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政治史,中國政治狀況的历史。
目录 |
[编辑] 概況
[编辑] 古代中國政治
原始社会以氏族部落构成。后来逐渐出现中央政权。堯、舜、禹时代采用禅让制继承统治权。传说禹的儿子啟建立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周代采用封建制,诸侯的权力很大。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帝制王朝,皇帝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王朝内部,由前任国王或皇帝的儿子继承王位。自秦以后,中国主要采用郡县制和中央集权。通常的情况是一个王朝在建立的初期可以励精图治,国家处于上升阶段。之后开始守成,社会矛盾逐渐积累。在王朝的末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通过大规模的战争结束旧王朝,建立异姓的新王朝。或者是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导致旧王朝的覆灭。
帝制和中央集权强化了统一的国家观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描述了中国在统一和分裂的状态间不断循环的历史。
[编辑] 近代中國政治
清朝末期,满清统治者受到内外压力,中国出现了立宪与保皇之争。清朝统治的结束后,中国告别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开启了共和的大门。民国初期,军伐混战。北伐结束后,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实际控制了一些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国共内战后,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大陆地区的控制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中華民國政府则撤退至臺灣地区。两岸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
[编辑] 現狀
目前有四部宪法或基本法分别适用于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编辑] 一个或两个中国
“中國”一词在政治上至少有两种解释:
1911年到1949年,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中国政府是中华民国政府。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中华民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1949年内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到台湾,中國共产党在大陸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到1971年,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此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代表。
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灣後,中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灣的中華民國各自宣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双方在宪法层次没有放弃对对方领土的主权,但在現實中卻互不隶属,由全然不同的政府各自統治。国民党政府向来声称负有光复大陆国土,重建中华民国的历史使命。共产党政府则一贯以“解放台湾”为解决两岸关系问题的口号。1988年,李登辉在台湾执政之後,“自由民主,統一中國”取代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2000年,中华民国由民主進步黨執政后,逐漸改變了迁台以後國民黨政府的两岸政策,转而積極推進所谓臺灣正名運動,并进行所谓台灣本土化教學的教育改革,試圖使台灣人民“脫離傳統的大中華史觀和大一統思想”,並聲稱只要臺灣人民同意,不排除臺灣海峽兩岸將來建立任何一種關係的可能。
而在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則積極在國際社會上主張「中華民國已被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并且「台湾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兩岸关系在如此的刺激之下变得极为危险。
臺灣人方面,對於國家認同與歸屬的問題並沒有一致的見解。許多台灣人所認同的國家是“中华民国”,認為中国是指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澎金马的整个大中华地区。有部份台灣人認為兩岸的現況就是「兩個中國」,亦即中國處在分裂狀態。部份的台灣人則認為,「中國」指的是中國大陸地區,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臺灣」本身即一主權獨立的國家,她的國名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並不否認自身中華文化的傳承。部分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認為“大陆人”才是“中國人”。臺灣有人認為,正是中共政府的政策和行為,助長了台灣獨立觀點的成長。
中國大陸的很多人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且這個中國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有人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中国指的是孙中山等人建立的中华民国。中國大陸有很多人對臺灣的台独政治力量极为不满,認為“政治是政治,國家是國家,你可以不認同共產黨或者国民党,但不能否認自己是中國人”。
有人认为隨著海峡兩岸之间經貿交流日深,两岸在事实上已不可分割,在中国大陆民主化以后,两岸也終究会在政治問題上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