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幣,常稱舊臺幣以與新臺幣辨別,於1945年5月22日發行。當時舊臺幣被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台灣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所發行的臺灣銀行券與國民政府的臺幣一比一兌換。由於當時中國大陸戰後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臺灣未使用當時通行於中國大陸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臺幣。但由於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連帶也使舊臺幣幣值大幅貶值,造成臺灣物價水準急遽上揚。
在1949年6月15日新臺幣發行,明訂40,000元舊台幣兌換1元新台幣,舊臺幣被淘汰。
[编辑] 概覽
[编辑] 第一批凸版印刷票
中央印製廠上海廠(今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上海印钞厂)印製。
[编辑] 第二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印刷票,(低面額)
中央印製廠上海廠印製,國父孫中山像為鞠文俊雕刻。
[编辑] 第三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印刷票,(高面額)
中央印製廠上海廠印製,國父孫中山像為鞠文俊雕刻。
[编辑] 第四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圖面配平版底紋印刷票
臺灣銀行第一印刷廠印製,國父孫中山像為鮑良玉雕刻。
[编辑] 第五批特高面額定額本票
臺灣銀行第一印刷廠印製。
[编辑] 第六批特高面額印刷票
图案 |
说明 |
|
紅色调,平版,中央印製廠台北廠印製,于1949年5月17日发行。 |
|
正面紅色调、背面綠色调,臺灣銀行第一印刷廠印製,未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