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烈達·卡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 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畫家。又譯為弗里达·卡罗。
目录 |
[编辑] 出生
芙烈達的本名是Magdalena Carmen Frieda Kahlo y Calderón,她出生在墨西哥城南部的科瑤坎(Coyoacan)街区。父親是德裔猶太畫家與攝影師,家族來自羅馬尼亞的歐拉地Oradea(二戰前是匈牙利屬地)。
[编辑] 病痛
6歲時芙烈達得了小兒麻痺。18歲那年的秋天(1925年9月17日),芙烈達出了嚴重的車禍,造成下半身行動不便,而且不孕,經過多次手術之後,甚至失去了右腿,於是芙烈達在苦痛中用繪畫來轉移注意力,畫出了許多她對於病痛的感受和想像,她的作品經常充滿了隱喻、具象的表徵、讓觀者震驚於一個女人所承受的各種痛苦。她畢生的畫作中有55%是一幅又一幅的、支離破碎的自畫像(如器官分離、開刀、心臟等具體的表徵、代表畫家的痛苦),此外,芙烈達也深受墨西哥文化的影響,她經常使用明亮的熱帶色彩、採用了寫實主義和象徵主義的風格。
[编辑] 戀情
芙烈達的畫作吸引了墨西哥很有地位的著名壁畫家迪亞哥·利弗拉 Diego Rivera注意,造成了他們兩個糾纏的婚姻,芙烈達初時與迪亞哥學畫,後來陷入熱戀,隨即結婚。婚後,迪亞哥風流的行為並沒有因承諾而收斂,芙烈達卻因為深愛他而一再容忍,直到迪亞哥犯下讓她最痛心的過錯——染指她的親生妹妹才分居。這段期間芙烈達到巴黎辦個展,才發現自已對丈夫的愛已勝過愛自己,迪亞哥卻指出離婚的要求。
後來兩人又走在一起,迪亞哥重新向芙烈達求婚,直到卡蘿的生命終點,迪亞哥一直陪在她身邊。
芙烈達·卡蘿同時也是墨西哥社會運動的支持者,流亡的蘇聯革命領袖里昂·托洛斯基來到墨西哥後,曾受迪亞哥·利弗拉招待。當時托洛斯基因為被蘇聯領袖史達林驅逐出境,而流亡到墨西哥。托洛斯基夫妇先是住在芙烈達的家中,傳說中托洛斯基與卡蘿有一段情,因此托洛斯基夫妇搬到了几条街之外的科瑤坎另一处房子,之后在那里遇刺。
[编辑] 逝世
在托洛斯基死后不久芙烈達转变想法,支持斯大林的苏联政权。1949年之后她对毛泽东赞誉有加,称毛领导的中国是“社会主义的新希望”。
芙烈達的死至今仍眾說紛云,最普遍的說法是她在1954年7月13日病故,但也有人推測其為自殺。她被葬在科搖坎,目前芙烈達的故居“蓝房子”(La Casa Azul)已成為了博物館。其中至今仍陈列着她临死之前的遗物,包括杭州刺绣厂出品的马恩列斯毛的绣像,和一幅在画架上尚未完成的毛泽东画像。
[编辑] 特色
雖然芙烈達的作品有時帶有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她也以超現實主義畫家為名義開過幾次畫展,但是她不認為自己是超現實主義畫家。她寧可稱自己為20世紀末的女權主義畫家,因她的畫作全神貫注的集中在公正的畫出女性題材與比喻。她是崇拜女性的,而非超現實的。此外有相當多的記載指向芙烈達是一位雙性戀者。
芙烈達的自畫像相當有特色,以她的一字眉en:Unibrow(左右眉毛連在一起)和嘴唇上薄薄的髭聞名。她的畫作是法國羅浮宮博物館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畫家作品。
[编辑] 紀錄片
- 1982年,德國曾以芙烈達為主角拍過同名的自傳性紀錄片。
- 1984年,另一部電影Frida, naturaleza viva由導演Paul Le Duc推出,由墨西哥女演員Ofelia Medina飾演芙烈達。
- 2002年,電影商米拉麥斯Miramax發行了也是以芙烈達為主角的同名電影,由墨西哥女演員薩爾瑪·哈耶克Salma Hayek飾演芙烈達。此片在台灣譯為《揮灑烈愛》。
[编辑] 外部聯結
- 芙烈達的畫作 (英文)
- 芙烈達的畫作包含自傳簡述等。(英文)
- 拜訪La Casa Azul 芙烈達的家(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