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号,即統治者的稱號,或国家的称号,有一人的國號,有一姓(朝代)的國號,有一黨的國號。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共產黨所建立的國號。
政權的创建者,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国号。目的是要與之前的政權作出區隔。
《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
詩商頌譜:『自契至湯,雖則八遷,而國號不改,商名未易。』這說明國號是可以移動的。
依照司馬遷的說法,國號產生於姓氏之後,先有姓氏,然後纔有國號。國號與姓氏息息相關。姓氏與國號連用,早已成為慣例。例如:贏秦,劉漢,李唐,趙宋,朱明,愛新覺羅清等等。國號的代表者,乃是某一姓氏的人。
黃帝至舜、禹都是同一姓;禹除了姓,還以氏為分別,表明宗族的稱號。
上古時代,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區別子孫之所自出。
左傳隱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
也有以邑、以官、以祖父的諡號與字為氏的。故為貴族有氏,平民則無。
漢班固白虎通姓名:『所以有氏者何!所以貴功德,賤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別諸侯之後,為興滅國繼絕世也』
漢魏以後,姓與氏合,姓也稱氏。
為什麼除了姓氏之外,還有國號?因為涉及到主權的問題。
一個普通的人,有了姓氏,就能作為辨識的標誌。
建立政權的人,除了姓氏之外,還要多加一層辨識的稱號,國號的作用,於焉產生。
例如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前者是由中國國民黨所建立,後者是由中國共產黨所建立。
每一位當權的統治者,為了表示有別於之前的統治者,遂有國號的產生;尤其是同一姓的統治者,更需要作出明顯的區隔。
換人執政更改國號,例如陶唐(堯)至有虞(舜);換姓執政更改國號,例如大明(朱)至大清(愛新覺羅);換黨執政更改國號,例如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