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المملكة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 Al Mamlakah al Arabiyah as Suudiyah 沙特阿拉伯王国 |
|||||
|
|||||
国歌:我们敬爱的国王万岁(Aash Al Maleek) | |||||
自然地理 (实际管辖区) |
|||||
首都 | 利雅得 | ||||
最大城市 | 利雅得 | ||||
面积
|
|||||
地理最高点 | 索达山:海拔3133米 | ||||
时区 | UTC +3 | ||||
人民生活 | |||||
官方语言 | 阿拉伯语 | ||||
人口
|
|||||
政治文化 | |||||
国家领导人: | |||||
主要节日 | |||||
经济实力 | |||||
货币单位 | 里亚尔 | ||||
国家资料 | |||||
国际域名缩写 | .SA | ||||
国际电话区号 | 966 | ||||
沙特阿拉伯王国是阿拉伯半岛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与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及也门接壤。
目录 |
[编辑] 历史
- 主條目:沙特阿拉伯历史
沙特建于1750年的阿拉伯中部地区,一名名为穆罕默德·伊本·沙特(Muhammad ibn Saud)的当地国王与一名伊斯兰改革家穆罕默德·阿布德阿·瓦哈卜(Muhammad Abd Al-Wahhab)一起建立了新的政体。在之后的150多年中,沙特家族的势力时起时落,为争夺半岛的控制权不断地与埃及、奥斯曼帝国发生冲突。现代沙特是由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King Abdul Aziz Al-Saud)所一手建立的。
1902年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从敌对的拉希德家族(Al-Rashid)手中夺得利雅得,沙特王朝历史上的首都。在1913至1926年间,阿卜杜勒·阿齐兹又相继征服了内志和漢志两部分领土。1926年1月8日,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成为其统治的领土上的国王。1927年5月20日签署的《吉达条约》使得沙特阿拉伯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独立。1932年,沙特阿拉伯正式统一。1938年3月3日在沙特阿拉伯地底下所發現的石油永遠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编辑] 政治
- 主條目:沙特阿拉伯政治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1992年开始施行的基本法规定,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由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后代子孙所统治的君主制国家,而神圣的《古兰经》则是国家的最高宪法。国家根据伊斯兰教教法(Shari'a)行事。沙特阿拉伯国内没有合法的政党,也从未举行过正式的选举。理论上,国王的权力受到伊斯兰教教法以及其他沙特传统的约束。在作出重大决定时国王也必须取得其他王室成员、宗教领袖(ulema)以及其他沙特社会中有影响人士的共识。瓦哈比主义(Wahhabism)是国家所奉行的官方意识形态。该伊斯兰教派通过在全球各地建造清真寺与古兰经学校来向全世界推广自己的教义。王位的继承人主要由王室内的主要成员们讨论决定,并必须获得宗教领袖的同意。
2005年8月1日沙特国王法赫德在首都利雅得的醫院,以84歲的高齡逝世後,由其同父異母的弟弟分別獲王室支持繼位新國王和受封為王儲。但是,王位的繼承暫時仍然未能傳至王室第三代,相信是因為第三代的權位相爭情況嚴重,王室紛爭問題如未能解決,將會在王室第二代相繼離世後引發。
[编辑] 行政区域
- 主條目:沙特阿拉伯政域
沙特阿拉伯全国划分为13个省(mintaqah,复数:mintaqat):
- 利雅得 (Ar Riyad)
- 麦加 (Makkah)
- 麦地那 (Al Madinah)
- 东部 (Ash Sharqiyah)
- 卡西姆 (Al Qasim)
- 哈伊勒 (Ha'il)
- 塔布克 (Tabuk)
- 北部边疆 (Al Hudud ash Shamaliyah)
- 吉赞 (Jizan)
- 纳季兰 (Najran)
- 巴哈(城市) (Al Bahah)
- 朱夫 (Al Jawf)
- 阿西尔 (‘Asir)
[编辑] 地理
- 主條目:沙特阿拉伯地理
沙特阿拉伯拥有阿拉伯半岛80%的领土。该国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也门接壤的大部分地区没有明确的边界,所以沙特的具体面积不详。沙特阿拉伯政府估计的面积是2,217,949平方公里,而其他可信的估计都介于213万9千7百平方公里至224万平方公里之间。全国只有少于1%的土地是适合耕种的。在1990年代早期,沙特阿拉伯的人口分布十分不均,东西部沿海与内陆绿洲地区人口稠密,而内陆其他大片的沙漠地区则几乎无人居住。
沙特阿拉伯气候严酷,全国基本上都是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气温日较差大。
[编辑] 经济
- 主條目:沙特阿拉伯经济
沙特阿拉伯的经济以石油为支柱,政府控制着国家主要的经济活动。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继加拿大之后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储备国(拥有全球已勘探石油总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主要成员国。石油产业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大约75%,GDP的40%,以及出口收入的90%。GDP的大约35%来自于私有经济。在1999年OPEC与其他石油输出国调涨油价期间,沙特阿拉伯是主要的推动者,在这期间OPEC的成员成功地通过减少石油产量将石油价格推高到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
目前沙特政府正不断鼓励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减少国家经济对石油出口的倚赖,同时为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水资源的短缺与迅速增长的人口有可能限制该国实现农产品自足的目标。
沙特阿拉伯也進用大量移住勞工。根據菲律賓政府統計,沙特阿拉伯是海外菲律賓人之中最多人就業的目的地。
[编辑] 人口
- 主條目:沙特阿拉伯人口
截止到2001年,沙特阿拉伯人口大约为2千2百万,其中包括640万居住在该国的外国人。直到1960年代,全国大多数人口为游牧或半游牧人口,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快,目前超过95%的人口已经定居下来。一些城市与绿洲中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超过1千人。
大多数沙特人是地地道道的阿拉伯人,但也有一些人具有土耳其、伊朗、印度尼西亚、印度或非洲血统,他们主要是居住在红海海岸地区的外来移民。很多人来自邻近的阿拉伯国家,他们受雇到沙特工作。沙特阿拉伯也有一定数量的亚裔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境内也有不到10万西方人士。
[编辑] 文化
- 主條目:沙特阿拉伯文化
日期 | 中文名 | 当地名 | 备注 |
---|---|---|---|
[编辑] 军事
武装部队建于1964年,最高国防会议为国防最高决策机关。国王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为穆罕默德·萨利赫·哈马迪上将。军队分正规军和国民卫队。正规军平时实行志愿兵役制,战时实行义务兵役制,一般兵种服役期两年,特殊兵种服役三年。
武装部队总兵力约10.6万人,其中陆军约7.3万人,编3个装甲旅、1个空降旅、1个步兵旅、1个王室警卫团、23个炮兵营;海军约1.1万人,组成红海和波斯湾两支舰队;空军约1.8万人,编攻击机中队、截击机中队等。此外还有国民警卫队、边防部队、特种安全部队和海上警卫队等。
[编辑] 其它主题
- 沙特阿拉伯交通
- 沙特阿拉伯通讯
- 沙特阿拉伯外交
[编辑] 标题文字
[编辑] 外部链接
亚洲 | |||||||||||||||||||
---|---|---|---|---|---|---|---|---|---|---|---|---|---|---|---|---|---|---|---|
|
|||||||||||||||||||
世界地理索引 | 非洲 | 美洲 | 南极洲 | 歐洲 | 大洋洲 | 各国首都 | |||||||||||||||||||
(1) 請參閱台灣問題
|
|
|
---|---|
伊拉克 | 伊朗 | 科威特 | 沙特阿拉伯 | 委內瑞拉 | 阿尔及利亚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卡塔尔 | 利比亚 | 奈及利亞 | 印度尼西亚 |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 | |
阿尔及利亚 • 巴林 • 科摩罗 • 吉布提 • 埃及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黎巴嫩 • 利比亚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阿曼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索马里 • 苏丹 • 叙利亚 • 突尼西亞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 | |
---|---|
阿富汗 | 阿尔巴尼亚 | 阿尔及利亚 | 阿塞拜疆 | 巴林 | 孟加拉国 | 贝宁 | 布吉納法索 | 文莱 | 喀麦隆 | 乍得 | 科摩罗 | 科特迪瓦 | 吉布提 | 埃及 | 加蓬 | 冈比亚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伊拉克 | 约旦 | 科威特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黎巴嫩 | 利比亚 | 马尔代夫 | 马来西亚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尼日尔 | 奈及利亞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国 | 卡塔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拉利昂 | 索马里 | 苏丹 | 蘇利南 | 叙利亚 | 塔吉克斯坦 | 土耳其 | 突尼斯 | 多哥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乌兹别克斯坦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也门 | |
观察员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中非共和國 | 俄罗斯 | 泰国 | |
穆斯林组织和团体观察成员: 摩洛国家解放阵线(MNLF) | 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 | |
国际组织观察员: 经济合作组织(ECO) | 非洲统一组织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不结盟运动 | 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