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廣東,簡稱粵,係中國南方。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嘅一個省,叫廣東省。廣東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同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方接壤;同海南隔海對望。廣東係廣州係佢省會。廣東喺語言風俗、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自己嘅一面,與中國北方地區有好大嘅唔同。而呢幾年,廣東亦成為中國最發達嘅省份之一。廣東同佢旁邊嘅廣西淵源深厚,而廣字就係源於佢地自晉朝都係跟位同一行政區廣州。廣東大部份地區通行廣東話,亦有部份通行客家話同潮州話。
廣東省 | |
簡稱:粵 | |
省城 | 廣州 |
省委書記 | 張德江 |
省長 | 黃華華 |
面積(平方千米) - 總面積 - 佔全国面積(百份比) - 水域面積(百份比) |
第15位 186,000 1.94% (缺乏資料)% |
人口(2001年底) - 總人口 - 佔全国人口(百份比) - 人口密度 |
第4位 77,830,000 6.10% 每平方千米 418人 |
國内生產毛額({{{國内生產毛額年份}}}) - 總值 - 佔全國% - 人均 |
第{{{國内生產毛額排名}}}位 {{{國内生產毛額}}}人民幣 {{{國内生產毛額佔全國}}}% {{{人均國内生產毛額}}}元人民幣 |
行政區類别 | 省 |
|
目錄 |
[編輯] 歷史
秦朝以前,廣東係越族人聚居之地,稱為百越地,被中原人當做野蠻人嘅地方。周夷王八年建立的楚庭,成為廣東地區嘅中心。秦始皇33年統一嶺南後建郡,嗰陣屬南海郡。漢初趙佗據嶺南三郡稱南越國,建都番禺(即今廣州)。廣東成為南越國政權地頭。元鼎六年,漢武帝平南越,開番南海郡。元封五年被收入交州。
[編輯] 三國至隋唐
三國吳黃武五年,分交州合浦以北地段,大約依家廣東地區,叫做廣州。晉及南北朝就保住呢嗰名。隋文帝在位時,廢哂所有郡,起廣州總管府。仁壽元年因避太子楊廣嗰名就改為番州。大業三年復置南海郡,屬番州。唐武德四年復置廣州,初為總管府,後改都督府。貞觀元年置嶺南道。乾元元年,罷嶺南道採訪使,改設嶺南節度使,僅轄今廣東地區。咸通三年嶺南分東、西二道,今廣東屬嶺南東道。
[編輯] 五代及宋元
唐末諸藩崛起,南漢國在嶺南立國,廢嶺南道。而廣東成為南漢政權的中心地區,直轄於南漢朝廷。宋太祖開寶四年平南漢廢其建制,復置嶺南道。宋至道三年設廣南東路,為今日廣東省名之出處。元至元十五年屬江西行中書省,並設立廣東道宣慰使。
[編輯] 明清到近代
明洪武二年5月改廣東道為廣東行省。洪武九年7月廣東行省為廣東承宣佈政使司,通稱廣東省。清為廣東省,受兩廣總督管轄。1911年11月9日,廣東省宣佈獨立,成立軍政府,成為中華民國轄地。1916年7月6日改為文人政府。其後多次成為孫中山先生反北洋政府運動嘅大本營。1926年11月10日省政府改稱省國民政府。陳濟棠主政期間(1929年-1936年),廣東經濟、文化、交通同埋城市建設有顯著發展。
1938年10月21日至1945年8月15日,部份地區(包括廣州、佛山、中山、江門、東莞、寶安、惠州等地)淪入日軍手中。1950年6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珠海萬山群島,全省「解放」咗。
解放後,省政府沿用國民政府的制度省政府,叫,但後來改咗做省人民政府。1968年2月21日,廣東政府因文化大革命跟風改名廣東省革命委員會。1979年叫番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廣東行政區域縮咗,包括將懷集由廣西劃入廣東,就將欽州、防城港、北海撥入廣西,後來又將海南島獨立建省等。
[編輯] 地理
廣東周圍有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澳門、香港。地處中國南部,北依南嶺山脈、東北為武夷山脈,南臨南海,海岸線3368公里(不含島嶼海岸線)。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東北部和西部都有較高山脈,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多為低丘、臺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約占62%,臺地和平原約占38%。主要山脈有蓮花山、羅浮山、九連山、青雲山、滑石山、天露山、雲霧山、雲開大山,多呈東北至西南走向,並與海岸線平行。集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幹支流河道共有640條,分屬珠江和沿海諸河水系,主要為東江、北江、西江和韓江;境內多年平均降水量1774毫米。參閱:廣東地理
[編輯] 行政區劃
廣東底下有21個地級市,54個市轄區、23個縣級市、41個縣同埋3個自治縣
地級市: 廣州 中山 珠海 深圳 茂名 肇慶 惠州 潮州 汕頭 湛江 江門 佛山 韶關 東莞 汕尾 陽江 河源 梅州 清遠 揭陽 雲浮
縣級市: 英德 臺山 開平 普寧 羅定 高州 高要 鶴山 四會 增城 廉江 恩平 從化 連州 雷州 樂昌 陽春 吳川 興寧 化州 陸豐 信宜 南雄
[編輯] 經濟
[編輯] 人口
[編輯] 民族與民系
廣東古為百越之地,民族成分複雜多樣。隨著歷史上漢族人嘅不斷南遷,民族間不斷融合,如今廣東以漢族人占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有瑤族、壯族、苗族、黎族、佘族等。
[編輯] 廣東三大民系
- 請參睇 廣東民系
廣東三大民系係指廣東漢族人裏嘅廣東人、客家人、潮汕人,佢哋占咗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因為三大民系先民入粵有先後、使用方言迥異、習俗各有特色分唔開而形成。以前三民系間有過矛盾,但今天民系間已和睦相處,保持自身特色之餘同時又相互交融。
[編輯] 語言
- 請參睇 粵語、廣東方言
廣東本地人主要講粵語、客家話、潮汕話、雷州話、韶州土語等,其中除土語外,其餘都屬於漢語七大方言裏面嘅粵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呢三大方言嘅母語使用者約佔廣東本地人嘅45%、30%、25% 特別嘅,廣東嘅廣州話同埋梅縣話分別是漢語粵方言同埋漢語客家方言嘅代表音,可見廣東方言喺漢語方言中佔據重要地位。
由於外地民工湧入,廣東都有人講普通話同外省嘅方言。而廣東本地少數民族就用自己嗰種語言。
[編輯] 粵方言
[編輯] 客家方言
[編輯] 閩方言
廣東嘅閩方言可能流行於中山沙溪一帶、俗稱隆都話、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湯炳權先生就係隆都人。據隆都誌話齋,沙溪原本喺一個島,但福建有漁民先移居此地、咁就保畄咗十分儂厚的福建風俗同閩語口音。住喺廣東,嚟自汕頭嘅人又講潮州話。潮州話喺屬於閩南語嘅壹個方言。
[編輯] 宗教
[編輯] 佛教
可統計嘅佛教信徒有32萬人。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嘅有:韶關南華禪寺,廣州六榕寺、光孝寺,乳源縣雲門寺,肇慶慶雲寺,潮陽縣靈山寺,潮州開元寺。南華禪寺係禪宗嘅祖庭。
[編輯] 道教
可統計嘅道教信徒有12萬人,博羅縣羅浮山沖虛古觀列為全國重點道觀。
[編輯] 基督教
廣東係基督教最早傳入中國嘅地區(1807年)。1949年廣東有9萬基督教信徒,屬於基督徒較多嘅省份;如今可統計基督教信徒30萬人,喺全國已經屬於基督徒較少嘅地區之一。信徒中多數係東部地區嘅客家人同潮汕人。客家人地區嘅基督教主要淵源於瑞士巴色會嘅傳教活動。廣東人中,除廣州市區以外,信仰基督教嘅人數好少。深圳市嘅信徒以外來移民為主。
[編輯] 天主教
可統計嘅信徒有20萬人,大部分屬於汕頭教區。肇慶係明代傳教士利瑪竇首先進入嘅中國內地城市(1583年)。廣州教區嘅耶穌聖心主教座堂(石室)係一座著名嘅哥特式建築。
[編輯] 伊斯蘭教
單喺廣州、肇慶就有2萬名穆斯林。廣州懷聖寺光塔嘅歷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
[編輯] 文化
廣東具有歷史悠久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廣東粵菜譽滿全國,客家圍屋被認為是中國漢人南遷移民文化嘅代表性建築。
[編輯] 歷史文化名城
- 廣州(1)- 中山(1)- 肇慶(3)- 佛山(3)- 梅州(3)- 雷州(3)- 潮州(2)
[編輯] 飲食
廣東嘅飲食天下聞名,廣州菜是粵菜嘅代表,更加有食在廣州嘅朵,潮菜以精緻典雅著稱,客家菜則以原汁原味見長。廣東人普遍喜歡喝烏龍茶,其中以潮州功夫茶最為有名。
- 廣州菜 - 潮菜 - 客家菜 - 廣東早茶 - 潮州功夫茶 - 客家擂茶
[編輯] 戲劇
-
- 粵劇
- 潮劇
- 廣東漢劇
- 廣東雷劇
- 廣東木魚戲
- 廣東客家採茶戲
[編輯] 音樂
-
- 廣東音樂
- 廣東南音
- 潮樂
- 廣東客家山歌
[編輯] 建築
-
- 廣東嶺南建築
- 廣東客家建築
- 廣東潮式建築
- 廣東客家圍屋
[編輯] 其他
-
- 嶺南畫派
[編輯] 旅遊
[編輯] 文化古跡
-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 光孝寺
- 廣州公社舊址
- 海豐紅宮
- 紅場遺址
- 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 三元里平英團遺址
- 林則徐銷煙池
- 虎門炮臺舊址
- 洪秀全故居
- 雲龍寺塔
- 三影塔
- 南華禪寺
- 陳家祠堂
- 廣濟橋
- 黃埔軍校舊址
- 孫中山故居
- 國民黨一大舊址
- 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
- 梅庵
- 懷聖寺光塔
- 廣州沙面建築群
- 康有為故居
- 梁啟超故居
- 廣州聖心大教堂
- 硇州燈塔
- 廣州大元帥府舊址
- 秦代造船遺址
- 南越國宮署遺址
- 南越文王墓
- 蓮花山古採石場
-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 石峽遺址
- 七星岩摩崖石刻
- 余蔭山房
- 開平碉樓
- 中山紀念堂
- 葉劍英故居
[編輯] 其他題目
[編輯] 教育
廣東人重視教育,興寧等地都是“院士之鄉”。廣州是中國高校分佈最密集嘅城市之一。著名嘅大學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參閱廣東大學列表。
[編輯] 商業
[編輯] 名人
- 洪秀全
- 康有為
- 梁啟超
- 黃遵憲
- 吳趼人
- 伍廷芳
- 容閎
- 詹天佑
- 馮如
- 馬應彪
- 蔡昌
- 鐘榮光
- 孫中山
- 胡漢民
- 汪精衛
- 陳濟棠
- 葉劍英
- 許廣平
- 高劍父
- 潘達微
- 劉紀文
- 許崇智
- 馬思聰
- 冼星海
- 蔡楚生
- 黃飛鴻
- 吳耀宗
- 紅線女
- 薛覺先
- 關山月
[編輯] 1949年後主要領導人
省委書記: 葉劍英 陶鑄 趙紫陽 劉興元 丁盛 韋國清 習仲勳 任仲夷 林若 謝非 李長春 張德江
省長: 葉劍英 陶鑄 陳鬱 黃永勝 劉興元 丁盛 趙紫陽 韋國清 習仲勳 劉田夫 梁靈光 葉選平 朱森林 盧瑞華 黃華華
廣東省行政區劃 (省會:廣州市)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