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 | ||
---|---|---|
货币 | 1元=10角=100分 | |
财政年度 | 公历1月1日-12月31日 | |
贸易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 | |
经济数据 | ||
GDP排名 | 第4位(2005年) | |
GDP | 2.25万亿美元(2005年) 即人民币182,321亿元 |
|
GDP增长率 | 9.9%(2005年) | |
人均GDP | 1700美元(2005年) | |
产业结构 | 农业12.5%,工业47.3%,服务业40.3%(2005年) | |
通货膨胀 | 1.8%(2005年) | |
贫困人口 | 10%(2001年估计) | |
劳动力 | 7.78亿(2003年估计) | |
职业分布 | 农业50%,工业22%,服务业28%(2001年估计) | |
失业率 | 市区10.1%(2003年估计) | |
对外贸易 | ||
出口 | 7620亿美元(2005年) | |
贸易伙伴(2004年) | 美国21.0%,欧盟18.1%,香港17.0%,日本12.4%,东盟7.2%,韩国4.7% | |
进口 | 6601.2亿美元(2005年) | |
贸易伙伴(2004年) | 日本16.8%,欧盟12.4%,东盟11.2%,韩国11.1%,美国7.9%,俄罗斯2.2% | |
财务状况 | ||
债务 | ||
外债 | 3000亿美元(2005年估计) | |
外汇储备 | 7000亿美元(2004年估计) | |
收入 | 2658亿美元(2003年估计) | |
支出 | 3002亿美元(2003年估计) | |
经济援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自1978年末以来,中国领导人改变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从旧有的缓慢、低效率的苏联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导向的经济模式,但中国共产党依然有某种程度上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改革下,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取代了原先的农业合作社,允许工业企业中的企业领导有更大的控制权,允许私人经营服务业以及轻工业,并打开国门,允许外资进入。中国实行被政府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
目录 |
[编辑] 背景
政府不断强调增加个人收入,并鼓励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产量。政府也将外贸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因此20多年间在中国建立了超过2000个规模不一的经济特区,为外资提供更宽松的政策以及更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国资本。改革开放的政策十分成功,1978年以来中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四倍,并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的标准,则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整个国家由于人口太多,还是比较贫穷,基本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在许多方面又远远超过了普通发展中国家。根据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9.5~11%左右,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还是世界贸易组织和22国集团的成员。200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但如从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
服务业和工业是主要的产业,在临近香港、台湾的珠三角地区以及上海及其附近的长三角地区,大量的外国投资刺激了当地的进出口贸易。
目前,中国政府尝试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引入了许多资本主义成功的经验,使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也有一些经济发展阶段不好的局面:官僚主义、贫富差距和失业人口上升。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
- 为新增的劳动力以及数百万的失业工人增加就业机会
- 减少贪污腐败并且严厉打击经济犯罪
- 为大量的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支付薪水和养老金
有8000万到1.2亿的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流动,其中多数人从事超额的劳动时间,并只能获得很低的收入。随着中央政策的改变,中国正在逐步减少农村干部的权利,并且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这是为了能够维持长期的生活标准的改善。另一方面,一个长期的威胁是来自环境的恶化,特别是空气污染,土壤侵蚀以及北方地下水位的降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土壤侵蚀,中国的耕地正在逐渐减少。中国政府正在尽量增加基础设施的开支,例如自来水和电网的建设,以及减少贫困人口和完成农村税制改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巩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是同时也对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中国受益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快速增长,国外投资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要素。在2004年由于电力供应的紧张和原材料的不足对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
2005年初,中国大陆在除石油以外的其他所有重要商品消费方面均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而在2004年中国也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地,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优良的基础设施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在未来政府应努力缩小农村与城市人口的收入差距,实现东西部发展的平衡,并克服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中国人为地压低人民币汇率被认为是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中国政府正面临着国际上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对人民币重新估价,这可能影响到中国十分倚赖的出口增长。另外,许多人也担心中国脆弱的银行体系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编辑] 重要经济指标
- 购买力平价:$7.262 万亿(2004年)
- 实际增长率:9.1%(官方数据)(2004年)
- 人均:购买力平价$5,600(2004年)
- 各部门:(2004年)
- 农业:13.8%
- 工业和建筑业:52.9%
- 服务业:33.3%
投资:(固定资产)
- 占GDP46%(2004年)
贫困线以下人口:
- 10%(2001年)
家庭收入或消费的百分比:(1998年)
- 最低的10%:2.4%
- 最高的10%:30.4%
家庭收入分配的基尼指数:0.44(2002年)
通货膨胀率(零售价格):4.1%(2004年)
|
[编辑] 劳动力
劳动力:
- 总数:7.608亿(2003年)
- 部门:(2003年)
- 农业:49%
- 工业:22%
- 服务业:29%
失业率:
- 城市大约9.8%,在农村还有大量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的人口;中国的官方杂志估计包括农村在内的全部失业人口在2003年有20%(2004年)
[编辑] 国家收支
预算:
- 国家税收: $3179亿
- 支出:$3489亿,不包括资本支出(2004年)
国债:
- 占GDP 31.4% (2004年)
[编辑] 经济行业
[编辑] 农业
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高粱、花生、茶、大麦、玉米、棉花、油料作物、猪肉、鱼肉等。
[编辑] 工业
主要的工业有钢铁业、煤、机械制造业、军工、纺织业和服装业、石油、水泥、化肥、鞋、玩具、食品加工、汽车制造、电子娱乐、电信。
工业生产增长率:
- 17.1%(2004年)
电量:
- 产电量:1.91万亿千瓦(2003年)
- 产电量来源:
- 化石燃料:80.2%
- 水电:18.5%
- 核能:1.2%
- 其他:0.1%(2001年)
- 耗电量:1.63万亿千瓦(2003年)
- 电力出口:103.8亿千瓦(2002年)
- 电力进口:23亿千瓦(2002年)
石油:
- 石油生产:339.2万bbl/天(2003年)
- 石油消耗:495.6万bbl/天(2002年)
- 石油出口: 427,800 bbl/天(2002年)
- 石油进口: 241.4万bbl/天 (2002年)
- 已探明储量: 177.4亿bbl (2004年)
天然气:
- 产量:350亿cu m (2003年)
- 消耗:291.8亿cu m (2002年)
- 没有出口和进口
- 已探明储量:2.23万亿 cu m (2004年)
[编辑]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 |
---|
|
|
2005年度进口、出口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
|||
国家和地区 | 出口额 | 进口额 | 合计 |
美国 | 1629 | 487 | 2116 |
欧盟 | 1437 | 736 | 2173 |
香港 | 1245 | 122 | 1367 |
日本 | 840 | 1005 | 1845 |
东盟 | 554 | 750 | 1304 |
韩国 | 351 | 768 | 1119 |
台湾 | 165 | 747 | 912 |
俄罗斯 | 132 | 159 | 291 |
其他 | 1267 | 1827 | 3094 |
合计 | 7620 | 6601 | 14221 |
经常账户余额:
- 1,018.8亿美元(2005年)
出口:
- 7,620亿美元 (2005年)
出口商品:
- 机械设备,纺织品和服装,鞋类,玩具和体育用品,矿物燃料
出口伙伴:
进口:
- 6,601.2亿美元 (2005年)
日用品进口:
- 机械设备,矿物燃料,塑料, 钢铁, 化学品
主要进口地区:
- 日本 18%, 台湾 11.9%, 韩国 10.4%, 美国 8.2%, 德国 5.9% (2003年)
外汇和黄金储备:
- $6099亿 (2004年)
外债:
- $2033亿 (2004年第三季度)
[编辑] 货币
中国的货币是人民币。分为元、角、分。符号为¥,货币代码为 CNY,但普遍常用RMB。
1元 = 10角 = 100分
[编辑] 匯率的變遷
由於人民幣一直以來都是一種不能兌換的貨幣,它的幣值在某程度上都受到政府的操控。以下為人民幣歷年來對外匯率的變化。
[编辑] 改革開放以前
[编辑] 1990年代
人民币在改革開放之後,幣值一直保持穩定。不過,到了1990年代之後,由於各種國內外的原因,人民幣開始大幅贬值,在1994年曾跌至最低達1美元=10元人民幣。19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市場普遍吹淡風,認為人民幣會大幅貶值,所以在金融市場上大手炒賣人民幣和港元。中国政府开始进行调控,将人民幣稳定在1美元=8.25~8.26元,並成功地度过由于美国证券投机分子索罗斯造成的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将人民币匯率稳定保持将近8年。
[编辑] 2000年代
到了2000年代,雖然面對中国经济的高增长速度,早期炒家依然期待人民幣會貶值。不過,當時國家總理朱鎔基說了一個:「你們說人民幣會貶值,我看恐怕人民幣現在升值的壓力很大。」結果,一年多之後,中、美貿易出現嚴重逆差,美国国會向政府施压,要求向中國政府傳達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訊息。他們認為,當時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是由於中國政府刻意調低人民幣的匯率,造成價格上的優勢。不過,中国政府经过评价认为人民币升值目前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继续维持汇率稳定政策。
2005年7月2l日19时,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发布公告,指经国务院批准,即日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時,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關消息在金融市場引起震動,並引發炒家期望下一輪的升幅。此外,外圍炒家亦透過不斷狙擊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貨幣,意圖透過改變這些國家的匯率來影響人民幣的幣值,可惜並不成功。在一輪狙擊過後,中國人民銀行才公布一籃子貨幣所包含的各種貨幣,但未有透露各自的比重。
[编辑] 近年汇率變化
- 人民币对美元 - 8.11 (2005年), 8.2765 (2004年), 8.277 (2003年), 8.277 (2002年), 8.2771 (2001年), 8.2785 (2000年), 8.2783 (1999年)
7.9(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