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以色列历史 - Wikipedia

以色列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文屬於犹太系列的一部分

猶太先祖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摩西大衛所羅門
犹太历史
十二支派以色列历史以色列王國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
犹太教重要典籍與文獻
希伯來聖經塔木德十诫
犹太教節日
猶太曆五旬節逾越節安息日、住棚節、贖罪節普珥節
犹太教派
正统派保守派改革派、重造派
犹太圣地
耶路撒冷马萨达
建築
聖殿猶太會堂
重要事件
犹太人大屠杀
知名猶太人
猶太人與中國
猶太人在中國開封猶太人、雙槍柯恩

目录

[编辑] 古代

[编辑] 以色列的淵源

舊約聖經,由摩西紅海離開埃及 以色列人首先是作为寄居者出现在迦南的,其文化发展的水平远远低于迦南本地的居民,只是在随后的不断征服过程之中,才逐渐接近了当地文化发展的水平,开始形成政治一宗教联合体的以色列。后来在公元前922年它又分裂成南北两个王国群体,南部群体(即南國猶大)有两个部族,以较为强大的部族犹大来命名;而北部群体(即北國以色列)则有10个部族,仍然保持着以色列的名称。因此,居住在南部犹大地区的人,被称作犹太人;而居住在北部以色列地区的人,便保持了以色列人的称号,从而使犹太人与以色列人一样,都具有种族民族,乃至国家的多重意义。

[编辑] 士師時代

以色列人(猶太人)在離開埃及回到以色列,摩西死了之後,約書亞便帶領以色列人。他帶領以色列人攻佔了耶利哥城等等的以色列的土地,並分派十二支派十二個領地。在約書亞死了之後,便進入了士師時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代。所謂的士師其實只是一個勇敢的軍事救星,不是偉大的民族領袖。最後以及相對來說品行比較好的士師是撒母耳

士師時代,以色列人雖然遷入了以色列,也叫作有了自己永久的居所,卻無法安定下來;除了以色列人要面對一直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原住民的威脅以外(例如:赫、西頓、阿瑪力等,但說到最大的威脅,一定是非利士),更要面對一個重大的問題:以色列的支派間常互相戰爭,甚至仇殺。這些自相殘殺的行為讓以色列無暇對付非利士等強敵,種下了禍根。

[编辑] 以色列聯合王國

大約BC1030年開始,以色列由士師時代轉為王國,在聯合王國時出現了有三個國王:掃羅大衛所羅門

掃羅是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一個國王。他英勇善戰,可是卻不太懂治理王國;他一生只管作戰,甚至連自己的首都、王宮也沒有建立過。以宗教角度來說,他又多次得罪了神;因而部份以色列人,尤其是南方的猶大支派。最後,在掃羅戰死於和非利士的戰爭以後,猶大支派的以色列人膏立了猶大支派的大衛為王,大衛其實早在撒母耳在生時已經被他膏立為王。大衛可以說是以色列人最崇拜的國王,猶太人的象徵大衛之星就是代表大衛王的。

大衛首次將耶路撒冷定為首都,並擊退了非利士人。大衛作王四十年以後便逝世,其子所羅門接任王位。所羅門承接了大衛留下的這個強國,就大興土木,建築堡壘、宮室和耶路撒冷的聖殿。所羅門的統治時期可以說是以色列歷史的黃金時代的頂點,但是在他在位四十年之後,他的事業的盡頭卻可以說是失敗的。所羅門王在位時一直向百姓抽取荷稅以供揮霍,引致人民對他不滿,因而種下了叛亂的種子。所以,在他死後,北方的十個支派便馬上脫離了以色列聯合王國,由耶羅波安領導;而南方的兩個支派則依然由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領導,自此,以色列聯合王國結束,國家分為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

[编辑] 北國以色列

國王名稱 在位年間 備註
耶羅波安 BC931~910 開國君主
拿答 BC910~909 /
巴沙 BC909~886 /
以拉 BC886~885 /
心利 BC885 僅在位7天
暗利 BC885~874 /
亞哈 BC874~853 /
亞哈謝 BC853~852 /
約何蘭 BC852~841 /
耶戶 BC841~810 /
約哈斯 BC814~798 /
約華施 BC798~783 /
耶羅波安二世 BC783~743 /
撒迦利雅 BC743 僅在位六個月
沙龍 BC743 僅在位一個月
米拿現 BC743~738 /
比加轄 BC738~737 /
比加 BC737~732 /
何細亞 BC732~723 BC721撒馬利亞淪陷,北國以色列亡

北國以色列的開國君主是耶羅波安。耶羅波安本為所羅門的一名年輕的僕人,曾經負責修補耶路撒冷的城牆。因為當時所羅門對工人也不太好,所以他便對所羅門所不滿。後來,一次他路經田野時,在路上遇上當時的一位先知亞希雅,亞希雅一直對於當時所羅門拜外邦的神而不敬拜耶和華感到非常不滿。他便告訴耶羅波安將要帶領以色列北方的十個支派脫離猶大的統治。所羅門得知此事以後,馬上派人追殺耶羅波安,耶羅波安便逃到埃及,直到所羅門死後,才回到以色列,帶領北方十個支派脫離猶大的統治。

北國以色列僅國祚二百一十年即亡國,主要是因為,以色列以北的地區主要是平原,是一塊易攻難守的土地,很容易就會被人攻佔。加上北方一直政局不穩定(例如耶戶本身就是在政變成功後才成為國王的;他本身不是王室成員),導致最後速亡。

[编辑] 南國猶大

國王名稱 在位年間 備註
羅波安 BC931~913 /
亞比雅 BC913~911 /
亞撒 BC911~870 /
約沙法 BC870~848 /
約蘭 BC848~841 /
亞哈謝 BC841 他在位僅一年
亞他利雅王后 BC841~835 /
約阿施 BC835~796 /
亞瑪謝 BC796~781 /
烏西雅 BC781~740 /
約坦 BC740~736 /
亞哈斯 BC736~716 /
希西家 BC716~687 /
瑪拿西 BC687~642 /
亞們 BC642~640 /
約西亞 BC640~609 /
約哈斯 BC609 他在位僅三個月
約雅敬 BC609~598 /
約雅斤 BC598 他在位僅三個月
西底家 BC598~587 587或586年七月耶路撒冷淪陷,猶大王國亡(確實年份有爭議)

南國猶大的開國君主是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基本上除了亞他利雅王后和西底加不是大衛家的人之外,所有君主也是大衛的後代。所以,可以說,南國猶大當時的政局比較穩定。另外,比較英明的君主也較北國多(例如亞撒、希西家等)。另外,猶大國位於丘陵地帶,比較北方容易駐守,因而延長了國祚。南國的國祚有三百四十四年。

[编辑] 被擄巴比倫

由耶路撒冷淪陷之後,猶太人便大批的被擄到巴比倫,留下在原地的只有一些老弱傷殘的猶太人。儘管當時猶太人被擄到外地,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宗教和文化,依然在一些祭司和利未人的後裔帶領之下舉行各種宗教活動,並開始建立猶太會堂。因而,到了後來巴比倫被馬代波斯所滅以後(BC539),塞魯王便下令猶太人可以回國重建家園,不少猶太人便回到以色列去。終於,他們在BC520年開始重建聖殿,並於BC445~443重建耶路撒冷城牆。

[编辑] 重建耶路撒冷

當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時,主要由地方官員尼希米和祭司以斯拉帶領。言而,在重建進行中,居住在附近的外邦人常常來攔阻,但最後耶路撒冷還是重建好了。接下來,以斯拉帶領猶太人宣讀律法,重新確立了猶太人的信仰。

[编辑] 兩約之間時期的以色列

然而,波斯日漸息微,最後在BC323失去了以色列,以色列被亞歷山大實行希臘統治。在亞歷山大逝世以後,以色列被托勒密王朝統治。托勒密王朝是亞歷山大大帝其中一個將軍的後代,領土包括埃及。托勒密王朝對猶太人非常好,當時猶太人不但有宗教自由,甚至有不少托勒密統治下的外邦人信奉猶太教。第一本舊約聖經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就是當年托勒密王朝為了編纂亞歷山大城的圖書館的書籍,而請了一群拉比來翻譯舊約聖經,最後花了七十年來完成。

可是,因为托勒密的息微,BC198年,以色列便為塞孤留(Seleucids)王朝所佔領。塞孤留王朝是亞歷山大大帝另一位將軍的後代,領土包括土耳其和敘利亞。他們和托勒密相反,禁止了猶太人的宗教自由,甚至在聖殿中擺放宙斯的神像,要求猶太人敬拜希臘諸神。最後,這些行為激起了猶太人的反抗。最後,猶太人在祭司的後代馬加比家族的帶領之下於BC166年趕走了塞孤留王朝的軍隊,馬加比王朝(The Hasmonean Period, 166-63 BC)開始了。馬加比王朝的第一任國王,是猶大.馬加比(Judas Maccabeus),他曾經親自領兵四次擊退塞孤留的軍隊。猶大死後,他的兄弟約拿單暫代王位,卻被一個想奪權的軍官殺死。猶大另一個兄弟西門馬上行動,因為當時塞孤留王朝已經沒有能力重新控制以色列,便希望和這位新國王簽下和約。自此,塞孤留便沒有再侵擾以色列了。西門統治期間,以色列有了一段短暫的繁榮。但是,他最後卻死於一個叫多利買的奪權者的手中。不過,他的兒子約翰許爾堪(John Hyrcanus)卻以謀略勝過他,成為統治者。在約翰許爾堪的統治下,版圖不段擴張,把以士買,撒馬利亞和利比亞也收入版圖。他又把耶路撒冷美化起來,又首次發行錢幣。

BC105年,約翰許爾堪去世,由亞理士多巴勒(Aritobulus)一世接任王位,但不到一年,就由亞歷山大貞尼接任,直到BC87為止。二人也恨法利賽人,並偏袒撒都該人,因而法利賽人受到嚴重的迫害。後來,亞歷山大貞尼的妻子亞歷山德拉接任,她是法利賽人,又因而反過來打壓撒都該人。BC69年她便逝世,她的兩個兒子許爾堪二世和亞理士多巴勒二世就發生內戰,互相爭奪王位,為期六年,結果兩敗俱傷。他們的內訌因而為羅馬人製造了機會,BC63年,龐培帶兵攻佔耶路撒冷,猶太人的獨立結束。

[编辑] 羅馬帝國和耶穌基督

羅馬帝國在佔領巴勒斯坦以後,龐培將軍先立支持他的許爾堪為猶太人的統治者,卻不立他為王。並且,下令猶太人要每年交稅給羅馬。言而,被流放的亞理士多巴勒二世卻逃回來了巴勒斯坦,馬上發生了奪權的內戰。在這時期,龐培又派了以士買的安提帕特任許爾堪二世的顧問,以幫助他和亞理士多巴勒二世戰爭。後來BC48年,龐培因為和凱撒猶流在法沙勒的一場權力爭奪戰中戰死以後,安提帕特馬上改變立場,支持凱撒,使凱撒升他為猶大省長,地位比許爾堪更要高。同時,凱撒又對猶太人有很大的寛容的態度,給猶太人宗教自由。安提帕特在凱撒的支持下便成為巴勒斯坦裏最有權力的人。他是徹底向羅馬效忠的。言而,猶太人卻是恨他,因為他是以士買人,是他們以前的死敵的後代。因而,他在上任後一年便被人毒死。他的兒子希律便接任了他的省長的職位。三年之後,凱撒也在羅馬被人謀殺了。

希律生於BC74,死於AC4,在他一生作政客和統治者的生涯中,他代表著羅馬政府去對付猶太人,比任何人也要多。凱撒死了之後,羅馬又由高三個執政:屋大維安東尼和勒彼督瓜分。東方敘利亞地區便是由安東尼統治的,希律便成了安東尼的部下。安東尼是歡喜希律的,這對希律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時候,猶太又發生內戰,希律就急忙趕到羅馬請示安東尼。希律更說服了安東尼只有希律自己才能維持巴勒斯坦的秩序,使安東尼任命了他為全猶太的最高統治者。

希律被認為是一個奸狡而無恥的人,他整天也在鞏固自己在猶太的地盤。這些事的成就,也是藉著暗殺和陰謀建立的。甚至,他的家族中有不少人就因而死在他的手中。甚至他心愛的妻子瑪莉安妮,也是被他下令殺死的。她死了以後,希律非常後悔,差不多要發狂了。他整段統治就是這般恐怖。由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可以知道他的統治,在未後的日子裡,是恐怖得不可以用筆墨所形容的。

就在約BC7-BC5年,耶穌基督就在這恐怖的時代出生了(詳見耶穌)。在他升天以後,其門徒就在巴勒斯坦首次建立了教會,開始了基督教,並使耶路撒冷成為早期基督教的一個傳道中心。言而,早期猶太教視基督徒為異端(至今部份正統派猶太人依然視基督教為異端),因而不断的迫害,甚至殺死基督徒,很多基督徒因而離開了猶大,向到安提阿、亞歷山大等外邦城市,並開始向外邦人佈道。最後,基督教完全成為了外邦人的宗教。

AC135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叛亂被鎮壓以後,羅馬人把所有猶太人由巴勒斯坦驅逐出,自此猶太人開始了近二千年的大流散。只有少數的猶太人能躲在巴勒斯坦的山區,才能依然住下去。同時,基督教在公元一世紀後期,宣教基地已經由耶路撒冷轉移至安提阿、亞歷山大、羅馬等羅馬帝國其他的外邦人城市,信徒也愈來愈多外邦人,反而猶太信徒則日益減少。加上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迫害(最可怕的是德修.戴克里先和尼祿在位時的迫害),基督教在猶大地區的活動也減少了。言而,AC313年,基督教成立羅馬帝國的國教以後,猶大地區的基督教又活躍起來。直到在伊斯蘭帝國佔領了耶路撒冷以前,羅馬帝國的基督徒可以自由地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编辑] 伊斯蘭的堀起

伊斯蘭教在第七世紀創立以後,便以驚人的速度擴張。AC632年伊斯蘭控制了整個阿拉伯半島以後,便想攻打在北方兩個已經衰落的國家:羅馬帝國和波斯王國。兩國在過去互相爭鬥,加上當時羅馬已經分裂成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還要忙著應付日耳曼人的作亂,便為伊斯蘭帝國創造了機會。619年,伊斯蘭在佔領耶路撒冷以後,

[编辑] 十字軍東征

[编辑] 现代

[编辑] 1948年立國

被稱為以色列最偉大的國王所羅門王死後,以色列王國分裂成南部的猶太(即南國猶大)和北部的以色列(即北國以色列),至 722 B.C. 北國以色列為亞述人所滅,586 B.C. 南國猶大為巴比倫所滅,於是猶太人開始流浪世界各地。722 B.C. 至 1948 A.D. ,以色列的國土 (及現在的巴勒斯坦) 曾受多國佔領,流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受盡各種迫害,在強烈建國意願下,世界猶太民族主義組織於 1897 年成立,積極從事建國意願。

[编辑] 衝突、對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土耳其人佔領巴勒斯坦地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土耳其德國聯盟,英國利用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並承諾於戰後建立一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阿拉伯獨立王國。此時,猶太人建國行動得到英國的支持,英國外相於 1917年 11 月發表一篇巴福爾宣言:英國政府贊成猶太人至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努力促成此一目標之達成。遂使猶太人紛紛返回巴勒斯坦購買土地,準備長期定居。1860 年代,此區猶太人僅 12000 人,到 1922 年己激增至 84000 人,且大量購置土地。

以阿衝突與對立日漸增高,遂使英國政府兩面不討好。英國政府於 1920 年 4 月 25 日接受國聯委治此地區。英國政府於 1946 年 7 月提出一項分治計畫,但遭雙方反對,聯大於次年11 月又通過另一個阿猶分治計畫,猶太人勉為同意,但阿拉伯人則因居住區域及宗教世仇因素堅決反對。英國先前曾聲明若阿猶雙方不能接受聯大的計畫,英國將於 1948 年 5 月 15 日撤軍並交出委任權。阿聯盟於 1947 年 8 月 19 日在黎巴嫩集會,決議聯大若通過此分治計畫,便秘密派兵進入巴勒斯坦,遂引發起第一次以阿戰爭

1947 年聯大通過分治計畫時,巴勒斯坦之動亂即開始擴大,猶太人雖僅居少數,但教育水準較高,組織嚴密,雖尚無國名,卻己具備完善的國家組織,故於動亂中實己掌握優勢,當第一次以阿戰爭爆發前,更已將猶太人居留地區附近的阿拉伯人予以驅逐出境或加以控制。

1948 年 5 月14 日英國終止對巴勒斯坦之託管,以色列立即於次日宣佈建國,以本古里昂為第一任總理,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五國就藉口維持秩序,同時派兵進駐巴勒斯坦,以色列奮起抵抗,以阿戰爭正式開始。

[编辑] 独立战争和移民

以色列国辅立,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五国联合向以色列发动进攻,阿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在北部,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的军队在边界被阻。约旦军队从东面袭来,并占领了东耶路撒冷。犹太民兵成功地阻击了南线的埃及军队。6月初,联合国宣布停火一个月,以色列同时组建了国防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双方宣布停火,并且划定了临时边界,即所谓绿线。以色列在约旦河西托管区的领土增加了27%,约旦取得了犹大和撒馬利亞等山地,即著名的约旦河西岸。埃及获得地中海沿岸的一个长条地区,即加沙地带

战后,以色列总理古里安解散了一些民兵组织,因为他们参与了杀害瑞典外交官的恐怖活动。

大批阿拉伯人逃离或被驱逐出这个新成立的犹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统计,难民数字高达71万人。由于阿以冲突产生的难民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

纳粹种族大屠杀的幸存者和从阿拉伯国家逃离的犹太难民,在一年内使以色列人口增加了一倍。在随后的10年里,有60万东方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

[编辑] 1950和1960年代

1955年1956年间的拉封事件陷以色列于不义。1956年埃及回应以“苏伊士运河国有化”,此举令英法两国甚为懊恼。以色列与这两个欧洲强国建立军事同盟,一起向埃及宣战,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三个始作俑国面临国际谴责,以色列被迫从西奈半岛撤军。

1961年猶太人大屠殺的主要责任人之一、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被捕,他成为以色列法院判处的唯一的死刑犯。

1967年5月,以色列与邻国的紧张关系再度升级。埃及驱逐了驻扎在加沙地带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宣布战略要地堤蓝海峡向以色列船只关闭,以色列认为这是不宣而战,于是在6月5日向埃及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取得空前胜利,她击败了三个阿拉伯大国,并且摧毁了他们的空军力量。以色列完全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1949年的绿线成了以色列在占领领土上的行政边界。尽管以色列占领区存在主权争议,以色列行政区还是延伸到了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以埃和平条约》签字后,西奈半岛归还埃及。

1969年果尔达·梅厄当选以色列总理。

[编辑] 1970年代

1968至1972年间的战争被成为消耗战,在以色列与叙利亚埃及之间的边境发生多起冲突。1970年早期,巴勒斯坦人向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犹太人发动了数波袭击浪潮。攻击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达到巅峰。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绑架和杀害了数名以色列奥运代表团成员。以色列用“上帝之怒行动”还以颜色,其情报机构摩萨德暗杀了所有参与绑架行动的成员。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在传统犹太节日赎罪日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但是未能达成收复1967年丧失的领土这一目标。战后数年相对平静时期催生了以埃和平。

1974年梅厄夫人辞职后,伊扎克·拉宾就任第五任总理。是年11月,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对以色列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在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讲--这是以色列首次被阿拉伯邻国承认。此次访问后,两国经谈判达成《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萨达特和贝京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以埃和平条约》,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军队和居民点。同时,给予超越绿线的巴勒斯坦人自治权。

[编辑] 1980年代

1981年7月7日,以色列空军炸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使伊拉克制造核武器的努力受挫。

1982年以色列向黎巴嫩发动攻击,这个国家自1975年起一直陷入内战。以色列官方的进攻借口是:保护频繁遭受恐怖袭击的以色列北部边境。然而,以色列国防军建立了40公里宽的隔离地带后,继续向北进攻,并占领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以色列的军事驱逐下,巴解组织总部被迫迁往突尼斯。总理贝京难以承受战争带来的国内外压力,于1983年辞职,被沙米尔取代。1986年以色列从黎巴嫩大部分地区撤军,驻扎在缓冲区的部队直到2002年5月才撤离。

1980年代的其余时间,以色列政坛在左翼和右翼之间摇摆,沙米尔和希蒙·佩雷斯轮流担任总理。

[编辑] 1990年代

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以色列发射数枚飞毛腿导弹,造成两名以色列公民死亡,试图把以色列拖入战争,以瓦解包括几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美国领导的联军。

1990年代初期出现了大规模的苏联犹太人回归潮,根据新的《回归法》,新移民抵埠后立即获得公民权。1990-1991年间,移民人数达380,000人。虽然新移民往往倾向右翼党派,但他们成为工党的竞选争取目标,工党将他们的就业和住房问题归咎于执政的利库德集团。结果,在1992年的大选中,新移民大量倒向工党,使左派在国会选举中以61比59取得多数议席。

1992年1月,以色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92年大选的结果是,伊扎克·拉宾成为总理并组成左翼联合政府。竞选纲领中,工党承诺强化公民人身安全,在选举后的6到9个月内与阿拉伯人达成广泛的和平成果。1993年底,以色列放弃马德里框架,与巴解组织签署了奥斯陆协议。1994年,约旦成为第四个与其有和平协议的邻国。

哈马斯组织反对奥斯陆协议,并发动空前的恐怖袭击浪潮,使以色列公众对协议的广泛支持逐渐消失。1995年11月4日,犹太民族主义武装份子Yigal Amir刺杀了拉宾。

公众对刺杀事件的沮丧情绪产生了对奥斯陆协议反对派的反感,增加了拉宾的继任者希蒙·佩雷斯在即将到来的1996年大选中获胜的机会,佩雷斯是奥斯陆协议的设计者。然而,新的自杀炸弹袭击浪潮使公众情绪再次摇摆,1996年5月佩雷斯以微弱劣势败给了利库德集团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尽管内塔尼亚胡看上去像是反对奥斯陆协议的强硬派,他从希伯伦撤军并且签署了《怀伊河备忘录》[1],给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更大的权力。在内塔尼亚胡任内,以色列经历了恐怖活动相对平静时期,但是他的政府于1999年垮台。工党以较大优势在大选中击败利库德集团,埃胡德·巴拉克继任总理。

[编辑] 2000年代

2000年巴拉克宣布从黎巴嫩单方面撤军。这一举动的用意是,挫败真主党的进攻,并迫使攻击者进入以色列边界。

2000年7月,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导下,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在戴维营举行谈判。然而,谈判最后破裂,没有取得任何新成果。巴拉克提出向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移交90%的西岸和加沙地带领土的建议,但被阿拉法特拒绝。

和谈破裂后,巴勒斯坦人在阿里埃勒·沙龙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后举行了第二次起义。谈判失败和新战事的爆发令左右翼人士均抛弃了巴拉克,和平步伐亦趋缓。

2001年3月,阿里埃勒·沙龙成为新任总理,他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在2003年大选再度获胜。沙龙发起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军行动,脱离接触计划在2005年8月至9月实施。

在第二次起义中,愈1000名以色列人(主要是平民)在巴勒斯坦军事组织和平民发起的恐怖袭击中丧身;愈3000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保安部队杀死,41名被以色列平民杀死,181名巴勒斯坦人被自己的同胞杀死。[2]

以色列在西岸建立隔离墙以使国家免受恐怖袭击。隔离墙计划全长681公里,将9.5%的西岸领土分割开来。隔离墙受到国际社会和以色列左翼人士批评,然而,由于它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受到以色列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2006年1月4日,沙龙中风后,总理职位由艾胡德·奧爾默特代理。3月28日,以色列议会选举举行。前进党获得120个席位中的28席,以色列工党获得20席,沙斯党获得13席,比塔纳以色列党获得12席,利库德集团获得11席,宗教民族党获得9席,圣经党获得6席,另外的席位被其他几个主要小党获得。[3]5月4日,以前进党主席奥尔默特为总理的新政府宣誓就职。 新政府暂由前进党、工党、沙斯党和退休者联盟四个党组成,在总共120个席位的议会中拥有67席。[4]10月30日,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加入政府,该党在议会有11个席位。[5]

THIS WEB: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e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losed_zh_tw - co - cr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w - he - hi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s - mt - mus - my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u_sib - rw - sa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earchcom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q - sr - ss - st - su - sv - sw - ta - te - test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okipona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e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losed_zh_tw - co - cr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w - he - hi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s - mt - mus - my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u_sib - rw - sa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earchcom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q - sr - ss - st - su - sv - sw - ta - te - test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okipona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Static Wikipedia 2006: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e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losed_zh_tw - co - cr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w - he - hi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s - mt - mus - my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u_sib - rw - sa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earchcom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q - sr - ss - st - su - sv - sw - ta - te - test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okipona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