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戛纳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又名-{zh-tw:嘎纳;zh-cn:坎城}-电影节或康城电影节,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与德国的柏林电影节、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电影节以及捷克的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是国际电影联合会确定的国际五大电影节。
1946年9月20日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创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每年5月在法国海滨小城戛纳举行。从首届以来除1948年和1950年因财政困难停办,1968年受“五月风暴”影响中途中止外,已举办59届(截至2006年)。
电影节设有专门的选片委员会,负责选片工作。评奖委员会则负责评奖工作。电影节授予评选出的最佳影片以大奖—— “金棕榈奖”。此外还有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音乐、评委特别奖、最佳娱乐片、最佳剧本、国际奖等多种奖项。
除比赛、评奖、观摩影片之外,戛纳国际电影节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电影艺术和商业活动。1962年设立了“评论周”,1969年设立了“导演半月”研究会,1973年开展了“法国电影前景”讨论,并经常举办影展、电影先驱者和导演的纪念活动。电影节期间影片交流活跃,各国的电影商都云集于此成交大宗的影片买卖,使得戛纳成了世界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场。
戛纳电影节对世界各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影响十分广泛。
[编辑] 華人得獎者及評審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洩》,入選影展競賽部份,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0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花樣年華》,入選影展競賽部份,梁朝偉更榮獲「最佳男主角」,而美術總監張叔平、攝影指導杜可風和李屏賓則榮獲「最佳藝術成就大獎」,杨德昌執導的[一一]奪得最佳導演獎。
2004年,張曼玉和前夫奧利維爾.阿薩亞斯合作的法国電影《錯過又如何》,令她奪得最佳女主角獎。
2006年香港導演王家衛擔任影展的評判團主席,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1],该年评审成员亦包括中国大陆女演员章子怡。
[编辑] “金棕榈奖”获奖国家及次数
美国 |
18次
|
意大利 |
12次
|
法国 |
9次
|
英国 |
8次
|
丹麦 日本 |
4次
|
比利时 前苏联 瑞典 联邦德国 塞尔维亚和黑山 |
2次
|
阿尔及利亚 巴西 中国 中國香港 捷克斯洛伐克 希腊 印度 伊朗 墨西哥 新西兰 波兰 西班牙 瑞士 土耳其 |
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