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假名為日本獨有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萬葉假名等不同的表記法。詳見各條。
「假名」的名稱由來,是因為相對於「真名」(即漢字)。現時「假名」的日語讀音是「かな」,但其實古時「假名」叫做「かりな」,之後簡化成為「かんな」,再簡化成今日的讀音。
[编辑] 起因
論及假名之起因,則不得不提「萬葉假名」之行程。遠古之時,東亞洲除中國之外,並沒有文字。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雖有自身的語言,卻苦於沒有紀錄的方法,僅能利用口耳相傳來傳述古事。漢字傳入之後,各國紛紛以漢字為用,日、韓皆興起了「文言二途」之制。(即口語使用自國語言,書寫時則只能使用漢文。類似中國近代白話文運動之前,人們說話為白話文而書寫則以文言文為主。)然而,中、日兩國之文法結構迥異,全以漢字行書,有難以表達之處。遂有万葉假名之發明,以補足用漢文紀錄日語之不足。万葉假名者,是將漢字視作單純表音符號的一種表記法。例如「與」→「よ、ヨ(YO)」、「乃」 →「の、ノ(NO)」之類。眾人抄寫万葉假名之時,因作為万葉假名之表音漢字並不需要如表意漢字般嚴謹,各種簡化方法遂漸漸出現。如「與」→「与」→「よ、ヨ」之儔。在約定成俗的簡化之後,漸漸成為現代所見之假名。不過,一直到近代統一假名之前,假名仍有多種體系,正是上述假名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的佐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