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制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PAL制式是電視廣播中色彩編碼的一種方法。全名為 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除了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使用 NTSC制式 ,中東、法國及東歐採用 SECAM制式 以外,世界上大部份地區都是採用 PAL。PAL 由德國人 Walter Bruch 在1967年提出,當時他是為德律風根(Telefunken)工作。「PAL」有時亦被用來指625 線,每秒25格,隔行掃瞄, PAL色彩編碼的電視制式。
[编辑] 原理
PAL 發明的原意是要在兼容原有黑白電視廣播格式的情況下加入彩色訊號。PAL 的原理與 NTSC 接近。「逐行倒相」的意思是每行掃瞄線的彩色訊號,會跟上一行倒相。作用是自動改正在傳播中可能出現的錯相。早期的 PAL 電視機沒有特別的組件改正錯相,有時嚴重的錯相仍然會被肉眼明顯看到。近年的電視會把上行的色彩訊號跟下一行的平均起來才顯示。這樣 PAL 的垂直色彩解像度會低於NTSC 。但由於人眼對色彩的靈敏不及對光暗,因此這並不是明顯問題。
NTSC 電視機需要色彩控制 (tint control) 來手動調節顏色。這亦是 NTSC 的最大缺憾之一。另外,有人暱稱 NTSC 為 Never The Same Color (不會出現一樣的色彩)、稱 PAL 為 Perfect At Last 、稱 SECAM 為 System Essentially Contrary to American Method(本質上有別與美國的系統)。
[编辑] 不同的 PAL
PAL 本身是指色彩系統,經常被配以 625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的電視廣播格式: 如 B, G, H, I ,N。亦有PAL是配以其他解像度的格式:例如巴西使用的 M廣播格式為 525 線,29.97格 (與NTSC 格式一樣),用NTSC 彩色副載波,但巴西是使用 PAL彩色編碼的。現在大部分的 PAL 電視機都能收看以上所有不同系統格式的PAL。很多 PAL 電視機更能同時收看基頻的 NTSC-M ,例如電視遊戲機、錄影機等等的 NTSC 訊號。但是它們卻不一定可以接收NTSC 廣播。
當影像訊號是以基頻傳送時(例如電視遊戲機、錄影機等等),便再沒有以上所說,各種以"字母"區分廣播格式的分別了。這程況下,PAL 的意思是指:625 條掃瞄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PAL 色彩編碼。對數碼影像如 DVD 或 數碼廣播,色彩編碼亦沒有分別,這情況下 PAL 是指:625 條掃瞄線,每秒25格畫面,隔行掃瞄;即是跟 SECAM 一模一樣。
英國、香港、澳門使用的是 PAL-I。中國大陸使用的是 PAL-D、新加坡使用的是 PAL B/G 或 D/K。
[编辑] PAL 放送的電影
電影一般是以每秒 24 格拍攝。電影在 PAL 制式電視播影時會以每秒25 格播放,播放的速度因而比電影院內或 NTSC 電視廣播加快了 4%。這種差別不太明顯,但電影內的音樂會因而變得高了一個半音。如果電視台在廣播時沒有加以調校補償,小心聆聽便會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