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哲学傳統包括了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的研究。這些學科試圖回答對於神,世界,知識,對與錯等觀念的答案。基本上,做哲學的基本方法是運用理性對於這些問題提出論證。但是,哲學的實際範疇與定義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哲學是什麼?」在哲學傳統之中是充滿分歧與倍受爭議的。
哲學(philosophy)是從希臘字"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轉變而來,意思為「愛好智慧」,或是比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 。哲學是難以被定義的,因為有眾多分歧的觀念都被視作為哲學。皮爾金哲學辭典中定義哲學為「有關思想,行為,與實在中最基本與普遍的概念。」皮爾金百科中提到哲學與科學的差別在於,哲學問題的答案不能僅由經驗證據來得到。無論如何,這些觀點都被牛津哲學辭典所挑戰:「二十世紀晚期...偏向於將哲學思考視為對於任何一種智識探索的最好實踐」。的確,許多早期哲學家在自然哲學方面的觀察最後都形成了現代科學對於眾多課題上重要的基礎。
另外,哲學較不正式的用法可能是指一種特別的方法或是信念。
目录 |
[编辑] 哲學的歷史
古希臘時期的自然派哲學家被認為是最早的哲學家,不管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確,但是他們的想法之所以有別於迷信的原因在於,這些哲學家是以理性輔佐證據的方式歸納出自然界的道理。接續的希臘三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學的討論範疇,這代表他們提出了有關形上學,知識論與倫理學的好問題,至今依然。某些現代哲學家認為,直到今日的哲學理論依舊只是在為這些哲學家做註腳而已,那也就是說我們依舊在試著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這也代表著我們依然為這些問題或是這些問題所延伸的更多問題而感到困惑。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價值觀、思想、行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來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编辑] 哲學的基礎
古希臘哲學家透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提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為三類,這三類問題分別形成了哲學的基礎學科, 形上學(metaphysics),知識論(Epistemology)以及倫理學(Ethics)。
最初的三類問題分別是:
- 有關世界的本質與真理的問題。
- 有關我們如何知道或認識真理的問題
- 有關生命意義與道德實踐的問題
必須要注意的是,這三門主要學科並非壁壘分明,事實上在許多方面他們互相覆蓋到彼此的領域,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形上學主張不可能忽略知識論的理論基礎。同樣的的知識理論就是在架構主體與形上學事實之間的關係。而道德的實踐往往與道德真理的存在與否和我們怎麼去了解它息息相關。哲學的困難在於,一個完整的理論通常必須在形上學與知識論都有良好的說服力。多數的哲學家不是只有專精一個領域,或是是他在形上學領域的主張很具說服力,知識論上卻無法說服我們。只有少數具有熱情與天賦的哲學家才能精通各個領域並且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論。只有這樣的哲學家才能名留青史,她們的理論通常非常具有說服力並且橫掃歷史改變了人類對於世界的看法,
[编辑]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从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但这也只是解释了科学,并不是可以指导科学。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 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上有效?它们的威权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因此: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並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编辑] 哲学的价值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编辑] 哲学理论
利他主义 ── 反现实主义 ── 佛教哲学 ── 儒家思想 ── 享乐主义 ── 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 理想主义 ── 非现实主义 ── 逻辑正确主义 ── 悲观主义 ── 道家思想 ── 自我主义 ── 悲观主义 ── 理性主义 ── 现实主义 ── 唯美主义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 ── 非理性主义 ── 斯多噶主义 ──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義 —
[编辑] 哲学分支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哲学有很多分支。
- 哲学史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科学哲学
- 现代哲学
- 伦理学
- 医学伦理学
- 教育伦理学
- 政治伦理学
- 家庭伦理学
- 生命伦理学
- 生态伦理学
- 美学
- 美学史
- 艺术美学
- 技术美学
- 形而上学
- 现象学
- 过程哲学
- 知识论
- 死亡哲學
- 人生哲學
- 法律哲學
- 心靈哲學
- 墨家哲學
- 當代英美哲學
- 比較哲學
- 當代法國哲學
- 哲學哲學
[编辑] 与哲学相关学科
[编辑] 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学科
- 宗教哲学
- 政治哲学
- 物理哲学
- 天文哲学
- 化学哲学
- 语言分析哲学
- 佛教哲学
- 教父哲学
- 教育哲学
- 語言哲學
- 自然哲学
- 经济哲学
- 同一哲学
- 思辩哲学
- 生物学哲学
-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历史哲学
- 易学
- 经学
- 玄学
- 灵源泛哲学体系
[编辑] 哲学命题
- 自由意志
- 决定论
- 因果律
- 随机性
- 白马非马
- 百姓日用即道
- 悖论
- 变化日新
- 辩者二十一事
- 仁为万物之源
- 体用一源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自然
- 万物皆备于我
- 物极必反
- 心统性情
- 心无本体
- 新故相除
- 形质神用
- 性即理
- 性日生日成
- 一分为二
- 一物两体
- EPR悖论
- 坚白相盈
[编辑] 参见
认识论 本体论 形而上学 伦理学 美学 哲学范畴 哲学理论 边缘学科 哲学概念 辩证法 哲学团体 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 科学理论 科学实验 哲学史 哲学家 哲学家列表 哲学思想列表 現代哲學學院詳談 哲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