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耶稣 - Wikipedia

耶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mage:03wiki-zn-frontpage-icon.gif耶稣正在翻译。欢迎您积极翻译与修订
这篇文章的准确性有争议
掛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对话页說明本文准确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不同時代的艺术家受當時的文化和宗教影響,对耶稣基督的诠释各有不同。这幅12世纪拜占庭的肖像强调了耶稣神的本质。現存于伊斯坦堡的索菲亞大教堂
不同時代的艺术家受當時的文化和宗教影響,对耶稣基督的诠释各有不同。这幅12世纪拜占庭的肖像强调了耶稣的本质。現存于伊斯坦堡索菲亞大教堂

耶稣(公元前8年至公元前2年–約29年/36年),古兰经称为尔萨,是基督教教義的中心人物,亦为伊斯兰教先知

  • 在基督教中,他被称为耶穌基督(来自希腊语Ιησούς ΧριστόςIēsous Christos)。
  • 而在伊斯蘭教,他是六大圣之一,被称为“真主的灵气”。
  • 也有人根據他成長的地方而称他为拿撒勒人耶稣

因为新约圣经都不是耶穌死后马上写的,而且過往可供考證的文件只有极小部份,一些学者质疑耶穌在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过。但現在隨着不少歷史上的旁證出現,耶穌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存在可以說是肯定的(見本文後段有關耶穌的史實性的段落)。

目录

[编辑] 生平

宗教系列
基督教
基督教歷史
基督教發展時序
耶穌基督
耶穌十二門徒
大公會議
大分裂
十字軍東征
宗教改革與更正教
中國基督教
中國基督教史
三位一體
聖父
聖子
聖靈
基督教神學
基督教會
禮拜
聖恩 · 救贖
山上寶訓
十誡
聖經
舊約
新約
次經
偽經
基督教派
天主教
東正教
新教

基督教運動

耶穌基督,雖然許多教會將耶穌視為三位一體的神的一部份,可是“三位一體”一詞從未見於聖經(參見三位一體條)。 基督教的信條認為他是童貞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參見:尼西亞信經,也有少女一说,但这种说法一般认为是异端),道成肉身(incarnation),降生為人,住在我們中間[1], 宣揚神的國已經降臨的信息,到處醫病和趕鬼,並挑戰猶太傳統,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儿子[2], 因而被群眾出賣,指他想自立為猶太王,被判釘死於十字架上。耶穌藉自己的死亡救贖世人所犯的罪,於死後三天從死裡復活,向世人展示自己能夠勝過死亡,所宣揚的道是真理,凡信他的人將來必像他一樣身體復活;他的復活也證明自己是舊约先知所预言的“默西亚/弥赛亚Messiah”,凡口裡承認耶穌是主,心裡相信他從死裡復活,在末世审判的时候,可以得到永生。

中文"基督"是音譯希臘文的Christos,而Christos是希伯來文"彌賽亞Messiah"的翻譯。在旧约聖經彌賽亞的意思是神的受膏者(the anointed one),是神親自膏立的君王或先知。舊約聖經中的大衛王就是神的受膏者。到了兩約之間的時間(約公元前二世紀),在猶太教的文獻中顯示,他們極渴望彌賽亞的來臨,彌賽亞在這時的意思是一位神差派下來、像大衛王一樣充滿權能的救世者。他要拯救猶太人脫離羅馬人的統治。但自從耶穌從死裡復活後,一些追隨耶穌的猶太人發現,神差派下來的彌賽亞不單要拯救猶太人,而且要拯救全世界的人,使凡信他的人得享永生,於是宣告耶穌是真正的彌賽亞,是基督,故稱他為耶穌基督(Jesus the Christ)。中文译名方面,罗马天主教根据希腊文译作“基利斯督”,而基督新教只取首末两个字。

耶穌基督在父親(生理與法律上的[來源請求])約瑟的祖籍、當時羅馬帝國猶太行省伯利恆出生,其後為逃避當時猶太的長官大希律王的追殺令而遠走埃及,至到大希律王死後才回到約瑟的居住地、加利利行省的拿撒勒定居(一說“拿撒勒”這個地名是耶穌死後才命名的)。後來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開始在加利利一帶開展傳道工作,並在信徒當中親自揀選了12人成為入室的門徒

在約公元33年時,由耶利哥城前往耶路撒冷,受到群眾的歡迎。但由於各種宗教和世俗的原因, 當時的猶太人對耶穌基督非常憎恨[3]。 猶太教上層階級當權祭司與教士收買了12門徒之一的加略人猶大,以30塊銀的價錢和他串通,以親吻耶稣為暗號,把耶穌拘捕,並控以“自稱為猶太人的王”的罪名。耶稣被捕时,他的门徒彼得(又名伯多禄)拔剑削掉一个打手的耳朵,耶稣责怪说:“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人必死於刀下!”[4]彼得只好放下刀来,耶稣在治好了那人之後,终于被抓走了。根據聖經所說,那位受過刀傷的人後來成為了信徒。

在群眾壓力下,被本丟彼拉多判處釘死在苦刑柱上,並隨即押往各各他的刑場。據聖經記載,稱耶穌死後被安葬於各各他附近的一個墓室,並於三天後復活。之後他回到加利利與眾門徒見面,並於40日後升天。

耶稣复活的那天,是过春分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后被基督教定为“复活节”,是西方社會的重要節目之一。耶稣死后,他的信徒们前仆后继,饱经风霜,以不怕死的精神去传播基督教,使得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元4世纪时,罗马统治者君士坦丁一世认为基督教爱护仇敌,反对同邪恶做斗争的说法与他们的统治有利,就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基督教以更快的速度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

[编辑] 诞生年分

耶穌與聖母瑪麗亞
耶穌與聖母瑪麗亞

現時公曆耶穌出生之年為公元一年。[來源請求]但其實,這個定義在6世紀才出現。據說當時東羅馬為了修訂曆法,以替代混亂非常的羅馬曆法,就請當時精通天文的僧侶建議一個更合理的紀年標準。由於自君士坦丁大帝以後,羅馬帝國舉國改信基督教,僧侶就決定改以耶穌出世的年份為新紀元一年。當時的僧侶就基於聖經上“耶穌被處決時約三十多歲”,就在耶穌處決那一年的年份減去三十,作為新紀元的元年。

事實上,根據新約聖經裡各個篇章的記載,我們可能會對耶穌的出生日期得出不同的結論。以下為各種可能結論的列表:

[编辑] 公元6年

路加福音裡,記載著耶穌的父母因為人口普查而返回位於伯利恆的家鄉。若根據歷史上有關人口普查的年份,應該為公元後6年。不過,近年有新的考古證據指公元前6年亦曾舉行過一次人口普查。

[编辑] 公元前6年

馬太福音裡,馬太提及過耶穌出生時,[大]希律王曾下令屠殺猶太的新生嬰兒,以免王位受到威脅。歷史學家計算出大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穌其實應該在公元前4年或以前出生。按最近的推算,耶穌其實應該在約公元前6年出世。然而,有歷史學家指出,在那段時間的前後,位於猶太省和加利利省有三個名為“希律”的“王”出現過。對於馬太所指的希律是哪一位,其實還有商榷的餘地。

[编辑] 史实性

参考∶耶稣的史实性

由於有不少學者質疑《聖經》裡有關耶穌生平記載的真實性,過往有不少人對耶穌的史實性提出質疑。

有關對耶稣的史实性的質疑始於18世紀,當時正值理性主義歐洲抬頭,不少研究聖經的學者嘗試透過理性分析來解釋《新約全書》的內容[5]。然而,由於新約時代所發生的事蹟大多數若不是被毀滅了,就是被掩埋了[來源請求],很多事物都變得難以查證,這些質疑慢慢變成了對《新約全書》內容質疑的學說。這一派對《新約全書》表示質疑的人,在神學裡被稱為「疑經派」。在疑經派人物中,最著名的一位,是20世紀初期的醫學家史懷哲醫生。他在他的著作《歷史性耶穌的謎團》(The Quest for the Historical Jesus)裡更大膽提出:「(聖經中描述的)拿撒勒人耶穌......從來都未存在過。」[5]

然而,其實有關耶穌的描述,在古代多部著作裡都提及過[5]。這些著作包括:

  1. 1世紀時的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他的著作《猶太古史》第18章3.3節(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5]
  2. 羅馬帝國比西尼亞在公元112年時的省長小普林尼寫信給當時的羅馬皇帝圖拉真的一封信[5]
  3. 罗马帝国执政官科尔奈利乌斯·塔西佗的著作《編年史》第15章。
  4. 猶太人的經典《塔木德‧密西拿》第四卷《民事侵权卷》(Nezikin)的大議會書(Sanhedrin)。
  5. 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私人秘書斯維都尼亞的著作《革老丟傳》。

而另一方面,即使歷史上的旁證支持有耶穌這一個人,仍然有人認為:《聖經》裡有關耶穌的記載已被神化或修改過,若要確切的認識耶穌這一個人,我們必須從歷史的角度,用歷史的方法去重構耶穌,把真實的他還原出來,把聖經裡的耶穌和史實的耶穌分辨開來。


[编辑] 利用法證專業重組耶穌的平日生活

主條目:耶穌時代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福音是在大希律王重建的聖殿被羅馬軍隊破壞的前後時間開始撰寫。透过对当时耶稣可能生存过的那段时间的历史知识而去检查在新约中的耶稣记录,尤其对於在新约编写那段时间的历史知识,促使一些學者重新演譯新约所纪录的众多情节。這些情節包括了加利利省和猶太省的分別,法利賽人撒都該人、愛色尼人及奮銳黨之間的分別,[6]以及在羅馬人佔領期間,猶太人族群之間的各種矛盾。

福音書記載耶穌是拿撒勒人,但「拿撒勒」這個字的意思卻很空泛。[7]有學者認為耶穌其實亦是法利賽人的一份子。[8]在耶穌時代,法利賽人的學說有兩個主流,分別是:希列派及煞買派。這兩派對離婚有不同的看法:希列派依照申命記24章1節的理由而認為男性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要求離婚,這種觀點亦是當時猶太社會的主流思想。相反的,耶穌卻讚同另一派煞買派對離婚的嚴格要求。[9]根據馬可福音記載,當時有法利賽人試探耶穌,要求耶穌表明對休妻的立場,試圖誘使他說出違反摩西律法的言論。[10]現代的猶太拉比Jacob Neusner亦在他的著作中指出耶穌的教導在兩派立場中傾向於煞買派。[11] 對於希列派有關最大的誡命[12]及推己及人的原則[13],耶穌亦有評論過。

有其他學者指耶穌應該是愛色尼人,一個在《新約全書》沒有提及過的猶太人派系[14]。不過,亦有其他學者認為耶穌不過是開啟了另一個apocalyptic組織,而這個組織很可能與施洗約翰[15]相關,並漸漸在Great Commission之後發展成為早期基督教,並把他的思想傳與外邦人[16]。This is distinct from an earlier commission Jesus gave to the twelve Apostles, limited to "the lost sheep of Israel",而且並不包括外邦人和撒馬利亞人[17]

Of special interest has been the names and titles ascribed to Jesus. According to most critical historians, Jesus probably lived in Galilee for most of his life and he probably spoke Aramaic and Hebrew. The name "Jesus" is an English transliteration of the Latin (Iēsus) which in turn comes from the Greek name (Ιησους). Since most scholars hold that Jesus was an Aramaic-speaking Jew living in Galilee around 30 AD/CE, it is highly improbable that he had a Greek personal name.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Septuagint finds that the Greek, in turn, is a transliteration of the Hebrew name Yehoshua (יהושוע)(Yahweh is help/salvation) or the shortened Hebrew/Aramaic Yeshua or Jeshua (ישוע). As a result, scholars believe that one of these was most likely the name that Jesus was known by during his lifetime by his peers.[18]

基督其實是一個稱銜,而不是名字的一部份,是「彌賽亞」在希臘語的等同的音譯,意思就是「受膏者」。歷史學家就這個稱銜在耶穌時代所代表的意思有爭論:有歷史學家認為在《新約》提及過耶穌的其他稱銜(例如「人子」、「神的兒子」)在1世紀的環境都有特殊的意思而這些意思都與我們今日的認知有所不同。(參看:耶穌的名字及稱銜)

[编辑] 经文史实性

[编辑] 更早期经典的可能性

[编辑] 可信度

对於耶教的福音书的写成和所写的事情之间有几十年的差距,早期关於耶穌的存在性和生平事迹的所有原文在准确性上都受到争议。有些人更说新约的序述是不客观也不准确的。一些有自然见解的人士一般更不相信那些神迹故事,例如新约所写的耶穌死后又復活的事情。

質疑的人提出歷代的宗教所受的攻擊都比基督教少,證明了基督教亦有著如其他宗教一樣的不乎合科學的一面。

對於基督教耶穌說、佛教輪迴說或伊斯蘭教真主說,在無宗教信仰的人看來都同樣是經不起嚴謹的科學證明。至少至現今為止,仍然無人能以科學家共同認可的方法來證明任何的宗教。而且較高比例的科學家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包括了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19]


[编辑] 福音受外界的影响

主條目:耶稣的史实性
An image in one of the oldest parts of the Vatican portraying Jesus as the mythical Sol Invictus
An image in one of the oldest parts of the Vatican portraying Jesus as the mythical Sol Invictus

Many scholars, such as Michael Grant, do not see significant similarity between the pagan myths and Christianity. Grant states in Jesus: An Historian's Review of the Gospels that "Judaism was a milieu to which doctrines of the deaths and rebirths, of mythical gods seemed so entirely foreign that the emergence of such a fabrication from its midst is very hard to credit."[20]

However, so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gospel accounts of Jesus have little or no historical basis. At least in part, this is because they se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stories about Jesus and older myths of pagan godmen such as Mithras, Apollo, Attis, Horus and Osiris-Dionysus, leading to conjectures that the pagan myths were adopted by some authors of early accounts of Jesus to form a syncretism with Christianity. 一部份学者,例如 Earl Doherty,更引伸至提出圣经福音只是对古旧的神话的一种重新写作,而这种写作是完全是不根据什么的历史人物。 虽然这些联系受到争议,但无论如何,圣经福音经中耶稣故事的很多情节都在其他更古老宗教内容中出现,例如很多的奇跡事件如处女生孩子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 Some Christian authors, such as C. S. Lewis and J. R. R. Tolkien, account for this with the belief that such myths were created by ancient pagans with vague and imprecise foreknowledge of the Gospels; in other words the pagans gave prophetic attributes of the Christ as shown in the Jewish Torah and Prophets to their particular deity.

[编辑] 福音書以外的記載

  1. 公元93年左右,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弗拉維奧·約瑟夫斯在他的著作《猶太古史》第18章3.3節(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提及:「就在這時,有一個名叫耶穌的智者,如我們說他是人不會對他冒犯的話;因為他做過很多奇妙的事,對他表示認同的人樂於奉他為師。他吸引了不少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被尊為基督。當彼拉多因為我們同胞的領導者的鼓動而把他判處十字架之刑,當初愛他的人並未有離棄他;因為他在受刑後的第三日復活,並在眾人面前出現;就如神聖的先知最初所預言的,以及那與他相關的萬千奇事。而基督徒一族,就是那班稱他為基督的人,到現在還沒有消失。」這一段對耶穌記載的文字,被稱為Testimonium Flavianum。曾有說法指《猶太古史》中關於耶穌的紀錄是後世的基督徒所加的,但隨着考古學家在已被掩埋的土下發掘出耶路撒冷的遺跡,與《猶太古史》及《聖經》的描述相吻合,以及把這段被指為「有問題的」內容利用計算語言學的算法與全書的其他內容的比較,從而否定了這種說法[5]
  2. 羅馬帝國比西尼亞在公元112年時的省長小普林尼曾寫信給當時的君主圖拉真,詢問有關審訊和懲治基督徒時的程序[5]。這封信的內容由William Melmoth在18世紀譯成英語,並於1935年哈佛大學出版社集結他的書信而出版的著作《Letters》的第二卷第十章96頁中。信裡提及基督徒「把基督當作神一樣」。
  3. 公元115年,罗马帝国执政官、歷史學家科尔奈利乌斯·泰西塔斯在他的著作《編年史》[21]記載羅馬皇帝尼祿把羅馬城大火的責任歸咎於耶穌門徒的事時說:「尼祿(為了轉移視線)把罪名強加在基督徒,一班被大眾所憎恨的人群,並給他們各種各樣的折磨。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基督徒,是源於基督,一個在提比留在王位時,被我們的一位執政官本丟彼拉多得到了最嚴峻的處罰的人。在他受刑後,這個最難以控制的迷信,得以暫時受控,但後來又再次在第一禍端猶大行省及連羅馬本身都蔓延,在這個世上任何最隱閉及羞愧的地方都找到他們的踪跡,並在當地流行。」
  4. 即使是到現在還痛恨基督教的猶太人,在他們的經典《塔木德‧密西拿》第四卷《民事侵权卷》(Nezikin,推斷應在第2世紀編纂)的大議會書(Sanhedrin)第43a節提及過「犯罪耶穌」在逾越節之前被「掛了起來」(處死)[22]
  5. 羅馬皇帝哈德良的私人秘書斯維都尼亞在他寫的《革老丟傳》中,提到過猶太人與基督的跟隨者之間爭辯。而革老丟是公元41至54年的羅馬皇帝,是保羅時代的人。[來源請求]

不過,當中部份內容仍然有人質疑。其中一個原因,是記載中有些原文(例如:小普林尼和泰西塔斯的作品)並沒有指明是「耶穌」,而只是說「基督」,但過往卻有過不少人自稱為「基督」,但他們不是耶穌。所以,把「基督」直接當作是「耶穌」,他們認為是一種張冠李戴的不負責任講法。


[编辑] 耶稣的种族

[编辑] 馬太福音的说法, 由亞伯拉罕到耶稣一共43代

根據馬太福音第一章一到十七節有關耶穌家譜的記載,由亞伯拉罕到耶稣一共有 43 代

以下是馬太福音1:1-17有關耶穌基督的家譜的描述:

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的家譜。(後裔子孫原文都作兒子下同)
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
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法勒斯生希斯崙。希斯崙生亞蘭。
亞蘭生亞米拿達。亞米拿達生拿順。拿順生撒門。
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俄備得生耶西。
耶西生大衛王。大衛從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
所羅門生羅波安。羅波安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
亞撒生約沙法。約沙法生約蘭。約蘭生烏西亞。
烏西亞生約坦。約坦生亞哈斯。亞哈斯生希西家。
希西家生瑪拿西。瑪拿西生亞們。亞們生約西亞。
百姓被遷到巴比倫的時候、約西亞生耶哥尼雅和他的弟兄。
遷到巴比倫之後、耶哥尼雅生撒拉鐵。撒拉鐵生所羅巴伯。
所羅巴伯生亞比玉。亞比玉生以利亞敬。以利亞敬生亞所。
亞所生撒督。撒督生亞金。亞金生以律。
以律生以利亞撒。以利亞撒生馬但。馬但生雅各。
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

這樣,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有十四代。從大衛到遷至巴比倫的時候、也有十四代。從遷至巴比倫的時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

[编辑] 路加福音的说法,由亞伯拉罕到耶稣一共37代

根据路加福音第三章 23 到 34 节有关耶稣家谱的记载,由亞伯拉罕到耶稣一共有37 代

以下是路加福音3:23-31有關耶穌基督的家譜的描述:

路 3:23 耶稣开始传道,年约三十岁,人以为他是约瑟的儿子,约瑟是希里的儿子,
路 3:24 依次往上推,是玛塔、利未、麦基、雅拿、约瑟、
路 3:25 玛他提亚、亚摩斯、拿鸿、以斯利、拿该、
路 3:26 玛押、玛他提亚、西美、约瑟、约大、
路 3:27 约哈难、利撒、所罗巴伯、撒拉铁、尼利、
路 3:28 麦基、亚底、哥桑、以摩当、珥、
路 3:29 耶书、以利以谢、约令、玛塔、利未、
路 3:30 西缅、犹大、约瑟、约南、以利亚敬、
路 3:31 米利亚、买拿、马达他、拿单、大卫
路 3:32 耶西、俄備得、波阿斯、撒門、拿順
路 3:33 亚米拿达、亚当民(有些抄本无「亚当民」一词)、亚兰(「亚兰」有些抄本作「亚珥尼」)、希斯崙、法勒斯、犹大、
路 3:34 雅各、以撒、亚伯拉罕

[编辑] 伊斯兰教中的耶稣

耶稣(《古兰经》中汉译为尔萨)是伊斯兰教中的一位备受尊敬的先知,在穆罕默德之前。伊斯兰教同样认为耶稣是馬利亞(《古兰经》中汉译为麦尔彦)之子,真主(《古兰经》中汉译为真主,即基督教上帝)将《引支勒》(圣经新约)赐予之。但伊斯兰否认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这一说法,认为在最后一刻,被真主升上了天堂

古兰经》中记载:你们说:「我们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易卜拉欣亚伯拉罕)、易司马仪(以实玛利)、易司哈格以撒)、叶尔孤白(雅各)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摩西)和尔撒(耶稣)受赐的经典,与众先知受主所赐的经典;我们对他们中任何一个,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顺真主。」(2 : 136)

[编辑] 注释

  1. ^  保罗·约翰逊: A History of the Jews (1987), p.144
  2. ^  The Gospels of the Bible, BibleGateway.com.
  3. ^  Daniel Gaztambide (2005), "So Sayeth The Lord... According to Who?".
  4. ^  Stephen Voorwinde,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Testament", Patornet. Accessed October 25, 2005.
  5. ^  F. F. Bruce, New Testament Documents: Are they reliable?, "Chapter 3: The Canon of the New Testament" (June, 1982), ISBN 087784691X, Inter-Varsity Press.
  6. ^  Coey Keating (December 11, 2005), "Criteria for development of the New Testament canon in the first four centurie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7. ^  Bruce Metzger (1987), The New Testament Canon, page 254.
  8. ^  Josh McDowell (1992), "Evidence for the Resurrection".
  9. ^  F.F. Bruce (1959), "THE NEW TESTAMENT DOCUMENTS Are they Reliable?".
  10. ^  Gary Habermas (2001), "Why I Believe The New Testament Is Historically Reliable".
  11. ^  John Robinson

[编辑] 参考及注腳

  1. 約 1:14
  2. 路 22:70
  3. 約 7:1
  4. 太26:52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梁燕城及唐子明,(2006年),《兩約探秘》,台北市:宇宙光全人關懷。
  6. For a comparison of the Jesus movement to the Zealots, see S.G.F Brandon, Jesus and the Zealots: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factor in primitive Christianit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67) ISBN 0684310104
  7. For a general comparison of Jesus' teachings to other schools of first century Judaism, see John P. Meier, Companions and Competitors (A Marginal Jew: Rethinking the Historical Jesus, Volume 3) Anchor Bible, 2001. ISBN 0385469934.
  8. 根據福音書與《塔木德》及其他猶太經典的比較。參看:Sanders, E. P. Jesus and Judaism, Fortress Press, 1987. ISBN 0800620615; Maccoby, Hyam Jesus the Pharisee, Scm Press, 2003. ISBN 0334029147; Falk, Harvey Jesus the Pharisee: A New Look at the Jewishness of Jesus, Wipf & Stock Publishers (2003). ISBN 1592443133.
  9. 傑夫·哈里遜著,林中義譯,(2000年),結婚、離婚及獨身,《直到地極》網站。
  10. 10:1-12
  11. Neusner, Jacob A Rabbi Talks With Jesus,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773520465.
  12. 可12:28-34
  13. 太7:12
  14. 這種講法,是基於把四福音書的內容與死海古卷的內容比較,特別是四福音書與《正義之師》及《被扎的彌賽亞》的比較。Eisenman, Robert James the Brother of Jesus: The Key to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Early Christianity and the Dead Sea Scrolls, Penguin (Non-Classics), 1998. ISBN 014025773X; Stegemann, Hartmut The Library of Qumran: On the Essenes, Qumran, John the Baptist, and Jesus. Grand Rapids MI, 1998. See also Broshi, Magen, "What Jesus Learned from the Essenes," Biblical Archaeology Review, 30:1, pg. 32-37, 64. Magen notes similarities between Jesus' teachings on the virtue of poverty and divorce, and Essene teachings as related in Josephus' The Jewish Wars and in the Damascus Document of the Dead Sea Scrolls, repspectively.
  15. The Gospel accounts show both John the Baptist and Jesus teaching repentance and the coming Kingdom of God. Some scholars have argued that Jesus was a failed apocalyptic prophet; see Schwietzer, Albert 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A Critical Study of its Progress from Reimarus to Wrede, pgs. 370–371, 402. Scribner (1968), ISBN 0020892403; Ehrman, Bart Apocalyptic Prophet of the New Millenn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1999. ISBN 019512474X. Crossan, however, makes a distinction between John's apocalyptic ministry and Jesus' ethical ministry. See Crossan, John Dominic, The Birth of Christianity: Discovering What Happened in the Years Immediately After the Execution of Jesus, pgs. 305-344. Harper Collins, 1998. ISBN 0060616598.
  16. This includes the belief that Jesus was the Messiah. Brown, Michael L. Answering Jewish Objections to Jesus: Messianic Prophecy Objections Baker Books, 2003. ISBN 0801064236. Brown shows how the Christian concept of Messiah relates to ideas current in late Second Temple period Judaism. See also Klausner, Joseph, The Messianic Idea in Israel: From its Beginning to the Completion of the Mishnah, Macmillan 1955; Patai, Raphael, Messiah Texts,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89. ISBN 0814318509; Crossan, John Dominic, The Birth of Christianity: Discovering What Happened in the Years Immediately After the Execution of Jesus, pg. 461. Harper Collins, 1998. ISBN 0060616598. Patai and Klausner state that on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phecies reveal either two Messiahs, Messiah ben Yosef (the dying Messiah) and Messiah ben David (the Davidic King), or one Messiah who comes twice. Crossan cites the Essene teachings about the twin Messiahs. Compare to the Christian doctrine of the Second Coming.
  17. 太10
  18. Durant, Will. Caesar and Christ.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44. p. 558; John P. Meier, A Marginal Jew. New York: Doubleday, 1991 vol. 1:205-7;
  19. 出自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因斯坦∶人性的一面》
  20. Michael Grant, Jesus: An Historian's Review of the Gospels, Scribner, 1995 p. 199. ISBN 0684818671
  21. 《編年史》第15章,阿德雷德大學電子圖書館
  22. 這項亦是根據梁燕城博士的《兩約探秘》的內容複述,可參看原書第179頁。但由於沒有中文版的《塔木德》以供查證,此項內容存疑。

[编辑] 其他參考文獻

[编辑] 参见

  • 一般条目
  • 耶稣和历史
    • 使徒传统
    • 耶稣家谱
    • 耶稣历史
  • 耶稣生活的环境
  • 耶穌當代的社會背景
  • 新约耶稣
    • 耶稣施行的奇迹
    • 耶稣的复活
    • Sermon on the Mount
  • 耶稣的观点
    • Religious perspectives on Jesus
    • 保罗的基督教
    • 新约外传, 基督教神话,民间基督教包括圣经外关于耶稣的很多故事
    • 基督弟兄会 — 一个不支持三位一体的特殊群体,于19世纪发起
  • 相关主题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的和怀疑的观点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查找与此条目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您可以在维基语录中查看或添加與此条目相关的摘錄: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