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文化 | ||||||
传说时代 | ||||||
三皇五帝 | ||||||
夏 | ||||||
商 | ||||||
西周 | 周 | |||||
春秋 | 东周 | |||||
战国 | ||||||
秦 | ||||||
西汉 | 汉 | |||||
新朝 | ||||||
东汉 | ||||||
三国 | ||||||
西晋 | 晋 | 十六国 | ||||
东晋 | ||||||
南北朝 | ||||||
隋 | ||||||
唐 (另见武周) |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宋 | 辽 (西辽) |
||||
南宋 | 金 | 西夏 | ||||
元 | ||||||
明 | ||||||
清 | ||||||
中华民国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民國 (見台灣問題) |
元 |
|||
---|---|---|---|
首都 | 大都(北京) | ||
君主 -开国君主 -灭亡君主 |
共11位 忽必烈 元惠宗 |
||
成立 | 1271年 | ||
灭亡 | 1368年 |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年被新兴起的明朝赶出中原地区。
目录 |
[编辑] 元朝历史
[编辑] 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
蒙古高原原为金朝的附属地区。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的势力也开始壮大起来,不再臣服于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铁木真獲得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國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7年灭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窝阔台繼位。傳說後來拖雷因替窝阔台飲下有詛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窝阔台继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1233年灭东真国,1234年灭金国。随后再次西征,1237年占领莫斯科,1241年兵分两路入侵波兰、匈牙利,大败德意志联军,前锋直指维也纳,欧洲为之震惊。正当此时,窝阔台逝世。遠征军於是东还,后来拔都建立钦察汗国。
1246年贵由在窩闊台的皇后支持下继位。拔都与贵由在長子西征以後不和,贵由在远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資格承繼汗位,但他無意即位,另举拖雷的長子蒙哥为大汗。1251年蒙哥继位。1254年灭大理国。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達,灭阿拔斯王朝。1259年占领大马士革。这时,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時,在合州城下去世,军队于是东还。
[编辑] 元朝建立
蒙哥於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数蒙古正统派的支持下於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与南宋议和后返回開平(今内蒙古多伦),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4月,忽必烈设立中书省,总管國家政务。5月,忽必烈颁布《即位诏》,並建元中统。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会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绝归附忽必烈,結果導致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與蒙古本土。大蒙古国不复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为“元”。這是蒙古國家由世界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之前對中原的統治是掠奪性的殖民地式統治,只有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于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编辑] 統一中國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5岁的宋恭帝及谢太后。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戰消灭了南宋最後的兵力,陸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遂统一全中国。
之后,元军曾入侵周边一些地区,如越南和日本等,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战争最为著名,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
[编辑] 元朝中期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对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种种称号。
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复科举制度,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元朝(以及其后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编辑] 元朝的北迁和灭亡
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至1350年代期间,自然灾害频有发生,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与此同时,统治者不断向人民收取各种赋税,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发生了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起义。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朝灭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统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以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于1388年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袭杀后(一说1402年鬼力赤即位后)去国号。
[编辑] 元朝的统治
忽必烈从统治之始就开始“行汉法”,并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后来,又恢复了科举制度(不過名額很有限),尊崇孔子,并将儒家学说中的程朱理学定为元朝的官方思想。然而,其“汉法”施行得并不彻底。而且,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西域等地人口)、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人民)、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人民)。在这种制度下,汉族人的地位很低,比如元政府曾规定若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赔偿烧埋银、禁止汉人持有兵器等。因此,有许多汉族人视其为外来政权。在元朝统治初年,曾发生过一些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反抗元政府的起义,但都未能成功。
[编辑] 元朝疆域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多万平方千米。
全国划分为中书省和11个行中书省,以及总制院(1288年更名为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
另外,元朝皇帝名义上同时又是作为一切蒙古君主的君主的蒙古大汗,其汗国在名义上对四大汗国拥有最高的宗主权,因而其领土在某些时候被泛指为整个蒙古帝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曾一度囊括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域。不过,蒙古帝国实际上早在忽必烈时期已经分裂,各个汗国都已形成独立的国家,各自为政,甚至有时互相交战,因此蒙古大汗所在的汗国的疆域并不包括各汗国领土。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行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
[编辑] 军政機構
- 行政機構
- 军事機構
-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编辑] 经济
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朝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编辑] 科学文化
元朝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有较高的成就。天文学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地位,数学、医学也都在世界先进之列;戏曲与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关汉卿等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编辑] 有关元朝的争议
有关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由于元朝从忽必烈即位后就开始“行汉法”,定国号大元,即位称帝,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将首都定于中原(大都,即北京),同时管辖地也主要是现在的中国的疆域,因此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这种观点通常对元朝持正面的看法。还有人认为,中国的元朝时期包括整个蒙古统治的地区,故元朝及四大汗国当时均成为了中国的领土。不过,也有人不同意上面的看法,这种观点认为,元朝(或称蒙元)是將中國南方代表中國正統的南宋地方政权滅亡,並在中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外國或外族政權,因此此時中國處於亡國時期。注意持這種觀點的人所認為的“中國”仅是指统治者来自漢族的中國或者中国内的地方政权,而“外族”是以漢族為本位稱呼蒙古族。這種觀點通常對元朝持負面的看法。尤其因为他们认为元朝有歧视等级制度和杀五姓的政策。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見成吉思汗和蒙古帝国條目。
[编辑] 帝王年表
庙号 | 谥号 | 汗号 | 姓名 | 统治时间 | 年号 |
---|---|---|---|---|---|
太祖 |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 成吉思汗 | 孛儿只斤铁木真 | 1206年-1227年 | 无 |
睿宗(元世祖追尊)監國 | 景襄皇帝 | 也可那颜 | 孛儿只斤拖雷 | 攝政 1227年-1229年 | 无 |
太宗 | 英文皇帝 | 窝阔台汗 | 孛儿只斤窝阔台 | 1229年-1241年 | 无 |
稱制 |
昭慈皇后 |
? | 乃马真脱列哥那 | 摄政 1241年-1246年 | 无 |
定宗 | 简平皇帝 | 贵由汗 | 孛儿只斤贵由 | 1246年-1248年 | 无 |
稱制 |
钦淑皇后 |
? | 斡兀立海迷失 | 摄政 1248年-1251年 | 无 |
宪宗 | 桓肃皇帝 | 蒙哥汗 | 孛儿只斤蒙哥 | 1251年-1259年 | 无 |
庙号 | 谥号 | 汗号 | 姓名 | 统治时间 | 年号 |
---|---|---|---|---|---|
世祖 |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 薛禅汗 | 孛儿只斤忽必烈 | 1260年- 1294年 |
|
成宗 | 钦明广孝皇帝 | 完泽笃汗 | 孛儿只斤铁穆耳 | 1295年- 1307年 |
|
武宗 | 仁惠宣孝皇帝 | 曲律汗 | 孛儿只斤海山 | 1308年- 1311年 |
|
仁宗 | 圣文钦孝皇帝 | 普颜笃汗 |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 八达 |
1312年- 1320年 |
|
英宗 | 睿圣文孝皇帝 | 格坚汗 |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 1321年- 1323年 |
至治 1321年-1323年 |
无 | (泰定帝) | 叶顺铁木耳 |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 1324年- 1328年 |
|
无 | (天顺帝) | 阿里加巴 | 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 1328年 | 天顺 1328年 |
文宗 | 圣明元孝皇帝 | 札牙笃汗 |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 ||
明宗 | 翼献景孝皇帝 | 和西拉古图土 | 孛儿只斤和世琜 | 1329年 | 无 1329年 |
宁宗 | 冲圣嗣孝皇帝 | 宜林奇葆 |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 1332年 | 至顺 1332年 |
惠宗 | 顺帝 | 图干铁木耳 | 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 1333年- 1368年 |
庙号 | 谥号 | 汗号 | 姓名 | 统治时间 | 年号 |
---|---|---|---|---|---|
惠宗 | 顺帝 | 图干铁木耳 | 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 | 1368年-1370年 | |
昭宗 | 和孝皇帝 | 闭里可图汗 |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 1370年-1378年 | 宣光 1371年-1379年 |
平宗 | 宁孝皇帝 | 乌萨哈汗 | 孛儿只斤脱古思铁木儿 | 1378年-1388年 | 天元 1379年-1387年 |
注:以下孛儿只斤族只继承了五代汗位 |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前朝: 西夏(中國西北) 金朝(中國北部) 宋朝:南宋(中國南部) |
中国朝代 | 后朝: 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