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儒家 |
---|
儒家思想 |
仁 礼 |
儒家人物 |
孔子 孟子 荀子 |
儒家经典 |
《四书》《五经》《十三经》 |
历史发展 |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
相关事项 |
孔庙 孔子弟子 |
主题:中國文化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車、子居。父名激,母仇氏。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师承子思,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目录 |
[编辑] 身后荣辱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的。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编辑] 历代追封追谥
朝代 | 年代 | 帝王 | 封谥 |
---|---|---|---|
宋朝 | 元丰六年(1083年) | 宋神宗 | 邹国公 |
元朝 | 至顺元年(1330年) | 元文宗 | 邹国亚圣公 |
[编辑] 孟子世系
历代亚圣公:
- 四十五代孙 孟宁
- 五十四代孙 孟思谅,字友道
- 五十五代孙 孟克仁,字信夫
- 五十六代孙 孟希文,字士焕
- 五十七代孙 孟元,字长伯,弘治二年袭。
- 五十八代孙 孟公肇,孟元弟孟亨之子,字先文、孟公棨,孟元之子,字橐文
- 五十九代孙 孟彦璞,字朝玺,隆庆元年袭
- 六十代孙 孟承光,万历二十九年袭
- 六十一代孙 孟弘誉,天启三年袭
- 六十二代孙 孟闻玉,崇祯二年袭
- 六十三代孙 孟贞仁
- 六十四代孙 孟
- 六十五代孙 孟衍泰
- 六十六代孙 孟
- 六十七代孙 孟
- 六十八代孙 孟
- 六十九代孙 孟
- 七十代孙 孟
- 七十一代孙 孟
- 七十二代孙 孟
- 七十三代孙 孟庆棠
- 七十四代孙 孟繁骥 生于1908年。他1943年世袭接任“亚圣奉祀官”。1949年去了台湾。
- 七十五代孙 孟祥协
[编辑] 重要的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在《孟子》还写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有一定进步意义的见解。
孟子提出“性本善”与“一本论”,以“辟杨墨”而接续儒学道统;以“尽心知性知天”启心性儒学,被后世尊称为“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