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 Amazon

We provide Linux to the World


We support WINRAR [What is this] - [Download .exe file(s) for Windows]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Audiobooks by Valerio Di Stefano: Single Download - Complete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Alphabetical Download  [TAR] [WIM] [ZIP] [RAR] - Download Instructions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三位一體 - Wikipedia

三位一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教系列
基督教
基督教歷史
基督教發展時序
耶穌基督
耶穌十二門徒
大公會議
大分裂
十字軍東征
宗教改革與更正教
中國基督教
中國基督教史
三位一體
聖父
聖子
聖靈
基督教神學
基督教會
禮拜
聖恩 · 救贖
山上寶訓
十誡
聖經
舊約
新約
次經
偽經
基督教派
天主教
東正教
新教

基督教運動

三位一體(或稱三位一神三一神神聖三一),一般指基督教上帝,即聖父聖子聖靈天主教稱呼聖靈聖神東正教新教都稱呼爲聖靈)為同一本體(本性)、三個不同的位格,三位格爲同一本質。通俗地說,僅有獨一的上帝;聖天父完全是上帝,聖子完全是上帝,聖靈完全是上帝;聖天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天父。[1]詳細闡述有關三位一體這個信條的教義被稱為三一論

支持三位一體的根據,其中有:

  • 福音書記載關於耶穌基督受浸時,聖靈降臨在他身上,天父在天上對他説話。天父、聖子、聖靈唯一一次同時向世人顯現。
  • 聖經·約翰福音》第一章指出,耶穌基督就是道、是聖子、是上帝。

歷史顯示,此教義是從公元3至4世紀開始逐漸發展,最終得以確立為現時之教義。三位一體的核心思想,曾在尼西亞大會(第一次大公會議)(公元325年)及君士坦丁堡大會(第二次大公會議)(公元381年)裡通過。這個詞語及其清晰的教義闡述從沒有在《聖經》出現。從《聖經》記載內,耶穌使徒沒有反對申命記6:4的話:「以色列阿、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2]

現今,大部分基督教教會接納此為傳統教義之一。但仍有少數基督教教派支持“一位格論”,認為上帝只有一個位格,而否定三一論。[3]而三位一體雖廣泛被視為與基督教有關,但不少古代宗教都存在三位一體的神祇。一些不信三位一体的人士認為三位一體是基督教從其他宗教借用的最佳例子。

目录

[编辑] 歷史

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沒有三位一體的觀念,因為他們不用本質和位格這類哲學字詞來討論上帝。第一世紀的基督徒的確敬拜基督和崇拜天父上帝,也是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受洗。隨後發展出來的三位一體教義,是第一世紀的基督徒完全沒有的理論。

最先使用「三位一體」這個哲學用詞的,是拉丁教父特土良(公元125年-230年)。[4]他用「本體」(質,essence)來說明神性及神性所包括的一切。父、子、聖神同有一相同的本質,只是互相的關係不同。他用的是拉丁文Trinitas(英文Trinity),意為「三而一」。[5]後來,這詞一直被教會採用。

早期的基督教教父所支持的三位一體,與現在的傳統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教義是不同的。正如《基督教教義史》(伯克富著,趙中輝譯,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出版)指出:「雖是如此,特土良的三一觀仍是不太正确,因為他認為三位格中有等次之分。」特土良認為:「父是全部的本質,子是部份的本質,因為子乃是從父演展出來。」特土良并沒有完全脫出子是低于父的觀點。[6]特土良之所以被認為是重要的教父,因為他乃是第一個開始討論本質与位格概念的人;后來在《尼西亞信經》制訂時,所用的概念竟與他早一百多年所說的相合。“三位一體”的用詞是從特土良開始的,但特土良並沒有發展出後來的三位平等的三位一體教義。

從公元2-5世紀,基督教的教父們根據《聖經》,再結合古希臘羅馬哲學(包括新柏拉圖學派斯多葛學派的學說),建立出一套屬於基督教的教父哲學(即早期的神學)。[7]《教義史》指出:「在第二、第三世紀中,有人將古希臘哲學福音真理混合起來,形成了一派神學,即所謂亞歷山大派的神學。」(《教義史》 陸、亞歷山大的教父)這時期的著名教父有俄利根,他是用「永遠生出」來解說父与子關系的第一人。「俄利根說“道”(指聖子)有自己的位格,也与父同永,乃是由于父神永恒的旨意而生。」俄利根提出的“與父同永”,使三位一體教義有了一個神學基礎。雖然如此,俄利根仍認為“子是小於父的”。「俄利根不單是認為子在世時是次于圣父,就是在本質上看來也是次于圣父的。他有時又稱子為第二位神。」總括來說,早期護教士和教父(包括亞流)都是認為聖子(即子)與聖父(即天父)不是平等的,聖子在某一方面小於聖父。

教父亞他那修與亞流(及其支持者阿利烏派)有一個主要分歧,「亞他那修覺得,若以基督為受造者,即否認相信他而得救并与神聯合。」「會議中阿利烏派拒絕“永遠生出”的概念,而亞他那修卻堅稱此點。亞利烏派說,圣子是從無中被創造出來的,而亞他那修則主張,他是從圣父的本質中而生出來的。亞利烏派主張,圣子与圣父并非是同質的,而亞他那修堅稱,他是与父同質的。」

羅馬帝國統治者君士坦丁大帝穿針引線之下,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後世稱為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終於在公元325年召開了。會議討論的是“同質”和俄利根的“同永”這兩個問題。結果,亞利烏派被判為异端。在此,教會第一次公認耶穌和天父上帝是同一本質,是同等的,井通過了《尼西亞信經》。由於這個結論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武力脅迫下促成的,所以《教義史》上指出:「會議的決定并沒有止息爭端,只是成為爭端的開始。」没多久以後,不論君士坦丁大帝抑或多数东方教會的主教们,竟都拒绝尼西亞公會議採納的《尼西亞信經》。[8]

在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其實只討論了聖子和聖父同質的問題,而聖靈的正统性在《尼西亞信經》是沒有提及的。關於聖神的地位,《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三)》指出:「凱撒勒雅的主教巴西略(Basilio,330-379)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思想作了一番神學思考,寫了一部《論天主神圣》(Il trattato sullo Spirito Santo,374)的書,他在著作中指出,聖靈与聖父和聖子是同性同等的。」[9]及至公元381年的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大公會議在重新修訂《尼西亞信經》時上加上了聖靈的描述。

經過特土良和亞他那修的多年發展,最後由奧古斯丁確立為教會的神學信仰。加上在大公會議中的確定,三位一體最終成為傳統教義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宗教改革時期,新教改革家加爾文進一步說明三位一體的教義,故此這也是新教信仰的一部分。直到現代,傳統基督教均恪守三位一體為傳統的重要教義。

現按照正統神學的觀點,三位一體是有限的人類理性所無法理解的,例如在章力生的《系統神學》(卷貳-三位一體論)中說:「上帝三位一體的奧秘,非凡人的智慧能測;在人的有限經驗上,沒有類似的事,可作比擬;因此一切比擬的想法,都不能達成愿望。在中古時代,乃視為一個奧秘;在十八世紀,乃視為一种無意義和不合理的教義。即使到現在,三位一體論仍不能有一個圓滿的解釋。在人的經驗和理解上,不能有一個完全恰當的比擬,更不能積極闡發其奧秘。」[10]

[编辑] 源自异教的理论和影响

不信三位一体理论的人一直认为三位一体学说是典形的借用异教来源。[11]根据这种看法,神的简单概念在教会早期便失去了,透过对异教理论的适应,这种费解的三位一体理论便被採纳了。而这程序的证据这是,透过三位一体和在异教裡和印度教裡神三位一组或一体概念的比较。印度教有三位一体,例如三体合一。

再追溯到巴比伦时代,将神氏三个一组地或三位一体地进行崇拜是很普遍的。而这种影响更在基督教的之前和之后几个世纪里在埃及希腊、和罗马流行。而十二使徒死后,那些不信三位一体的教徒认为那些异教信仰开始侵入基督教。第一和第二世纪时候的基督文书也反影了一些关於耶稣和神、父是同一体的信仰,但反三位一体的人认为正在那时一体便由这种渗透性的同存中演变出来。

一些人更找到三位体和亚历山大埃及神学者的直接联系:他们认为亞歷山德拉的神学者,由於特别着重基督的神性,成为埃及信仰遗传和基督教的中间人。而教會亦被指稱接納了由埃及人發明並透過希臘哲學為基督徒所接納的異教信條。

Image:03wiki-zn-frontpage-icon.gif三位一體正在翻译。欢迎您积极翻译与修订

The Church is charged with adopting these pagan tenets, invented by the Egyptians and adapted to Christian thinking by means of Greek philosophy. As evidence of this, critics of the doctrine point to the widely acknowledged synthesis of Christianity with platonic philosophy, which is evident in Trinitarian formulas that appeared by the end of the third century. Catholic doctrine became firmly rooted in the soil of Hellenism; and thus an essentially pagan idea was forcibly imposed on the churches beginning with the Constantinian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neo-Platonic trinities, such as that of the One, the Nous and the Soul, are not a trinity of consubstantial equals as in orthodox Christianity.

Nontrinitarians assert that Catholics must have recognized the pagan roots of the trinity, because the allegation of borrowing was raised by some disputants during the time that the Nicene doctrine was being formalized and adopted by the bishops. For example, in the 4th century Catholic Bishop Marcellus of Ancyra's writings, On the Holy Church,9 :

"Now with the heresy of the Ariomaniacs, which has corrupted the Church of God...These then teach three hypostases, just as Valentinus the heresiarch first invented in the book entitled by him 'On the Three Natures'. For he was the first to invent three hypostases and three persons of the Father, Son and Holy Spirit, and he is discovered to have filched this from Hermes and Plato."
(Source: Logan A. Marcellus of Ancyra (Pseudo-Anthimus), 'On the Holy Church': Text,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Verses 8-9. 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NS, Volume 51, Pt. 1, April 2000, p.95 ).

Such a late date for a key term of Nicene Christianity, and attributed to a Gnostic, they believe, lends credibility to the charge of pagan borrowing. Marcellus was rejected by the Catholic Church for teaching a form of Sabellianism.

The early apologists, including Justin Martyr, Tertullian and Irenaeus, frequently discussed the parallels and contrasts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the pagan and syncretic religions, and answered charges of borrowing from paganism in their apologetical writings.

有些人認為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古巴比倫的宗教物品中,遺留下大量雕像、石刻和圖騰。這些崇拜是源於古代的性崇拜,神化了男性性器官(即陰莖和兩個睾丸)的模樣樣子就是三合一的象征[12]

有些人認為基督教的三位一體並非源自古代其他宗教。雖然在非基督宗教的其他宗教中找到的有三合一、三變一、或者一變三神祗源遠流長,但是其他宗教的神祗分開個別三個神,然後又變為一個。這和基督教的概念完全不同。基督教從來沒有所謂分然後合的概念。

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是既是三,又是一。在聖經和大公教會的《信經》,例如《亞他那修信經》和《迦克墩信經》,都申明了這方面的解釋。

[编辑] 道教裡面的神觀對照

道教的三一神觀:

  • 三一(神):神名。《史記‧武帝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也指三皇。《洞神八帝妙精經》:「三皇所受要在三一。即太一、真一、玄一,是謂三一,號三元。元氣生神,神氣降人,人成神也。」
  • 三清神:道教神名。道教尊奉的三位最高神的名稱,即上清元始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靈寶天尊。三清尊神是一化為三,三即是一,也就是道經所說的「一氣化三清」。自唐代宋代以來,三清尊神主要供奉在道教宮觀的三清殿內。

雖然名稱相似﹐但關於基督教與道教三一神觀的異同,并沒有一致的認同。反對觀點是:

  • 三一(神)神名:古代的中國天子每三年要祭祀叫三一的神,由天一、地一、泰一構成;所以此三一非彼三一,乃三合一,而非三位一體。
  • 三清神:三清不是三位一體,而是一變三的﹐因為本質是一氣,但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都不是氣。

[编辑] 參考來源

  1. 天主教百科全書:The Blessed Trinity
  2. [大英百科全書:三位一體]
  3. 中國大百科:一位論派
  4. 《基督教思想史》第七章 古大公时代诸神学家
  5. (Trinity) 辯明三一神的信仰:第六章 『辭不達意』-- 人類語言的缺失
  6. 动力季刊Vol.13 No.2:當代正統神學的任務﹝十一﹞
  7. 中國大百科:經院哲學
  8. 天主教历史浅谈(上二十二)
  9.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叄)
  10. 系統神學第柒章 三位一体论
  11. [http://www.angelibrary.com/real/jingyingdjh/036.htm 精英的聚會:第五篇 兩位科學家 第三十五章牛頓,真正的人]
  12. 中国性文化象征 第二部分:神圣的性崇拜 生殖器崇拜(2)
  13. 神秘學辭典:Anu、Ea、Enlil
  14. 神秘學辭典:Trimurti
  15. 盘古探源-農歷网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 一般的

[编辑] 赞成三位一体的

[编辑] 反对成三位一体的

Our "Network":

Project Gutenberg
https://gutenberg.classicistranieri.com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1911
https://encyclopaediabritannica.classicistranieri.com

Librivox Audiobooks
https://librivox.classicistranieri.com

Linux Distributions
https://old.classicistranieri.com

Magnatune (MP3 Music)
https://magnatune.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June 2008)
https://wikipedia.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March 2008)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mar2008/

Static Wikipedia (2007)
https://wikipedia2007.classicistranieri.com

Static Wikipedia (2006)
https://wikipedia2006.classicistranieri.com

Liber Liber
https://liberliber.classicistranieri.com

ZIM Files for Kiwix
https://zim.classicistranieri.com


Other Websites:

Bach - Goldberg Variations
https://www.goldbergvariations.org

Lazarillo de Tormes
https://www.lazarillodetormes.org

Madame Bovary
https://www.madamebovary.org

Il Fu Mattia Pascal
https://www.mattiapascal.it

The Voice in the Desert
https://www.thevoiceinthedesert.org

Confessione d'un amore fascista
https://www.amorefascista.it

Malinverno
https://www.malinverno.org

Debito formativo
https://www.debitoformativo.it

Adina Spire
https://www.adinaspi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