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本條目介紹的是悉尼都會區,關於地方政府區域,請參見悉尼市。
悉尼 Sydney | |
座標 | |
位置 | 新南威爾士州 |
面積 | 12,145 km² |
時區
• 夏令時 (DST) |
AEST (UTC+10)
AEDT (UTC+11) |
人口 • 2006年 • 密度 |
4 254 900 (第1位) 350.3/km² |
悉尼(英語:Sydney;台译雪梨)是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位於澳洲的東岸。悉尼1788年成立於悉尼灣,時值菲利浦船長(Arthur Phillip)帶領第一艦隊從英國遠道而來。悉尼的人口據2006年8月統計,已達425萬4900人,是澳洲人口最稠密的城市。
悉尼建於風景怡人的傑克森港(Port Jackson)附近,有「海港城市」的美譽。悉尼是澳洲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觀光客的熱門旅遊點。悉尼的氣候、海灘和建築地標(如悉尼歌剧院和悉尼港灣大橋)均是享負盛名的。
悉尼是200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常年獲選為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分類為第二類世界級城市。 [1]
在英文裏,悉尼市民俗稱「Sydneysider」。
目录 |
[编辑] 名稱
「雪梨」是澳洲華人的普遍叫法。香港亦採用此譯名,但近年來已跟隨中國大陸改譯「悉尼」。
[编辑] 歷史
- 主條目:悉尼歷史
澳洲原住民在悉尼地區居住已至少有三萬年。1788年,第一艦隊抵達時,本地尚住有4000-8000個原住民。[2] 悉尼地區有三種不同的語系,它們可推敲為較小部落的方言。主要的語言為塔魯爾語(Darug);悉尼市的原住民──卡地哥(Cadigal),講Darug的一種海岸方言;還有塔爾瓦斯語(Dharawal)和顧林凱語(Guringai)。部落有各自的領土,其領土的選址決定了資源的多寡。雖然在都市化的過程中摧毀了大部分的部落遺址(如貝塚),幾個地點仍存有石刻。
自從1770年英國海軍上尉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發現了植物學灣(Botany Bay)後,歐洲隨之對澳洲產生了興趣。在英國政府的命令下,亞瑟‧菲利浦(Arthur Phillip)1788年於傑克森港(Port Jackson)的悉尼灣建立了罪犯流放地。他以當年英國內政大臣湯馬斯·湯森,悉尼勛爵(Thomas Townshend, Lord Sydney)之名來命名該地,以褒獎悉尼發佈憲章,批准他建立流放地的貢獻。
1789年4月,一場疾病,據信是天花,奪去悉尼不少原住民的生命;保守估計,500-1000個原住民死於布羅肯灣(Broken Bay)和植物學灣之間的地區,顧林凱和Darug兩族亦受到感染。[3] 英國的殖民遇到頑強的阻力,尤其是以勇士領袖Pemulwuy為首,在植物學灣附近的地區發動抗爭。同時,霍克斯堡河(Hawkesbury River)附近也時常爆發衝突。因此至1820年為止,悉尼地區只剩下數百個原住民。麥覺理總督(Governor Macquarie)則進一步把原住民「開化、基督教化及教化」,使他們離開部落。[4]
麥覺理在任新南威爾士州總督期間,悉尼有初步的發展。囚犯建築了道路、橋樑、碼頭和公共建築。至1822年以前,城內已有銀行、市場、完善的大道及制度化的警察機構。
1830年代-1840年代是城市發展(如首批城區的發展)的階段。船隻開始從不列顛群島接載希望在新國家開展新生活的移民,悉尼因此進入高度發展的黃金時代。
首次的淘金熱始於1851年,悉尼的港口湧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潮。19世紀末,隨著蒸氣動力電車和鐵路系統的問世,城區的發展更加迅速。由於工業化所帶來的便捷,使悉尼人口迅速膨脹,在20世紀前夕,悉尼的人口已經超過100萬。但大恐慌重創悉尼,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的落成,可說是該時期的重大紀事之一。
20世紀,悉尼繼續擴展,湧入了歐洲與(後期的)亞洲的新移民,為其加添高度的國際魅力。悉尼人大部分的祖先來自英國和愛爾蘭。其餘移民有意大利人、希臘人、猶太人、黎巴嫩人、南非人、南亞人(包括印度人、斯里蘭卡人和巴基斯坦人)、蘇丹人、土耳其人、馬其頓人、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南美人(巴西人、智利人和阿根廷人)、美國人、東歐人(捷克人、波蘭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匈牙利人)以及東亞人(包括華人、韓國人和越南人)。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2年,日本海軍利用小型潛水艇偷襲悉尼港。5月30日,日軍14號小型潛水艇在下午4時30分潛入悉尼港,至晚上8時才被侦察到,守軍稍後發現它被補魚網纏著。澳洲皇家海軍巡邏艇 HMAS Lolita 向它發射了3枚深水炸彈,但由於水深不足,無法引爆。它的姊妹巡邏艇 HMAS Yarroma 於是發射更多深水炸彈,直至將14號 小型潛水艇殲滅(澳軍深水炸彈點着了潛水艇本身的自動殲滅炸彈)。日軍艇上2名士兵──Kenshi Chuma 中尉和 Takeshi Ohmori 下士死亡。
另一艘日軍 21號 小型潛水艇入夜後潛入悉尼海港。晚上10時52分, 一艘沒有武裝的澳洲皇家海軍輔助巡邏艇 HMAS Lauriana 在水面上發現 21號 的僭望鏡, 於是立向 HMAS Yandra 示意。 2分鐘後, Yandra 嘗試在 Taylor's Bay 撞沉它但不成功。13分鐘後, Yandra 放出6枚深水炸彈。21 號小型潛水艇受到重創, 損毀嚴重。艇上2名日本士兵為避免生擒、吞槍自盡。(這4名士兵的遺體, 事後在全套軍事葬禮中被火化, 骨灰經中立國送返日本的家人。)
另一艘 A 型 小型潛水艇稍後被盟軍在 Garden Island 200米外發現, 美國海軍巡洋艦 芝加哥號 (USS Chicago)与 澳洲皇家海軍快速艦智朗號 (HMAS Geelong) 一同向它開火。 晚上11時26分, 小型潛水艇上的2等中尉 Katsuhisa Ban 和下士 Namori Ashibe 還火, 一顆魚雷擊中澳洲皇家海軍補給船 (HMAS Kuttabul) 下面的海底, 爆炸力將 Kuttabul 擊沉, 21名澳洲和英國軍人死亡。
6月8日零時過後, 悉尼再次遭到襲擊。 一艘日軍 I-24 型小型潛水艇 在 Maroubra 10公里以外距離, 向悉尼港灣大橋開火將近4分鐘, 但沒有擊中目標。 炮火禍及 Rose Bay, Woollahra 和 Bellevue Hill 三個住宅區。雖然10個炮彈中只有1個引爆, 但已經將幾間房屋完全或者部份摧毀。美國空軍 第41追擊隊中士 George Cantello 駕駛 P-39 (Airacobra) 戰鬥機, 由 Bankstown Airport 緊急升空, 但最後因為機件故障失事陣亡。這艘小型潛艇借機潛入水底成功逃脫。
[编辑] 地理
悉尼位於東面的太平洋與西面的藍山之間的沿岸盆地。悉尼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海港──傑克森港(Port Jackson),以及超過70個海港和海灘,包括著名的邦戴海灘(Bondi Beach)。悉尼的市區佔地1,687平方公里(651平方英里),面積跟大倫敦相若。悉尼都會區(悉尼統計局)佔地12,145平方公里(4,689平方英里),其有效範圍是國家公園和其他未開發的土地。
悉尼佔據了2個地理區域──坎伯蘭峽谷(Cumberland Plain)和康士比高原(Hornsby Plateau)。坎伯蘭峽谷是一個比較平坦,有些起伏的地域,橫臥於傑克遜港以西和以南。康士比高原是海港以北的高原,海拔200公尺(656英尺),被草木叢生的溪谷切割開。悉尼最舊的區域位於平坦的地區。康士比高原,稱為北岸,由於地勢陡峭,發展得較慢,一直以來是人跡罕至的回水。及至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啟用,才將高原與城市連接起來,此後即發展迅速。
[编辑] 氣候
悉尼屬於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全年降雨。悉尼的天氣是由邻近的海洋所調節,因此內陸的西部城區大陆性稍强。最暖的月份是1月,沿海地區的氣溫是18.6°C–25.8°C,年中平均有14.6日是30°C以上。錄得的最高溫度是45.3°C,1939年1月14日在維期4日的全國性的熱浪結束後錄得。[5] 夏天略微涼快,沿海地區的氣溫很少降至5°C以下。最冷的月份是七月,平均極端值是8.0°C–16.2°C。錄得的最低最小值是2.1°C。夏天和冬天的雨量相當平均,由於東風調節,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點。平均全年雨量是1217.0毫米,適中且變化不大,年中平均有138.0日降雨。[6][7] 降雪1830年代在悉尼市地區發生。[8]
雖然悉尼不會遇上氣旋或大地震,但聖嬰現象或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正影响悉尼的天氣狀況:一方面有乾旱和林區大火,另一方面是風暴和泛濫,與濤動相對的兩方面結合。悉尼有許多毗鄰森林的地區曾發生林區大火,尤其是1994年和2002年──林區大火傾向於春夏兩季發生。悉尼容易遭受罕見的雹暴和暴風的侵襲。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年 | ||
---|---|---|---|---|---|---|---|---|---|---|---|---|---|---|
平均每日最高氣溫 (°C) |
25.8 | 25.7 | 24.7 | 22.4 | 19.3 | 16.9 | 16.2 | 17.7 | 19.9 | 22.0 | 23.6 | 25.1 | 21.6 | |
平均每日最低氣溫 (°C) |
18.6 | 18.7 | 17.5 | 14.7 | 11.5 | 9.2 | 8.0 | 8.9 | 11.0 | 13.5 | 15.5 | 17.5 | 13.7 | |
平均總雨量 (毫米) |
103.3 | 117.4 | 131.2 | 127.2 | 123.3 | 128.1 | 98.1 | 81.5 | 68.7 | 76.9 | 83.1 | 78.1 | 1217.0 | |
平均降雨日數 | 12.1 | 12.3 | 13.3 | 12.0 | 12.0 | 11.4 | 10.3 | 9.9 | 10.3 | 11.5 | 11.4 | 11.5 | 138.0 | |
來源: 澳洲氣象局 |
[编辑] 市區概況
被悉尼市區覆蓋的大片地區,以往曾劃分為超過300個域區(郵政用途),現由約38個獨立的地方政府區域管轄(新南威爾士州州政府及其機構的也有大量的職能)。現在的悉尼市面積不大,佔地包括悉尼中央商業區及鄰近的內城城區。另外,悉尼有許多用於市區的區域非正式的劃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悉尼有不少城區是不包括在下列的非正式區劃的:東部城區、山區、內西區、下北岸、北部海灘、北岸、南悉尼、東南悉尼、西南悉尼及西悉尼。
悉尼的中央商業區從首個歐洲殖民地──悉尼灣向南面延伸約2公里(1.25英里)。摩天大樓林立,歷史性的砂岩建築,如悉尼市政廳和維多利亞女皇大廈,設有公園如溫拿公園(Wynyard Park)和海德公園(Hyde Park)點綴。中央商業區東面接壤一連串的公園用地──海德公園、Domain公園、皇家植物公園及悉尼港的農場灣。中央商業區西臨旅遊勝地達令港。而中央站正是中央商業區的盡頭。喬治街是悉尼中央商業區的南北大街。在中央商業區南部,街道稍呈格狀走向,井然有序;相反,在較古舊的中央商業區北部,街道則較雜亂,這反映出悉尼早期的犍子小道的特殊發展。悉尼的街道多比澳洲其他城市的狹窄,也反映出其澳洲第一古城的特色。
雖然悉尼中央商業區早期是悉尼的商業與文化支柱,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他商業/文化區不斷向外發展。因此,二戰結束後,中央商業區的白領職位比例從60%以上下跌至2004年的30%以下。悉尼的5個最重要的外環商業區,包括南部的好士維、中西面的帕拉瑪塔,西面的賓士鎮(Blacktown)、西南面的利物浦、北面的車士活(Chatswood)及位於悉尼港北面的北悉尼。
[编辑] 管轄
悉尼曾由坎伯蘭郡(Cumberland County)(1945年─1964年)管轄。現時,悉尼都會區沒有總管市政的行政機構,其事務已改為由當地地方政府區域管理。地方政府區域均設有選舉議會,負責新南威爾士州委派的各項職責。
悉尼市的範圍包括中心商務區和一些鄰接的內城區,近年透過與鄰接的地方政府區域(如南悉尼)合併擴大面積。悉尼市由悉尼市長和議會領導。有時候,悉尼市長被視為該市的代表。
以下是悉尼的38個地方政府區域:
|
|
|
|
|
|
大多數的市府活動是由州政府指導的。這些活動包括公共交通、主要道路、交通管制、警務、幼稚園(幼兒園)以上的教育,以及重大的基礎建設項目。由於悉尼擁有新南威爾士州的大部分人口,州政府傳統上不願意發展悉尼全市的政府機構,避免雙方因而兢爭。正因如此,悉尼經常成為州議會與聯邦議會的政治焦點。舉例,自1945年起,悉尼市的選舉範圍在至少4個時刻,被州政府大力地改變,以為當時的新南威爾士州議會的執政黨製造優勢。
[编辑] 經濟
- 主條目:悉尼經濟
2003年9月,悉尼的失業率是5.3%。[9] 2005年12月,在澳洲眾多首府中,悉尼以485,000澳元錄得最高的樓價中位數。[10] 跟據《經濟學人》全球訊息部的生活指數調查,悉尼是全球第6大最昂貴的城市。而瑞銀集團的調查則以收入淨值將悉尼列為全球第26位。[11]
跟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於2005年11月出版的報告,在西方世界中,澳洲擁有最多估價過高的樓宇,樓價比證明租值的高出52%。[12]
悉尼經濟體系裏最大型,擁有最大部分在職人士的行業包括財產及商業服務業、零售業、製造業、健康及社會服務業。[13] 自1980年代起,職位從製造業遷移至服務及資訊行業。
現在,悉尼發展成澳洲最大的集團與金融中心,也是亞太地區的重要金融中心。[14] 悉尼是澳洲證券交易所、澳洲儲備銀行、許多澳洲的重要銀行與澳洲集團的所在地。悉尼也是不少跨國集團的地區總部。二十世紀霍氏公司在悉尼設有大型製片廠。悉尼期貨交易所是亞太地區最大的金融期貨與期權交易所之一,2005年有總值6,430萬澳元的合同交易。悉尼期交所是全球第12大期貨市場,以及第19大期貨與期權市場。
悉尼是著名的旅遊勝地,2004年有780萬名本地旅客和250萬名國際旅客。 [15]
[编辑] 人口統計
2003年,悉尼住有4,198,543人。[1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45.7人。[17] 內悉尼是澳洲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4,023人。[18]
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悉尼市民最普遍把自己的血統形容為澳洲人、英國人及愛爾蘭人。人口普查亦顯示,1%的悉尼人口擁有澳洲原住民血統,31.2%的生於海外。三大移民來源地為英國、中國及紐西蘭。另外,不少移民來自越南、黎巴嫩、意大利、印度及菲律賓。大多數悉尼人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不少會說第二語言,最普遍的是中文、阿拉伯語(包括黎巴嫩語)及希臘語。[13]
一些族群與最初聚居的域區結合起來:意大利人與萊卡特(Leichhardt)結合,希臘人與Rockdale和好市圍(Hurstville)結合,黎巴嫩人與Lakemba和賓士鎮(Bankstown)結合,韓國人與墾思(Campsie)、Epping結合,猶太人與邦迪(Bondi)和玫瑰灣(Rose Bay)結合,印度人與Westmead和巴拉瑪打(Parramatta)結合,華人與乾草市場(Haymarket)(悉尼的唐人街在這裏出現)結合,而越南人則與卡巴瑪塔(Cabramatta)結合。紅坊(Redfern)住有大量的澳洲原住民。
悉尼市民的年齡中位數是34歲,12%的人口是超過65歲。[9] 15.2%的悉尼市民的教育程度至少達至學士學位。[19],比全國的平均值19%為低。大約67%的悉尼市民形容自己為基督徒,最普遍的教派為天主教徒和英國國教徒。大約9%的人口並非信奉基督教,最普遍的是佛教。大約有12%沒有宗教信仰。[13]
[编辑] 教育
悉尼是不少澳洲著名大學的所在地,包括於1850年創辦的澳洲首間大學──悉尼大學。[20] 澳洲還有五所其它公立大學主要在悉尼辦學:新南威爾士大學、麥覺理大學、悉尼科技大学、西悉尼大学及澳洲天主教大學(6個校園,2個設於悉尼)。在悉尼開辦附屬校園的有澳洲聖母院大院及卧龙岗大学。
悉尼有4所跨校園的公立技術及進修學院,在第三層面提供職業訓練:悉尼技術學院、北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西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及西南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
悉尼有公立學校、教會學校及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包括幼稚園(幼兒園)、小學及中學。特殊教育由新南威爾士州教育及訓練部管轄。悉有有4個州轄教育區,協調919所學校。選擇性學校是根據某些標準(通常是學術測試)錄取學生的高等中學。
[编辑] 文化
- 主條目:悉尼文化
[编辑] 藝術與娛樂
悉尼擁有本地的音樂與劇場團體,包括悉尼交響樂團、悉尼戲劇團及悉尼舞蹈團。一年一度的文化 盛事,包括新南威爾士州藝術館舉辦的比賽──阿切博爾德獎(Archibald Prize),以及在1月舉辦的音樂、劇場與視覺藝術慶典──悉尼節。
悉尼歌剧院有5個劇場,有能力主辦一系列的表演模式。2006年7個月裏,悉尼歌劇院是全球第三大熱鬧的劇團──澳洲歌劇團的所在地。[21] 其他場地包括悉尼市政廳、城市演奏廳、新南威爾士州劇場及碼頭劇院。
悉尼交響樂團於悉尼歌剧院表演。悉尼舞踏團20世紀末在編舞家肖恩·墨菲(Graeme Murphy)的領導下也備受推崇。在澳洲成立的搖滾樂隊包括Midnight Oil、INXS、Radio Birdman、獨立搖滾歌手The Clouds和The Crystal Set, electronic music pioneers Severed Heads, Single Gun Theory and Itch-E and Scratch-E. Jazz groups such as the Sydney-based The Necks have performed at The Basement and the Harbourside Brasserie.
The Sydney Theatre Company has a regular roster of local plays, such as noted playwright David Williamson, classics and international playwrights. Sydney's label of the "Emerald City" comes from the David Williamson play of the same name.[22][23][24] Other important theatre companies in Sydney include Company B and Griffin Theatre Company. From the 1940s through to the 1970s the Sydney Push, a group of authors and political activists whose members included Germaine Greer, influenced the city's cultural life.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Dramatic Art, based in Kensington, boasts internationally famous alumni such as Mel Gibson and Baz Luhrmann. Sydney's role in the film industry has increased since the opening of Fox Studios Australia in 1998. Prominent films which have been filmed in the city include Moulin Rouge!, Mission Impossible II, Star Wars episodes II and III, and The Matrix. Films using Sydney as a setting include Finding Nemo, Strictly Ballroom, Mission Impossible II and Muriels Wedding.
Sydney hosts many different festivals including the Sydney Festival, a celebration involving both indoor and free outdoor performances throughout January; the Big Day Out, a travelling rock music festival which originated in Sydney; the Gay and Lesbian Mardi Gras along Oxford Street; the Sydney Film Festival and many other smaller festivals such as Tropfest.
Sydney has produced visual artists including Lloyd Rees, Jeffrey Smart, Brett Whiteley, John Olsen (whose depiction of Australian poet Kenneth Slessor's poem set on Sydney Harbour Five Bells is on display at the Sydney Opera House) and Australian pop artist Martin Sharp, whose work includes a 1970s version of the famous face for Sydney's harbourside amusement park - Luna Park.
雪梨擁有許多博物館,最大的要屬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主要為自然史與人類學)、發電廠博物館(Power House Museum,科學、科技與設計)、新南威爾斯美術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雪梨當代藝術館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澳洲國家海事博物館,另外還有一些較小型的博物館,如:雪梨博物館(Museum of Sydney, MoS,地方史)。
[编辑] 公園與花園
- 主條目:悉尼公園
悉尼的露天場所得天獨厚,市區內也有許多自然空間。位在市中心的有中國友誼花園、海德公園與皇家植物園。大雪梨區還有數個國家公園,其中包括全球第二個成立的國家公園—皇家國家公園(第一位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佔地132平方公里。[25]
[编辑] 媒體
- 主條目:悉尼媒體
悉尼有兩份主要日報。《悉尼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是一份偏左派(centre-left)大報,也是悉尼涵蓋大量國內外新聞,文化和商務的記事報紙(Newspaper of record)。它也是澳洲現存歷史最久的報紙,從1831年起就開始被定期發行。它的競爭者, The Daily Telegraph ,是一份有民粹主義(populist)並經常聳動視聽(sensationalist)的新聞公司擁有的小型報紙(tabloid)。兩份報紙都有相應的小型報紙于週日發行,分別為 Sun-Herald 和 Sunday Telegraph 。
三個商業電視網路(Seven, Nine 和 Ten), 以及政府擁有的全國廣播電視(ABC 和 SBS) 都在悉尼設有總部。以往這些電視網路的本部都處于北岸,但在進十年已經有數家搬入內城區。Nine繼續保有他們在悉尼港北岸,位于 Willoughby 的總部。 Ten 則擁有位于內城區 Pyrmont 的一個重建區域的演播室。而 Seven 的總部也設在Pyrmont,並在Epping有一個演播室,以及一個新計劃建造在中央商業區Martin Place的新聞演播室。ABC 在相鄰的 Ultimo 有一個大型的總部和製作設備。SBS 的演播室位于 Artarmon 。 Foxtel 和 Optus 都通過它們的電纜對大部分的市區提供付費電視服務。The five free-to-air networks have provided digital transmissions in Sydney since January 2001. Additional services recently introduced include thw ABC's second channel ABC2 (Channel 21), SBS's world news service SBS2, an on-air program guide (Channel 4), ABC news, sport, and weather items (Channel 41), ChannelNSW: Government and Public Information (Channel 45), Australian Christian Channel (Channel 46), MacquarieBank TV (Channel 47), SportsTAB (Channel 48), Expo Home Shopping (Channel 49), and Federal parliamentary broadcasts.
Many AM and FM government, commercial and community radio services broadcast in the Sydney area. The local ABC radio station is 702 ABC Sydney (formerly 2BL). The talkback radio genre is dominated by the perennial rivals 2GB and 2UE. Vega is a new talk radio station on the FM band. Popular music stations include Triple M, 2Day FM and Nova 96.9. Triple J, 2SER and FBi Radio provide a more independent, local and alternative sound.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community stations broadcasting to a particular language group or local area. For a full list see here.
[编辑] 體育
Sydney is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Australian Rugby League and is home to 8 of the 15 National Rugby League (NRL) teams (Sydney Roosters, South Sydney Rabbitohs, Parramatta Eels, Cronulla Sharks, Wests Tigers, Penrith Panthers, Canterbury Bulldogs and Manly-Warringah Sea Eagles), as well as being the northern home of the St George Illawarra Dragons (this team is half-based in Wollongong).
In addition to the NRL Sydney has teams in most national competitions including the Sydney Swans (AFL), Sydney FC (A-League), Sydney Kings and the West Sydney Razorbacks (NBL), Sydney Uni Flames (WNBL), Sydney Blues (Australian Major League Baseball) and the Sydney Swifts in Australian netball's Commonwealth Bank Trophy. The New South Wales teams New South Wales Blues (First-class cricket) and the New South Wales Waratahs (Super 14 Rugby union) are also based in Sydney.
Sydney hosted the 1938 British Empire Games and the 2000 Summer Olympics. Sydney's most famous sports grounds include Sydney Olympic Park which includes Telstra Stadium, home to such events as the NRL grand final, the rugby league State of Origin series and most recently the football World Cup qualifier between Australia and Uruguay. It also hosted the final of the 2003 Rugby World Cup. Sydney Football Stadium (also known as Aussie Stadium) is home to such clubs as Sydney Roosters, Sydney FC and the NSW Waratahs, and the neighbouring Sydney Cricket Ground has been home to numerous sports for over a century, but is the main home for cricket and 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 in the city. The Sydney Swans play most of their home games on the Sydney Cricket Ground.
Sydney Harbour is famous for its yacht racing, the Boxing Day start of the Sydney to Hobart Yacht Race and 18 foot (5.5 m) skiffs. The harbour is used for recreational boating, racing small yachts, recreational fishing, and occasional Dragon Boat racing. Sydney's beaches are popular recreation and sporting locations with both tourists and locals. Famous Sydney beaches include Bondi Beach, Manly Beach, Palm Beach and Cronulla Beach .
[编辑] 基礎建設
[编辑] 醫療
新南威爾士州州政府經營許多公營醫院,由四個類似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機搆來管理這些醫院。西南悉尼衛生 (Sydney South West Health), 西悉尼地區(Sydney West Area), 北悉尼(Northern Sydney),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 ,東南悉尼(Sydney South East) 和 伊拉瓦拉地區(Illawarra Area)各自管理自己下屬的許多醫院和專傢醫療保健中心 (specialist health facilities)。 悉尼也有一些私營醫院。
[编辑] 交通
[编辑] 鐵路
悉尼配備龐大的火車、巴士和渡輪網絡。悉尼的火車由新南威爾士州州政府的集團──城市鐵路(CityRail)營運。火車在外城區提供區域往返鐵路服務, 都將滙集于在中心商務區下的城市地下鐵路中轉中心。 2000年夏季奧連會接下來的幾年,城市鐵路的性能显著下降。大眾的憤怒,以致鐵路當局引入新時間表、顧用更多司機,並定下大基礎建設計劃[1][2][3]。新時間表旨在稍減服務,以達至更可靠。在一些路線,如內西區線路段,火車服務在巔峰時刻才運作。除了自2004年的改進措施外,基礎建設的改進措施不預期會峻工,直至2010年。Template:Cite needed
[编辑] 鐵路發展
為回應公眾對城市鐵路(CityRail)服務差強人意的指責,紐省政府宣佈新的改造計劃。這個工程名叫Rail Clearways,將原有的路線整合成五條新的路線: 伊勒禾拿与東區線(Illawarra and Eastern Suburbs Line)、賓士鎮線(Bankstown Line)、金寶鎮快線(Campbelltown Express Line)、機場与南部線 (Airport & South Line)、和西北線(North-West Line)。這個工程預期2010年竣工,造價需要10億澳元。
這個工程也包括一段新的13公里埃平至卓士活線(Epping to Chatswood Line)鐵路,連接北部線(Northern Line)的 Epping和北岸線(North Shore line)的卓士活(Chatswood)。沿途興建3個新的火車站包括:北賴德工業區域(North Ryde industrial area)、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和麥覺理購物中心(Macquarie Shopping Centre),預計2008年竣工。
[编辑] 輕便鐵路
悉尼有一條私營的輕便鐵路路線──城市輕軌(Metro Light Rail),沿舊時的貨運路線,貫通中央站至Lilyfield。悉尼單軌鐵路(Sydney Monorail)循環行駛主要的購物區域和達令港(Darling Harbour)。該服務主要服務遊客,但因路軌覆蓋區域太小,並不便於往返。悉尼以前配備龐大的電車網絡,但在1950和1960年代逐漸停辦。
都會地區的大部分地區都配備巴士,大多依照1963年前的電車路線。在市區與近郊 suburbs the state-owned Sydney Buses has a monopoly. Services are frequent, even outside peak hours. In the outer suburbs, service is divided up between many private bus companies. These bus services are often criticised for their relative scarcity of service and sometimes complete lack of off-peak service.Template:Cite needed Sydney Ferries, another state government-owned organisation, runs extensive commuter and tourist ferry services on Sydney Harbour and the Parramatta River.
[编辑] 公路
悉尼配備龐大的高速公路和收費公路網絡,但主要都在城郊。這是由於不少社區的居民都不希望高速公路影響到他們日常寧靜的生活。
The most important trunk routes in the urban area form the Metroad system. The newly built Cross City Tunnel is a tunnel that runs underneath the Sydney CBD to the Eastern Suburbs. The tunnel has been criticised for its high tolls and the traffic congestion cause by the blocking off of adjacent roads.
太平洋高速公路(Pacific Freeway)是澳洲的主要公路。
[编辑] 機場
京斯福特·史密斯機場(Kingsford Smith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麻薩考特(Mascot)域區,是悉尼的主要機場,也是全球悠歷悠久的仍在運作的商用機場。比較小的班克斯鎮機場(Bankstown Airport) 主要為私人和專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提供服務。Hoxton Park 和 Camden是航空訓練機場。列治文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基地(RAAF Base Richmond) 一直座落在市中心的西北面。
[编辑] 公用事業
悉尼市區的供水主要由悉尼水公司(Sydney Water)提供,但悉尼供水及其他社區的飲用水供應商其實都是向悉尼引水局(Sydney Catchment Authority)大量購買從河道及蓄水庫收集得來的飲用水。悉尼集水主要靠水壩儲水,在上納平(Upper Nepean)水壩系列、藍山區六壩、Woronora水壩、Warragamba水壩和Shoalhaven水壩系列。歷史上集水區的最低水位引發了供水限制,新南威爾斯州政府也因此展開供水替代方案的調查,包含廢水回收與在Kurnell的海水淡化廠。 2000年時,悉尼曾因供應的飲用水含有過量微生物而使許多市民受感染送院。另外,悉尼水公司亦負責城市的廢水及污水收集工作。
2006年,2月8日,根據悉尼晨鋒報報導,由於社區廻響太大,可能令新南威爾士州州政府執政黨失去2007年州政府選舉票源,內閣決定放棄興建海水淡化廠,並著手研究開發地下水的可行性。當局在南部高地(Southern Highlands)和西雪梨(靠近霍斯貝利河(Hawkesbury River))發現新的蓄水層。
悉尼的天然氣和電力是由三個公司來供給的,分別是澳大利亞能源(Energy Australia), 澳大利亞天然氣與光公司(Australian Gas Light Company, AGL)和Integral Energy。市話與行動通訊服務則有許多公司提供。
[编辑] 參見
- en:Sydney Riot of 1879(1879年悉尼暴動)
- en:2005 Sydney race riots(2005年悉尼種族暴動)
- en:Crime in Sydney(悉尼罪行)
- en:Westies (people)
- en:Easties (people)
[编辑] 參考
- ↑ Beaverstock, J.V. et al 世界級城市名冊
- ↑ Kohen, J. L. 2000. First and last people: Aboriginal Sydney. In J. Connell (Ed.). Sydney the emergence of a global city. pp 76-9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507487, pp 76-78
- ↑ Ibid, pp 81-82
- ↑ Ibid, pp 83
- ↑ 澳洲氣象局 2006年 悉尼氣候摘要,2006年1月
- ↑ 澳洲氣象局 2005年 氣候平均值。
- ↑ Ellyard, D. 1994. Droughts and Flooding Rains. Angus & Robertson ISBN 0207185573.
- ↑ MacDonnell, Freda. Thomas Nelson (Australia) Limited, 1967. Before King's Cross
- ^ 9.0 9.1 悉尼統計局 2005年 悉尼統計處
- ↑ 澳洲房地產學會 2005年12月14曰 Still strong confidence in the housing market, Press Release
- ↑ http://www.citymayors.com/economics/richest_cities.html
- ↑ Boilling, M. February 2 2006. 最昂貴的城市中的城市, Herald Sun
- ^ 13.0 13.1 13.2 澳洲統計局 2002年 悉尼 - 基本社區概況及簡述 - 2001年人口普查�UNIQ300dbde1712a4c97-HTMLCommentStrip1e910d095d4787b00000004
- ↑ Daly, M. T. and Pritchard, B. 2000. 悉尼:澳洲的金融與商務首都 In J. Connell (Ed.). 《悉尼,全球都市的浮現》 pp 76-95. 牛津大學出版社,ISBN 0195507487,167-188頁
- ↑ 新加威爾士州旅遊 2004年Tourism Data Card - Forecasts, Economic Impacts and selected Regional Data - 2004
- ↑ about.com, 「老澳」及澳洲人俗語(Strine and Aussie Slang) Sanger to Sydneysider
- ↑ 澳洲統計局 2006年 國家地區概況:悉尼
- ↑ 澳洲統計局 2006年 國家地區概況:內悉尼
- ↑ 悉尼市社區概況 - 悉尼統計局 2006年 我們的資格是甚麼?, profile.id
- ↑ 澳洲教育網絡大學及學院指南 2005年 澳洲大學排名
- ↑ http://www.dfat.gov.au/facts/culture_arts.html
- ↑ Peter Conrad, Boyer Lectures, Lecture 6: Oz, Radio National, 19 December 2004
- ↑ Mel Gussow, Review/Theater; Skewering the Movies With Australia as Oz,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30, 1988
- ↑ Eric Shackle, Seattle and Sydney are Emerald Cities
- ↑ 國家公園及野生動植物管理處網站 皇家國家公園
[编辑] 外部連結
字典和词典 来自维基词典
教科书和手册 来自维基教科书
名言集锦 来自维基语录
源文档库 来自维基文库
图片与多媒体 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新闻资源 来自维基新闻
- 悉尼市官方網站 英文
- 悉尼市媒體中心 英文
- 海港城市悉尼 英文
- Wikitravel的Sydney旅游指南
- 悉尼都會策略 - 新南威爾士州政府主導悉尼都會區將來30年的發展、變革 英文
- 悉尼天氣預報 英文
澳大利亞首府城市 | |||||||
---|---|---|---|---|---|---|---|
國家及首都特區| | 新南威爾士州| | 北領地| | 昆士蘭州| | 南澳大利亚州| | 塔斯馬尼亞州| | 维多利亚州| | 西澳大利亚州 |
坎培拉 | 悉尼 | 達爾文 | 布里斯本 | 阿德萊德 | 霍巴特 | 墨爾本 | 柏斯 |
其他澳大利亞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