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共合作,指对中国近代和当代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两個政党——即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間的合作。兩党自1920年代,經歷多次离合,曾經共生發展,亦曾血仞相見、誓不兩立。时而合作时而对抗,从共同革命到国共内战。兩党直接影响了现代中国社会,也是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缩影,同时自国共内战以来国共关系也直接影响台湾海峡两岸关系。
目录 |
[编辑]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發生在1920年代。當時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分裂时期。
[编辑] 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镇压,造成了“二七惨案”。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而国民党当时对新崛起的共产党则抱以反对压制和蔑视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不愿意有其他党派力量扰乱当时已经异常混乱的局面。 共产党提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提出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1922年7月共产党在二大曾提出设想实行“党外合作”(即:所有的合作项目均不涉及党内事务),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当时共产党的赞同。
[编辑] 国民党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主要代表,党旨是建立一个由中国人主政的独立的“三民主义”共和国。國民黨源自1894年組成的興中會,有辛亥革命的傳統。民國成立後,北洋系軍人在北京掌權。國民黨幾經改組,至1919年再經由中華革命黨改組而成。孫中山在1917年及1921年先後兩次於廣州建立軍政府,進行護法。但是國民党在廣東的實力來源依靠向孫中山效忠的各南方軍人,而各軍人派系林立,亦每與孫中山意見相左,屢次出現「叛變」情況,孫中山多次被迫出走。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希望汲取俄國成功革命的經驗,亦希望得到俄國援助,建立屬於國民黨的軍事力量。
[编辑] 合作經過
1923年1月,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上海會談後,發表聯合宣言或稱孫越宣言,開始聯俄容共的策略。之後2月派廖仲愷經續與俄國談判,8月又派蔣介石到蘇聯考察軍事。10月,聘請共產國際的鮑羅廷為顧問,負責改組國民黨,使之成為類似布爾什維克式政黨。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的性质第一次发生转变,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軍事上,由蘇聯援助1924年5月在廣州黄埔建立黃埔軍校。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副主任。黄埔军校与以往的军校不同,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依照蘇聯紅軍的樣式。黄埔军校的成立为国民革命军奠定基础,培养了大批人才。國民革命軍成立初期部分軍官為共產黨人,而軍中黨代表更以共产黨居多。
[编辑] 第一次國共分裂
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的建立,某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統一的进程。但合作的基礎逐漸出現動搖。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同年8月,國民黨內左派重要人物廖仲愷被暗殺,右派胡漢民被認為有嫌疑。1926年北伐開始後,軍事首領蔣介石的實力和地位快速上昇。1927年2月,在南昌的蔣介石與從廣州遷往武漢的左派國民政府出現分歧。4月初,國民黨內右派在上海開會,會上提出「共产党连结容纳于国民党之共产党员,同有谋叛证据」。汪精衛之後回國,以中間派出面領導武漢政府。至4月12日,國民黨內右派及蔣介石正式開始與共黨決裂,先後在上海、廣西、廣州等地搜杀共黨。4月18日,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寧漢分裂。南京政府並發令通輯共產黨要員約二百人。7月15日,武漢方面亦開始分共。8月1日,共產黨在南昌發動兵變,建立自己的第一支武裝力量。第一次國共合作完全破裂,兩黨進入兵戎相見的圍剿與反圍剿階段。
[编辑] 第二次国共合作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後,国民党与共产党进入了完全敌对状态,不过1937年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军事侵略,国民党与共产党都分别与日军展开持续交战,伤亡惨重,这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促使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式的合作。1935年,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和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中国的两个最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政策相应地发生变化。6月10日,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发表宣言,号召各级共产党的组织必须与国民党进行协作,共同进行抗日斗争。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和中国苏维埃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党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接着,中共中央于12月下旬在陕西省安定县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批判了共产党内的错误,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次年8、9月份,中共中央根据形势的进一步变化情况,又发出致国民党书和《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并把“抗日反蒋”口号改为“逼蒋抗日”。此时,国民党蒋介石也对其政策作出调整,愿意同共产党共同抗日。1935年11月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蒋介石对正进行中的中日外交谈判采取了强硬的态度;调整了对苏联的政策。与此相联系,蒋介石在1935年11月又提出“打通与共产党的关系”。在上述情况下,从1936年初开始,国共两党间打破长期对立的僵局,通过多种渠道,双方派出代表,进行秘密的接触。国民党方面谈判要求是“合作抗日”沟通了共产党的情况,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从而为两党的正式谈判开辟了道路。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国民党少将張學良、杨虎城劫持蒋介石,逼其下令与共产党合作。最终西安事变得到宋美龄、周恩来等人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间长达10年之久的内战基本上停下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条件。1937年2月9日至9月下旬,国共两党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等地举行了6次谈判。经过7个多月的反复商谈,国民党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3个师,共计4.5万人,在3个师之上设总指挥部,由朱德和彭德怀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并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宣布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编辑] 第二次國共分裂
抗日战争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展开了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其間兩黨曾在美國的斡旋下展開和談。1945年8月毛澤東在美國大使陪同下到重慶與國民黨展開會談,雙方並於同年十月簽定雙十協定。但和平在次年被劃破,雙方再次大規模武裝衝突。1948年底,國民黨軍事主力被打敗,蔣介石在1949年初下台,國民政府由李宗仁代任總統,並即派出以張治中為首的代表團於4月到北平展開和談。會談開始前南京的設想,是政治上由國共組成聯合政府,軍事上則由兩黨劃江而治,解放軍不渡過長江。共軍不過江這點最後為共黨所拒,談判所得的結果最後未能為國民黨接受。共軍於4月20日渡過長江,並於4月23日佔領南京。1949年10月1日,共产党政权政府正式在北京建立,變更國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改變法統體制。中華民國政府則先從南京遷往廣州,最後在12月8日離開大陸,從重庆遷往台北。这样展开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和两岸对抗状态。其間雙方維持軍事上對立,自1958年起,在金門進行炮擊一直持續,直至1979年。而共產黨一路在口號上提出要「解放台灣」,國民黨在1950年代初期亦曾高調宣傳要準備「反攻大陸」。
[编辑] 国共和解--两岸解冻,和平转机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正式宣布解除对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敌对状态,并且于1982年提出了共产党方面解决两岸分裂状态主张的《臺灣問題白皮书》。
1987年中華民國政府也解除对大陆共产党政权的戒严状态,并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政策,许多国民党老兵回到分隔39年的大陆家乡。
[编辑] 第三次國共合作
2005年3月28日下午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抵达广州,正式揭开久别60年的国民党访大陆行程的序幕。也正式宣告国共两党一别恩仇为推进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步向和平展开对等性的对话。尽管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方面都没有在官方正式承认,但一部分人士亦已将其解读为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开始。
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这是自1945年国共两党展开内战後,国民党、共产党第一次官方性质的会晤。而臺灣問題成了会晤重点。两党正式抛开内战阴影进行合作。
[编辑] 现况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被台独人士称为外来政权,在大陆被中共称为台湾政党。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代表团在主席连战的带领下,首次回大陆,参观了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在北京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了会谈。
虽然中国共产党称台湾是中国一省,中国国民党回自己的国家被中国大陆媒体称为“访问”,事先要被中共批准。中共推行三通,却从来也没有讨论过通党这个问题。中国国民党乃是中国之政党,却没有办法回自己的国家成立分部,发展党员。
[编辑] 評價
- 对中共官方党史的真实性持有异议的人认为,诸如國共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說法完全是共产党的編造,所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真相是孙中山联俄容共,根本谈不上与中共的对等合作,所谓第二次国共合作则是面临被剿灭危险的中共在国难当头的背景下向国民政府假意输诚,更谈不上什么对等合作。中共歪曲历史的目的是为其颠覆中华民国的叛乱行为寻找合法性。
- 支持中共官方说法的人则认为:國共閤作對于兩岸三地的中華民族來說都是民族融閤、结束民族分裂的體現。
[编辑] 相關題目
[编辑] 參見鏈結
页面分类: 中立性有争议的作品 | 台灣海峽兩岸關係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历史 | 中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