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史前文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歷史系列條目 |
||||||
史前文化 | ||||||
传说时代 | ||||||
三皇五帝 | ||||||
夏 | ||||||
商 | ||||||
西周 | 周 | |||||
春秋 | 东周 | |||||
战国 | ||||||
秦 | ||||||
西汉 | 汉 | |||||
新朝 | ||||||
东汉 | ||||||
三国 | ||||||
西晋 | 晋 | 十六国 | ||||
东晋 | ||||||
南北朝 | ||||||
隋 | ||||||
唐 (另见武周) |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宋 | 辽 (西辽) |
||||
南宋 | 金 | 西夏 | ||||
元 | ||||||
明 | ||||||
清 | ||||||
中华民国 | ||||||
中华人民 共和国 |
中華民國 (見台灣問題) |
黃河史前文化為在黃河中、下游繁榮的古代文明。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經龍山文化、發展為夏、商、周的青銅器文化。
目录 |
[编辑] 裴李岗文化
- 主條目:裴李岗文化
(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
代表遗迹是河南省新郑县的裴李岗。生活在圆形/方形的竖穴式住居里,进行粟作等的旱田农业。以光亮的红褐色陶器和磨制石器等为特色
[编辑] 老官台文化
- 主條目:老官台文化
(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
代表遗迹是陕西省华县的老官台。生活在圆形的竖穴式住居里,进行粟作等的旱田农业。以暗红色的夹砂陶为特色。
[编辑] 北辛文化
- 主條目:北辛文化
(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
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在山东省滕县北辛,特色是黄褐色的陶器。
[编辑] 磁山文化
- 主條目:老磁山文化
(公元前6000?~公元前5000?)
代表遗迹是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生活在圆形/楕圆形的竖穴式住居里,进行粟作等的旱田农业。以红褐色的夹砂陶为特色。
[编辑] 仰韶文化
- 主條目:仰韶文化
(公元前4800?~公元前2500?)
仰韶文化是1921年在河南省仰韶村發現的以彩陶(在紅底上描繪出彩色的陶器)為特色的文化。
[编辑] 前期
(公元前4800年左右)以紅陶為主流,代表遺址為陜西西安市半坡,被稱為仰韶半坡類型文化。該文化處於母系社會,農村已有階級分化現象。公元前4000年左右出現了使用滑輪的仰韶廟底溝類型文化。
[编辑] 後期
(公元前3500年之後)又分為半坡後期類型、西王村類型、大司空類型和秦王塞類型等四種文化,這個時期出現了貧富差距,社會分工和階層分化也有所發展。
[编辑] 后冈文化
- 主條目:后冈文化
(公元前5000?~公元前4000?)
代表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后冈。该文化继承了北辛文化并有了新的发展。
[编辑] 大汶口文化
- 主條目: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公元前2400?)
1959年于山东省宁阳县堡头村发现了一处遗址,随后在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也有发现,这几处是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
前期以红陶为主流,后期黑陶、灰陶成为了主流。后期制作的卵壳黑陶的高柄杯精巧美丽,被山东龙山文化继承。
[编辑] 龙山文化
- 主條目:龙山文化
(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
龙山文化,是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的以黑陶和灰陶为特色的古代文化。后期也开始铸造铜器。
龙山文化又分为中原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晋西南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
中原龙山文化继承了仰韶后期文化,以灰陶为主流。通过灼烧骨头观察裂纹来进行占卜很有可能也是这个时期开始的。
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大汶口文化,以黑陶为主流。
[编辑] 二里頭文化
- 主條目:二里頭文化
(公元前2000?~公元前1600?)
1959年二里头文化被人发现于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
遗址半径大约为2000米,中心部位有两个宫殿遗址。
学者们认为该遗址的居民继承了晋西南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并且具有铸造青铜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