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哲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道教系列條目 |
---|
基本教義 |
道 - 德 - 三清 - 修煉 |
重要人物 |
老子 - 庄子 - 张道陵 |
张角 - 葛洪 - 陈抟 - 王重阳 |
道教神仙 |
元始天尊 - 靈寶天尊 - 道德天尊 |
玉皇大帝 - 西王母 - 八仙 |
道教宗派 |
正一道 - 全真道 |
道教典籍 |
道德经 - 南华经 |
洞天福地 |
十洲三島 - 十大洞天 |
三十六小洞天 - 七十二福地 |
维基宗教主题 |
道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傳統文化中,道表示終極真理。孔子說:「朝聞道,夕可死矣。」
道是一种法则,包括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其含义是深奧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说。但深入閲讀 道德經,可以了解老子對道的含義做進一步的闡明。
道理是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是事物的规律,因此,道是一切的本源。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要守地的法则,地要守天的法则,天要守道的法则,而只有道是自在的,本源的。 道也是道路的意思。是事物发展路径。路径是事物规律的外在体现。因此,道理与道 路就统一了。 回到老子开宗明意的 “道可道,非常道”,就可深一步理解:由于人认识的局限性,我们所说的道都只是真正道的一部分,无法窥见道的全貌,故无法反映道的本质。例如我们说这是一张桌子,可那是我们的说法,它是什么呢?是一堆木头,还是一堆原子,都只反映了它的一个侧面。
《周易》把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的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
在 道德經中,老子大量闡發了道是阴阳對比,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觀點:“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又說:“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 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儒家經典易傳~系辞說:「一阴一阳之谓道.」,「 天之道, 曰阴与阳.」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
從時間順序上,《周易》最早,「文王居爾演周易」,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老子的道德經和孔子的論語則同為春秋時代的作品;易傳,現今多數學者均認爲應是戰國時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