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20世紀後半葉最富盛名的華語和日語女歌手之一。原名鄧麗筠,英文名Teresa Teng,河北省大名县人。出生於台灣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後移居台北縣蘆洲鄉(今蘆洲市)眷村,其父為原國民政府軍軍人,隨軍撤台。
目录 |
[编辑] 概述
她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但是她吃苦耐劳。1963年參加黃梅調歌唱比賽獲獎。1967年鄧麗君推出第一張唱片,其優美的嗓音很快風靡臺灣。她的歌曲在中國大陸一度被稱為“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改革開放後,鄧麗君優美抒情的歌風,解凍了剛經歷“文革”冰封的大陸人民,她以一曲曲柔和的佳音拉近了兩岸人民的心,因此鄧麗君在海峽兩岸齊名。在中國大陸鄧麗君贏得“小鄧”的美譽,和當時的中共國家領導人鄧小平一起成為老百姓最熟悉的名字,素有“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的口頭禪。
鄧麗君在1976年至1983年间曾進軍日本演藝界,推出過近百张日語唱片,是红极一时的天王巨星,在日本曾经创造被公认为评选最公正的全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和日本有線放送大赏三连霸的记录(1984年到1986年),这个记录16年后才被日本本土歌手滨崎步打破。邓丽君曾经三次参加全日本紅白歌唱大賽,是在日本发展最成功的外国歌手之一。由于日本当时是東亞音乐的中心,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邓丽君可以被称为亚洲歌-{后}-。
由於鄧麗君的父親曾在國民革命軍服務,邓丽君生前參加多場勞軍演出,演唱过《梅花》,《中华民国颂》等代表中華民國獲得了「愛國歌手」、「軍中情人」等等的稱號。直到1991年,年屆38歲並漸漸淡出歌壇的鄧麗君仍然前往前線勞軍演出。
据邓的弟弟表示,鄧本人最大的心願就是能踏上中国大陸的土地,在天安門廣場上舉行大型演唱會,為每一位華人帶去好聽的歌曲。正在大陸之行提上日程之時,1989年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為了支援大陸的學生,在香港的鄧麗君不顧周圍人的反對,作為歌手參加了抗議集會。1989年5月27日,在香港跑馬地有30萬人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的活動中,她头颈上挂了一块牌子,上面手书“反对军管”,演唱了名为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的歌曲。据说當時負責轉播的無線電視為免惹怒北京,多次刻意在鏡頭上遷就,避免她的衣服在鏡頭前出現。由於天安門事件,鄧麗君说过:“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堅持在大陸實現民主之前,將永不踏入大陸。失去了作為歌手的夢想和期望的鄧麗君,離開香港去了法國,開始了巴黎的生活。當時大陸的很多民主運動人士也到了巴黎,對鄧麗君來說巴黎是一個令人喜歡的城市。
在天安門事件之後,鄧麗君的身體逐漸不好。不久隨其男友前往泰國暫居。不幸於1995年因氣喘病突然發作,而身边没有带上急需的药品,还没有送到医院,就不幸身亡。在泰國清邁去世,葬於臺灣台北縣金山鄉的筠園。
鄧麗君的逝世,各界均深感震驚意外與惋惜。為表彰鄧麗君的愛國情懷和演藝成就,中華民國政府曾頒發褒揚令,明令褒揚。政府與中國國民黨也分別給予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覆棺和青天白日黨旗覆棺。國旗覆旗官為總統府秘書長吳伯雄等四人,黨旗覆旗官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許水德等四人。總統李登輝特頒「藝苑揚芬」輓額。國民黨並追贈該黨最高榮譽「華夏一等獎章」給鄧麗君。治喪委員會由當時的台灣省長宋楚瑜擔任主委,時任行政院長的連戰、以及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國防部長蔣仲苓、台北市長陳水扁等台灣政要也親臨致哀。宋楚瑜並且為其墓園「筠園」題名。台灣演藝界人士辭世後享有之哀榮,鄧麗君可說是絕無僅有。
[编辑] 邓丽君的生平
- 1953年 1月29日出生于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
- 1958年 至屏东市仙宫戏院附近学芭蕾舞
- 1963年 参加中华电台黄梅调歌曲比赛以《访英台》获得冠军
- 1964年 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国语朗读比赛,获得第一名
- 1966年 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歌唱比赛,以《采红菱》夺得冠军
- 1967年 自金陵女中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九月推出第一张唱片,正式以歌唱为职业
- 1969年 演出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
- 演唱中视开播首档连续剧《晶晶》主题曲及主持中视《每日一星》节目
- 应新加坡总统夫人邀请首度出国赴约做慈善义演
- 1970年 获白花油义卖“慈善皇后”荣誉
- 随“凯声综艺团”到香港表演
- 在港拍电影《歌迷小姐》
- 1973年 与日本“宝丽多”机构签约赴日发展
- 1974年 以《空港》一曲当选1974年日本“最佳新人歌星赏”
- 1977年 成为“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一位金唱片得主
- 1978年 个人大碟《邓丽君GREATEST HITS》及《岛国之情歌--第三集》同时获香港第三届金唱片
- 于日本以《东京夜景》获得“正顽张中赏”
- 1979年 “香港第四届金唱片颁奖礼”上,同时有三张大碟获白金唱片奖,另有两张大碟获金唱片奖
- 1980年 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
- 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登台
- 邓丽君身在美国,然而其歌声却响遍神州大地,大江南北的民众为邓丽君歌声而醉倒。据悉,连鄧小平也甚为欣赏邓丽君独特的演绎方式。
- 在香港推出第一张粤语大碟--《势不两立》,瞬即达到白金唱片数字
- 第四度踏足“利舞台”,举行一连七场个人演唱会
- 十月返台于国父纪念馆义唱,门票收入全数捐作自强爱国基金。
- 年底赴东南亚作巡回表演
- 1981年 台灣新闻局颁发“爱国艺人”奖座,与李季准主持金钟奖典礼
- 在香港利舞台创下个人演唱会场次最多之记录
- 六月于台湾义演,台视播出长达一百二十分钟的《君在前哨》特别节目。
- 参加“香港第五届金唱片颁奖礼”,她所灌五张个人大碟同时获白金唱片,勇破历届金唱片记录
- 当选“十大杰出女青年”
- 推出广东大碟《漫步人生路》,唱至街知巷闻
- 1984年 在东南亚各地举办十五周年巡回演唱会
- 重返日本推出《偿还》专辑,立即打入日本唱片流行榜,停留榜内接近一年,刷新日本乐坛历史记录。邓丽君也因此获得眾多奖项,其中包括“年度有线大赏”、“最受欢迎歌曲赏”,也被提名角逐“日本唱片大赏”之“最优秀歌唱赏”。
- 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十億個掌聲」大型演唱會
- 1985年 在日本凭借新歌《爱人》连续十四周蝉联日本广播“点唱流行榜”冠军,并再夺“有线放送大赏”,同时在日本乐坛创下两项历史记录
- 1986年 主持台视春节特别节目“与君同乐”
- 单曲《任时光从身边流逝》蝉联日本年度有线电视大赏
- 再度顺利入选日本「第37回红白歌合战」
- 1987年 继续穿梭于香港、台湾、美加及法国等地,但已处于半退休状态,除参与慈善演出外,甚少于公众场合露面。
- 赴纽约参加“国际公益金”义演
- 出席日本“第38回红白歌合战”
- 1988年 名作词家慎芝女士过逝专程返台吊唁
- 1989年 香港亚洲电视于农历年初二晚直播烟花汇演,邓丽君应邀出席,并演唱一曲《漫步人生路》
- 1990年 应邀出席“无线电视”直播之慈善节目,作表演嘉宾
- 1991年 赴港为「爱心献华东」赈灾筹款,作慈善表演嘉宾
- 1992年 推出《难忘的TERESA TENG》专集
- 1993年 三月赴港作“亚洲电视”TALK SHOW“龙门阵”嘉宾
- 返台在台中國軍清泉崗空軍基地舉辦「永遠的情人」大型勞軍演唱會
- 1994年 参加华视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七十周年所举办的「永远的黄埔」晚会,为最后一次在台湾之公开演出。于日本推出《夜来香》唱片
- 1995年 五月八日因气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得年四十二岁。五月二十八日,在国人及全球华人目送之下,长眠金宝山“筠园”。
[编辑] 曾演唱著名的曲目
[编辑] 日語
[编辑] 國語
|
[编辑] 粵語
[编辑] 标题文字[编辑] 閩南語
|
[编辑] 日語歌謠翻唱※( )内為原曲名稱
|
鄧麗君的歌曲被多位歌手翻唱,如王菲於1995年7月推出的整張舊曲翻唱專輯《菲靡靡之音》,北京摇滚群星於1995年灌录的致敬专辑《告别的摇滚》以及齊秦翻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编辑] 争议
关于邓丽君的政治倾向,则争议颇大。例如她始终未去中国大陆演出,就有以下不同的看法:
- 邓丽君是中华民国的象征之一,亦以反共著称;曾因六四事件,曾经说过:“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1] 誓言中国共产党政权不结束在大陆的统治,就坚决不踏入大陆领土。
- 邓丽君不过是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作为两岸对抗形势下的形象代表,其本身并不赞同国民政府当时的意识形态,甚至是向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能去中国大陆访问,完全是因为国民政府的阻挠。邓由于當年兩岸對立的形勢,礙于當時國民政府的壓力,為了能够顺利地四處登臺,被迫成為所謂的“間諜”。
目前由於兩岸民間關係解凍、交流增加,為方便推廣鄧麗君的作品,關於國民政府突出其熱愛中華民國、熱心勞軍公益的事實有被淡化的趨勢。
但是,无论是持哪一种看法的人,都赞同邓事实上受到中國大陸與海內外眾多歌迷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