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uel de Cervantes y Saavedra -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 Ebook:
HTML+ZIP- TXT - TXT+ZIP

Wikipedia for Schools (ES) - Static Wikipedia (ES) 2006
CLASSICISTRANIERI HOME PAGE - YOUTUBE CHANNEL
SITEMAP
Make a donation: IBAN: IT36M0708677020000000008016 - BIC/SWIFT:  ICRAITRRU60 - VALERIO DI STEFANO or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红楼梦 - Wikipedia

红楼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光绪刊本的红楼梦插图
光绪刊本的红楼梦插图

红楼梦》是一部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寫成時間仍待考證,目前所見最早的抄本出現于清朝乾隆中期的甲戌年(1754年)。《紅樓夢》書內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此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而成为通行的书名。《紅樓夢》的作者是谁長久以來存在争议,大多数人认为前八十回作者是清代曹雪芹,后四十回作者是高鹗程伟元

《红楼梦》被評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說的巅峰之作,“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

目录

[编辑] 主題

紅樓夢是一部章回小說,每個章回雖然彼此獨立,卻又各有相關,有學者指出紅樓夢所採用的是一種全然不同於西方小說的結構方式,作者採用許多小事件堆疊成為一個大事件的「浪潮式」架構,以數個大主軸穿插眾多小故事而成,因此关于《红楼梦》的主题,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其中最為人所重視的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三角戀愛,也有人認為這部巨著是在描寫传统中国貴族生活的腐敗与颓废。全書中有很多關於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和戏虐,富含神話的色彩,並且反映著作當時的政治禮教、社會生活、經濟制度及文化發展,乃至服裝穿戴、飲食藥膳、建築亭閣、舟車行轎等等層面。

[编辑] 情節

主條目:紅樓夢章回列表

據考證,目前通行的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有人考证,存世的八十回在原作中只有七十八回)係由不同作者所寫,因此情節分別介紹,另為閱讀便利起見,本條目僅就紅樓夢主軸發展做一概略性介紹,相關各章回內容請見紅樓夢章回列表

[编辑] 前八十回

女媧煉石補天,有一顆石頭未用,這石頭修炼通灵,由一僧一道变幻为美玉,带入尘世历练。适逢神瑛侍者者对一株绛珠仙草有澆灌之恩,後來又動了凡心下凡遊歷人間,绛珠仙草后修炼成女体,闻讯亦随之下凡,打算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僧道二人欲了结这段公案,并将石头(美玉)“夹带其中”(程本《红楼梦》的说法是顽石就是神瑛侍者,一般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賈府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受有功勋,分別為榮、寧二府,族中最長者為賈母,最疼生來口中就含有一塊玉的孫兒賈寶玉(神瑛侍者)。贾宝玉生来不喜读圣贤书,却爱与异性玩耍,与其父贾政关系紧张。寶玉的姑表妹林黛玉(绛珠仙子)因父母雙亡寄居賈府,宝黛二人一见如故,似曾相识。不久後,寶玉帶金鎖的姨表姐薛寶釵亦因待選入京。榮府實際掌權者為王熙鳳,害死對她心懷不軌的賈瑞。寧府長孫媳秦可卿去世,王熙鳳協理秦氏喪事,場面輝煌,主持宁荣两府内务。過沒多久,榮府長孫女賈元春獲選為妃,賈寶玉的好友秦鐘卻在此時病逝。

皇室特恩准許賈元春省親,榮府起造省親別墅——大觀園,極盡奢華。元春後來命宝玉和眾姐妹搬入園中居住,寶玉與黛玉間的感情急速升溫。寶玉跟熙鳳因為小人施法而發瘋,後又因僧道相救而恢復神智。林黛玉因為感情、生活各方面的不如意,在春季結束時葬花,作成葬花詞一首,薛寶釵則獲得與寶玉相同的賈妃御賜禮物。宝玉的贴身丫鬟晴雯因病被逐,身故之后宝玉作《芙蓉女儿诔》,黛玉与宝玉探讨修改,却隐约感觉到诔文内容似乎预言了自己的身世。

[编辑] 後四十回

黛玉积郁成疾,日益严重。贾母等人准备给宝玉提亲,积极物色人选,更加造成黛玉病情的反复,黛玉一度认为和宝玉无缘成亲而绝食,当得知老太太希望“亲上加亲”之后才恢复进食,病情也短暂缓解,宝玉也向黛玉表明心迹。然而贾母最终决定让宝玉娶宝钗,为黛玉物色好人家出嫁,免生事端。在这节骨眼上,贾府连连发生怪事,怡红院本应三月开放的海棠花于十一月开放,宝玉的玉神秘丢失,宝玉精神恍惚,元妃(贾元春)在宫中病死。为了给宝玉“冲喜”,贾母等人决定让宝钗尽快过门,王熙凤献“掉包计”,意图骗过宝玉,瞒过黛玉,以免婚事不成。然而黛玉从贾府的傻大姐处知道宝玉要娶宝钗,去找宝玉求证,宝玉一来不明真相,二来神智不清,一番对话后,黛玉以为宝玉变心,最后二人相对傻笑,各自回府。黛玉心如死灰,焚灭诗稿以断痴情。宝玉终于成亲,黛玉泪尽而亡。

大观园开始闹鬼,贾珍等人相继病倒,园内不敢住人。宝玉终不忘黛玉,却梦之不得。贾政被贬官回京,宁府被抄,贾赦和贾珍被捆走,宁荣两府大乱,贾府世职被革。贾母重新主持府内事务,安定人心,后来皇帝降旨从宽发落,贾赦、贾珍戍边,两个世职被革,贾政后来仍袭了贾赦的世职。后贾母积劳成疾而故,凤姐也不久病死,园中一片衰败。疯和尚送回了玉,宝玉死而复生。宝玉对王夫人表示将考取功名以谢母恩。宝玉在应试之后失踪,后中第七名,贾府复官赏还家产。贾政本去金陵安葬贾母,闻喜讯赶回京城,途中遇见僧人打扮的宝玉,疯和尚和道人随即携宝玉而去,贾政无法追上,只见大地白茫茫一片,并无人迹。

(后四十回有许多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比如有人考证,根据作者的原意,黛玉并非在宝玉成亲之后而死,宝玉亦不可能考取功名,贾府也无复官之理)

[编辑] 人物

紅樓夢主要人物关系表
紅樓夢主要人物关系表

《红楼梦》写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至於全書出現的人物則不下數百人。书中众多人物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编辑] 主要人物

  • 贾宝玉--紅樓夢一書的男主角,書中的情節主要是以他為中心,故事從他的前世寫起,幾乎就是在寫他一生悟道的經過。脂砚斋評賈寶玉用“情不情”三字,某些人认为指賈寶玉具有深廣的人文主義思想,能夠對將自己的感情賦予沒有感情的人、事、物。
  • 林黛玉--一般認為她是紅樓夢一書的女主角,與賈寶玉相映襯,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性靈形象的典型。林黛玉為賈母外孫女,即寶玉的表妹,寄居賈府,父母雙亡,體弱多病,多愁善感,才情高捷,文采風流,字顰顰(本无字,这个字是贾宝玉所赠),在詩社中號為『瀟湘妃子』。脂砚斋評林黛玉用“情情”二字,指林黛玉能夠對將自己的感情賦予自己所愛的人。
  • 薛宝钗--红楼梦女配角一号,与林黛玉相对,红楼梦曲中称红楼梦的主旨是“怀金悼玉”。薛寶釵為王夫人的外姪女,即寶玉的表姊,隨母親薛姨媽、哥哥薛蟠居住賈府。她體態豐豔,才情亦高,為人親和圓融,心思細膩,在賈府眾多下人中,比多情敏感的林黛玉受歡迎得多,也深得賈母喜愛;在詩社中號為『蘅蕪君』。薛寶釵服膺世俗價值,雖然她身上所佩戴的金鎖,和賈寶玉的通靈寶玉是為『金玉良緣』,但在寶玉心中仍不及超凡脫俗的林黛玉。因书稿80回后丢失,不知曹雪芹给其的评语为何,但书中反复隐喻,如:冷香丸、所居院落“蘅芜苑”前大石封闭及无花冰冷的环境来看,有人认为评语似乎应为“无情”。
  • 史湘雲--賈母娘家(史家)的姪孫女兒,和寶玉、黛玉同輩,父母雙亡,由叔父母撫養長大,幼年時因賈母疼愛,也曾在榮府居住過一段時日,是寶玉的第一個青梅竹馬。性格爽朗明快不扭捏,好幾次因此得罪了林黛玉。作者形容史湘雲的外表是『蜂腰猿臂,鶴勢螂形』,才思不輸薛林二人。目前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中,湘雲的丈夫婚後不久即得癆病,她終身守寡,但有紅學家推測,作者原有寫湘雲與寶玉結合的打算,因此有『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一回。
  • 王熙鳳--普遍認爲是紅樓夢中最爲鮮活的人物,具有強烈的世俗氣息。為賈璉之妻,即寶玉堂嫂,是王夫人的姪女兒,因此雖然身為邢夫人的媳婦,卻幫王夫人處理榮府家務,精明能幹,口舌伶俐,手腕靈活,手段毒辣。
  • 李紈--字宮裁,寶玉長兄賈珠之妻。賈珠死後,守寡撫養其子賈蘭長大。有別於王熙鳳,李紈性格恬淡守靜,待下寬和,雖是王夫人長媳,但主要工作是陪眾小姑們讀書女紅,偶爾協理家務。作者以『梅』作為李紈的象徵,梅為歲寒三友,品格高潔,足見作者對這個角色的評價。大觀園內,李紈住在稻香村,詩社內號稻香老農。
  • 贾元春--寶玉長姐,同為王夫人所出,元月一日出生,故名元春,被選入宮中,封為賢德貴妃,賈府蓋大觀園就是為了元春回家省親。作者對賈元春著墨較少,元春和迎、探、惜春四姊妹名字諧音為『原應嘆息』;姓名諧音是作者慣於暗示意涵的手法之一。
  • 賈迎春--贾宝玉的堂姐,贾赦的女儿,性格懦弱,信奉道教,但最终被嫁给一个性格暴躁的色狼武将,抑鬱而終。
  • 賈探春--贾宝玉的庶出妹妹,是大观园中仅次于王熙鳳的最能干的女人,有人誤以為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亲生母亲,尊嫡母为母亲,實為當時風俗禮法如此,非其不認親也。曾在贾府协助王熙凤主事,最终顶替郡主名义被远嫁番邦。
  • 賈惜春--寧府賈珍之妹,在榮府長大,是眾姊妹中年紀最小的一個。性格孤僻,善繪畫,喜佛法,賈家衰敗後帶髮修行,終身未嫁。是紅樓夢中另一個遠避俗世的角色。
  • 秦可卿--賈珍之媳,賈蓉之妻。名字諧音為『情可輕』,處理寧府家務,待下寬和,不落褒貶。她的身世完全由曹雪芹執筆完成,她第五囘出場,第十三囘死亡(现存版本中为病死,但脂砚斋評指出原回目名称为“秦可卿淫喪天香樓”,有人考证是关于可卿與賈珍通姦,事發後上吊自殺,此段情节后被刪去)。現行版本中,仍看得見賈珍為媳婦的喪禮大肆鋪張等情節,引發讀者的揣想。贾宝玉也曾在太虚幻境之梦中遇见警幻仙子之妹可卿(乳名兼美,暗喻兼有黛玉、宝钗之美,字可卿),关于贾府中的秦可卿与宝玉梦中的可卿的关系,说法不一。
  • 妙玉--贾府家庙中的尼姑,生性好洁,最终反而被强盗掳去,生死不明(有红学家认为这不符合作者原意)。
  • 贾母--賈家的大家長,原為史侯家之女,嫁與賈代善為妻,生下賈赦、賈政二子,有一個女兒名賈敏,即黛玉之母。賈母和一般的老人一樣,溺愛孫兒,喜歡熱鬧,賈家眾人皆以討賈母歡心為務,不敢拂逆,因此賈母在諸多事件中都是一個具有最後決定權的人物。
  • 刘姥姥--贾家农村的远房亲戚,由于其故作诙谐无知,成为贾府众人的笑柄,王熙鳳曾给予她资金赞助,使她感恩永记,在贾府危机时拯救了王熙鳳的女儿巧姐。
  • 袭人--贾宝玉的丫鬟,本姓花,名珍珠,後寶玉因見古詩『花氣襲人知晝暖』而改其名。很得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赏识,曾和贾宝玉偷情,後嫁給伶人蔣玉菡為妻。
  • 晴雯--贾宝玉的丫鬟,美丽但受到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厌恶,最终因病被遣送回家病逝,贾宝玉为她写吊唁文。
  • 紫鵑--原名鸚哥,是賈母身邊的二等丫環,黛玉來賈家後,賈母將紫鵑派去服侍黛玉,名字與黛玉帶來的小丫頭『雪雁』成對。紫鵑對黛玉十分忠心,常設法寬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又明白黛玉心事,幾次試探寶玉;是一個『癡情』人物。
  • 鸳鸯--贾宝玉祖母贾母的丫鬟,被贾赦看中要娶为妾,她宁死不从,受到贾母的保护,贾母去世时自杀。
  • 平儿--王熙鳳的陪嫁丫環,賈璉之妾。對王熙鳳忠心耿耿,並助理榮府諸事,但平兒聰穎善良,常暗中幫助他人。

[编辑] 次要人物

尤二姐,尤三姐,小红,贾芸,賈薔,賈蓉,賈蘭,倪二,秦钟,柳湘莲,薛蟠,賈赦,賈政,賈珍,賈琏,香菱,抱琴,司棋,侍書,入畫,金钏,玉钏,芳官,贾环,赵姨娘,茗烟,邢夫人王夫人

[编辑] 人名/地名的谐音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 胡州————胡诌
  • 甄士隐——真事隐(去)
  • 甄英莲——真应怜
  • 封肃——风俗
  • 霍启——祸起
  • 贾雨村——姓贾名化:假话;表字时飞:实非;别号雨村:假语存 [1]
  • 姣杏——侥幸
  • 冯渊——逢冤
  • 秦可卿——情可輕
  • 秦钟——情种
  • 詹光——沾光
  • 卜固修——不顾羞
  • 卜世仁——不是人
  • 單聘人——善騙人
  • 石呆子——实呆子
  •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迎』『探』『惜』諧音為『原应叹息』


[编辑] 作者

20世紀初,「紅樓夢作者究竟是誰」這個問題曾經引起中國學界的爭論,並持續至今。首先是胡适提出紅樓夢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作者並非同一人。然後經過許多人多番考證,普遍被接受的觀點是:前八十回的作者為曹雪芹,后四十回的作者為高鶚和程偉元。後來,對於前八十回的作者也有了爭議,但缺乏充分證據。书中的描述很明显符合清朝八旗贵族的生活,所以可以假设作者一定是个旗人。

[编辑] 前八十回

《红楼梦》第一回正文中,将作者归之为“石头”,这自然是小说家言。紧接著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则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如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脂批还多次说《红楼梦》的故事很多取材于曹家史实,也可作为旁证。由于脂批中透露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紧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此脂批可以说是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的最直接证据。

清代诗人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钞本焉。”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三十三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这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迄今没有在敦诚、敦敏兄弟的文字中找到关于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

另外,在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晚的袁枚、裕瑞等人,以及更晚的其他人的笔记中,也都有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在对清人笔记和曹雪芹家族考证的基础上,确定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从此成为定说。稍后脂本脂批的发现更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结论。近年来虽不断有人提出《红楼梦》作者另有其人,但均缺乏足够的证据。

[编辑] 后四十回

程伟元在120回本《红楼梦序》中说,后40回中有20余回是他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找到,剩余10数回则得之于“鼓担”,他和高鹗只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但多数人相信,后40回实际上全出自于程高二人之手。近年来也有人提出,后40回续书者另有其人,程高确实只是作了编辑工作。也有人相信,后40回中有部分曹雪芹的旧稿。

1981年,陈炳藻通过对红楼梦的数理统计,得出全120回皆为曹雪芹原作的结论。但学术界依旧没有对此达成普遍共识[2]

[编辑] 版本

聯經出版社之一百二十回版本
聯經出版社之一百二十回版本

《红楼梦》的版本可以分为“脂本”和“程本”两大系统。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1792年程伟元和高鹗在“程乙本”《红楼梦引言》中说:“是书前80回藏书家抄录传阅几30年矣”。可见,《红楼梦》在社会上流传当开始于1763年或1764年,也就是曹雪芹去世后不久。其书名或为《石头记》,或为《红楼梦》,因部分版本中有脂砚斋等人的大量批语而被统称为“脂评本”或“脂批本”,简称为“脂本”。绝大部分“脂本”只有前80回,被认为更接近曹雪芹的原作。现存的早期“脂本”已知有十数种,大部分已影印出版。1911年出版的石印戚序本是第一部印刷版“脂本”。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主要底本校订出版《红楼梦》。此后中国大陆出版的《红楼梦》中,前80回大部分都是以一种或几种“脂本”为底本汇校而成。

程伟元和高鹗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出版120回木活字本《红楼梦》,被称为“程甲本”。“程甲本”前80回的底本也是一个“脂本”,但删去了几乎全部批语。其后40回一般认为是程伟元和高鹗所续,但也有人认为续书者另有其人,程高只是整理者。自此时起至清末,“程甲本”被大量翻印出版,成为当时流传最广的版本。程伟元和高鹗于次年(1792年)又出版了“程乙本”。“程乙本”是在“程甲本”的 基础上修订的,对前80回作了大量的篡改。此本在清代影响不大,至民国方由胡适提倡而成其后数十年主流,至今台湾出版的《红楼梦》仍以此本为主。

甲戌本第一回第一页
甲戌本第一回第一页

《红楼梦》流传至今的抄本有:

  • 甲戌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8,13—16,25—28,共16回,分装为4册,4回一册。第一回有其它各本没有的一句话: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故得名。甲戌,1754年。此本有一千多条批语,被称为“脂批”。胡适旧藏,后存于美国康乃尔大学,2005年购回,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 己卯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1回—20回,31回—40回,55回(后半),56,57,58,59回(前半),61—63,65,66,68回—70回。在31回—40回这一册的目录页上,有“己卯冬月定本”六个字,故称己卯本。己卯,1759年。
  • 庚辰本: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存78回,1—80,缺64,67回。装成8册。10回一册。后四册目录页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故名。庚辰,1760年。
  • 王府本:名石头记,发现于清代一蒙古王府,故名。120回。
  • 戚序本石印本上海本南京本):名石头记,有戚蓼生序,故名。80回。
  • 杨本:又称“梦稿本”,120回。曾为杨继振收藏,故名。
  • 舒序本:名《红楼梦》。存1-40回。有舒元炜1789年(己酉)序,故名。
  • 俄藏本:现存俄罗斯彼得堡东方研究所。存78回,缺5,6回。没有总书名。除少数几回名红楼梦外,各回皆名石头记。不只一处,它本文字皆误,而此本正确。最好一例是黛玉眉目的第二句,此本为: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与第一句“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可谓绝佳之对。它本皆逊色多了。此句当为雪芹原笔。已有影印本。
  • 梦觉主人序本甲辰本):名《红楼梦》,有梦觉主人序。80回。甲辰,1784年。
  • 郑藏本:存23,24回。曾为郑振铎收藏,故名。
  • 北师大本: 存78回,1—80,缺64,67回。共两函,16册。现藏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故名。此抄本为1957年由琉璃厂书店购入,1961年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编《中文古籍书目》后被遗忘,至2000年被中文系博士生曹立波发现。


以上个本又称脂本,以有脂砚斋评语故. 这些抄本现在都出版了影印本(上海本南京本除外)。后来,有了活字印刷本:

  • 程甲本(1791):程伟元高鹗1791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
  • 程乙本(1792):程伟元、高鹗于1792年出版的活字印刷本,120回。对程甲本作了不少修改。

[编辑] 诸本关系

这些本子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有一位论者认为,这些本子都出自曹雪芹的同一个传世稿本。诸本间的差异,是在传抄中形成的,雪芹并没有多个稿本传世。他以共同异文版本群统计表加上其它一些论据,论证了诸抄本都是配抄本(包括己卯本和庚辰本),因而,版本关系的研究不能以“本”为单位,应当以“回”为单位。有时,还要深入到一回的内部。

[编辑] 后40回續書

紅樓夢原稿80回后散失。有人认为,程乙本后40回由程伟元委託高鹗續寫。也有人认为,后40回乃他人所作,高鹗只是整理人。普遍的看法是續書在文學價值上與曹雪芹的前八十囘相去甚遠,在立旨上也與曹雪芹大相徑庭,但是大体上保存了原作的故事結構,對於紅樓夢的廣泛流傳有很大功劳。

目前对后四十回续作有一种看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曹雪芹已经在逝世前基本完成了《红楼梦》的书稿,故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之语。这种看法认为,之所以有后四十回的续作,乃是一个政治行为。据考证,曹家与当时中国的皇族关系密切。《红楼梦》一书的历史、政治语境,乃是当时一场有名的政治风波“弘皙逆案”。又综合红学界已经基本达成的一项共识——《红楼梦》是一部(半)自叙性质的小说,由此可以推断,在曹雪芹已基本完成的原稿中,有着大量反映那场皇族内部政治斗争的蛛丝马迹。加之《红楼梦》中透露出大量的与当时官方所持的道德伦理相悖的思想(萌芽),因而受到官府的干预。后四十回原稿的散轶与续作的出现,很可能是官府-{干}-预的结果。

此外,从前八十回的文本中,尤其是从脂批批文、不同版本间的对比上看,再综合史实研究,后四十回原稿的大体情节可以推断出来。目前中国大陆学者刘心武便做过此种尝试,然而学界对此分歧颇大,褒贬不一。

[编辑] 石头记

紅樓夢的另一個名稱“石頭記”與一個神話故事有關係。傳説在遠古時代,共工祝融爭鬥失利,把西北天柱不周山撞斷,天都破了一個洞。於是女媧煉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補天,最後剩餘一塊不用。這塊石頭後來遇到一和尚和一道士,變形為一塊美玉,名通霛寶玉。後來赤瑕宮神瑛侍者見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絳珠草快要枯死,便以甘露灌溉。該草得延歲月,也修成女身。神瑛侍者隨後下凡歷劫,該草也隨同下凡,並願以一生的眼淚還報神瑛侍者[3]。而据信為神瑛侍者化身的書中主人公賈寶玉出生的時候口含一塊寶玉,上書“通霛寶玉”,與前面的情節隱隱有所扣合。這個神話相信人與人之間都有冥冥中不可知的緣份與牽連,「欠命的,命已还,欠淚的,淚已尽」,紅樓夢以神話拉開序幕,人世的情愛糾纏有了前世的因果。

小説正文記載,第一作者乃是該石頭描寫其下凡后親身經歷的遭遇。因此,小説的第一個名稱便是《石頭記》。在脂批中經常有將石頭與寶玉乃至作者混同起來的文字。

  • 寶玉第一次摔玉時有脂批道:「試問石兄,此一摔比青埂峰下蕭坦臥,何如?」此處是指通靈寶玉。
  • 第八回,寶黛釵三人喝酒作樂時,有脂批:「試問石兄,比當時青埂峰猿嘯虎啼之聲何如?」這裡可能是指賈寶玉;但如果指通霛寶玉的話也說得通,因爲該玉乃賈寶玉寸步不離貼身攜帶的。
  • 在紅樓夢曲引子「開辟鴻蒙,誰為情種」處有夾批道:「非作者為誰,余又曰,非作者,乃石頭耳。」這裡則是稱石頭記的作者為石頭。

[编辑] 紅學

主條目:紅學

紅學就是是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學問。紅樓夢由於傳世版本多,加以欣賞角度與動機的不同,因此學者們對於紅樓夢的作者與內容,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其中大致可分為文學批評派、索隱派、自傳派等數派。

[编辑] 红学流派

[编辑] 文學批評派

王國維為主。王國維引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以西方的視角審視《紅樓夢》。

[编辑] 索隱派

蔡元培等人為主。主張紅樓夢作者以暗喻的方式,書寫清廷宮闈中事,也有主張書中內容與清朝歷史暗合者。

[编辑] 自傳派

胡適等人為主。主張紅樓夢為曹雪芹之自傳,以曹家興衰為背景。

[编辑] 红学家

蔡元培 胡适 周汝昌 张爱玲:女,晚清名人李鸿章之后。8岁始读《红楼梦》,至12、13岁时就看出后四十回是续书,顿觉“暗日无光、百般无味”。

[编辑] 红楼梦续书

红学考证一致认为,目前通行本《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为高鄂、程伟元续写。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最负盛名的著作,红楼梦的结局一直是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相比,文学性、艺术性、思想上都相差甚远,历史上便有了诸多对红楼梦结局的续书。 红楼梦的续书从最早乾隆时期的高鄂、程伟元版,一直到最近的四川女孩自己写续书,种类不下数十种。多数续书水平较低,文学性、内容与程高版相差较大,更不论原著了。

[编辑] 文学成就

[编辑] 小说

[编辑]

[编辑]

[编辑]

[编辑] 对联

[编辑] 改編電影、電視與其他表演方式

[编辑] 電視劇

[编辑] 電影

[编辑] 現代舞

  • 《紅樓夢》雲門舞集十週年紀念舞碼,林懷民1983年編舞,2005年春季封箱演出。與其他表演方式最大的差別在於:《紅樓夢》現代舞中並無強調十二金釵的角色,而由舞者的服裝讓觀眾自由想像,並藉舞台的布景和燈光產生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表現大觀園由盛而衰的歷程。該齣舞劇於2005年3月25日到4月3日在台灣台北國家戲劇院四度上演,也是封箱演出。

[编辑] 戲曲

[编辑] 文學作品

  • 张恨水1920年代中耗时六年完成的小说《金粉世家》,曾被评为“颇似取径《红楼梦》,可曰新红楼梦”(《金粉世家》原序)。这部小说描写民国年代的总理兼银行总董事金铨一家由富甲天下到一贫如洗的兴衰史,其中又以金铨的七公子金燕西与贫家女子冷清秋从追求到结婚到相厌为主线,在叙事手法和故事结构上,都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

[编辑] 紅樓夢的相關紀念

[编辑] 参考书目

  • 胡適 《紅樓夢考證》
  • 俞平伯 《红楼梦辩》,1923年 (《红楼梦研究》, 1952年)
  • 張愛玲 《紅樓夢魘》
  • 夏志清 《中國古典小說導論》,1968年
  • 林冠夫 《论王府本与戚序本》,《文艺研究》1979--2
  • 冯其庸 《论庚辰本》
  • 蔡义江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
  • 周汝昌 《红楼梦新证》,华艺出版社,1998年8月
  • 刘梦溪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 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团结出版社,1995年10月
  • 土默热 《土默热红学——创作真相与作品真谛新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 红楼艺苑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 王蒙 《红楼启示录》,三联书店,1997年10月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编辑] 译本

  • 英译本 Cao Xue Q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New York, U.S.A.: Penguin Group 1996. ISBN 0146001761
  • 弗兰兹·库恩德译本 Der Traum der roten Kammer. Aus dem Chinesischen von Franz Kuhn.

Frankfurt a.M. 1995 ISBN 3458334726

  • 法译本 CAO XUEQIN, Le rêve dans le pavillon rouge;Gallimard, Paris 1981 ISBN 2070110214


[编辑] 注释

  1. 据红楼梦第一回,“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应为假语村;从对仗的角度看,真事隐/假语存也对仗工整。
  2. 作者是谁 数学证明
  3. 許多人以爲神瑛侍者也就是該石頭,但實際上原文並無此說;有人認爲這是誤解,神瑛侍者乃是負責看護該寶玉的,並非該寶玉本身。

[编辑] 外部链接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水浒传 | 红楼梦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6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ub-domains

CDRoms - Magnatune - Librivox - Liber Liber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 Project Gutenberg - Wikipedia 2008 - Wikipedia 2007 - Wikipedia 2006 -

Other Domains

https://www.classicistranieri.it - https://www.ebooksgratis.com - https://www.gutenbergaustralia.com - https://www.englishwikipedia.com - https://www.wikipediazim.com - https://www.wikisourcezim.com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net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es - https://www.radioascolto.com - https://www.debitoformtivo.it - https://www.wikipediaforschools.org - https://www.projectgutenbergz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