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校訓:“博文約禮” | |
現任校長 | 劉遵義 |
學校類型 | 政府資助 |
建立時間 | 1963年 |
所在地 | 香港新界沙田馬料水 |
學生人數 | 2006年度在校學生18006名 |
教授人數 | 2003年度教學職員1031人 |
校園環境 | 郊區 |
校園面積 | 134.4公頃 |
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 英文名稱為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CUHK), 成立於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成立的大學,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中大是由新亞書院(1949年成立)、崇基學院(1951年成立)、聯合書院(1956年成立)及逸夫書院(1986年成立)組成,是香港唯一實行書院聯邦制的大學 (但在1976年改制後,書院的自主權被大大削弱,新亞書院一眾創辦人更因此憤然離開校董會)。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條例》(第1109章,1965),中大的主要授課語言為中文。不過,其實中大現在大多數學系皆有提供中英語課程予同學選擇。有些院系,如醫學院,藥劑學院,英文系,語言學系等及大部分新開辦的理學院課程,則是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而近年校方亦加緊強調『中大自創校以來一直堅持中英雙語的教育方針』[1]。
當年政府為推廣中文教育,特意成立一所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中英雙語並重的大學,並撥出沙田馬料水一個山頭以供建校。它的校園為全港最大。
目录 |
[编辑] 歷史
- 1957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等三院,成立香港中文專上學校協會,共同爭取應得的政府資助及學術地位。
- 1959年,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等三院,成為政府資助專上學院。
-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正式成立,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合併而成。
- 1965年,教育學院成立。
- 1976年,香港立法局通過香港中文大學改制方案,將中大採取單一制的行政結構,各書院只管理其各自的資產,其餘全部權力,授予大學本部。
- 1977年,醫學院成立。
- 1986年,逸夫書院創立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的第四個成員。
- 1991年,工程學院成立。
- 2005年,開設環球商業本科生課程
- 2005年12月1日,法律學院成立,是香港第三家提供法律課程的本地大學。
- 2006年,開辦法學士本科生課程。
- 2006年,宣佈成立晨興書院及善衡書院,校舍設於大學體育館後之山坡,及後更宣佈將成立第七所書院,校舍設於聯合書院後面之山坡。
可參考:民间校史《中大四十年》及中大四十年大事年表,1963-2003
[编辑] 歷任校長
- 第一任 李卓敏教授(1963-1978)
- 第二任 馬臨教授(1978-1987)
- 第三任 高錕教授(1987-1996)
- 第四任 李國章教授(1996-2002)
- 第五任 金耀基教授(2002-2004)
- 第六任 劉遵義教授(2004-)
[编辑] 概況
[编辑] 使命
在各個學科領域,全面綜合地進行教學與研究,提供公共服務,致力於保存、創造、應用及傳播知識,以滿足香港、全中國,以至世界各地人民的需要,並為人類的福祉作出貢獻。
[编辑] 願景
努力成為香港、全國及國際公認的第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學,並使建立於雙語及跨文化傳統的學生教育、學術成果及社會貢獻,均保持在卓越水平。
[编辑] 教學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有八個學院,以下為該八學院以及其所有教學單位:
文學院 | 工商管理學院 | 教育學院 | 工程學院 |
---|---|---|---|
|
|
|
|
醫學院 | 理學院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院 |
|
|
|
[编辑] 學生數目
八個學院合共63個學系,學生總數為18006人(資料源于30.6.2006統計數據),其中全日制本科生9732名,研究生7965名,另有其他非全日制學生309名。
[编辑] 校園
香港中文大學座落於沙田新市鎮以北,面臨吐露港。九廣東鐵的大學站即緊接香港中文大學。校園佔地共一百三十四公頃,包括超過一百三十座樓宇,是香港擁有校園面積最大的大學。此外,醫學院除了基本醫學大樓設於本部外,主要教學實習皆集中在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的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
[编辑] 校內交通
香港中文大學校內有穿梭校巴和穿梭小型校巴。教學日穿梭校巴不收費,以及有穿梭轉堂校巴行駛;非教學日穿梭校巴學生或教職員收費港幣一元,其他人士收費港幣五元。穿梭小型校巴一律收費港幣四元五角。
[编辑] 圖書館
香港中文大學有七所圖書館:
- 大學圖書館(在大學校本部)
- 崇基學院 ‧ 牟路思怡圖書館
- 新亞書院 ‧ 錢穆圖書館
- 聯合書院 ‧ 胡忠多媒體圖書館
- 李炳醫學圖書館(在威爾斯親王醫院)
- 建築學圖書館(在王福元樓六樓)
- 法律圖書館(在田家炳樓四樓)
其它圖書相關設施﹕
-
- 逸夫書院 ‧ 李和聲自學資源中心 - 位於逸夫書院文瀾堂四樓。提供中外藏書七千本。 讀著可於網上查閱﹐所有資料可供借用,借還書籍於文瀾堂一樓詢問處辦理。網上查閱書籍及資料系統 https://hw1.itsc.cuhk.edu.hk/shawlib/default.asp 。
- 美國研究圖書館(American Studies Library)- 位於聯合書院胡忠圖書館二樓。原屬美國領事館新聞處轄下之美國圖書館。1993年大部份藏書遷移到香港中文大學港美中心,後交大學圖書館系統管理。館藏包括Professor James Meriwether 所贈之威廉福納特藏及美國研究特藏,為亞洲最完備之美國研究特藏。
- 中國文化研究所 ‧ 參考圖書室
- 香港亞太研究所 ‧ 參考資料室 - 位於崇基學院利黃瑤壁樓五樓。提供各式館藏給校內外人士參閱﹐參考資料總數達48,371份﹐當中分別有119歸類為「香港專題」及354份歸類為「亞太專題」。惟借用服務只供中大師生﹐校外人士可以即場使用設施。
[编辑] 體育設施
香港中文大學有各類體育設施供教職員及學生使用。
[编辑] 室內場地
- 體育館:大學體育中心、新亞書院及聯合書院皆有體育館,均可作籃球、排球、手球或羽毛球活動之用。全部舖設柚木地板,有空調設備。 另外﹐逸夫書院設有全校唯一一個籃球練習場(位於國楙樓底層)﹐供學生練習之用。
- 健身室:大學體育中心及各書院均設有健身室,設備齊全,並裝有落地大鏡,有空調設備。
- 壁球室:
- 康樂室:大學體育中心及各書院均有康樂室,全部空調,皆可作乒乓球或舞蹈活動之用。
[编辑] 室外場地
- 運動場
- 網球場:全校共有十四個全天候網球場,新亞書院一個﹑聯合書院兩個﹑崇基學院兩個﹐皆於其校園範圍內﹐而逸夫書院的兩個網球場設於環迴北路旁﹔另外﹐於大學體育中心外之網球場更設有觀眾席。
- 游泳池:大學本部有一個由美國人民捐款興建的五十公尺標準游泳池﹐圖則依據維多利亞公園公眾泳池,附有高台及一公尺彈板跳水設備。
- 兩用球場﹕逸夫書院第二學生宿舍旁建有一個籃球排球兩用場。
[编辑] 學生飯堂
香港中文大學有多個學生飯堂,包括:
- 范克廉樓 ‧ 學生飯堂
- 范克廉樓 ‧ 咖啡閣
- 范克廉樓 ‧ 快餐店
- 范克廉樓 ‧ 中菜廳
- 范克廉樓 ‧ 池畔軒
- 李卓敏基本醫學大樓小食店
- 崇基學院 ‧ 眾志堂學生飯堂
- 新亞書院 ‧ 學生飯堂(在樂群館梁雄姬樓)
- 逸夫書院 ‧ 學生飯堂(在國楙樓低座)
- 聯合書院 ‧ 學生飯堂(在張祝珊師生活動中心)
- 聯合書院思源文娛中心
- 李慧珍樓咖啡室
[编辑] 職員飯堂
香港中文大學也有職員飯堂,但非職員也可以光顧:
- 新亞書院 ‧ 雲起軒職員飯堂
- 崇基學院 ‧ 紫荊閣職員飯堂
- 聯合書院 ‧ 聚賢軒職員飯堂
- 逸夫書院 ‧ 涵碧軒職員飯堂
- 范克廉樓教職員餐廳鹿鳴廳
- 大學賓館教職員餐廳
- 蘭苑(位處崇基學院)
- 威爾斯親王醫院職員餐廳
- 范克廉樓 ‧ 見龍閣(大學宴客專用)
[编辑] 購物
香港中文大學內有兩所書店﹐分別為位於校本部富爾敦樓的大學書店(由辰衝公司營運)及位於崇基學院李慧珍樓的新思維書店﹔另有一間「女工同心合作社」﹑一間百佳超級巿場及一所理髮店。大學校方另設「紀念品銷售處」於校本部。
[编辑] 銀行
香港中文大學本部富爾敦樓一樓設有恆生銀行分行,崇基學院李慧珍樓地庫設有東亞銀行分行及本部范克廉樓設有東亞銀行自動櫃員機(銀通櫃員機網絡)。另外若需要其它櫃員機服務﹐可前往大學站﹐車站內分別有恆生銀行﹑匯豐銀行及中國銀行之自動櫃員機提供。
[编辑] 書院制
香港中文大學為香港唯一運行書院制之大學。四所書院分別為新亞書院(1949年成立)、崇基學院(1951年成立)、聯合書院(1956年成立)及逸夫書院(1986年成立)。
書院制的確立主要是因為香港中文大學由三間不同的專上學院合併而成。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之初,三所成員書院各自安排不同的學系及學科內容,但到1977年,香港政府修改大學條例,將不同學院的權力收歸大學中央。現時四所成員書院只專責非形式教育,如通識課程及學生宿舍等。
2006年,中大校董會通過接受合共2.7億元的捐款,以成立晨興及善衡兩間新書院,以應付恢復四年制的需要。新書院預計分別錄取300人和600人,2012年前正式運作,中大已成立兩個委員會,負責籌劃工作。兩間書院落成後,中大書院數目將增至6間。
值得一提的是,中大近年推行全民書院制,除了研究院師生職員外(研究院獨立於中大書院制),所有教職員和學生都會有其所屬書院。如果該教職員為中大校友,那他就會自動「重新加入」大學時所屬的書院。
[编辑] 學生會
- 主條目: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由於中文大學成立時,三間成員書院都有自己的學生會。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英文名稱為The Student Union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遲至1970年代才正式成立。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均是中大學生會的基本會員。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包括以下幾個機構,而傳媒報道的「中大學生會」通常是指最高行政機關「幹事會」﹕
- 非常設機構
- 全民投票(會章中視為機構)﹕其議決為最後決定。
- 全民大會﹕由全體基本會員組成,除全民投票之外的最高權力機構。需要時可以由代表會召開會議,但多年沒有召開。
- 聯席會議﹕由下列幾個常設機構的成員組成,商討重大事項。
- 常設機構
第一屆幹事會由三書院各派一代表組成,之後每屆幹事會有幹事十至十五人,學生會幹事會幹事必雖包括中大所有書院學生,由全校本科生普選產生。
中大學生會成立以來,除照顧同學福利外,還致力爭取公義,故不時與校方或政府抗爭。
1988年,政府推行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的建議,強迫中文大學由四年制大學改為英式的三年制。為了捍衞中大四年制的理想,中大學生會號召了三千多名師生在中大百萬大道上罷課,反對政府強迫中大推行三年制。之後,中大學生會還持續組織同學到立法局門外示威,是為第二次反四改三運動。
1989年,中大學生會率先聲援北京的學運,發起籌款。5月時,中大學生會舉辦了五四大遊行,由中大烽火臺(百萬大道上的一個高臺,學生活動常常在這裡舉行)出發,一直遊行至中環。是次遊行可能是香港有史以來路線最長的遊行。之後,中大學生會派出多名代表上京,把籌得的六十多萬的善款交給當時物資短缺的北京學生,讓他們得以留守廣場。中大代表還在廣場擔任多項工作,支持民運。六四事件後,中大學生會還協助大量內地民運人士逃離中國。當中,天安門廣場總指揮柴玲也曾獲中大學生會協助,經中大逃住國外。其後,中大學生會還用當年所籌得的款項成立中國民運基金,推動民主運動。此基金運作至今。
1996年11月7日,李國章上任中文大學校長。學生會抗議校方在不公開的情況下遴選校長,批評校方黑箱作業,以及李國章身兼特區籌委的身份。在校長就職典禮完結後,學生及記者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
近年,中大校園發生了不少風波,學生會亦多次發起同學爭取權益。如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發,中大有多名學生受到感染。中大學生會候選內閣博聞發起簽名運動,要求停課,保障師生和職員的生命安全。校方最後在學生壓力下停課兩星期;復課後,校園內再無人受感染。2004年2月,校方以政府削資為由,打算關閉和重整部份學系。受影響學系包括人類學系、宗教系、材料科學系、日本研究系等。有關消息在2003年年底經傳媒向外公佈,但校方卻計劃在2004年2月的教務會會議上通過方案。事件引起同學不滿,中大學生會組織受影響學系同學,要求校方諮詢同學,重新考慮該方案。校長金耀基在學生壓力下在烽火臺會見師生。會上,金耀基不斷重覆校方的立場,引起在座同學不滿。結束時,學生代表欲向金耀基交上請願信和簽名,再次要求他延遲在教務會通過方案。金耀基不肯接受同學請願信,立即轉身並上車離開,不滿的學生追著金,並大叫口號。有學生更攔著金的坐駕,阻止他離開。學生與校方人員發生推撞,有學生跌倒地上,金耀基乘機駕車離去。當晚之後,校方態度軟化,並應學生要求修改原先計劃,部份學系得以保留,是為殺系事件。
2005年,哭中大事件。新上任校長劉遵義為推行國際化計劃,要求所有來年招收非本地生的學系,將所有核心課程全面轉為英語授課。學生會得悉校方政策後,隨即發表「哭中大──致中大師生的公開信」,指出在沒有額外資源的狀況下,這等同要求學系轉用英語教學,放棄中大一向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傳統。事件引起學生、教授、校友等多方反嚮,指責校方沒有諮詢,黑箱作業。在學生會的壓力下,校內各學系才展開對學生的諮詢。事件到二月二十四日校長會見同學的發展至高峰,席間有同學質疑校長違反中大條例,亦有歷史系同學要求校長下臺。
強悍作風,也受到不少批評,如有成報曾在社論中批評阻撞金耀基坐駕的學生為紅衛兵。有學生在中大新聞組上批評學生會,呼籲同學在學生會選舉時不要投票,以及廢除必然會員制。可是,這些同學為數不多,他們只在新聞組上發言,並無任何實際行動。同時,亦有學生讚賞中大學生會,認為中大學生會捍衛了公義。
[编辑] 屬會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的屬會每年向學生會代表會註冊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 綠色天地 (Green World)
綠色天地距今已成立了十四年(2006計),是香港中文大學之其中一個環保組織。該會的使命不但是向中大學生傳遞環保意識,還希望透過行山,潛水等活動,讓他們身體力行,親身接觸大自然,令學生得悉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 綠色報 (Green Post)
綠色報自2001年3月起發行﹐原為綠色天地的會訊﹐後因會內意見分歧而獨立營運。該報每年面臨不同程度財政問題﹐其中半數資金源自大學學生事務處撥款﹐但行政及編採方針完全獨立。除了出版大約每年四期的《中大綠色報》刊物供校內外師生﹑校友閱讀外﹐該報亦曾參與香港的環保活動﹐例如「無膠袋日」問卷調查等﹐並獲社會輿論報導。
該報於2006年4月首次出版《斷樹山》號外﹐專題報導大學校方的校園發展工程及砍樹計畫。連同中大學生報較早前出版的保樹立人特刊﹐為校方的發展理念帶出深層思考﹐在校內引來廣泛回響。
綠色報為響應環保﹐於2006年9月設立網上版﹐供讀著參閱﹐網址為 www.greenpost.org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學生合唱團(簡稱中大合唱團)是中大兩隊學生合唱團之一(另一隊為崇基學院合唱團),乃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屬會。成立三十多年來,一直致力為中大學生及校友提供享受合唱演出的園地,以及每年為觀眾帶來精彩的合唱表演。
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本科生联合会(Mainland Undergraduate Association) 正式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2000年成立的“家在香江”亲情计划,至今已有注册会员九百人,是目前全香港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内地本科生团体之一。
[编辑] 持續及專業進修
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於一九六五年成立,在一九九四年易名為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學院,並於二零零六年起易名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院秉承服務社會提供優質持續專業教育的使命,配合著香港發展步伐及不同行業人仕的進修需求,課程日趨多元化,二零零五年至零六年開設的課程約二千項,學生人數逾四萬。
[编辑] 參考資料
- ^ 香港中文大学雙語政策委員會,《工作範圍》,http://www.cuhk.edu.hk/bilingualism/b5/terms.html ,2006年04月02日更新。
[编辑] 參閱
[编辑] 外部連結
|
|||||
|
|||||
籌備中書院:晨興書院 | 善衡書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