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戏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希臘戲劇是指大致繁榮於西元前6世纪末至西元前4世纪初之間的古希臘世界的戲劇。彼時古希臘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雅典城同時也是古希臘戲劇的中心。雅典的悲劇和喜劇也包括在全世界範圍內出現最早的戲劇形式之中。古希臘的劇場和劇作對西方戲劇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目录 |
[编辑] 起源
雅典最早的戲劇傳統起源於祭奠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宗教活動。這一起源經考證證實準確,因為雅典最早的戲劇表演便出現在一年一度的酒神節上。至於這類乞求豐腴的祭神活動如何發展成為最早的悲劇和喜劇,學術界不得而知。
亞里斯多德在他的《詩學》中說:希臘悲劇的誕生要早於羊人劇(satyr play)和喜劇,而悲劇則由頌揚狄奧尼索斯的酒神讚美詩演變而來。這些讚美詩都是人們在酣醉的時候即興創作的。西元前600年,詩人阿利翁將酒神讚美詩發展成了一種由歌隊吟唱、具有敍事性特徵的新的藝術樣式。在西元前534年,一個名叫泰斯庇斯的人成為最早在這種敍事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人物。他通過背誦臺詞和切身表演,試圖完全融入角色;同時他還使自己的表演和歌隊結合。在這種戲劇的雛形中,歌隊扮演的是敍事者和評論者的角色。泰斯庇斯被認為是古希臘最早的演員。
[编辑] 黃金時代
到西元前5世紀,戲劇已經正式成為雅典文化和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一度在酒神劇場的酒神節的重要內容便是盛大的戲劇比賽。每個參賽的劇作家都要提交一個悲劇三聯劇和一個內容相關的羊人劇作為參賽作品,後者的風格往往要比前者輕鬆和愉悅。戲劇發展到這個時期,劇中的人物由一個增至兩個,而歌隊扮演的角色則更像是一個獨立的人物,而非一個簡單的敍事者。劇作的主題也不再僅僅局限于對狄奧尼索斯的頌揚,而是開始在整個古希臘神話中取材。
也正是在這個時期,戲劇的影響傳至雅典以外的地方。雅典的酒神節仍然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戲劇活動,而每個古希臘城邦都建造了自己的劇院。現今保存最完好的是埃匹朵拉斯劇院。每個古希臘劇院都和宗教慶典活動以及神話傳說有一定的關聯。
這一時期只有四位戲劇作家有作品傳世,四個人都是雅典人。他們分別是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以及喜劇作家阿裏斯托芬。他們的創作,以及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著述,構成了人們對古希臘戲劇的全部瞭解。
[编辑] 希臘化時代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雅典的勢力大大削弱,其戲劇的發展似乎也逐漸失去了活力。然而,戲劇卻在希臘化時代得到了持續發展,尤其是在西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大帝的一系列擴張戰爭之後。希臘化時代最主要的戲劇形式是“新喜劇”。這個時代唯一有影響力的劇作家是米南德。新喜劇對後世重要的貢獻是它影響了其後的古羅馬喜劇,尤其體現在對古羅馬重要劇作家普勞圖斯和泰倫斯的影響。
[编辑] 特徵
[编辑] 創作
亞里斯多德將古希臘戲劇的特點歸納於三一律,即時間的一致,地點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臘戲劇的情節通常只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也不變換。在情節上也往往只有一條主線,不允許其他支線情節存在。亞里斯多德的提出“三一律”理論的初衷在於描述一種客觀的形式,而非規定一種理想狀態。並非所有的古希臘戲劇都遵循刻板的“三一律”,但這一理論適用於絕大多數情況。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提到劇場的六大元素,分別為情節(plot)、角色(character)、思想(thought)、語言(language)、音樂(music)、與景觀(spectacle)。
當時認為悲劇和喜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戲劇樣式,而且沒有任何一部古希臘戲劇能夠同時涵蓋兩者的特點。而羊人劇在題裁上雖然和悲劇一樣以神衹或貴族為主角,但卻透過戲謔的精神與粗鄙的言語諷刺嘲笑劇中主角,具備喜劇的風格。
[编辑] 建築
古希臘的劇場一般都是露天的,包括三個部分:樂池(或主廳、舞池)、景屋以及觀眾席。樂池往往位於建築的中央,通常也作為舞臺,是一個周長為150米的圓形區域。樂池是演員表演和歌隊吟唱的地方,也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在樂池中央往往有個祭壇。在雅典,這座祭壇通常是為祭奠狄奧尼索斯建造。
在樂池後面是一個名為“景屋”(skene)的矩形建築,意為“帳篷”或“棚屋”。景屋的功能相當於是古希臘劇場的後臺,在這裏演員可以換服裝和面具。通常景物外有三扇門通往樂池。在有些劇場的景屋前方有一個凸出地面的表演區域,這便是現代劇場中舞臺前部的雛形。最早的景屋往往如其本義,就是一個帳篷類的結構,為宗教慶典活動而建,在慶典結束之後便被拆除。後來,隨著戲劇成為一種主流的藝術樣式,劇場也成了一種永久性的建築。有的時候人們還在景屋的外表上繪製圖案作為舞臺背景。這也是英文中“scenery”一詞的起源。
環繞在樂池周圍的坡形結構就是觀眾席。觀眾席通常依小山坡的坡度建造,觀眾們坐在整齊排列的長椅上觀賞表演。古希臘的劇場通常只能建造在形狀適宜的山坡上。古希臘劇院的規模通常很大,能夠容納1萬5千觀眾。這些劇場通常是開放式的,觀眾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圍的其他人,包括演員和歌隊,以及劇場四旁的風光。
[编辑] 表演
古希臘劇院的龐大規模決定了演員們的表演必須要比較誇張。他們要大聲的背誦臺詞,大幅度的做出各種手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全場的觀眾都能看到和聽到他們的表演。也正是出於同樣的原因,在戲劇表演中往往也不能使用尺寸比較小的道具,演員們要通過打手勢來喻指某些物體。古希臘戲劇通常只有兩至三個演員,因此一個演員往往要同時飾演幾個不同的角色。而往往劇中的一個角色也可以同時被幾個演員飾演。
古希臘戲劇多半包含音樂和舞蹈的元素。歌隊和角色朗誦、吟唱的韻文都附加伴奏。
[编辑] 服裝和-{面}-具
由於演員和觀眾的距離非常之遠,因此演員必須頻繁更換服裝和-{面}-具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演員們利用厚底的靴子以使自己顯得高一些,有時還要帶上顏色豔麗的手套以使觀眾能夠辨認自己的手勢。
面具是戲劇中最具古希臘特色的象徵。在一部戲劇中,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面具。這些面具通常用亞麻或軟木製成,所以沒有一個能夠保留到今天;但是從以古希臘演員為主題的繪畫和雕塑作品中,我們可以得知那些面具的形狀樣式。悲劇中使用的面具往往是痛苦或哀悼的表情,而喜劇中使用的面具則通常是微笑的表情,或帶有點邪惡的意味。演員在表演的時候用面具遮住整個面孔,包括頭髮在內。經證明這些面具的形狀有利於演員聲音的擴散,使他們的聲音更有穿透力,更加容易讓觀眾聽清楚。
[编辑]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