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895年台海登船臨檢事件發生於1895年10月21日,英國國籍所屬民間輪船「塞-{里}-斯輪」(Thales)於距離中國廈門港港口15海哩遠的台灣海峽公海上,遭日本海軍艦隊扣押,而其扣押理由,是為了搜捕追查喬裝成老嫗的台灣民主國總統劉永福。
該事件經英國駐日公使-{向}-日本明治政府提出嚴重抗議後,日本政府與軍方立即鄭重向英國致歉,而英國礙於日政府即將對英國採購的大批軍船船隻計劃,也於退讓下,與日本政府達成不追究賠償之和解。
該事件是英日同盟締結前的罕見英日衝突,也對日後同盟結成有若干影響。而在台灣,至今仍有「阿婆弄港」(讀音同「浪槓」)台灣話諺語來描繪劉永福化妝成老婦人以避免日軍臨檢的內渡過程。
目录 |
[编辑] 背景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下了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予日本。1895年夏初,日軍於台灣北部的澳底登陸,並與台灣民主國軍隊與民兵,展開名稱為乙未戰爭的五個月之久戰事。此戰爭從1895年5月29日日軍登陸台灣後至同年10月,整整約略持續了5個月,並共造成台灣方面14000名兵勇戰死。而在戰役雖僅戰死164名的日本遠征軍,卻也因為台灣的瘴癘陣亡了4700名兵士,其中還包括在日本頗有盛名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與山根信成少將。
其中,在乙未戰爭領導對日戰事最力的黑旗軍將領劉永福,雖未接受台灣民主國總統之位,但於台南城指揮為數不多黑旗軍於東石與布袋與日軍對戰。1895年10月18日,於布袋嘴與乃木希典軍隊交戰失利的劉永福棄台南城離台。他化妝為老嫗,從位於台南市區總統行館(今 大天后宮)趕至台南安平港,並連同20名隨從,委身匿於中國籍戎克船船艙內,隔日隨即改乘轉搭英國國籍商船「塞-{里}-斯輪」內渡至中國廈門。
越數日,台南士紳推舉英國牧師巴克禮協助日軍和平進城。至此,台灣展開50年之久的日治時期。
[编辑] 事件經過
10月20日,目的地為中國廈門的英國國籍所屬民間輪船「塞-{里}-斯輪」(Thales,臺灣通史作爹利士)搭載800名乘客順利從台灣台南的安平港出發。船程約整日餘的該中台行程,於10月21日,到達於距離中國廈門港港口15海哩(折合公制約28公里)遠的台灣海峽公海上。
在此公海上,塞里斯輪突然遭巡弋公海上的日本海軍巡洋艦八重山艦及所屬艦隊喝令停船,並在武力扣押船隻後,以武裝人員強行登船臨檢。日軍一一搜索船上800名乘客後,並欲帶走被識破的劉永福及其隨從七名,並稱其為「叛亂嫌疑犯」。不過此舉遭塞-{里}-斯輪船長以不合國際公法所拒絕,兩造於公海上僵持竟日。
10月23日,輾轉獲知臨檢事件的英國駐日公使亞奈斯特·撒透經過安排會見伊藤博文首相,並針對該事件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後,陸續提出數點要求。第一,請首相知會日本八重山艦隊司令,立即停止船上搜捕事件,並在「收到英國指令之前,暫時擱置」逮捕計劃。第二,英國連同法國兩國,強烈要求日本政府與軍方處分本事件負責人。第三,八重山船艦立即放行「塞-{里}-斯輪」船隻及其扣押的劉永福等人,第四,除賠償船主損失外,並要求八重山巡洋艦施放禮炮向「塞-{里}-斯輪上的英國國旗」道歉。
[编辑] 外交交涉
經折衝了解後,日本政府與軍方承認過失。據日本外交文書第28卷記載,日本政府表示臨檢事件誤解原因在於船艦艦隊司令與臨檢執行官兵「不熟悉《土匪搜索訓令》」。日方除了表示遺憾外,也聲明願意賠償船主延誤船期等之全部損失。同日,日本艦隊退讓,除了派遣兩名士官隨同輪船進入廈門之外,不但准予輪船依預定航線駛入中國廈門港,也放行中國將領劉永福及其20名隨從。另一方面,英國與法國則放棄禮炮、追究事責與請求賠償的先前對日數點要求。
據英國駐日公使亞奈斯特·撒透日記顯示,英國政府之所以放棄先前強硬究責及施放禮炮要求,在於日本海軍同年進行的龐大造艦計劃,該計劃預計建造15000噸一級戰艦4艘,七千噸一級巡洋艦3艘,吉野級4500噸二級巡洋艦4艘,總工程費達1億8千萬日幣。因為英國造船商對此與美國船商強烈競標,深怕此事件影響購船計劃。在此情形下,注重商業利益的英國政府,隨即放低姿態,放棄對日軍的求償。
[编辑] 阿婆弄港
雖然清史與台灣通史等文獻強調乙未戰爭臺方守軍為劉永福與原來清官員率領的黑旗軍與廣勇。不過如美國記者Davison目睹的場景描述,中國軍隊常是:「華兵互相吵鬧,殺害軍官,勒索搶劫,橫行無忌」,反觀台灣三峽至台灣中南部的台灣兵勇,才是該戰爭主角。也就是這樣,搭乘塞-{里}-斯輪的台灣民主國總統劉永福順利內渡後,例如屏東六堆的客家兵勇仍與日軍交戰,直到日軍使用火攻戰術攻佔該鄉為止。
因為該臨檢事件差點遭逮捕的劉永福,雖然順利內渡回鄉,但是裝扮老太婆與身攜寵物的模樣,被英日兩方媒體與外交文件披露,也令部分台灣人不滿。根據此「劉永福化妝老阿婆,以躲過日軍臨檢」的事件敘述,台灣日後流傳著「阿婆弄港」(或阿婆仔弄港)的台灣話諺語。此諺語除了「將士臨陣脫逃」的負面意思外,也引申為代表「溜之大吉」的日常用語,該諺語至今仍於台灣境內通用。
[编辑] 參考文獻與資料
- 古野直也。總督府到總統府[M]。謝森展,譯。台北: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 連橫。台灣通史[M]。
- 日軍參謀總部。攻台戰紀[M]。許佩賢,譯。台北:遠流出版,1996年。ISBN 9573227029。
- 台灣歷史教室 西元1891-1900年 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 - 於2006年12月4日造訪。
- 李筱峰-追思抗日烈士吳湯興有感 - 自由時報 - 2006年8月27日 於2006年12月4日存取
- 宜蘭縣鄉土教材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