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uel de Cervantes y Saavedra -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 Ebook:
HTML+ZIP- TXT - TXT+ZIP

Wikipedia for Schools (ES) - Static Wikipedia (ES) 2006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 - Wikipedia

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捷徑
WP:VPA
互助客栈 – 求助
本頁討論所有編輯上的問題。

若你的問題和維基百科無關,請利用詢問處
若你需要管理員幫忙,請到此處

提出新问题。發表言论后请务必署名。方法:點擊編輯框上方工具栏的 Image:Signature_icon.png 按鈕

这里的讨论将定期清理并存档,同時會尽可能移动到与讨论主题有关的对话页。
已移动到其他地方的讨论在存檔中。

存档


目录

[编辑] 請管理員將此問題的Q&A寫入「上傳檔案」的頁面中

「中文维基能不能上传来自英文维基的图片」及「其版權宣告如何填寫」這兩個問題可能是最常見的新手疑問,建議管理員把這兩個Q&A寫到「上傳檔案」的頁面中,醒目提示,減少這類問題的反覆出現。---{百楽兎}- 08:51 2006年11月19日 (UTC)

日文、德文、葡萄牙文,至少已经有这几个版本不允许图片的合理使用。只允许使用自由版权的图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取消图片的合理使用,虽然有版权方面的顾虑,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自由文化,让wikipedia变得更加自由(著作权上)。我倒是很希望能够看到中文版也这么做。---{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18 2006年11月20日 (UTC)
不希望合理使用取消,始終很多圖片除了合理使用便不能呈現,日文維基就是如此在很多條目也顯得缺圖。Stewart~惡龍 17:16 2006年12月9日 (UTC)
昨天刚看了一本有关美国著作权法的书,看完之后我对当前的图片合理使用政策产生了相当的怀疑。在美国,哪怕将一幅海报贴在自家的窗户上(当然贴在自己卧室的墙上除外),也是侵犯了著作权的,因为你没有征得版权所有者的同意就将其公开展示,侵犯了公开展示权,当然这种行为一般没有人追究,因为成本上不值当,也就是虽然违法,但是不会受到惩罚。但是换一个场合,例如电影中的一个镜头中出现了这张海报,如果没有授权使用的话,那是很可能会被人告的(这种案例已经有多起了)。因此美国的电影导演在开拍之前,会把剧本交给律师过目,然后律师会根据剧本将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有版权的物品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然后逐个去申请授权使用,缴纳费用。

因此wikipedia上目前的合理使用政策还是太宽松,遇到诉讼风险的可能比较大。---{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27 2006年12月11日 (UTC)

维基本身为非盈利目的,因此和电影或其他媒体的情况会有不同。美国版权法合理使用的判决因素第一条就是是否获利。这一点维基是满足的。另外,图像在这里被使用了是否会影响原作者获利?如果能够保证合理使用的图片为低分辨率的,这一点应该也不是问题。再者,现在的规定中还有使用图片必须与条目直接相关。我想,能够满足了这几条,合理使用是有依据的。当然如果有公共领域的图片,肯定应该尽量使用公共领域的图片。象日文版那样一刀切的禁止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 Munford 01:55 2006年12月12日 (UTC)

[编辑] 珍珠港

  • 珍珠港條目不必開消歧義頁將地名和電影並列。地名廣為人知,個人認為只要在地名條目上方加上《珍珠港》的消歧義連結已經可以。 -- 15:46 2006年12月16日 (UTC)
  • (-)反对地名和電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遲早是要分開的,且對應到的其它語言條目也不同。--资讯呆呆 03:50 2006年12月17日 (UTC)

[编辑] Dumpy level與Spirit level

我剛從粵語維基翻譯了zh-yue:平水鏡(Dumpy level)與zh-yue:平水尺(Spirit level),但發現粵維所用的名稱並非正式名稱。在Google找譯名,卻有點混亂。現時Dumpy level被我放在「定鏡水-{準}-儀」,Spirit level則被我放在「水-{平}-儀」,但繁簡轉換下轉成了「水-{準}-儀」。我不太肯定「水-{平}-儀」和「水-{準}-儀」是同一東西,還是Dumpy level根本就是「水-{準}-儀」,「定鏡水-{準}-儀」只是「水-{準}-儀」的一種。希望熟悉這方面的維基人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 Kevinhksouth (Talk) 09:13 2006年12月9日 (UTC)

我就是搞这一行的,这些东西我都会用。那个繁简转换我不懂,也不知道你看到的什么情况,为我输入的文字防止转换,接下来的文字你点编辑看看我写的源文件。在我们这里,Dumpy level叫做“水准仪”,它其实是一个高倍数望远镜。spirit level叫“管水准器”或“水准管”,是Dumpy level的一个部件,当然Spirit level还可以在其他很多仪器上见到,它的作用是察看Dumpy level大概是否在水平工作面上。在Dumpy level上除了这个“管水准器”之外,还有一个叫“圆水准器”的,作用差不多。你把Spirit level叫做“水平尺”或或者“平水尺”大家也可以理解。顺便告诉你,在Dumpy level页面图片里的那个工人正在通过Dumpy level观看远处一个叫做“水准尺”的东西,那是一个2米高的大尺子,由另一个人扛着,它是和Dumpy level配套的,如果你去过工地的话一定会见过这个场景。--lastman(Talk) 16:53 2006年12月9日 (UTC)(补签)
多謝解答。根據你的資料,我會將Dumpy level命名為「水準儀」;Spirit level命名為「水準管」,並建立一系列的重定向。 -- Kevinhksouth (Talk) 17:28 2006年12月9日 (UTC)
哪种三角架支撑的叫水准仪或水平仪,这个仪器上用于调平的一个构件,叫做管水准器、水准管,这些同lastman所说,没有问题,lastman所讲的那个“水准尺”也基本认同,但这个尺子似乎很少被称作水平尺。此外还有一种工具,用来非精确测量一个面是否水平或垂直,被叫做水平尺、靠尺、水平靠尺,某些时候可能也被叫做水准尺。--Ffn 05:05 2006年12月10日 (UTC)
在臺灣Spirit level叫做水-{平}-儀,至於Dumpy level,無論台灣或是大陸都叫做定鏡水-{準}-儀,水-{準}-儀另外有轉鏡水準儀WYE LEVEL、微傾水準儀Tilting Level、自動安平水準儀Self-Leveling Level
以上关于Dumpy level的讨论没错,而这个Spirit level怎么叫都无所谓,可能每个单位,学校,甚至每本书的叫法都不一样,但叫法通常和-{水平}-有关,要注意的是它一定不能叫做-{水准尺}-,因为另有所属。现在有一种叫全站仪en:Total station的仪器,融合了计算机、GPS等技术,有的甚至装有莱卡卡尔·蔡司镜头,在工程上已经代替和淘汰dumpy level了,现在只有资质很低的施工单位和农村施工队才用Dumpy level。此外,我发现你输入的-{水準}-自动会转换为-{水平}-,这个很讨厌,不知道对条目有没有影响。我觉得这些专业术语还是不转换为好,土木专业词语大多数在解放前就已经定型了,两岸差别不大,大家都能理解,一转换反而糊涂了。--lastman(Talk) 17:43 2006年12月10日 (UTC)
lastman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经纬仪在某些时候可以替代水准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则水准仪或经纬仪都可以替代,但用全站仪替代水准仪时,全站仪的测量原理是通过两点直线距离和两点竖直方向的夹角倒算出水平高差(当然实际操作时全站仪的内置电脑会自动计算出这个距离),因为不是直接测量,所以存在一个二次误差的问题,一般建筑领域短距离,普通道桥领域小高差时,多使用水准仪,像我们一般在大街上看到工程师在马路上进行操作时,很多都是使用水准仪。当然全站仪测水准高度也有好处,就是在两点高差非常大的情况下可以只测两点而得出结果,而这种情况使用水准仪则需要倒点多次,在一些大地测绘中会很有好处。但无论如何,并不像lastman所讲“资质很低的施工单位和农村施工队”才使用水准仪。--Ffn 09:26 2006年12月11日 (UTC)
这样,其实全站仪我也没用过,只知道能测--lastman(Talk) 04:37 2006年12月12日 (UTC)

[编辑] 关于图像版权

大家好,

我看到一张图像附带着这样的讯息:

This photography may be reproduced in newspapers and other periodicals, but not for adverstising or postal purposes; this photograph may not be sold, lessed or given away; it may not be used to create the appearance of a specially licensed or authorised publication or supplement. Copyright 1994 UNIVEERSAL PICTURES --Janhouse00 11:53 2006年12月11日 (UTC)


请问我可以把它上载到维基吗?

這種情況是絕對不能以GFDL的方式上傳的,但,在有必要且符合使用方式的情況下,這樣的版權宣告應該是符合以Fairuse的名義上傳使用的。關於怎樣才叫『符合使用方式』,建議提供更清楚一點的資訊(例如想上傳的是哪張圖片,要放在哪個條目中使用,如何使用),讓其他有經驗一點的用戶幫忙判斷!--泅水大象 訐譙☎ 02:52 2006年12月11日 (UTC)
你好,我想上傳的是一部美國電影的劇照,我打算把它放在[美国电影列表]目錄裡的個別影片《四個畢業生》中

--Janhouse00 11:53 2006年12月11日 (UTC)

建議這張圖片只用在《四個畢業生》的條目裡面(如果條目有存在的話)且只用來作為介紹該電影的目的使用,因此不是很建議放在美國電影列表中使用,因為列表中使用此圖片並沒有『必要性』存在。且注意使用圖片面積不可佔總條目版面太高比例。還有,如果找得到,選擇的圖片應該是以該片的宣傳海報為主,而非太細節的內容劇照,上傳圖片時要在圖片敘述頁中寫清楚著作權的實際擁有者,還有他們所列出的版權宣告(也就是上面那段話),總之fairuse的使用場合規則很複雜,應該要盡可能將一切敘述清楚以便利後續的查核,才不容易發生問題。--泅水大象 訐譙☎ 03:05 2006年12月12日 (UTC)

[编辑] #

來請教笨問題,找一陣子找不到,直接問比較省事——
#的自動編號因為一些需要被間隔開來,而又從1開始編號起。請問有沒有語法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編號重新起頭(如12)開始呢?感謝。--春日 17:18 2006年12月10日 (UTC)

根據之前的試驗,只要不是連在一起使用,數字一律會從1開始。事實上,連兩行以『-{#}-』為開頭的段落中間隔了空行時,數字都會從頭開始,因此可以說是個不大便利的便利工具......--泅水大象 訐譙☎ 19:19 2006年12月10日 (UTC)
舉個例吧,也許我能幫你,也比較好講解。---{百楽兎}- 03:17 2006年12月11日 (UTC)
  • 謝謝二位!例子嘛...
  1. 這是第一句
  2. 這是第二句
 我用個公式喔...v = \frac{dx}{dt}
  1. ←這是第三句...咦...@@

--春日 12:23 2006年12月11日 (UTC)


  • 那就改成這麼寫吧:

  1. 這是第一句
  2. 這是第二句
    我用個公式喔...v = \frac{dx}{dt}
  3. ←這是第三句...咦...@@}}

如果一定要套用那個虛線方框的話,只能透過HTML語法加上。---{百楽兎}- 13:51 2006年12月11日 (UTC)

[编辑] 台北市長?台北市市長?

因為最近台灣的直轄市市長選舉,不少相關條目又開始被編輯,趁此機會,我提出一個之前就一直注意到的,關於政府官員的職稱的問題。

別的地方我不清楚,至少對於首長,台灣正式公文是以「機關+職務」來稱呼,舉例而言,台北市的老大,是「台北市+市長」,也就是「台北市市長」,依此類推,應該是「高雄市市長」、「行政院院長」及「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選舉」;但是在相關條目名稱及條目內容的敘述都被寫成「台北市長」、「高雄市長」、「行政院長」及「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選舉」,這其實是不通的用法,像行政院長斷句成「行政」「院長」或是「行政院」「長」都非常奇怪。這類不通的用法在內文的表格、模板也常出現,結果有些表格、模板也往往為了遷就連結,使用「行政院」這種莫名奇妙的斷句,其實究其原因,都是一開始職稱用錯了的關係。

因此,我建議如果各位允許的話,我們來花點時間把這些不適當的職稱改過來,讓主條目名稱符合正式用法,內文的使用可以直接修改,在條目名稱方面,就用「移動」的方法,保留原來的條目,因為「台北市長」等說法畢竟還是有不少人會在口語上使用,沒有必要讓該連結消失,只是條目名稱要正式一點比較好。

另外,要提醒的是,若決定採納我的意見,對於某些職稱的規範用法也要注意,不要矯往過正,例如:「台灣省主席」是斷成「台灣省」「主席」而非「台灣省」「省主席」;在機關名稱上也是一樣,「台北市政府」是斷成「台北市」「政府」而非「台北市」「市政府」,這是要特別加以說明的。未命名 03:50 2006年12月11日 (UTC)

同意,按照严谨的文法来说应该这么写。另外,台湾不是叫院辖市吗?直辖市应该是大陆的称呼。--不中举的秀才(江南贡院) 03:54 2006年12月11日 (UTC)
那不是文法錯誤,而是詞語合成時的贅字簡除。例如古代的州牧也是這種情況,故稱徐州牧、益州牧等。---{百楽兎}- 04:34 2006年12月11日 (UTC)
「州牧」的正式稱謂不是「牧」嗎?不過,即使如百楽兎兄說的那樣,我認為以正式用法當條目名還是比較好,事實上就算是隨便慣了的台灣媒體還是遵循這個用法。而且我們也不會讓XX市長的連結消失。未命名 04:43 2006年12月11日 (UTC)

我觉得应该慎重,这未必是错误而是语言习惯。比如“外交部长”这样的用法是很常用的,而且语法上我认为行政院长就应该断成行政院 长,这个长的意思按字典解释是“主持人,机关、团体等单位的负责人”,这是非常严禁的语法,不是省略。台北市市长这样的断句我觉得是白话运动之后双音节词兴起的一个典型例子,我再举个例子,台北市副市长其实语法上可以叫做台北市副长,但是这恐怕太文言了,不符合现代人的表达习惯。--lvlLll2cl3rl3l~|留言 11:46 2006年12月12日 (UTC)

其實我之前的說法應該太武斷,在約定俗成及語言的演化下,的確不能說省一個字的用法是錯誤的,好比您提的「外交部長」,其實省略成「外長」稱呼的場合搞不好更多,但在需要二擇一甚至是多擇一以統一用法時(特別是在條目名稱上),還是以「台北市市長」這種用法比較好(而且我們仍保留原來的重定向),起碼在台灣這是正式的用法,公文及報章都是這樣用的。當然,其他地方我就不曉得了,大家可以討論討論。未命名 13:42 2006年12月12日 (UTC)

若沒有其他反對的意見,我以後看到就順手改,至少這應該不是錯誤的更改。未命名 13:27 2006年12月19日 (UTC)

[编辑] 消歧義頁標題分別

有時有些消歧義頁標題是如這樣的東區南區中西區,亦有些如這樣的樞密院 (消歧義)功夫 (消歧義)外交 (消歧義),應那時用前者,那時用後者。Onon19820531 07:36 2006年12月11日 (UTC)

詳情可參考Wikipedia:消歧義。你說的第一種情況是「平等消除歧義」,是一個名稱可能有多種含義,而各含義中沒有其中一個有普遍優勢。例如「東區」不會是專指香港的東區,也可以是臺灣、日本、韓國內好幾個城市的東區。第二種情況是「主題目消除歧義」,是一個名稱有多種含義,而有其中一個是最普遍的解釋。例如外交 (消歧義),「外交」一般是指國與國之間的政治活動,但原來這名詞也可以指一款遊戲、一本雜誌,然而後兩者的普遍性遠不及第一個。在這情況下最有普遍優勢的解釋便佔用了條目名稱外交,用以解釋其他含義的消歧義頁就變成外交 (消歧義)。--Charlotte1125 08:21 2006年12月11日 (UTC)

[编辑] 不小心上傳到錯誤的圖片該如何刪除?

我在編輯AV端子條目時,欲上傳英文Wiki的Composite vodeo signal.png上傳,卻誤將一張老電視玩PS3的圖片當作了Composite vodeo signal.jpg而上傳。請問我該如何才能刪除掉錯誤的版本?(jpg)

除非透過有管理員身份的用戶幫忙,否則無法直接刪除圖片,但用戶可以自行用正確的圖片去取代遮蓋錯誤的版本(用一樣的檔名再上傳一次就是覆蓋),這部分是不需要特別的權限許可的!--泅水大象 訐譙☎ 10:22 2006年12月11日 (UTC)

[编辑] 模板損壞了

大家可不可以按以下的鏈接?

http://zh.wikipedia.org/wiki/Template:Infobox_actor

我發現右上方的模板走樣了,尤其是出生日期那段後面還出現一些奇怪的數字如"465465464 65464646"。 請問該怎辦? --Janhouse00 11:55 2006年12月11日 (UTC)

該模板之前似乎被人改動過(是註冊用戶,不清楚是無意還是故意)。剛才似乎有人把它修復好了。--Moonian♨一盅兩件貢獻 主要 全部 12:15 2006年12月11日 (UTC)
不好意思,是我動到的,因為本來是要測試能否固定左方欄位寬度,因此在右方加入一個數值來測試,但好像不小心按到保存了。真是抱歉~--MIKE 17:46 2006年12月11日 (UTC)

[编辑] 我有野問呀!

今日呀!請問有無鄧麗欣既英文版計劃呀!係佢既計劃呀!用來作文既!

有鄧麗欣的英文版条目,请点击en:Stephy Tang进入,下次留言的时候请使用国语普通话),而不要用粤语,因为这里有来自各地的维基人,并不是人人都会粤语的。留完言后还要记得在后面加上“~~~~”,这样将会在你的留言背后署上你自己的名字。--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5:34 2006年12月11日 (UTC)
I don't know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kid. What is the project? If you want to copy things for your composition, just go away. How selfish and lazy you are! You should do your own homework, we have no responsibility to find material for you. Don't ask stupid question here you suck!Dobs 15:43 2006年12月11日 (UTC)
部分贊同無風的意見:留言請用漢語;因爲這裡有來自各地的維基人,並不是人人都會粵語,國語或普通話的。另外請Dobs放鬆一些;閣下的英語句子有文法上的錯誤。Cybercavalier 15:50 2006年12月11日 (UTC)
我的文法上有錯誤與你何干?想教我英文?想串我?想在這裡說「我在CE和A. Level的英文科成積都是A的」?想在這裡說「我是某某名校畢業的」?Dobs 16:01 2006年12月11日 (UTC)
成績好但不會應用,不過考試機器一副而已,不值一哂。請問你就讀哪所學校?你的老師有教過你甚麼叫禮貌嗎?請自重,別成為你母校的恥辱Ws227 16:08 2006年12月11日 (UTC)
致發問者:請使用語體文(白話文)發言,中文維基以語體文為標準語言,如欲使用粵語發言請移至粵語維基。Ws227 16:11 2006年12月11日 (UTC)
我沒打算教人英語;只是路過點出問題。不過你的禮貌有問題。Cybercavalier 16:19 2006年12月11日 (UTC)
這裡不是學校,你既然沒有打算教人英語,幹啥指出我的文法有錯誤?是誰先有禮貌上的問題?另請Ws227不要做塘邊鶴,不要借機罵我的老師和母校,你不比我好多少。我現在反問Ws227的老師有教過他甚麼叫禮貌嗎?Dobs 16:50 2006年12月11日 (UTC)
我指出有問題不等於教你英語(我有說出你的錯誤麽?)另外是你先有禮貌上的問題:我建議將那段英語翻譯成漢字,讓大家評理。好了,這個話題開始變成謾駡,我不再說了。Cybercavalier 16:55 2006年12月11日 (UTC)
你有說出我的錯誤,不要裝蒜:
「閣下的英語句子有文法上的錯誤。Cybercavalier 15:50 2006年12月11日 (UTC)」
這個話題早就變成謾駡,由你無故說我有文法錯誤的一刻開始。Dobs 17:06 2006年12月11日 (UTC)
我補充我自己句子的意思:我有說出你句子那處有錯誤麽?我說錯了,sorry。Cybercavalier 17:14 2006年12月11日 (UTC)

我決定翻譯Dobs的文字。

I don't know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kid. What is the project? If you want to copy things for your composition, just go away. How selfish and lazy you are! You should do your own homework, we have no responsibility to find material for you. Don't ask stupid question here you suck!Dobs 15:43 2006年12月11日 (UTC)
白話文翻譯:我不知道你想說什麽,小朋友。你的計劃是什麽?如果你想抄東西用來作文,乾脆走開。你是自私又懶!你應該自己做自己的功課,我們沒有責任幫你找資料。不要在這裡問蠢問題,你發臭!Dobs 15:43 2006年12月11日 (UTC)
粵語翻譯:我唔知道你想講啲乜嘢,細路。你嗰計劃係乜嘢?如果你想抄嘢用嚟作文,走開啦。你唔知幾自私又懶!你應該自己做自己啲功課,我哋冇責任幫你搵資料。唔好喺到問啲蠢問題,你發臭!Dobs 15:43 2006年12月11日 (UTC)

Dobs,你嚟話依啲係唔係冇禮貌。Cybercavalier 22:29 2006年12月11日 (UTC)

雖然原發問者的動機實在是不值得鼓勵,但遇到這種事放著別理他就是了,何必動肝火呢?題外話,『suck』這個字有發臭的意思嗎?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台灣這邊才有的流行用語,但通常我們都是翻『你很遜』就是……--泅水大象 訐譙☎ 02:53 2006年12月12日 (UTC)
現在想起來『suck』可以譯「討厭」便是,『你很遜』也很好;多謝大象兄的指點。不過我都打算離開中文維基百科了(至少一段時間後才回來):對dobs這種人沒有留戀。Cybercavalier 03:33 2006年12月12日 (UTC)
请大家都冷静一点吧,互助客栈是用来讨论和维基有关的话题的,其它无关的话题大家可以交换电邮或MSN作更深入的探讨。--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33 2006年12月12日 (UTC)
想提醒Dobs,请维护你母校的声誉,虽然我们没有知道你来自什么学校,但既然你首先搬出你母校的名义,便请尊重她,无论你的言行对错,当你的言行引来他人非议的时候,请自重。Cybercavalier不必太过在意,其实我倒觉得挺有趣,不知道各位多大年纪,但希望我们大家能够一起伴着维基成长,也希望维基能伴着大家一起成长,我想十年二十年后,维基的这些记录都会还一丝不变地保存着的,到那时我们一起翻出这些年轻的见证,或许会更有感悟。--Ffn 05:31 2006年12月12日 (UTC)
致Dobs,既然在公開場合用英文跟人溝通,就該有接受批評的雅量,況且Cybercavalier的態度也合乎禮儀,你卻惡言相向,如果你真是尊重你的母校,請你認真檢討一下自己的態度--Ws227 13:56 2006年12月12日 (UTC)
你們可以批評什至是批鬥我,我卻不何以批評你們。我認我的態度不好,但你們不會比我好多少,是誰無故批評我英文不好在先?我幹什麼要有雅量地接受別人的批評?這裡是校園?試場?他是examiner?是誰在當塘邊鶴火上加油在先?另外Ffn兄,不是我首先搬出你母校的名义,是某人借機罵我的老師和母校,請你先看整個topic才表達意見。維基百科早就淪為「民主」核戰場,經常有「民主人士」借機攻擊持不同政見的人,有些名枚生不許別人說不中聽的話,而且有管理員縱容名枚生破壞條目,大家壁壘分明,我早已對中文维基心灰意冷。Dobs 15:11 2006年12月12日 (UTC)
批評跟無禮是兩回事,就算你認為發問者的做法不妥當,也不該用這樣的態度罵他,而別人指正你的錯誤,他的態度也不是沒禮貌,你卻惡言相向,那就是你有問題,惹到別人不高興也是因為你的態度,敢公開發言就別怕人批評,這裡沒甚麼塘邊鶴局內人之分,只要是維基人就有權發言。你認為有部份管理員不中立,請你另外提出投訴,把相關人士的帳號列出。還有,請你注意一下打字,是名「校」生不是名「枚」生--Ws227 15:57 2006年12月12日 (UTC)
你看不到問題所在,第一他一開始就沒有「指正」我的錯誤(他沒有指出我的文法有什麼錯誤並寫出正確的句子),他只是「指出」我的文法有錯誤而已。第二,這裡不是英文研討區,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要批評別人的文法。第三按你的想法,是否日後在此(以中文或英文)發言的人都要有心理準備被人批評文法上的錯誤?是否從此這裡的人都要指出別人的文法錯誤和修正句子?這裡可不是校園啊!我惹到別人不高興是不對的,是否意味其他人可以惹到我不高興?第三維基人有權發言,但是否意味維基人有權發表批評別人無關痛養錯誤的言論?是否要做到雞蛋裡挑骨頭,惹人不快,你才安樂?你要雞蛋裡挑骨嗎?好!你連「指正」一詞都用錯了,你的中文真的很糟,你該回到校園重新上中文課!你敢公開發言就別怕人批評,現在我指正你的錯誤,你就該有接受批評的雅量!Dobs 17:57 2006年12月12日 (UTC)
一時用錯詞,不過你沒資格批評我,因為你的中英文都不怎麼樣而且極之無禮,是你惹人不快在先,就別怪人用更強烈的態度批評你。你可以發表一些跟發問者所詢問內容無關的東西,有甚麼資格批評別人指出你錯誤?--Ws227 14:36 2006年12月13日 (UTC)
這次問題嘅癥結係Dobs一味喺到批評人哋如何做錯,而冇因為自己嘅無禮表達過抱歉嘅態度。我自己唔想因為依件事同Dobs過唔去:其實要講句sorry都唔係咁難。用強烈嘅態度對人,就準備啤人用強烈或者更強烈嘅態度對自己。有禮貌大家都開心。Cybercavalier 23:54 2006年12月13日 (UTC)

几位以上进行的讨论与维基社群无关,请移步到各自的用户讨论页继续。- Munford 01:49 2006年12月14日 (UTC)

[编辑] 「你知道嗎」的「-{金氏世界紀錄}-」

在港澳繁體下,「你知道嗎」的「-{金氏世界紀錄}-」特別礙眼,請管理員改為-{zh-cn:吉尼斯世界记录;zh-tw:金氏世界紀錄;zh-hk:健力士世界紀錄}-,謝。--沙田友 13:06 2006年12月12日 (UTC)

您可在Wikipedia:繁簡體轉換請求內提出轉換請求,另外,「特別礙眼」這種用詞很不尊重其他地方的維基人,請自重勿再以此詞,謝謝。--Ellery 03:28 2006年12月13日 (UTC)
這個早已有了,但香港的轉換表壞了。Stewart~惡龍 21:06 2006年12月13日 (UTC)

[编辑] 到底是爱新觉罗玄烨还是爱新觉罗·玄烨

现在众多清朝人物是两种都有,到底哪种更规范?多谢了。--Tian 23:27 2006年12月12日 (UTC)

中文名称不用加“·”,至少在大陆是这样的。--\color{blue}{\mathfrak{SIRIUDIE}} 04:35 2006年12月13日 (UTC)
少数民族姓名在大陆使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45 2006年12月13日 (UTC)
在香港絕大部分不用間隔號,不論中外人士,如艾殊利·高爾,會變成艾殊利高爾、路易·威登會變成路易威登等等。--Onon19820531 08:59 2006年12月13日 (UTC)
但香港大部分書籍的西式人名都加入「·」。--Iflwlou 13:57 2006年12月14日 (UTC)

余以為在標點符號被引入到中文(應是白話文運動後吧)之前,所有人名不應該有隔音號。--Salvête Omnês! Hello World! 14:58 2006年12月14日 (UTC)

好象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满族和蒙古族人名都不加“·”,但其他少数民族人名现在的大陆媒体都加。--方洪渐 04:12 2006年12月19日 (UTC)

[编辑] 關於埃塞俄比亞政府對索馬利亞內戰的介入條目

我正在翻譯埃塞俄比亞政府對索馬利亞內戰的介入,不知為何在"翻譯請求""新聞動態"下出現了不知名的問題,查了一段時間也找不出原因,可以幫幫忙嗎?akoo 08:32 2006年12月14日 (UTC)

已解決(Template出現問題)akoo 03:46 2006年12月15日 (UTC)


[编辑] Automatic conversion

I have a question about Automatic conversion system between simplified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I red about that in meta[1]. But I see that when someone edit the page they must see character-mixed page. And I heard that many chinese in Main land, can't read traditional chinese, but if they want to edit wikipedia, they must to see and to understand these, doesn't it? So I want to know that do Chinese Wikipedia has plan to solve this problem or, do you have way to clear these? --Masoris 06:01 2006年12月15日 (UTC)

Not only mainland Chinese have difficulties rea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from Taiwan, Hong Kong, or even overseas also have same problem reading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However, it's not tot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se two character system so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 articles by guessing a few different words. And, if you can practice more on reading mixed content you will overcome the struggling very soon. So, I don't think it's necessary to develop certain technology to solve this.--泅水大象 訐譙☎ 20:14 2006年12月15日 (UTC)

[编辑] 更有效的中文输入法

目前我用南极星的拼音输入法来输入简体中文,但是我觉得效率很低。请问有什么更有效且容易上手的输入法? --Janhouse00 08:59 2006年12月15日 (UTC)

  • 無蝦米不錯用,只是要學,大概一個月就上手,常打的話,三個月後就很快了。--資訊呆呆 05:34 2006年12月16日 (UTC)
  • 我用清华紫光拼音输入法,比南极星好很多,虽然可能不是最好的。-下一次登录 05:48 2006年12月16日 (UTC)
  • 最近刚试了一下智能狂拼,感觉词组匹配的准确率比紫光要高,基本上一句话的拼音一次敲完,然后不需要重新选词。可以试一下 - Munford 06:26 2006年12月16日 (UTC)

[编辑] 从其他语言维基翻译的条目是否要注明翻译来源?

我从英文维基翻译了几个条目。请问是否要注明条目的资料来源是翻译自英文维基?如果需要,是否应使用像黑寡妇蜘蛛这个条目中“文献来源”那样的形式?梦魇 04:49 2006年12月16日 (UTC)

  • 若是翻譯條目還沒翻完,在條目開頭加上Template:Translation,並加上該其它語言的連結,e.g. 來源是en:Hip hop music,加上[[en:Hip hop music]]。詳參Help:跨語言連結--資訊呆呆 05:53 2006年12月16日 (UTC)
  • 谢谢資訊呆呆的提示。不过我翻译的那几个条目是已经完成了全部翻译,并且添加了跨语言链接。是否还需要特别注明是翻译自英文维基?梦魇 06:34 2006年12月16日 (UTC)
    • 如果你希望注明的話,可以在條目的討論頁加入Template:TArticle模板。條目內文的參考資料一項應如實填上原文所羅列的參考文獻,翻譯自某維基本身不能作為參考資料,那是「自我參照」。又我已改正黑寡妇蜘蛛的參考文獻樣式和在討論頁加入了上述模板,你可以用以參考。--Charlotte1125 06:43 2006年12月16日 (UTC)

按照GFDL,翻譯條目應當註明其來源,並且給出確切的條目版本。-- ran留言) 08:17 2006年12月16日 (UTC)

      • 太感谢Ran了!此问题终结梦魇 09:45 2006年12月16日 (UTC)
      • 哦,应该是特别感谢Charlotte1125才对,不过也谢谢Ran的提醒梦魇 15:38 2006年12月19日 (UTC)

[编辑] 請求翻譯wikimedia:资助頁面

最近看見wikimedia:资助頁面有兒過時了,可否請擁有Wikimedia帳號的用戶可否幫忙更新信息?謝謝。--Shinjiman 10:17 2006年12月16日 (UTC)

應該要讓社群很容易知道,Wikimedia的中文內容需要修改時,需要找誰來處理。答:書生兄、維游兄。--Jasonzhuocn...台灣社群Blog05:20 2006年12月17日 (UTC)
好像Alexsh兄是否有Wikimedia的帳號呢?如果有的話可以找他幫個忙。 :) --Shinjiman 05:30 2006年12月17日 (UTC)
你要幫忙翻是可以啦,麻煩請對照wikimedia:Template:Fundraising2wikimedia:Fundraising來翻譯相關文字(我忙翻了沒啥時間)--Alex S.H. Lin 17:00 2006年12月18日 (UTC)

[编辑] 自由女神玛丽安

对应Marianne,建议合并,或者将自由女神条目写成更广泛的内容以对应Liberty (Liberté)。--travel 22:26 2006年12月16日 (UTC)

根据英文维基看,玛丽安只是法国版本的自由女神,还有一个英国版本的自由女神:布里塔尼亚。-下一次登录 01:29 2006年12月17日 (UTC)

[编辑] 编辑上的查证问题

我编辑好了,要提供给网站查证,如何做?阿仔

[编辑] 元素碘

為何“I”的中文叫做碘?有什麼由來嗎?

取iodine的音「典」,再加上「石」字。算是引進西洋學術時量身打造的新字,不見於古籍。--Koika 21:29 2006年12月17日 (UTC)
其實這點建議放進條目内。zzz....很睏 找我 01:29 2006年12月19日 (UTC)

[编辑] 緊急求助!特色條目羅馬帝國遭移動破壞

特色條目羅馬帝國及其討論頁遭移動破壞,雖然有用戶以剪貼方式貼回原文,但原有的編輯歷史完全移到了其他頁面,而且幾過幾次不同的移動,編輯歷史不知到了那裡去。詳參:[2][3]--Charlotte1125 16:13 2006年12月18日 (UTC)

編輯記錄在此User:Nedug—以上未簽名的意見是由59.104.186.26 (對話 • 貢獻) 所加入的。
目前只找到Talk:羅馬帝國的編輯歷史是在Talk:Iiii:RoflCopter/Sandbox這頁面,羅馬帝國的編輯歷史不見了。--Charlotte1125 16:25 2006年12月18日 (UTC)
管理員們已經在Skype通報找回了,正在恢復並保護。--笨笨的小B | 20巷 16:26 2006年12月18日 (UTC)
謝謝。--Charlotte1125 16:37 2006年12月18日 (UTC)
搞定了,先保護起來再說(這睡前活動還挺刺激的...XD)--Alex S.H. Lin 16:41 2006年12月18日 (UTC)
这位破坏者显然对维基挺熟悉的,知道运用多个马甲和我们捉迷藏,好在我们是人多力量大。--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6:52 2006年12月18日 (UTC)

[编辑] 何謂CMMS

:鴻海的CMMS是什麼可以詳述?

郭台銘---{百楽兎}- 01:52 2006年12月19日 (UTC)

[编辑] 可否将英文维基中的图上传到维基共享资源中?

我翻译的一篇英文条目中有一张图是英文维基中的,我想把它上传到维基共享资源中,然后在中文维基的对应条目中使用。请问是否可行?
如果可行,那么除了将原先的版权信息照搬以外,还应如何写明原版来源于英文维基以及其原上传者的信息?--梦魇 16:37 2006年12月19日 (UTC)

英文维基里可以使用海报、合理使用等的图片。这样的图片不能上传导共享资源中。只有自由图片才可以。上传后请注明来源是英语维基(最好有一个链接),以及使用原上传者的信息。--Wing 16:39 2006年12月19日 (UTC)
谢谢Wing。看样子我要花时间查查英文维基中图片的各类版权信息了。--梦魇 16:50 2006年12月19日 (UTC)

[编辑] 命名规则

清朝皇帝的条目,前面两位是以全名为条目名,比如爱新觉罗皇太极,后面的以年号加“帝”,比如光绪帝。最后一位又以全名:赙仪。应该同意一下吧,选哪个呢,其他朝代还有以庙号命名的。名字、庙号还是年号?多谢了。--Tian 21:21 2006年12月19日 (UTC)

请参看wikipedia:命名常规,关于中国皇帝的命名已经有统一的意见---{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38 2006年12月20日 (UTC)

[编辑] 如何新增一個語言

請問如何新增一個語言 像廣東話、閩南語、客語等等

到元維基的頁面申請。[4]去申請即可。另提醒發言之後要簽名(可以用上排工具欄左上第十個按鈕)--ffaarr (talk) 00:40 2006年12月20日 (UTC)

[编辑] 基金會贊助頁面翻譯

well,今天下午已經翻了大半(在wikimedia:User:Alexsh/fundzh),不過有些地方不太會翻,請各位幫個忙:

  1.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is a 501(c)(3) not-for-profit devoted to sharing free information with every person in the world. Our projects collect this content from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process it, and make it readily available online in over 200 languages. These efforts are supported through the generosity of people like you, who believe that knowledge means power and that knowledge should be free.
  2. Donations are tax-deducti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may or may not be elsewhere; see deductibility of donations.
  3. Wikipedia merchandise at Cafe Press:我目前先翻成維基商品館…不過希望有更好的中文稱呼。

謝謝。--Alex S.H. Lin 14:06 2006年12月20日 (UTC)

  • 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 Inc.)是一個符合501(c)(3)條款的非營利組織,目標是向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提供自由的知識。我們的計畫蒐集、處理來自世界各地人們所提供的內容,使這些超過200種語言的資料可以在線上被閱讀。這樣的嘗試是被像您一樣慷慨激昂,而相信知識就是力量、認為知識應該自由的人支持。
  • 在美國捐助是可以免稅的,但在其他地方不一定。請參閱资助的免税政策
  • Cafe Press上的維基百科商品

--笨笨的小B | 20巷 14:30 2006年12月20日 (UTC)

對了,下半部要改一下,要改成3 x 3的格式並加上Wikiversity:

  • 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計畫(了解更多...
  • Wikiversity:自由的學習工具

--笨笨的小B | 20巷 14:33 2006年12月20日 (UTC)

[编辑] 有關迫擊炮臼炮條目的合併

臼炮條目在最初建立的時候是定向到迫擊炮,稍後由原作者Kallgan擴充。臼炮和迫擊炮實際上是指同樣的火炮,只是中文使用的方式不同,這是我目前所知道的。查過英文版也確定這是在同一個條目下的項目。我建議加以合併,Kallagan建議先投票,所以我就拿到這邊來討論和投票,看看大家的意見。謝謝。--cobrachen 17:40 2006年12月20日 (UTC)

補充一下,目前已經有迫擊炮的分類,如果要將臼炮獨立出來,那麼是不是也需要在分類上加以區分?如果要區分,怎麼區分比較恰當,希望各位也能夠一併考慮這些問題。謝謝。--cobrachen 17:48 2006年12月20日 (UTC)
(!)意見虽然英文名称一样,但是臼炮与迫击炮有很大的不同。臼炮是古代和近代使用的、大口径的、通常用于攻城作战的大型火炮,身径比在10:1以下;迫击炮则是现代的、小口径的、便于拆卸和携带的、以支援步兵小单位(连、排)作战用的轻型火炮,身径比在10:1以上。事实上,臼炮和迫击炮的区别,有些类似导弹与火箭炮所用的火箭之间的区别(尺度上)。日文也是将两个条目分开的。目前条目内容与迫击炮近似,但是我会逐渐加上补充内容的。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18:05 2006年12月20日 (UTC)
(!)意見--我看了一下幾個其他語言版本,目前只有看到日文版特別分開,如果要參照日文版的定義方式,這就有另外一個衍生的問題:我們需要依照其他語言版本嗎?如果說要採用,那麼為什麼要用日文版而不是英文版或者是德文版的區分法呢?臼炮在日文裡有這樣的區分,中文是不是來自日文的關係呢?不知道有誰知道這個來源的?
其次,以迫擊炮的定義來說,倍徑在20以下的都包含在內,口徑大小,是否一定是滑膛,到近代是沒有特別區分。我對臼炮的了解是過去中文對於這種火炮的稱呼,而在當時是沒有迫擊炮這樣的名稱。因此,若是要分開成兩個條目的話,怎麼樣去界定什麼時候或者是情況下稱呼是臼炮,而什麼時候是迫擊炮呢?因為這會關係到條目的命名和分類,因此也需要考慮一下。--cobrachen 18:19 2006年12月20日 (UTC)
我支持Magnae Virtutis,他并不是依照日文维基,只是说日文维基也有同样的做法,以支持其不合并的主张。由于语言的不同,条目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例如英文中就没有“生活”一词,只能对应到“personal life”或“daily life”,而相应的中文则是“个人生活”、“日常生活”。合并还是不合并,关键看中文两个条目本身。Magnae Virtutis已经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暂时不合并,等条目创建的差不多了,再根据内容判断。-下一次登录 22:11 2006年12月20日 (UTC)
我了解他是參考日文版的做法,所以這也是我想要提出來的地方:日本這樣分和其他的語言版本,或者是一般的出版品當中的分類法都不相同的時候,著重於日本版的分類方式或者是參照他們的分類方式的理由和優缺點在哪裡?畢竟維基在撰寫的時候需要其他可以佐證的說法,除了中文和日文的條目以外,我目前還沒有找到特別去區分他們是不同種類火炮的說法,反而是過去看到的是偏重在翻譯或者是使用上的差異而以。你說要等到條目建立差不多再來判斷,那麼分類和條目移動不就變成一個不小的工程,而且也佔據資料庫空間,若是可以在一開始就先取得一些共識,讓有興趣撰寫的使用者有一個可以參照的共識不也可以省去一些猜測的地方呢?
如果要將他們分開,並且也願意接受兩者形成兩個不同的分類時,那就需要作出明確的定義,譬如說什麼情況下叫做臼炮,而什麼情況下叫做迫擊炮,倍徑10以下是臼炮的說法或者是定義出自哪裡?這些都得要有更明確的資料來源才能確定,而不是單單看日文版的做法覺得合適就採用。
將這個問題在這個時候提出來也是因為有使用者開始撰寫相關條目,光是一個德國的卡爾列車炮就有兩種倍徑,分別是10以下和10以上,那麼,這要叫做迫擊炮還是臼炮呢?支持哪一種說法是一回事,有明確的資料參考也是需要提出來的。--cobrachen 23:31 2006年12月20日 (UTC)
并非参照日文维基的做法,而是说,有些英文名词,在使用汉字(包括日文汉字)表示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释义,比如石臼、砂浆、臼炮和迫击炮都是mortar,蓄水池、水柜、油槽、坦克都是tank,火车、裙裾都是train,栅栏、铁轨都是rail。英文是用消歧义的方法解决的,但是中文就不必重蹈这样的覆辙。--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4:42 2006年12月21日 (UTC)
有關語意上的差異這一點我了解,不過要在中文方面區分他們就需要有明確一點的定義,其中,倍徑在10以下要分類到臼炮的定義出自何處?我想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協助其他使用者在撰寫或者是編輯條目時的參考。此外,臼炮如果這樣區分,那算不算是迫擊炮?兩者都算是外來名詞中文化的結果,我的印象如果沒錯,臼炮很可能是從日文過來的,因為早其中文翻譯裡面對於火炮有詳盡區分或者是介紹的材料是從日文翻譯英文版的書籍,在經過不是很恰當的中文翻譯之後出版的,這個影響很深遠,到現在還有。如果有人見過巴爾幹炮這個辭,那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了。
有明確的資料顯示這樣的定義與區分,在撰寫編輯上能夠協助使用者,我並不反對分開,然而我到目前為止並未看到有任何火炮的分類裡面將倍徑10以下的另外加上一個。--cobrachen 14:56 2006年12月21日 (UTC)
軍艦メカニズム図鑑 日本の戦艦〈下〉 ISBN:4876872228 第123-124页。以倍径区分。13以下为臼炮(10以下的出处是苏联军事大百科全书),13至20为榴弹炮,20以上为加农炮。18世纪以前,臼炮广泛用作海军的舰炮,以及攻城炮。如果翻译成“迫击炮”就有些滑稽了:“纳尔逊指挥英国军舰向法国舰队发射迫击炮”,“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向君士坦丁堡城墙发射迫击炮”……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3:13 2006年12月23日 (UTC)
另外,从日文翻译过来的词并不等于一定有问题,也不等于一定不能用。一些不常用的日文汉字词被自然淘汰了,比如“案内”,或者还有你说的“巴爾幹炮”。 英文维基将迫击炮和臼炮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个单词在英文中无法区分开,他们不得不这么做。中文维基何必生搬硬套,把英语里面的这种缺陷搬过来呢?这里这里都明确给出了迫击炮的发明时间:20世纪初(确切地说,是日俄战争期间),以及发明人(en:Leonid Gobyato),发明方式(将老式的47毫米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en.wikipedia:Leonid_Gobyato:In Port Arthur, Leonid ... designed together with General Roman Kondratenko the first mortar that fired navy shells in the close range under angle of 45 degrees)。这里明确地证明了臼炮和迫击炮不会是同一种东西,戈比亚托发明的是迫击炮不是臼炮,否则的话19世纪以前各国海军和攻城部队所用的Mortar(比如法国1832年制造的那门Monster Mortar)是谁发明的?还有这里:“However, it was not until World War I and the Stokes trench mortar devised by Sir Wilfred Stokes in 1915, that the modern, man-portable mortar was born”,英文不区分臼炮和迫击炮、容易造成语意混乱、名称混淆的缺点,在这里暴露无疑。他们甚至都不能把迫击炮定义成“modern mortar”,否则的话小戴维和卡尔就无法归类。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3:25 2006年12月23日 (UTC)
從你提出來的資料來看,將這兩者分開應該是沒有問題了。不過,是要以倍徑區分還是以倍徑加上時間為準?此外,如果以倍徑的話,建議是以你提到的10以下為臼炮來區分,日本的那一個區分法應該只針對他們的戰艦火炮,和一般國際間對於陸上火炮的分類不同(20以上就加農炮了,那39以上是啥?陸上火炮不可能都在這個以下)。
此外,分類上是不是也要分成這兩類?還是新開一個將迫擊炮和臼炮放在一起?或者是把臼炮放在迫擊炮的分類當中?--cobrachen 14:36 2006年12月23日 (UTC)

[编辑] 有關黑珍珠蓮霧綠帶Fonda

黑珍珠蓮霧綠帶是本人新創的名詞,需要得到許可文件Fonda

我相信你的問題是為何新創的條目黑珍珠蓮霧綠帶會被列為懷疑侵權。由於你在條目上寫的文字與[5]相同,而此網頁上已有"Copyright (C)"和"All rights reserved"字樣,維基百科不能接受有版權的文字寫入。如果你希望在維基百科使用上述文字,而你又是上述網頁的擁有人,請在該網頁上聲明放棄版權,並以GNU自由文檔許可證的形式發佈,便可在維基百科使用該段文字。不過,那段文字其實也是廣告,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希望你能以客觀、非廣告、非原創研究的筆調撰寫條目。請參考以下文章:Wikipedia:不適合維基百科的文章Wikipedia:版權常見問題解答Wikipedia:非原創研究。--Charlotte1125 02:46 2006年12月21日 (UTC)

[编辑] 一大堆用戶頁面掛了notchinese模板

見鬼了,剛才我看自己的用戶頁面,發覺被掛上notchinese模板。我以為是被惡意破壞,但我看看我用戶頁的原代碼,卻沒有{{notchinese}}這字串。後來看這個模板的鏈入頁面,天啊,原來有上百個用戶頁面也掛上了這個模板!我不知道是哪個模板出事,請各位幫忙檢查一下,謝謝。--2006年時代雜誌風雲人物華德禹(來這裡噴口水) 12:36 2006年12月21日 (UTC)

現在又沒有了,真奇怪--2006年時代雜誌風雲人物華德禹(來這裡噴口水) 14:19 2006年12月21日 (UTC)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6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ub-domains

CDRoms - Magnatune - Librivox - Liber Liber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Project Gutenberg - Wikipedia 2008 - Wikipedia 2007 - Wikipedia 2006 -

Other Domains

https://www.classicistranieri.it - https://www.ebooksgratis.com - https://www.gutenbergaustralia.com - https://www.englishwikipedia.com - https://www.wikipediazim.com - https://www.wikisourcezim.com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net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es - https://www.radioascolto.com - https://www.debitoformtivo.it - https://www.wikipediaforschools.org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z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