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樂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乐知 (Young John Allen,1836年-1907年5月31日)是一位19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却以办报、办学、译书著称,对晚清时期的维新运动影响很大。他在华居留时间长达47年。
目录 |
[编辑] 一个人的传教站
林乐知生在美国乔治亚州(Georgia),幼年父母双亡,由姨母抚养长大。 他属于美国南方监理会(American Southern 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1860年来华,到上海后不久美国爆发南北战争,经费断绝,于是另辟蹊径,“每日上午在广方言馆教英文,午后赴江南制造局翻译外文书,夜间编辑报纸,主日则到处布道。十年间从末有片刻闲暇。”(傅兰雅语)
[编辑] 《万国公报》
- 1868年,他开始从事文字工作。创办《教会新报》(CHURCH NEWS),1874年改名教《万国公报》(A REVIEW OF THE TIMES,或 THE GLOBE MAGAZINE)。偏重于介绍“西学新知”,受到许多知识分子的欣赏。
- 《万国公报》是在中国发行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杂志。当时的人称“西学新知之总荟”意思就是说,当时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要了解西方的知识学问的话,一定要看万国公报。
- 甚至连李鸿章,张之洞这些重要的政府官员,乃至日本天皇都长期订阅这份杂志。因为这些是改革开放的比较维新变法,知道中国一定要接触西方世界的一群人,所以他们非常地看中这一个报。连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写的“致李鸿章书”,“上李鸿章书”都在《万国公报》里面发表的。林语堂称透过《万国公报》,林乐知成为他生命中,影响最大、决定命运的人物。1876年,清政府表彰他的贡献,授予他五品顶戴官衔。
- 后期《万国公报》作为广学会(CHRISTIAN LITERATURE SOCIETY FOR CHINA)的机关报,仍由他主编,售量约为四千份。一九○七年林氏病逝上海,「万国公报」也随之停刊。
- 1907年,在上海他死了。下他死了以后,《万国公报》的事文字工作停了。
[编辑] 中西书院与中西女塾
- 1882年,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培养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人才。第一次招生就招到学生四百多人,而当时圣约翰书院只不过七、八十人。
- 中西书院的正式校址建在虹口(今昆山路景灵堂对面,景灵堂原名景林堂,意为“景仰林乐知之堂”)
- 1900年,监理会决定合并苏州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宫巷中西书院(Kung Hang School,1896)和上海中西书院,扩建为东吴大学。校址苏州天赐庄。林乐知为董事长、孙乐文(David L. Anderson)为校长。东吴大学主楼命名为“林堂”。
- 「中西书院」并入东吴大学后,原有校舍改为东吴大学的第二附属中学。
- 1892年「中西女塾」(后来的中西女中)(McTyeire)在慕尔堂(今西藏路沐恩堂)西侧开学,学生多来自上海的富有家庭。
1907年5月31日在上海病逝。
[编辑] 著作
- 《全球五大洲女俗通考》(Women in All Lands)。
- 《中东战事本末》,1896年出版。披露甲午战争真相,批评中国存在的积习,震撼中国知识界。
- 《印度隶英十二益说》。
[编辑] 参見
天主教宣教士來華:
更正教宣教士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