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主義建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解構主義建築是在80年代晚期開始的後現代建築的發展。它的特別之處為破碎的想法,非線性設計的過程, 有興趣在結構的表面或和明顯非歐幾里得幾何上花點功夫,形成在建築學設計原則的變形與移位,譬如一些結構與大廈封套.[1]大廈的完成視覺外觀利用不可預料和受控紛亂描繪的刺激出現了無數的解構主義的"樣式"。
一些解構主義的建築師受到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文字和他解構的想法的影響。雖然這個影響的程度仍然對受到懷疑; 而其他人則被重申的俄國人構成主義運動中的幾何學不平衡想法所影響。在解構主義,也有對其它二十世紀運動作另外的參考: 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互相作用,表現主義, 立體派, 簡約主義及當代藝術。解構主義的全面嘗試,就是讓建築學遠離那些實習者所看見的現代主義的束緊規範 ,譬如「形式跟隨功能」,「形式的純度」,「材料的真我」和「結構的表達」。
在解構主義運動的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1982年拉維列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 的建築設計競爭(特別德希達和彼得·艾森曼的作品 並且柏納德·楚米的得獎作品), 1988年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紐約的解構主義建築展覽, 由菲利普·約翰遜和馬克·威格利組織, 還有1989年初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由彼得·艾森曼設計的衛克斯那藝術中心(Wexner Center for the Arts)。
目录 |
[编辑] 歷史,內容與影響
[编辑]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當代建築學中的解構主義是與現代主義的合理性剛好對立。它與後現代主義的關係是斷然並且是相反。雖然後現代主義者和未成熟的解構主義建築師沿著雙方在《對立期刊》(1973–84出版)中出版了一些理論, 那本期刊的內容卻標記著兩個運動之間一個決裂的開始。對於建築學和建築歷史,解構採取了對抗的姿態, 想要脫離和拆解建築學。當後現代主義返回接受了現代主義所避開的歷史誘捕, 解構主義拒絕了後現代採納的折衷性的歷史參考和裝飾品。這種拒絕順從著許多現代作品的反歷史主義,並且它是作為新運動定義的一部份。
再者《對立期刊》關於解構主義建築從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分離出來的其他文章就是1966年羅伯.范裘力(Robert Venturi)所出版的《建築學的複雜性與矛盾》。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建築的要點是複雜性與矛盾,正正與現代的純潔和簡潔相矛盾。自從文章出版以後,功能主義建築和理性主義建築,這兩個現代主義建築的分支正受到後現代主義和解構主義建築的範例所顛覆。後現代主義把范裘力的文章解讀為,裝飾品和歷史暗示能夠使建築更豐富,這是現代主義所放棄。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甚至在經濟和細小的建築上都傾力重新利用裝飾品,羅伯·范裘力的"裝飾的小屋"概念所恰當地描述的用功地方。設計的理性主義逐漸消失但建築物的功能主義卻某個程度保持不變。這與范裘力的另一個偉大的著作,[2]所說的十分接近,當中認為符號和裝飾品可以應用到實用建築身上,並且逐漸灌輸記號學的哲學複雜性。
解構主義者對《建築學的複雜性與矛盾》的解讀相當不同。基本的大廈在解構主義是充滿問題和複雜的主題,沒有為裝飾分離。像後現代主義者范裘力不把裝飾品和功能分離,大廈的功能方面表示了疑問。幾何對解構主義者正如裝飾品對後現代主義者,都是複雜化的主題,並且反過來是幾何的複雜化。這也適用於解構主義大廈的功能、結構和空間方面。解構主義建築中的複雜一個例子,就是法蘭克·蓋瑞在德國萊茵河畔威城的威察設計博物館,一個現代主義藝術畫廊採取了典型和樸實的白色立方體並且使用了立體派的幾何回憶和抽象表現主義來解構它。當採取現代主義時,特別是那些國際樣式,它的白色灰泥皮膚是回憶作為一個起點,這推翻了現代派樸素的功能方面。《建築學的複雜性與矛盾》的另一個解讀的例子,就是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的衛克斯那藝術中心。他採取城堡作為原始模型,然後灌輸一系列的切割的複雜性和破碎。三維柵格有些任意地通過大廈奔跑。作為在現代主義的參考配件,柵格與城堡的中世紀互相碰撞。一些柵格故意地不到達地面,在樓梯盤旋創造神經過敏的心神不安感覺與柱體的結構目的互相衝突。衛克斯那藝術中心解構了城堡的原型和以衝突和區別的方式交回它的空間和結構 。
[编辑] 解構主義哲學
對於建築理論,解構主義哲學的主要渠道是通過哲學家雅克·德希達與彼得·艾森曼的影響力。艾森曼從解構文藝運動和根據Chora L Works記載的在拉維列特公園競選項目與德希達的合作中悟出了一套哲學。德希達、艾森曼和丹尼爾·李伯斯金都關心在場形上學。[3]這也成了建築理論解構主義哲學的主要課題。「此在」與「不此在」的辯證或者「實在」與「空虛」都常見於艾森曼的建築項目。德希達和艾森曼都相信所在地就是建築,而「此在」與「不此在」的辯證則存在於建構與解構之中。[4]
根據德希達,當碰上了古典詮釋結構,便最好為文字解讀一下。任何建築的解構「deconstruction」都需要某類原型建構「construction」的存在。這是對靈活變奏而強烈地建立的一種恆常期望。[5]弗蘭克·蓋里自己的聖塔莫尼卡居所的設計被譽為標準主題的原型變化。最初只是普通居所,後來蓋里所改動了重量、空間的運用及借用一些惡搞的元素。這就成了解構主義建築的例子。[6]
再者,關於德希達對在場形上學和解構的概念,他的蹤影和抹除的概念暗藏在他哲學的文章中。[7]李伯斯金曾構想了許多他早期的項目作為文字或演講的形式並且經常與具體詩歌的形式打交道。他從書本構思建築雕塑,常常把文字佈滿模型的表面,讓他的建築成了他的寫作。李伯斯金在文章中及柏林猶太博物館的項目中採用了蹤影和抹除的概念。這間博物館被設想為浩劫的痕跡和淡出,意欲讓它的主題容易理解和充滿傷感。譬如,林瓔的越南退伍軍人紀念碑、艾森曼的歐洲被謀殺的猶太人紀念碑也反映了蹤影和抹除的主題。
[编辑] 建構主義建築與俄羅斯未來主義
其他大型的建築都是從二十世紀初期俄羅斯的建構主義與未來主義運動中得到啟發。
賈柏(Naum Gabo)、利西斯基(El Lissitzky)、马列维奇、亞歷山大·羅欽可,這些藝術家影響了建構主義者如扎哈·哈迪德和藍天公司(Coop Himmelb(l)au)對幾何形式的構圖觀感。解構主義和建構主義都是關於抽象混集的構造。
[编辑] 參見
[编辑] 備註
- ↑ 由德希達(Jacques Derrida)介紹的胡塞爾的《幾何的起源》
- ↑ 羅伯·范裘力 ,《從拉斯維加斯學習》
- ↑ 丹尼爾·李伯斯金,"Imperial War Museum North Earth Time" 引述 "This project develops the realm of the in between, the inter-est.... Pointing to that which is absent"。(2006年4月)
- ↑ Eisenman and Derrida, Chora l Works
- ↑ 德希達,Of Grammatology
- ↑ (英文) Holloway, Robert (1994)."Mattaclarking" Dissertation Exploring the work of Gordon Matta-Clark. Retrieved April, 2006.
- ↑ 德希達,Of Grammatology (1967)
[编辑] 參考文獻
- Derrida, Jacques (1976). Of Grammatology, (hardcover: ISBN 0801818419, paperback: ISBN 0801818796, corrected edition: ISBN 0801858305) trans.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德希達的《書寫學》
- Derrida, Jacques & Eisenman, Peter (1997). Chora l Works. Monacelli Press. ISBN 1885254407.
- Derrida, Jacques & Husserl, Edmund (1989). Edmund Husserl's Origin of Geometry: An Introducti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ISBN 0803265808 德希達的《胡塞爾的〈幾何學起源〉之導論》
- Frampton, Kenneth (1992).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Thames & Hudson- Third Edition. ISBN 0500202575
- Johnson, Phillip & Wigley, Mark (1988). Deconstructivist Architecture: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ISBN 087070298X
- Hays, K.M. (edited) (1998). Oppositions Reader.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ISBN 1568981538
- Kandinsky, Wassily. Point and Line to Plane. Dov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ISBN 0-486-23808-3
- Rickey, George (1995). Constructivism: Origins and Evolution. George Braziller; Revised edition. ISBN 0807613819
- Tschumi, Bernard (1994). Architecture and Disjunction.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ISBN 0262200945
- Van der Straeten, Bart. Image and Narrative – The Uncanny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Deconstruction Retrieved April, 2006.
- Venturi, Robert (1966).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Press, New York. ISBN 0870702823
- Venturi, Robert (1977). Learning from Las Vegas (with D. Scott Brown and S. Izenour), Cambridge MA, 1972, revised 1977. ISBN 026272006X
- Wigley, Mark (1995). The Architecture of Deconstruction: Derrida's Haunt. The MIT Press. ISBN 0262731142.
[编辑] 外部鏈接
- (英文)Archpedia website
- (英文)Coop Himmelb(l)au
- (英文)Eisenman's Site
- (英文)http://www.zaha-hadid.com/profile.html Hadid's Site]
- (英文)Charles Jencks Website
- (英文)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Rem Koolhaas'firm
- (英文)Libeskind Website
- (德文)Wiener Postmode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