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會。
目录 |
[编辑] 組織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時,三間成員書院都有各自的學生會;至1970年代才正式成立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均是中大學生會的基本會員。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包括以下幾個機構,而幹事會則對外代表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
- 非常設機構
- 全民投票(會章中視為機構)﹕其議決為最後決定。
- 全民大會﹕由全體基本會員組成,除全民投票之外的最高權力機構。需要時可以由代表會召開會議,但多年沒有召開。
- 聯席會議﹕由下列幾個常設機構的成員組成,商討重大事項。
- 常設機構
第一屆幹事會由三書院各派一代表組成,之後每屆幹事會有幹事十至十五人,學生會幹事會幹事必雖包括中大所有書院學生,由全校本科生普選產生。
[编辑] 學生會活動
1988年,政府推行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的建議,中文大學由四年制大學改為英式的三年制。為了捍衞中大四年制的理想,中大學生會號召了三千多名師生在中大百萬大道上罷課,反對政府強迫中大推行三年制。之後,中大學生會還持續組織同學到立法局門外示威,是為第二次反四改三運動。
1989年,中大學生會率先聲援北京的學運,發起籌款。5月時,中大學生會舉辦了五四大遊行,由中大烽火台(百萬大道上的一個高台,學生活動常常在這裡舉行)出發,一直遊行至中環。之後,中大學生會派出多名代表上京,把籌得的六十多萬港元的善款交給當時物資短缺的北京學生,讓他們得以留守廣場。中大代表還在廣場擔任多項工作,支持民運。六四事件後,中大學生會還協助大量內地民運人士逃離中國。當中,天安門廣場總指揮柴玲也曾獲中大學生會協助,經中大逃住國外。其後,中大學生會還用當年所籌得的款項成立中國民運基金,推動民主運動。此基金運作至今。
1996年11月7日,李國章上任中文大學校長。學生會抗議校方在不公開的情況下遴選校長,批評校方黑箱作業,以及李國章身兼特區籌委的身份。在校長就職典禮完結後,學生及記者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
2003年,非典型肺炎(簡稱SARS)在香港爆發,中大有多名學生受到感染。中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發起簽名運動,要求停課,保障師生和職員的生命安全。校方最後在學生壓力下停課兩星期。
2004年2月,校方以政府削資為由,打算關閉和重整部份學系,受影響學系包括人類學系、宗教系、材料科學系、日本研究系等。有關消息在2003年年底經傳媒向外公佈,校方計畫在2004年2月的教務會會議上通過方案。事件引起同學不滿,中大學生會組織受影響學系同學,要求校方諮詢同學,重新考慮該方案。校長金耀基在學生壓力下在烽火台會見師生。會上,金耀基不斷重覆校方的立場,引起在座同學不滿。結束時,學生代表欲向金耀基交上請願信和簽名,再次要求他延遲在教務會通過方案。金耀基不肯接受同學請願信,立即轉身並上車離開,不滿的學生追着金耀基,並大叫口號。有學生更攔著金的坐駕,阻止他離開。學生與校方人員發生推撞,有學生及保安人員跌倒地上,金耀基最後駕車離去。當晚之後,校方態度軟化,並應學生要求修改原先計劃,部份學系得以保留。
2005年發生哭中大事件。新上任校長劉遵義為推行國際化計劃,要求所有來年招收非本地生的學系,將所有核心課程全面轉為英語授課。學生會得悉校方政策後,隨即發表《哭中大──致中大師生的公開信》,指出在沒有額外資源的狀況下,這等同要求學系轉用英語教學,放棄中大一向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傳統。事件引起學生、教授、校友等多方反響,指責校方沒有諮詢、黑箱作業。在學生會的壓力下,校內各學系才展開對學生的諮詢。事件到2月24日校長會見同學的發展至高峰,席間有同學質疑校長違反中大條例,亦有歷史系同學要求校長下台。
[编辑] 歷屆幹事
屆期 | 閣名 | 會長 | 副會長 | 外務副會長 | 財政 | 秘書/內務秘書 | 外務秘書 | 其他幹事 | |
一中 | 羅周袁 | 羅祥國 | 周國紹 | 袁文輝 | - | - | - | ||
二中 | 林鄭甄 | 林賢生 | 鄭海泉 | 甄永榮 | 趙仲賢 | 劉觀清 | - | (外交)黎廷瑤、(學術)鄺國明、(出版)廖淦標、(體育)楊雄添、(群育)齊禧慶、(總務)鄭緯祺、(福利)梁醒民 | |
三中 | 雷李鄺 | 雷競旋 | 李偉端 | 鄺國明 | 鄭絳祺 | 夏淞 | - | (外交)蕭智樂、(學術)丘萍芳、(出版)黎廷瑤、(群育)黃玉明、(總務)李家君、(福利)梁醒民 | |
四中 | 齊黃李 | 齊禧慶 | 黃玉明 | 李業富 | 吳少翔 | 馮慕潔 | - | (外交)王惠芳、(學術)鄭碧泉、(出版)梁卓恩、(體育)戴希立、(群育)梁成銓、(總務)林展鸑、(福利)張棪祥 | |
五中 | 楊陳戴 | 楊寶熙 | 陳明明 | 戴希立 | 杜麗英 | 莫美馨 | - | (外交)區德榮、(學術)呂淑貞、(出版)黃鈿安、(體育)梁樹昌、(群育)陳耀紅、(總務)周鑑明、(福利)曾炳均 | |
六中 | 李杜譚 | 李偉光 | 杜麗英 | 譚秉源 | 廖港民 | 馮志偉 | - | (外交)張少明、(學術)李瑞蘭、(出版)羅雪艷、(體育)潘小嫻、(群育)陳作明、(總務)康橋民、(福利)馬桂香 | |
七中 | 方吳黃 | 方培城 | 吳媚珍 | 黃偉文 | 盧汝文 | 李家俊 | - | (外交)吳碧君、(學術)周國明、(出版)賴美霞、(體育)吳佛祥、(群育)文月晶、(總務)熊吉民、(福利)陳文珊 | |
八中 | 黃張譚 | 黃志新 | 張天送 | 譚樹繁 | 朱鏡華 | 謝志培 | - | (外交)陳婉儀、(學術)黎麗璋、(出版)黎秀雲、(體育)高平龍、(群育)利麗明、(總務)袁子榮、(福利)周萬通 | |
九中 | 譚駱文 | 譚樹繁 | 駱泳金 | 文月晶 | 林昭寰 | 霍美璇 | - | (外交)盧惠珠、(學術)李笑開、(出版)李偉民、(體育)溫伯強、(群育)陳婉貞、(總務)林偉中、(福利)楊華雄 | |
十中 | 李盧黃 | 李偉民 | 盧惠珠 | 黃仁忠 | 林偉森 | 陳智文 | - | (外交)余奇里、(學術)陳瑞容、(出版)李炳恩、(體育)胡建良、(群育)方旻煐、(總務)譚廣雄、(福利)宋永華 | |
十一中 | 張區夏 | 張結鳳 | 區結成 | 夏錦威 | 黃志偉 | 何安達 | 陳健民 | (外交)蘇翠芳、(體育)黃景盛、(群育)王維基、(總務)陳金棠、(福利)余漢基、(福利)余錦勝、(社會)鄧添祥、(宣傳)陳活明 | |
十二中 | 陳鄭梁 | 陳景祥 | 鄭惠蘭 | 梁發才 | 何小蒃 | 何愛琼 | 何德賢 | (外交)林道超、(體育)吳志成、(群育)梁佩雲、(總務)陳少華、(福利)馮本明、(福利)李思奇、(社會)趙榮輝、(宣傳)梁文英 | |
十三中 | 羅方黃 | 羅永生 | 方旻煐 | 黃洪 | 庾建中 | 林綺梅 | 黃天成 | (外交)楊美娟、(體育)陳玉山、(群育)余成光、(總務)黃鼎新、(福利)梁彭、(福利)許美玲、(社會)劉嘉華、(宣傳)梁美芬、(國際事務秘書)梁兆昌 | |
十四中 | 吳許潘 | 吳仲生 | 許慕貞 | 潘永明 | 鄭建寧 | 黃杰良 | 陳志誠 | (外交)陳奮揖、(體育)戴啟民、(群育)郭婉鳳、(總務)譚建偉、(福利)楊允祥、(福利)溫華生、(社會)盧志強、(宣傳)楊錦柱、(國際事務秘書)呂國民 | |
十五中 | 楊展奇 | 楊允祥 | 胡建邦 | 吳蔚奇 | 周裴兒 | 王紫蘭 | 崔永年 | (外交)林道群、(體育)曾子金、(群育)尹鳳徽、(總務)黃德耀、(福利)蘇漢超、(社會)黃傑雄、(宣傳)霍展楚、(國際事務秘書)阮大可 | |
十六中 | 曾憲冠 | 曾憲冠 | 蔡子強 | 翁振輝 | 梁裕輝 | 李惠萍 | 溫惠珍 | (學術)葉惠明、(群育)范傑揮、(總務)袁建國、(福利)蔡耀昌、(福利)吳百榮、(社會)杜維真、(宣傳)單志民、(國際事務秘書)劉啟光 | |
十七中 | 蔡子強 | 蔡子強 | 蔡耀昌 | 單志民 | 吳素雯 | 黎婉薇 | 梁仁傑 | (學術)黃慧敏、(體育)林應寰、(群育)李佩珊、(總務)周偉東、(福利)李志華、(福利)林耀強、(社會)江岸綠、(宣傳)張敏穎、(國際事務秘書)劉銘德 | |
十八中 | 單志民 | 單志民 | 江岸綠 | 林耀強 | 高紫萍 | 梁綺雯 | 梁景強 | (學術)鄭韻嫻、(體育)黃顯齊、(福利)馬慧心、(社會)區文生、(宣傳)文晶瑩 | |
十九中 | 銘明莊 | 鄒崇銘 | 伍慧明 | 莊耀洸 | 黃首源 | 胡靜儀 | 陳秀美 | (學術)梁志明、(福利)黎佩貞、(社會)趙善衡、(宣傳)劉偉基 | |
二十中 | 苓雲驥 | 廖雪雲 | 馬驥 | 鄧健苓 | 李宗愿 | 周悅欣 | - | (學術)蔣虹、(體育)阮勛、(群育)吳詠珠、(總務)郭慶輝、(福利)劉燕娜、(福利)盧漢煥、(社會)鍾沛權、(宣傳)沈飛峰、(國際事務秘書)蘇楊 | |
廿一中 | 驥閣 | 馬驥 | 盧漢煥 | 麥宏毅 | 陳靜儀 | 譚暉 | 高素嫻 | (學術)張紫薇、(群育)劉燕、(總務)李立文、(福利)王冰青、(福利)蕭靜坤、(社會)葉蔭聰、(宣傳)溫京蓉 | |
廿二中 | 昕然閣 | 黃昕然 | 王霖 | 陳靜儀 | 郭敏儀 | 趙志芹 | - | (學術)陳帥夫、(群育)溫瑞心、(福利)趙家頌、(福利)何景良、(社會)盧思騁、(宣傳)梁小嫻 | |
廿三中 | 達志雁 | 趙志芹 | 王雁行 | 蒙兆達 | - | - | - | - | |
廿四中 | 駿閣 | 譚駿賢 | 黃振豪 | 譚惠鵬 | 莊璟珉 | 盧珮琪 | 嚴潔心 | (群育)陳淑儀、(總務)黎亮邦、(福利)李泳嘉、(福利)黃嘉靈、(社會)陳曙峰、(宣傳)張捷祥、(國際事務秘書)劉蕊 | |
廿五中 | 出缺 | - | - | - | - | - | - | - | |
廿六中 | 出缺 | - | - | - | - | - | - | - | |
廿七中 | 綠野仙縱 | 翁曉娟 | 陳諾爾 | 劉榮輝 | 張毅 | 葉岸菁 | 吳秀華 | (群育)楊海維、(總務)林皓明、(福利)曾雪汶、(福利)黃俊傑、(社會)唐文略、(宣傳)黃芷蘅 | |
廿八中 | 出缺 | - | - | - | - | - | - | - | |
廿九中 | 榦 | 梁柏能 | 丘梓勤 | 朱傑靈 | 黎家銘 | 蔡欣欣 | 陳榮芹 | (學術)鄭駿宇、(福利)王慧雲、(社會)黃芷君、(宣傳)蔡雪華 | |
三十中 | 7201 | 馮繼遠 | 馮家強 | 黃曉莊 | 黃志雄 | 許少英 | 宋昕穎 | (學術)殷子俊、(總務)李浩德、(福利)陳樂基、(社會)岑潮輝、(宣傳)蕭德健 | |
三十一中 | 百萬大道 | 許少英 | 廖世豪 | 關紹君 | 李峻嶸 | 區嘉忻 | 曾嶸 | (學術)楊民光、(福利)莊巧怡、(福利)梅沛鈴、(社會)胡可智 | |
三十二中 | 鳳閣 | 張耀權 | 周峻任 | 洪沛銓 | 梁卓爾 | 吳文堅 | 丘梓蕙 | (學術)李國樑、(福利)莊巧怡、(社會)莫玉鳳、(宣傳)蔡鶴齡 | |
三十三中 | 博聞 | 曾瑋衡 | 杜偉傑 | 鍾澤誠 | 歐陽浩基 | 羅沛欣 | 勞康言 | (學術)周峻任、(福利)彭嘉倩、(社會)黃漢邦、(宣傳)陳軒軒、(國際事務秘書)李宗鴻 | |
三十四中 | 烽火台 | 李念恩 | 王紫芽 | 勞康言 | 陳振威 | 徐嘉穎 | 麥家欣 | (學術)伍幸儀、(總務)劉逸安、(社會)胡浩堂 | |
三十五中 | 立足 | 黃漢邦 | 鄭斌彬 | 麥志烈 | 江繼祖 | 吳嘉倫 | 陳守時 | (體育)鄧倩雯、(群育)陳曉婷、(總務)盧善姿、(國際事務秘書)葉子盈 | |
三十六中 | 劍閣 | 施城威 | 劉嘉麟 | 李耀基 | 梅育華 | 周漢杰 | 麥志烈 | (學術)陳麗妍、(群育)陳紹銘、(福利)趙福基、(社會)陳紹銘、(宣傳)謝子英、(國際事務秘書)陳麗妍 |
[编辑] 連結
页面分类: 维基百科需要真实性确认的条目 | 维基百科清理 | 香港中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