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袁绍(154年—202年),字本初,豫州汝南汝阳人(今河南商水),东汉末年政治家、军阀。
自其高祖袁安为司徒,此後四世皆高居三公之位。史称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绍自少喜结交當時上層社會的豪爽之士。188年被舉薦为中军校尉,成為汉灵帝新建立的西园军的副領袖。當時,宦官在朝廷氣勢已盛,加之何進身兼外戚(何皇后之兄),已與宦官對立,袁绍曾建議何進引誘撲殺宦官,何進猶豫不決,反被宦官知悉陰謀,先下手為強。當時,曹操知道袁绍計謀,曾經大笑不智,應該依尋制度解決,不應妄自撲殺。
灵帝死时,袁绍已成为大将军何进的主要盟友,被何進表举为司隶校尉,負責京畿的民政、警備事務。后何进被宦官陰謀刺杀,袁绍遂依與何進的原議,率親兵入洛阳南宫內杀绝阉官,正好董卓響應何進生前的密謀號召,此時借口帶西涼兵團入京衛戍。
董卓趁朝廷大亂時收编了大將軍何进與其弟車騎將軍何苗所遺之部曲,又收呂布、施計并执金吾(京城警備司令)丁原之众,召袁绍與之谋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袁绍儘管暗中不滿,但仍伪许之,然后亡奔冀州。董卓深知袁氏“門生故吏滿天下”的威脅性,怕袁绍“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不斥其罪,反而封他为渤海太守,邟乡侯。
由於董卓廢少帝有逆當代的人臣之倫,袁绍因此在渤海起兵,自号车骑将军並投奔韓馥。在投奔韓馥之後,反而併吞韓馥冀州土地、隨後擊敗公孫瓚。190年正月,關东诸侯同时起兵,众各数万,共推袁绍为盟主。董卓的先鋒部隊被孙坚打败后,畏懼聯軍的聲勢浩大,放弃洛阳並強遷京師至长安。各路勤王而來的關東诸侯則因互不协调,不合而散。
隨後幾年間,袁紹在追隨者們的輔佐下,先後掌握了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袁紹所據之地相當於今日的山東、河北、山西三省,遼寧則為當時佔有遼東一帶的公孫度所有)
當獻帝逃出被李傕和郭汜控制的長安逃到洛陽時,袁紹的首席謀士田豐建議尊迎皇帝到鄴城,但有意另立素有賢名的漢宗室劉虞的袁紹拒絕了,﹔另,袁紹也以又子袁譚生病為由拒絕擒王,田豐當場以杖擊地:「蒼天!只為了一個孩兒放棄良機!」幾乎同時,曹操則採納軍師荀彧的建議,搶先將獻帝迎到許都,奉戴天子並以朝廷名義向諸侯發號施令,袁紹這時才領悟到獻帝的影響力,準備出兵攻許都以爭獻帝,因此才有後來的官渡之戰。
200年官渡之戰初,謀士沮授曾建議袁紹採取持久戰略但不被袁紹採納,而許攸建議袁紹派兵襲擊許都亦不被袁紹接受,這時許攸剛好因家屬犯罪被袁紹處刑,許攸對袁紹懷恨在心,遂投奔曹操,並向曹操建議派兵襲擊袁紹遠征軍的軍糧所在地烏巢。曹操聞之大喜,於是親率奇兵攻擊烏巢,當時守護烏巢的是淳于瓊。由於事發突然,淳于瓊對曹軍未先加以防範,結果曹軍很快地攻陷了烏巢陣地,燒掉了袁紹軍所有的兵糧並斬殺淳于瓊。烏巢被襲使袁紹的遠征軍士氣大挫,並導致了官渡之戰袁軍的退敗。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论袁绍“有姿貌威容”,又評曰“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非不幸也.昔项羽背范增之谋,以丧其王业;绍之杀田丰,乃甚于羽远矣!”但陳壽也評袁紹“治政寬猛有方”;袁紹南征失利歸來後抑鬱而終的消息傳出時,河北百姓多為其流涕惋惜,說明袁紹亦是漢末的英雄能人之一,無愧於其“四世三公”的美名。
[编辑]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