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螢光燈(Fluorescent Lamp),或稱日光燈、光管、螢光管,是一種照明裝置,使用電力在氬或氖氣中激活水銀蒸氣,形成電漿並發出短波紫外線,令磷質發出可見的螢光以照明。一般的螢光管以玻璃製造,在兩端裝有插口以連接電源及固定螢光管的位置。
與電燈泡不同,螢光管必須設有鎮流器(ballast,又稱為“安定器”)以控制進入螢光管的電流。一些小型的螢光管,鎮流器會被裝置在光管內,令它可以使用在傳統燈泡的燈頭插座上,又称“节能灯泡”或「慳電膽」。
目录 |
[编辑] 原理
螢光管內充滿了低壓氬氣或氬氖混合氣體及水銀蒸氣,而在玻璃螢光管裡面的-{表面}-,則塗上一層磷質螢光漆,亦設有主要由鎢製成的陰極管。當電源接通,電力會把陰極管加熱並釋放出電子,電子會把管內氣體變成電漿,並令管內電流加大,使水銀發放出253.7 nm 及185 nm波長的紫外線,螢光管-{表面}-的磷質螢光漆會吸收紫外線,並釋放出較低波長的可見光。發出的光線顏色由磷質成份的比例控制,而玻璃管則避免有害的紫外線及其他有害物質如水銀洩漏出來。
螢光管是一種負電阻的電器,當更多電流流進螢光管,更多氣體會被離子化,管內的電阻則會不斷減低,令更多電流入螢光管內。如果將螢光管直接接到固定電壓的電源,螢光管將會很快被燒毀,因此需要以一個輔助電路控制進入螢光管的電流在一固定水平,而這個電流控制電路通常被稱為鎮流器。
[编辑] 優點
螢光管與同一光度的傳統電燈泡(或白熾燈)相比有更高的效率,因為所使用的能源中較高比例被轉化為可見光,較少被轉化為熱能而浪費掉,而使用中的螢光管也比較燈泡涼。燈泡可能只可把大約10%的能源轉化為可見光,同一光度的螢光管可能只需約1/3至1/4的電能。螢光管的耐用程度亦較傳統燈泡長大約10至20倍之多。
螢光管雖然製造成本較高,但它可節省更多能源及電費,而更長壽命亦令更換成本相對下降,對商業而言亦可節省更換燈泡的人力成本。
[编辑] 缺點
螢光管未能提供穩定的光源,而是閃爍的光源,其閃爍速度與供應電壓有關,雖然人類不易察覺,但可產生閃燈效應(strobe effect),在一些工作環境可能造成危險,例如轉動的風扇,假如其頻率與螢光管相同,就會看似停止不動。螢光管亦會令攝錄機拍攝的片段出現閃爍,雖然傳統燈泡亦會出現閃爍,但其強度則較低。螢光管亦不能使用標準的光暗調節-{zh-hk:電掣;zh-tw:開關}-。
目前电子整流器已经基本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电感整流器由于采用市电频率供电,(50~60Hz),而电子整流器采用高频震荡反馈式整流,频率大大提高,人的肉眼已经无法识别闪烁。
[编辑] 環境問題
螢光管內有水銀成份,對人體有害。胡亂棄置螢光管會對環境造成損害,因此處理棄置的螢光管成為一個問題。目前只有部份已發展國家會對廢棄的螢光管實行回收計劃,並把螢光管安全地處理。
目前一根荧光灯的售价大概在0。5美元左右,利润大概只有0。1不到。而回收一根废弃灯管需要0。2美元。因此一般的企业不大愿意回收。诸如美国的TCP, FEIT。建议最好采用信得过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