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改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市區改正在台灣,是指1895年-1925年台灣總督府對台灣大小都市所研擬的都市發展計劃。1930年代,該市區改正計劃改名為「都市計畫」。
[编辑] 簡介
1895年,台灣日治時期開始,初期,台灣總督府建設多注重於應急的衛生工程與軍防建設。1899年8月,台灣總督府以台北為重點,對台灣數大城市採取約五年的建設計劃,名曰「第一次市區改正」,該計劃以舊有道路的改進與新設道路的擬定為主。以台北為例,該計劃訂定了拆除臺北城牆的計劃,並整建西門町作為日本新移民住宅。
1901年總督府公告第二次市區改正計畫公告,除了台北市之外,還將重點移往台中為主,該計劃實施地區為臺北南門城外與東門附近一帶外,也開發台中車站等周圍地區。這兩次改正計畫均以水溝與基礎道路改善為重點,其目的為應付日本新移民。
較完備的市區改正為1905年8月,其城市不但包含台南等大城市,也有人口容量的設計。1917年止,台灣有20個市街庄進行市區改正。至1943年,包含更名後的都市計劃,台灣總督府共在臺灣全島超過70個以上大小城市,實施市區改正。事實上,今日台灣許多城市仍沿用當時的都市計劃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