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轰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庆大轰炸指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对战时中国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 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期間日本对重庆實施轟炸超過200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弹11500枚以上。重慶死於轟炸者10,000以上,超過10,000幢房屋被毀,市區大部份繁華地區被破壞。日本對重慶實施的空襲,是繼德國在1937年4月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Guernica)平民實施轟炸之後,歷史上最先實行的戰略轟炸。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製造大量平民殺傷,以瓦解對方抵抗的士氣。故此轟炸時不分前綫及後方,亦不以軍事目標為主要對象,反而多以為居民区、繁华的商业区等為目標。之後二次大戰中德國對英國考文垂的空襲;英、美對德國的空襲,皆為同樣的手法。日本轟炸重慶時首次大量使用燃燒彈,用以燃燒市區的房屋。到了二次大戰的末期,美國亦以相同的手段對付日本,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燃燒轟炸。
[编辑] 經過
1937年7月七七事變後,中國展開對日抗戰。11月,國軍在淞滬抗戰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機,國民政府在11月20日起遷往重慶作為戰時首都。
1938年初至1938年底,日本對重慶主要為試探性的轟炸。出動的架次較少,多數為陸軍航空隊。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後,日軍在日皇的命令下開始向重慶實施戰略轟炸,目的是希望震撼作為戰時首都的重慶,打擊中國政府抗戰的意志。同年12月底起,由陸軍對重慶開始實施戰略轟炸。1939年5月,改以海軍實行轟炸。5月3日及4日,日機從武漢起飛,連逐轟炸重慶市中心區,並且大量使用燃燒彈。重慶市中心大火兩日,商業街道被燒成廢虛,2000人以上死亡,十萬人以上無家可歸。外國使館亦受波及。此次轟炸稱五三、五四大轟炸。
1940年5月,日本大本營發動《101號作戰》,由陸、海軍同時對中國後方進行轟炸。陸軍主要以山西運城為基地,海軍主要基地為漢口。轟炸重慶的日機超過2,000架次。8月19日的轟炸尤為慘烈,日本海軍投入超過140架轟炸機,以零式戰機護航轟炸,重慶2000多戶民居被毀,稱八一九大轰炸。
1941年初,日軍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先向中國集中力量進行空襲,發動名為《102號作戰》的大規模轟炸。在1月至8月,超過3,000架次飛機空襲重慶,當中包括夜間空襲。6月5日,從傍晚起至午夜連續對重慶實施多小時轟炸。重慶市內的一個主要防空洞部份通風口被炸塌引致洞內通風不足,洞內市民因呼吸困難擠往洞口,造成互相踐踏,估計數以千人死亡;稱為六五隧道惨案。
1941年中以後,日軍為準備在太平洋發動戰爭,陸、海軍航空隊主力從中國抽出。之後對重慶只有零星轟炸。到了1943年8月以後,日軍再無能力空襲重慶,重庆大轰炸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