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里斯 (矮行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
厄里斯及迪絲諾美亞想像圖
|
|||||
發現 A | |||||
發現者 | 米高·布朗、 乍德·特魯希略、 大衛·拉比諾維茨 |
||||
發現日期 | 2005年1月8日 | ||||
其他編號 | 2003 UB313 B | ||||
天體分類 | 柯伊伯帶天体 | ||||
軌道根數 C D |
|||||
離心率 (e) | 0.4416129 | ||||
半主軸 (a) | 10,129.1 Gm (67.7091 AU) | ||||
近日點 (q) | 5,655.98 Gm (37.808 AU) | ||||
遠日點 (Q) | 14,602.3 Gm (97.610 AU) | ||||
公轉週期 (P) | 203,500 日 (557 地球年) | ||||
平均公轉速度 | 3.436 km/s | ||||
軌道傾角 (i) | 44.177° | ||||
昇交點黃經 (Ω) | 35.8750° | ||||
近日點引數 (ω) | 151.3115° | ||||
平均近點角 (M) | 197.5379° | ||||
物理資料 | |||||
直徑 | 2400 km ± 100km | ||||
質量 | ? kg | ||||
密度 | ? g/cm³ | ||||
表面重力 | ? m/s² | ||||
逃逸速度 | ? km/s | ||||
自轉週期 | >8 h? | ||||
光譜分類 | ? | ||||
絕對星等 | -1.2 | ||||
反照率 | 0.5-0.9 | ||||
表面平均溫度 | 約 25 K |
厄里斯(136199 Eris),正式名稱為「小行星136199厄里斯」,是一個屬於古伯帶天體及海王星外天體的小行星,編號136199,因觀測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佈發現時曾被其发现者和NASA等组织稱為「第十大行星」。它由 米高·布朗、乍德·特魯希略和大衛·拉比諾維茨在2005年1月8日,從一堆於2003年10月21日拍攝的相片中發現,並在2005年7月29日與2003 EL61一起公佈,當時它的暫時編號為2003 UB313、名字暫稱為齊娜(Xena)。
厄里斯於2005年7月位於距離太陽97個天文單位遠的位置,而它的軌道極為傾斜,公轉周期為557年。它被分類為 黃道離散天體(偏離地球軌道平面的星體)。在2006年8月之「第26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把2003 UB313劃入矮行星之列,賦與小行星編號136199號,並以希臘神話中的製造纠纷、不和的女神厄里斯(Ἒρις)命名。
目录 |
[编辑] 發現
發現厄里斯的團隊,在以往幾年已有系統地找尋大形太陽系外天體。他們曾發現了另外數個海王星外天體,包括(50000) 夸奧瓦及(90377) 塞德娜。在2003年10月31日,他們在美國加里福尼亞州帕洛瑪天文台的48英寸 Samuel Oschin 反射望遠鏡作例行觀察,但拍攝得來的影像,遲至2005年1月,才從透過對比背景星空下,從它緩慢的移動中被發現。接著的觀察,初步找出它的軌道位置,以其估計它的直徑和大小。
該團體原計劃押後公佈他們的發現,直至後續的觀察能更準確決定它的大小和質量。但他们显然受到了被其他人抢先发表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提前公布这一重大发现。
此天体并非行星X,行星X中的X的意思是未知,而不是罗马数字中的10,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行星X是冥王星。
[编辑] 命名
根據小行星的命名常規,此星體的臨時命名2003 UB313。發現者有權決定它的名字,只要獲國際天文聯盟認可。在發現者的網站中,此小行星使用了「Lila」這名字(取名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朗的女兒 Lilah)。該發現後來在 http://www.gps.caltech.edu/~mbrown/planetlila/ 指這是「一個感情用事的父親在大清早對網站的命名」。
因為它的體積比冥王星大,它曾经會被考慮成為太陽系的第十行星。但由於現時已發現多個與冥王星大小相若的天體,冥王星作為行星的看法再受考驗,以至於最终與冥王星一起被劃歸為矮行星,2006年9月7日被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編號為小行星136199號,並命名為「厄里斯」。
[编辑] 大小
太陽系內星體的光度,同時取決於它的大小和它的反照率 (反射光線的量) 。如能找出它與太陽的距離及它的反照率,它的半徑就能透過它的視星等找出來,反照率較高意味著半徑較小。現時,厄里斯的反照率仍未找出,所以它的確實大小仍有待確定。但是,天文學家已計算出,即使它的反照率達到1.0(最高),它計算出來的大小仍會有冥王星那樣大。然而,該小行星的反照率肯定不會到1(大部分古柏帶星體都很暗),所以我們能認定它的大小應會較冥王星大一些。人們現時猜測它的反光度應會與冥王星接近,大約0.6左右,估計它的直徑約為2,900公里。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可推斷該天體的大小上限,但因為某種技術上的錯誤,使它未能作出首度對厄里斯的觀測。在問題解決後,它於2005年8月23日至8月25日成功作出觀測,並推斷其直徑約為2,700公里,比冥王星的2,274公里大20%。雖然這些數據在日後或會改動,但布朗已斷定2003 UB313比冥王星大,並打賭如果它真的比冥王星小,他會把望遠鏡吃掉。
為了更準確量度2003 UB313的半徑,發現者小組動用了哈柏望遠鏡作出觀測。一顆直徑3,000公里的天體在97 AU的距離外,其角度大小會是0.04角秒,哈柏望遠鏡有能力直接觀測得到。雖然接近它的能力極限,但憑藉不少影像處理技術,他們仍可計算出準確數字。在之前,他們也曾使用同樣的方法,直接量度出「夸奧瓦」小行星的半徑。
2006年2月號的《自然》雜誌,刊出了馬克斯·普朗克學會的毫米波段射電天文學(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Radio Astronomy at Millimeter wavelengths,簡稱IRAM)小組在1.2毫米電磁波下對厄里斯的間接測量數據,該小組公佈2003 UB313的直徑為3,000千米。但哈柏望遠鏡於2005年12月9-10日直接測量的結果顯示其直徑僅有2384±96公里左右。
[编辑] 表面
在確定本小行星的發現之後,科學家利用天文質譜儀對厄里斯進行詳細觀測。他們於2005年1月25日動用了位於夏威夷的8米口徑北雙子望遠鏡進行觀測,並從質譜儀的紅外線資料發現小行星表面有甲烷冰。這意味著厄里斯的表面與冥王星很相似。這是除了冥王星外,第二個含有甲烷的古柏帶天體。另一方面,海王星衛星崔頓的表面也擁有甲烷,使人們認為它也與古柏帶天體有關。由於甲烷的高揮發性,這表明厄里斯經常都處於太陽系的遠處,使它的甲烷冰不會因為來自太陽的幅射熱而揮發。
[编辑] 衛星
- 主條目:小行星136199 I
2005年間,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調適光學小組對四顆最亮的古柏帶天體進行觀測,分別為冥王星、2005 FY9、2003 EL61及2003 UB313,並使用了新的激光導引星調適光學系統。在9月10日的觀測結果中,他們發現有一顆衛星繞著2003 UB313運行,便把它編為 S/2005 (2003 UB313) 1,並將之暱稱為「Gabrielle」。隨著2003 UB313被命名為厄里斯,它的這顆衛星亦被賦予小行星136199 I迪絲諾美亞(Δυσνομια,希臘神話中厄里斯的女兒)的名字。
[编辑] 外部連結
- 太陽系發現第十顆行星 (中時電子報)
- 太阳系发现第十大行星 美研究成果引发争议 (百灵宽带)
- 天文学家声称发现第十大行星 比冥王星还大 (上海网上天文台)
- 太陽系第十顆行星 找到了 (自由電子報)
- MPEC listing for 2003 UB313
- Astronomers Discover "10th Planet" - Sky & Telescope article
- Slacker Astronomy Interview With Co-Discoverer Trujillo
- Astronomers at Palomar Observatory Discover a 10th Planet Beyond Pluto - official webpage (yet to be updated)
-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News Release
- spaceflightnow.com
- space.com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太陽系 |
---|
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矮行星:穀神星·冥王星·厄裡斯 |
其他:太阳·月球·小行星帶·柯伊伯帶·奧爾特雲·彗星 |
太陽系天體列表·恆星距離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