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之间所签署的三个联合公报,包括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就解决美国向台出售武器问题的公告》(简称《八一七公报》)。这三个公报是中美在冷战时期开启对话和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基础,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部分在今天的重要性则更为显现,美国政府一直声称其两岸政策是基于“一个中国原则、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台湾关系法”制订的。
目录 |
[编辑] 上海公报
两国间的第一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是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在上海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于1972年2月28日签署。这个联合公报的特别之处在于,双方首先并没有回避各自的歧见,文件中阐明了两方不同的观点,然后表示双方愿意尊重对方的立场。随后再阐述双方达成的共识。
《上海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
- 两国对越南问题以及亚洲其他地区政治局势的不同看法;
- 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
- 国际争端应在尊重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等基础上解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亚洲建立霸权或在世界范围内划分利益范围;
- 中方反對美方在臺灣問題上所持立場,反對一中一臺、兩個中國、一國兩府、臺灣獨立和臺灣地位未定論;
- 美方认识到(acknowledge)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并对此不表异议(not to challenge),支持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将逐步减少在台美军设施和武装力量;
- 扩大两国民间交流与往来,为双边贸易提供便利;
- 保持接触管道;
《上海公报》是尼克松访华的主要成果,标志着中美关系的缓和。对美国而言,该公报的最主要意义在于拉拢了中国,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苏联及其卫星国家,利用中苏分裂加强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对于中国,虽然当时两国存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但是中国领导人认为因地理原因,苏联依然是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因此与美国改善关系对中国也有利。而今天,《上海公报》最大的意义则在于美国对中国首次正式表明了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
[编辑] 建交公报
《中美建交公报》全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于1979年1月1日正式发布,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立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在该公报中首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就保留与台湾的非官方往来。美国也認知(acknowledge)“台灣海峽兩岸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此一立場。两个国家也再次重申了反对任何国家在亚洲建立霸权的共识,暗示着两国对苏联的共同立场。
该建交公报在邓小平访问美国前夕公布,加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国际上的合法性,被該国政府視為一次外交胜利。而对在台湾的、依然坚持擁有全中国主权的中华民国政府而言,则是继被迫退出联合国之后在外交上的另一次打击。
[编辑] 八一七公报
《八一七》公报是于1982年8月17日签署的,也是三个联合公报中争议最大的一个公报,中国一直认为美国没有切实履行该公报中有关美国“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的承诺。该公报是为了彻底解决美国对台武器出售的问题而签订的,该问题在《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都未获得有效解决,双方只是阐明了各自的立场,但都未达成共识。但是在公报中,除了美方首次强调将逐步减少对台武器销售之外,中国则重申“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美国也对此表示“赞赏”。
美国在该公报中对对台售武问题对中方做出了明确的承诺,最重要的三条包括:
- 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
- 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
- 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
中国一直指责美国政府继续对台售武,而且数量和质量都不断提升,违反了该公报。而美国则以《台湾关系法》中对台关系的承诺,以及近年来两岸军力不对等为由,对于中方的抗议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