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箴言 | 文化、經濟、國際城 | ||||
簡稱 | 中、臺中、中市 | ||||
別稱/舊稱 | 文化城 | ||||
設立始年 | 1920年 | ||||
行政區類別 | 市 | ||||
區劃 | 8區 | ||||
政府所在地 | 西區 | ||||
市長 | 胡志強 | ||||
政府網站 | 台中市政府 | ||||
市花 | 長壽花 | ||||
市樹 | 黑板樹 | ||||
市鳥 | 小白鷺 | ||||
電話區號 | 04 | ||||
總面積 | 163.4256/平方公里
(台灣的第18位)
|
||||
總人口 | 1,043,333人(2006年11月)
(台灣的第9位)
|
||||
人口密度 | 6384.15/平方公里
(台灣的第3位)
|
||||
毗鄰 | 台中縣 | ||||
台中市在台灣的位置
|
|||||
地理 | |||||
經度 | 東經120.4度 | ||||
緯度 | 北緯24.09度 | ||||
東西寬度 | 14.2公里 | ||||
南北長度 | 11.3公里 | ||||
總面積 | 163.4256平方公里 | ||||
- 陸地面積 | |||||
- 水域面積 | |||||
海拔高程 | 最高:859公尺(頭嵙山主峰) 最低:30公尺(南屯區中和里南端筏仔溪岸) 中位值: |
||||
氣候 | |||||
氣候類型 | |||||
年平均溫 | 23度 | ||||
- 最高月均溫 | |||||
- 最低月均溫 | |||||
年降水量 | |||||
無霜期 | |||||
年日照時數 |
台中市是台灣僅次於台北市和高雄市的第三大城市、以及台中都會區的中心,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盆地,四周均與台中縣接壤。近年來台中市發展快速,根據台灣著名期刊遠見雜誌在2006年所發表的縣市總體競爭力評比,台中市在總表現中排名全台第四[1]。此外台中市亦因人文薈萃而有「文化城」的美譽。
目录 |
[编辑] 歷史
台中市的歷史起源於清末,1890年劉銘傳在當時東大墩街南側的「橋仔頭」聚落附近創建八卦形城池及大量官署建築物,預備作為台灣設省之後的省會所在。後任巡撫終止此計畫,但第一期的建設成果是台灣清治時期營建城池規模最大者。 日治時代為台中市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日本政府看上台中的地理條件以及清代留下的大量官署及官有地,積極實施市區改正計畫,整治河流與設計棋盤狀道路,並開通縱貫鐵路,將台中興建成為台灣新興的現代化都市。
1920年設市時轄境尚未包括現今的北屯、西屯和南屯,此三區直到1947年2月1日才劃入台中市管轄。
[编辑] 地理
台中市位於台灣本島西側的中部。地形上,台中位於台中盆地,四周環山。平日若天氣晴朗,則可自大肚山等台中周邊的山俯瞰整個台中盆地。
其中,台中市區被多條溪流穿過,大型的溪流由東至西有廓子坑溪、大里溪、旱溪、筏子溪,小型(或為區域排水系統)則有綠川、柳川、梅川、麻園頭溪、楓樹角溪(亦作楓樹腳溪或楓樹溪)、朝洋溪。其中,綠川、柳川、梅川、麻園頭溪四者被稱作台中市區的四大河川。於日治時期,日本企圖仿照京都市的都市計畫來規劃台中,因而整頓了四區內的四條排水系統。至今,仍可由柳川兩岸的柳樹一窺鴨川的意象。台中市的氣候受到這些流經的河川調節,顯得更為怡人。
在行政區上,台中市四周皆與台中縣接壤,其東側與台中縣太平市及新社鄉相鄰;西緣台中縣沙鹿鎮、龍井鄉及大肚鄉;南鄰台中縣烏日鄉及大里市,北邊則是台中縣豐原市、潭子鄉與大雅鄉。
[编辑] 歷任市長
- 第1屆:楊基先
- 第2屆:林金標
- 第3屆:林金標
- 第4屆:邱欽洲
- 第5屆:張啟仲(停職)
- 代理市長:羅立儒
- 第6屆:林澄秋
- 第7屆:陳端堂
- 第8屆:曾文坡
- 第9屆:林柏榕
- 第10屆:張子源(調任國營事業管理委員會副主委)
- 代理市長:黃鏡峰
- 第11屆:林柏榕
- 第12屆:林柏榕(休職)
- 代理市長:陳正雄、林學正
- 第13屆:張溫鷹
- 第14屆:胡志強
- 第15屆:胡志強
[编辑] 行政區劃
|
||
行政區 | 面積(單位:平方公里) | |
西區 | 5.7042 | |
北區 | 6.9376 | |
中區 | 0.8803 | |
東區 | 9.2855 | |
南區 | 6.8101 | |
南屯區 | 31.2578 | |
西屯區 | 39.8467 | |
北屯區 | 62.7034 | |
總計 | 163.4256 |
[编辑] 交通
近年來臺中市的人口激增,以及台中市的汽機車使用率居全台之冠,但由於市區內道路的拓寬速度遠不及汽車數量的增加速度,使得每逢假日或上下班尖峰時間,市區內各主要道路常有塞車情形出現,其中以台中港路、文心路、公益路、崇德路、北屯路、中清路及大雅路等主要幹道的塞車狀況最為嚴重。
為解決臺中市日趨嚴重的塞車問題,台中市政府目前提出多個解決方案,例如「部分路口禁止左轉」、「增加公車路線」 、 「中港路取消停車格」 、 「增加路口員警數量」及「興建捷運系統」等,以減少台中市區的車流量。
[编辑] 鐵路
台中車站是一棟仿巴洛克風格的公共建築,亦是當時明治維新下的產物,民國38年因應旅客增多而增建左側部分。
大慶車站和太原車站是在「台鐵捷運化」下興建的車站,另外大慶車站亦為最早起用的捷運化車站。
除此兩站之外,台鐵預訂在未來增設松竹車站、精武車站及五權車站。
[编辑] 高速公路
[编辑] 省縣道
[编辑] 捷運
- 主條目:台中捷運
根據省住都處規劃,初步建議之路網由紅、藍、綠三條路線組成,路網總長約69.3公里,共設54座車站,預估民國110年尖峰小時站間最高運量約為12,500人次,初步建議採用專用(A型)路權之輕軌捷運系統,預估總建造成本為2300億元。
目前規劃各路線之簡要說明如下:
- 紅線:自潭子經台中車站、大里至南投縣中興新村,連接台中-潭子及台中-大里/霧峰二主要運輸走廊,以及草屯、南投縣等地,主要服務南投、台中地區之大眾旅次需求。
- 藍線:自東海大學/榮總經中港路至台中車站及太平市,連接台中-西屯及台中-太平二主要運輸走廊。
- 綠線:自北屯經台中市文心路、文心南路至台灣高鐵台中站,連接台中-北屯及台中-烏日兩主要運輸走廊,以弧狀線通過市區,並與紅線相互補為環狀。
預定第一期施工的路線:
綠線(北屯舊社-台灣高鐵台中站)
藍線(東海大學-太平)
[编辑] 公車客運
- 主條目:台中市公車
台中市主要的公車轉運站,是與區域週邊聯絡的重要站點。
- 東區干城車站,雙十路上,南距台鐵台中車站約300公尺,曾是台中市最大的公車轉運站,但因土地問題目前暫停使用。
- 中區台中客運總站,位於台鐵台中車站對面。
- 中區綠川車站,為河岸走道與公車站牌結合,仁友客運和台中客運在此設站。
- 中區興中轉運站,位於中正路與大誠街交接口,設有大台中旅遊服務中心。
- 西屯區中港轉運站,位於中港路與安和路交接口,是為統聯客運市區公車、國道客運線轉運站,近鄰中山高速公路台中交流道。
- 西屯區朝馬轉運站,主要位於中港路與朝富路交接口,目前有國光客運、和欣客運、飛狗巴士等國道客運皆在此設站,近鄰中山高速公路台中交流道和新光三越台中店,目前是台中市最大的公車及國道轉運站。
[编辑] 旅遊
- 百貨及購物中心
- 公園
請參看:大台中觀光旅遊網
[编辑] 教育
[编辑] 社會教育
[编辑] 體育
- 國立台中體育場
- 國立台中棒球場
- 台中洲際棒球場
[编辑] 政治
[编辑] 2001年台中市長選舉
|
[编辑] 2005年市長選舉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數 |
得票率 |
結果 |
---|---|---|---|---|---|
1 |
無 |
李貴富 |
1,897 |
0.42% |
|
2 |
沈智慧 |
10,061 |
2.23% |
||
3 |
林佳龍 |
175,592 |
39.00% |
||
4 |
胡志強 |
262,667 |
58.35% |
[编辑] 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
- 8席
|
|
[编辑] 姊妹市
自1965年起,台中市在世界各地共締結了17個姊妹市。
[编辑] 美洲
[编辑] 亞洲、非洲與大洋洲
[编辑] 參考資料
- ↑ 2006年6月號、240期遠見雜誌「2006年縣市總體競爭力」評比
[编辑] 外部連結
台中市行政區劃 | ||
---|---|---|
市轄區: | 西區 | 北區 | 南區 | 東區 中區 | 南屯區 | 西屯區 | 北屯區 |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實際管轄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