下一階段邁進. 守在梵蒂岡城裡的人們當教廷宣布教宗的死訊後齊聲鼓掌,並且依照傳統的義大利傳統表示敬意.

許多各國領袖為表達其哀悼之意,將其全國降半旗:

Oratory Church of St Aloysius Gonzaga, Oxford,因為若望‧保祿二世而降半旗致哀.
Oratory Church of St Aloysius Gonzaga, Oxford,因為若望‧保祿二世而降半旗致哀.
  • 波蘭,天主教教徒聚集在教宗出生的地方─波蘭南方一小鎮名瓦多維采( Wadowice)。各電視台自四月一號取消了各安排好的電視節目,並且大規模的報導關於教宗─能深查當地且被推崇為“父親”─的訊息。當地政府已經聲明以六天來哀悼他。
  • 台灣,总統府下半旗二天致哀。
  • 阿根廷,所有學校在四月四號上課前皆默哀。阿根廷總統內斯托·基什內爾表示“我們皆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而表達哀悼;祂的指導,將永恆帶領我們向前。”
  • 澳大利亞總理約翰·霍華德表示應紀念教宗是對抗共產主義自由戰士,以及一位偉大基督教領袖。(澳大利亚援引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广播采访,2005年4月3日)
  • 巴西,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國家,總統盧拉·達·席爾瓦,表達了巴西人民的悲痛。 [3] 並且政府表示將以七天的紀念期來紀念若望‧保祿二世。[4]
  • 加拿大總理保羅·馬丁表示“近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如同愛與和平、信賴與憐憫的象征.... 今日我們的悲痛也是全世界的感傷。”[5] 在四月四號,加拿大下議院經由讚賞教宗後才開始其會議。[6]国会大厦以及全国各地悬挂的国旗都下半旗致哀。
  • 智利, 政府決定以三天來紀念若望‧保祿二世。總統 里卡多·拉戈斯·埃斯科瓦爾 表示 "...若望‧保祿二世並不會因此而離我們遙遠。他已經成為了我們歷史中的一部份, 祂的思想將會永遠帶給我們激勵我們向前創造一個更公平的國家與和平的世界"。[7] (Spanish)
  • 哥倫比亞總統 阿魯瓦羅·烏里貝·貝雷斯 決定將在各政府機關及駐外大使館的國旗降半旗兩天以示哀悼。 哥倫比亞總統在发言稿中強調了教宗對世界和平做出的努力. [8] (Spanish)
  • 古巴当局批准Jaime Lucas枢机在国家电视台做了如下讲话:“這是一位保護道德26年的人... 關懷著近幾年世界各地的動亂及戰爭而道德基準都不動搖的人。”
  • 印度總理 曼莫汉·辛格拜訪了梵蒂岡新德里的駐印度大使館並且獻上深摯的哀悼。 [9]
  • 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伊莉莎白女皇二世 表達她"最深的悲傷" 於若望‧保祿二世,並且將記得祂在推動世界和平的努力。 英國首相 布萊爾 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備受尊敬與信賴的"宗教領袖。 [10]
  • 白宮国旗美國各地悬挂的国旗都被要求降半旗直至若望‧保祿二世下葬那天晚上。 [11] 總統 布希表達他對此事的遺憾並且表示失去了一位“人類自由的領導”,“數百萬美國人的鼓勵者” 和 “世代英雄”。 [12]

許多非天主教國家的元首也對此表達哀悼.

[编辑] 大若望·保禄

自若望·保禄二世逝世之时起,梵蒂冈地一部分神职人员就将他称作大若望·保禄(John Paul the Great,根据大利奥,Leo the Great-即圣良一世,St. Leo I-暂译)。Angelo Sodano枢机在为其安魂弥撒写的布道词中也如此称呼教宗。这是历史上第四位获此称号的教宗,也是第一个千年以来的第一次。意大利报纸《晚邮报》甚至称他为“最伟大者”。天主教法典学者宣称,将以为教宗冠以“大”的名号并无官方程序,只要该称号有一定的知名度,且被持续使用,就会得到承认。

至今为止,被冠以“大”的三位教宗分别是教宗良一世,在位时间:440年461年,他说服了匈奴王阿提拉从罗马撤军;格列高利一世590年604年,人们熟知以他命名的格列高利圣咏;以及尼各老一世, 858年867年,他也化解了一场对罗马的围攻(这次是卡洛林王朝由于在解除婚姻上的分歧而发起的进攻)。

[编辑] 葬礼

主文章: 若望·保禄二世的葬禮

目前,梵蒂冈宣布将从当地时间4月4日星期一起举行教宗的遗体告别仪式。葬礼在4月8日星期五中欧夏令时上午10:00(北京时间当日下午4:00)举行。他将被葬在位于聖伯多祿大殿地下室中的教宗墓地。

[编辑] 葬礼流程

参加葬礼的世界政要包括:

[编辑] 参见

[编辑]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著作的通谕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梵蒂冈 1 硬币上的肖像

[编辑] 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查找与此条目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前任:
若望·保禄一世
教宗/羅馬教皇
1978-2005
继任:
本篤十六世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6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ub-domains

CDRoms - Magnatune - Librivox - Liber Liber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Project Gutenberg - Wikipedia 2008 - Wikipedia 2007 - Wikipedia 2006 -

Other Domains

https://www.classicistranieri.it - https://www.ebooksgratis.com - https://www.gutenbergaustralia.com - https://www.englishwikipedia.com - https://www.wikipediazim.com - https://www.wikisourcezim.com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net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es - https://www.radioascolto.com - https://www.debitoformtivo.it - https://www.wikipediaforschools.org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z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