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性別: | 男 |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籍貫: | 陝西省華縣 |
出生: | 1907年10月1日 |
逝世: | 1977年6月22日 |
學歷 | |
|
|
經歷 | |
|
胡璉(1907年—1977年),字伯玉,陝西人,黃埔軍校四期畢业、蔣中正嫡系,屬於陳誠的土木系人馬,是國民黨政權統治大陸後期的著名將領。
[编辑] 生平
胡璉自軍校畢業後,歷任第11師第18軍各要職主官,之後參與第一階段國共內戰,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與之後國共內戰的全面戰爭。
胡璉在抗日戰爭時曾以第11師師長,於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牌要塞,有效打擊日軍自長江三峽進窺重慶的舉動,榮獲青天白日勳章,在該軍中有善打硬仗之稱。胡璉的第18軍(共軍稱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在國共內戰中以整編第11師縱橫中原戰場,當面之敵劉伯承、陳毅等共軍雖屢戰屢勝,但未能占得胡璉上風,甚至在山東的南麻戰役,陳毅的華東野戰軍更吃了敗仗,鍛羽而去,此役被中華民國國防部列為24個經典戰役之一。之後,人民解放軍在淮海戰役(臺灣稱徐蚌會戰)前,不再與胡璉正面交手。
在國共主力決戰前,整編第11師先是恢復為第18軍,後再擴編為第12兵團。之後黃維擔任兵團司令官,胡為副司令官。淮海戰役爆發前夕,胡璉因父喪丁憂,暫離軍職;黃維用兵猶疑不決,關鍵時刻又過於莽撞,被視為第12兵團覆滅的主因。
第12兵團被全殲,兵團司令官黃維、第18軍軍長楊伯濤被俘,胡琏乘坦克突出重圍,但亦受重傷,嗣即在上海接受手術。手術後,接受蔣中正的命令,重建第12兵團。經過半年重整,這支重建過的第12兵團,遂在1949年的金門戰役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1949年來臺後,胡璉歷任金門防衛司令、陸軍副總司令、中華民國駐越南大使。
胡璉在金防部司令任內,經歷1950年的古寧頭戰役與1958年的金門砲戰,其中古寧頭戰役成功擊潰解放軍的登陸,晉升為上將。其後又晉升為國民政府軍陸軍一級上將。但胡璉為人不喜逢迎,據記載在金防部司令、福建省主席任內,時任國防部副部長的蔣經國(時為中將)曾前來視察,胡未到機場迎接,以後遂調離前線,脫除兵權,派往戰事激烈的南越擔任大使職務,最後調總統府戰略顧問閒職終老。
胡璉素喜讀史,脫下軍服後,於1974年進入臺大歷史研究所旁聽,結識了史學家李守孔,成為晚年好友。
[编辑] 著作
《泛述古寧頭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