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uel de Cervantes y Saavedra -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 Ebook:
HTML+ZIP- TXT - TXT+ZIP

Wikipedia for Schools (ES) - Static Wikipedia (ES) 2006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道教 - Wikipedia

道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Yin Yang

道教系列條目

基本教義
- - 三清 - 修煉
重要人物
老子 - 庄子 - 张道陵
张角 - 葛洪 - 陈抟 - 王重阳
道教神仙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 西王母 - 八仙
道教宗派
正一道 - 全真道
道教典籍
道德经 - 南华经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维基宗教主题
太极图
太极图

道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佛教一起的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

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许多人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认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词,将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论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因此也被称为“道教”。而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五斗米道,自称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而成为五斗米道的专称。

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法術儀式,功德成神,常見的後天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

目录

[编辑] 教理和教义

道教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三清尊神則是“道”最初的人格化顯現,也代表了宇宙創生的三個重要過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经),三清化生出天地宇宙和自然諸神,這些稱為先天尊神(天尊),乃道所演化,先天既與道體合一,而道法無遠弗屆充斥無邊宇宙,故道教徒祝頌語常曰“無量天尊”,人類通過某些方式可以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這些人稱為後天神仙,最高修為者也可以達到天尊。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为教主,也就是老子。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歷史上的不同宗派道经中还有其他说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最後,演变成三位一体的一炁化三清的神學理論。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道教神学可以說是道家思想神秘化後的宗教學說,未必完全切合,其间异同,颇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称老、庄,尊崇《道德經》(老子)、《南華經》(莊子)等眾多道家經典,毕竟吸收继承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内容。此外,它也受到了《》以及阴阳家儒家佛教以及上古方仙道的影响。

[编辑] 历史

主條目:道教歷史

[编辑] 渊源

道教虽奉老子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子、庄子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于汉初盛行的以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于战国、盛于秦汉的方仙道。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道教在其逐渐形成过程中,与当时正进入中国的佛教的互动(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以及道家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也很值得注意。

[编辑] 发展历程

道教的发展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道教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作为道教最终形成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太平经》的流传,一是张道陵五斗米道。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一說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所谓《太平经》,據信傳自西漢末年成帝時齊人甘忠可編著的《包元太平經》)得到广泛传播。到东汉灵帝时,张角奉《太平清领书》传教,号为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信徒遍布天下九州,已是颇有影响。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同样是在东汉顺帝时,张陵学道于蜀郡鹄鸣山,招徒传教,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也有研究稱,乃因其崇信北斗南斗等五斗星,加之與蜀地彌教結合,故稱五斗彌教,後訛為五斗米教)。其孙张鲁保据汉中多年,后又与最高统治当局合作,使得五斗米道的影响从西南一隅播于海内,遂为道教正宗。

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获得了很大发展。同时道教也吸取了当时风行的玄学,丰富了自己的理论。东晋建武元年,葛洪对战国以来的神仙家理论进行了系统地论述,著作了《抱朴子》,是道教理论的第一次系统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南北朝时,寇谦之北魏太武帝支持下建立了“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了“南天师道”。

到了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號「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此階段不僅中國內部道教有所發展,更藉由遷徙與文化交流發揚至亞洲其他各處。比方東晉末,五斗米道在中国南方发动起义失败后,卢循率部逃至越南交州。越南人李脱帮助卢循进攻交州府城,失败后自尽。这是道教传入越南最早的记载。另外,諸如韩国融入壇君神話的天道教或日本結合日照天神、崇仰天皇思想、祭祀神靈的神道教。不過,除越南道教尚存其道教本質外,韓國天道教或日本神道教就其宗教內容等,與道教已大相逕庭。

金朝时,在北方出现了王重阳创导的全真道。后来,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为蒙古成吉思汗讲道,颇受信赖,被元朝统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权力。而同时,为应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原龙虎山天师道、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合并为正一道,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从而正式形成了道教北有全真、南有正一两大派别的格局。

明代时,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祭祀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此时,道教依然在中国的各种宗教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道教从此走向了衰落。

[编辑] 近现代的道教

明清以后,道教基本已经停止了发展。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后,道教更是衰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政府新的宗教政策的执行,以前的一些道教的清规戒律由于和现行法律抵触而作废。1957年,中共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管理中国道教内部的事务。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道教同中国其他的宗教一样经受了一场浩劫。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道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可是正信道教徒並不多。

台灣日據時期,很多民眾信奉道教以表明自己的民族立場,因此道教備受打壓,道教宮觀屢遭損毀,必須兼供佛像或民間神祇才能得以保全。這種混雜現象延續至今。1949年,正一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輾轉到達台灣,1969年過世後傳於堂姪张源先,是為六十四代天師,現居台灣嗣漢天師府。現據統計道教乃為台灣第一大宗教。

[编辑] 道教神仙

主條目:神仙
大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大英博物馆藏道教人物像

道教是一个多神教,最高的神是由道衍化的三清尊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另外道教按照人间的秩序發展出了天庭及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员,吸收了佛教地狱和海中世界的概念,作为天庭的附属,也發展出了阎罗殿和水晶宫的一系列神仙官员,再加上地方神仙系列如四值功曹、山神、城隍土地、灶王等。还吸收了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西王母、九天玄女等。所以道教的神仙众多,还随时可以吸收地方百姓创造的任何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如妈祖關帝等都可以纳入道教的神仙系统。所有的神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庙宇,但大型宫观必供奉三清神像。

此外,道教认为人身也是一个小天地,因此人身上的各种器官,例如毛发、五官等等也都有神灵驻守,而且还有相应的修持方法。

[编辑] 戒律

道教戒律是一些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准则。道教的戒律依照不同的教派,有着不同的内容。一般说来,全真派的戒律严于符箓派。戒律的内容主要有不得杀生,不得喝酒吃肉,不得偷盗,不得邪淫等。戒律是教徒必须遵守的,而且必须有一个受戒仪式一名道士才能算作教徒。根据规则的严紧程度,戒律可以分成上品戒,中品戒,下品戒。根据戒條的多少有“三戒”、“五戒”、“八戒”、“十戒”、“老君二十七戒”等。

除戒律外,还有道教清规,就是道士犯戒以后的处罚手段。具体条例派别不同则规定也不同。

道教的戒律,在吸取了佛教的一些内容和儒家三纲五常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内容。道教的清规戒律也是随时事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与政权的法律相冲突时,会进行适当的调整。

[编辑] 道术

《抱朴子》中所载的老君入山符,认为使用它可以避开鬼怪野兽
抱朴子》中所载的老君入山符,认为使用它可以避开鬼怪野兽

道教的宗教活动十分庞杂,主要分两大类,道士的自身修行(称为道术)和道教仪式,内容包括道教经法、忏法、斋、、符咒、禁咒、隐遁、乘蹻、驱邪、伏魔、降妖、消灾、祈禳、房中术、神仙术、辟谷、風水堪輿、占卜等。

道士的自身修行成为道术,包括内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内容。外丹是指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物以及药物,制作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丹丸。现代科学认为这些丹药大多有毒,古人也有很多服食致死的例子,所以後來道教也認識到由于外丹服食和配制的方法較難掌握分寸,所以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而後世轉向較為保險的內丹修煉。外丹也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先驱。

内丹则是指通过行气,导引,呼吸吐纳,在身体里炼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外丹和内丹的用语相同,但是所指代的含义完全不同,比如把人体比喻为烧炼丹丸的炉鼎,不過理論上還是具有相通性。古時炼丹术的传授大多师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难了解。

此外道教还有许多道术。例如内观、守静、存思、辟谷等多种。这些现代多归为气功。另外,全真道的道教徒许多都习武术中醫理論亦源自道教。

道教的仪式统称为“斋醮科仪”,斋是清洁的意思,醮是指祈祷,又称为道场。 道教祭祀神仙,由于认为神仙清静洁高,因此祭祀前需要沐浴更衣,不喝酒吃荤,进行斋戒。进行祭祀活动称为“醮”,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佛教的内容,名目繁多。道教认为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去灾求福。占卜也是道术的一部分,包括卜卦、抽签、测字等。此外,道教很有特色的是使用、箓。符是用朱砂画在黄纸上的一些符号,道教认为可以用来治病,而箓则被认为可以驱使天神。另外道教认为口念禁咒可以治病驱使鬼神,赶走野兽。这些主要都是正一道的法术。

[编辑] 主要典籍

道教奉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为最重要的两部经典。另外,道教模仿佛教大藏经创制了道藏,收集历代道家著作,不仅包括哲学和道家理论,而且包括炼丹、养生、治病、气功等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正统道藏》、《道藏辑要》、《万历续道藏》等,現僅存明代《正统道藏》流傳,其它版本已失傳,現存歷代道教經典多收錄於此。道教的经书数量非常庞大,各派的主要经典也各不相同。

《周易参同契》是最早的丹经,称为丹经之祖,此外《抱朴子》也是道教丹鼎派的基本经典。《太平经》和《老子想尔注》也是道教早期的主要经典。《黄庭经》和《上清大洞真经》则是上清经箓派的主要经典,茅山派也非常重之。《度人经》和《三皇文》则是灵宝派和三皇派的主要经典。《阴符经》和《常清静经》也是道教两部非常重要的经书,是道士必须诵习的经书。此外,《玉皇经》和《心印妙经》也是道教徒的日常功课之一。

道教南宗正一派虽然以符箓、斋醮、科仪为主,但北宋以后也主张三教一理,修炼内丹,出现了《悟真经》、《金丹四百字》等经典。道教北宗全真派更主张三教合一,炼气全神,明心见性,兼融释儒,以《道德经》、《孝经》和《般若心经》三家经典为主,提倡“孝谨纯一,敦厚朴素”。

[编辑] 教派

泰山上的一位道士(此圖非道士正統服飾表現,正統道士服不是排扣旗裝樣式,而是交領漢裝式樣)
泰山上的一位道士(此圖非道士正統服飾表現,正統道士服不是排扣旗裝樣式,而是交領漢裝式樣)

从修行方式上来说道教主要分为两个派别——符箓派和丹鼎派。前者主张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后者主张炼金丹求仙,分外丹与内丹二脉。

道教的分派,一般认为是开始于宋、元。道教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有5个大派:

明朝以后,道教分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别,其他宗派全部归纳到这两个宗派之下。现在北京的白云观藏有《诸真宗派总簿》,所列道派共有86家,实际上只有80家。(據教內所傳應為36天教及72地教。)

  • 正一道:正一道即东汉末年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正一道。其道士可以在家修行,不戒荤腥,可婚娶生子。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子孙庙”。
  • 全真道:全真道兴盛於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代表人物王重阳丘处机。全真道讲求清修,其道士必须出家、吃素。其道观,一般被称作为“十方丛林”。

[编辑] 道教活动

道教的活动主要在宫观内进行。宫观可以分为两种:

  • 十方叢林(全真派)
  • 子孙廟(正一派)

[编辑] 道教文化

道教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绘画建筑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化学武术天文学地理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它对于华人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民俗、民族关系、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各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

[编辑]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道教中一些宗派都师徒相传一些武术气功,例如武术中很出名的武当派,据说就是武当山上的许多道士传承的武术。道教的武术也和许多武术不同,讲究圆柔、后发制人,充分体现了道教的教理。其中像太极拳这样的简单武术套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健身活动。道教气功也是中国气功中的一大流派,全真道的修炼方法基本上就是气功,对气功的探索和发展,其贡献很大。

道教的养生术还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医学《黄帝内经》中经络学等方面内容。 此外,许多道教徒研习医术,对于中医学发展颇有贡献,如葛洪陶弘景等人,于中医药皆有所建树。

道教的炼丹术对火药的发明有着重要的影响。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受道教影响很深,他曾经游历各地,求仙访道,甚至炼过丹、受过道箓,可以说是位虔诚的道教徒。这段经历给他的个性、诗歌创作乃至一生的际遇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李白受召入长安,受到唐玄宗等许多的道士和信仰道教朋友的推荐。寻仙过程中,他游遍五岳,给他带来大量的素材。他的诗歌中也常常出现“仙人”、“羽化”等意念。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讲述的是佛教徒唐僧等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但全书中使用了大量道教专有的概念如心猿、意马、姹女、元神等,还构筑了一个以玉皇大帝为核心的道教神衹、神官系统。书中也出现了很多道教人物和魔怪,不过多为反面角色。

而完全以道教为核心的最著名小说则要数《封神演义》了。书中讲述的商周战争,其实质就是道教的两个派别阐教和截教的斗争。书中出现的各色仙神和宝物等,也全属于道教系统。

[编辑] 道教與道家

道家」與「道教」二詞,常被不加區別地使用。從歷史來看,這兩個詞指稱過很多不同的內容,也曾混為一談;現在也仍然有人主張將二者等同起來。然而,如果將道家理解為由老子、莊子開創,並在魏晉被重新發明的哲學思想流派,將道教理解為於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那麼,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要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理論就是道家思想。道教作為一種宗教,有其神仙崇拜與信仰,有教徒與組織,有一系列的宗教儀式與活動,其主要派別的傳承是大致清楚的。道家作為一個哲學思想流派,其思想演變與代表人物應是它被解說時最重要的內容;魏晉之後道家思想的傳承演變,現在看來還是模糊而難以說清的,但它對歷代學者文人的影響卻仍是依稀可辨的;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狹義的「道家」指的就是先秦時代以老子、莊子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流派。

也有學者認為,道家思想與宗教或有莫大聯繫。如聞一多先生在《道教的精神》一文中曾指出:「我常疑心這哲學或玄學的道家思想必有一個前身,而這個前身很可能是某種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更具體點講,一個巫教。這種宗教在基本性質上恐怕與後來的道教無大差別,雖則形式上盡可截然不同。這個不知名的古代宗教,我們可暫稱為古道教。」(《聞一多全集》,第143頁)

道教神學與道家思想的異同,確實一言難盡。試舉一例:道教所謂長生不老,成仙通神,老、莊並未言及,也不能視為老、莊思想的合理的引申,甚至可以說,與自然之道亦不無悖逆。

[编辑] 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

道教的理想世界不同于佛教的极乐世界,也不同于基督教天堂。道教的理想世界有两种,一种是世俗的,一种是宗教的。世俗的理想世界在《太平经》中讲的很明白,希望世界成为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而宗教的理想世界则是“仙境”,道教追求得到成仙,这样就能超脱生死,在仙境中过仙人的生活。不同于其它宗教的是,道教并不认为人死后才能到达仙境,而是认为人的形体通过一些形式的锻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仙以后也可以一样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里,作“活神仙”,也可以到仙境中去生活。但是由于达到成仙的境界非常不容易,因此后来才出现了“尸解”等方式。部分風景秀麗的地方由於適合修煉而被譽為人間仙境,例如所谓的“洞天福地”就是其中一些代表性的地方。

大多数的宗教教义认为人生充满了不幸或者罪孽,认为死后灵魂才有可能得救。然而道教却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死。也因此有许多养生的方法,例如气功等在道教得到了发扬。

许多宗教都认为人的寿命是不能改变的,然而道教不这样认为,有一句话“我命在我不在天”就是出自道教的《西升经》,另外,道教作为一个多神教,相信万物有灵,甚至人体的各种器官都有神灵。

[编辑] 道教与佛教的关系

道教和佛教作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两者在相互競爭中又互相吸收,使其更适用中国本土文化的需要。

[编辑] 参考文献

  1. 李纪兵,《富国律——三十年内国家成王称富之规律法律》,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 ISBN 962-450-844-5
  2. 李纪兵,《道德经李家注解》
  3. 唐大潮,《中国道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 ISBN 7-80123-229-1
  4. 丁培仁,《道教典籍百问》,《宗教文化丛书》,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ISBN 7-5072-0409-x
  5. 李养正,《道教基本知识》,中国道教协会编印(非正式出版物),1985年
  6. 南怀瑾,《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4年, ISBN 7-5052-0203-0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查找与此条目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6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ub-domains

CDRoms - Magnatune - Librivox - Liber Liber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Project Gutenberg - Wikipedia 2008 - Wikipedia 2007 - Wikipedia 2006 -

Other Domains

https://www.classicistranieri.it - https://www.ebooksgratis.com - https://www.gutenbergaustralia.com - https://www.englishwikipedia.com - https://www.wikipediazim.com - https://www.wikisourcezim.com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net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es - https://www.radioascolto.com - https://www.debitoformtivo.it - https://www.wikipediaforschools.org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z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