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爭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媒體爭議是指台灣媒體的報導和採訪缺乏專業水準而引發的社會爭議,一般認為起點起自於2000年八掌溪事件。部份認定該亂象的民眾認為:台灣雖享有高度的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環境,但因激烈市場競爭與明顯政治立場,媒體的報導本身常成為爭議的主角。在此認知下,台灣部分學者興起了與媒體對抗運動以抗議及試圖解決此爭議。
目录 |
[编辑] 背景
台灣因隨著媒體的增多[1],過去平實的報導風格已不能保證留住閱聽人;於是各種爭議性高的報導逐漸成為主流的版面。导致在今日,台灣媒體的可信度正受到質疑:自由之家的評比報告指稱,台灣媒體被認為是「煽色腥的、商業化的與黨性頑強的」(sensational, commercialized, and overly partisan);《洛杉磯時報》在一篇敘述台灣媒體現狀的報導中,將標題訂為〈他們無能力處理事實〉(They Can't Handle the Truth)[3]
台湾是世界上将收视率与广告价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台湾的收视率调查结果长期由AGB尼尔森所垄断,而AGB尼尔森的收视结果则是根据个体家庭得出。由于一些安装收视器的家庭属于社会较低阶层,这些人的阅听倾向在没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媒体节目的走向,一些人认为这是台湾媒体节目日益沉沦的原因。
同时,台湾解严以来,电视频道数增长数十倍,尽管广告额也有增长,但主要集中在新媒体中,旧媒体则不明显。无线电视的广告收入已连续6年负成长。有线电视也在2005年停止增长。
另外一方面,因為2000年代台灣執政之民進黨政府對媒體控制權的減少,導致媒體私有化,加上幾個重要的媒體仍由在野黨經營或立場偏向在野黨,因此部分台灣民眾認為此階段「媒體的客觀性幾乎等於無。」(《洛杉磯時報》)。在此認知下,台灣部分學者興起了與媒體對抗運動以抗議及試圖解決此爭議。[2]
2006年,愛德曼公關公司調查包括澳洲、中國、香港、印度、日本、馬來西亞、南韓、新加坡、台灣等國家或地區的媒體受信賴程度,台灣敬陪末座。愛德曼公關公司亞太區總裁Alan Vandermolen認為:台灣人批判性較高、台灣媒體競爭過度、台灣媒體偏向煽色腥走向等,都是導致台灣媒體形象不好的主因。根據法國「無疆界記者組織」2006年10月24日發布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最新年度評比,台灣從前一年的51名進步為43名,排名比日本的51名、美國的53名都高。但是台灣媒體受信賴程度在另一項調查中卻僅1%,是亞太最低[3]。
[编辑] 採訪爭議舉隅
[编辑] 與艾爾頓強在機場爆發口角衝突事件
2004年9月22日,台灣媒體記者與英國著名歌手艾爾頓強在機場爆發口角衝突。台灣媒體記者將艾爾頓強困在機場30分鐘後,對艾爾頓強的氣話:「滾開」(Fuck off)回以嚴重人身攻擊的「幹你」(Fuck you),並質問對方何不離開台灣。艾爾頓強將台灣媒體記者評為「骯髒無禮的豬」(vile pigs)。[4][5]
[编辑] 夏禕記者會,記者互飆髒話,全國直播
2005年5月15日21時42分,兩名媒體記者因搶鏡頭不和,而在夏禕記者會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衛星新聞採集)現場直播之下互罵髒話。[4]東森新聞台現場連線完整播出。事後,行政院新聞局認定東森新聞台違反善良風俗,罰款新台幣三十五萬元。
行政院新聞局的業務移轉至NCC之後,NCC也認為東森新聞台的違規行為違反善良風俗和公共秩序,而且「技術上可以預防」,所以判決東森需繳交罰鍰。東森不服,提起行政訴訟。2006年9月6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合議庭認為,東森身為衛星廣播電視,影響深遠,應對電視節目內容嚴加編審、過濾,不能以「現場連線無法即時消音」就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所以判決東森敗訴。東森新聞台執行副總馬詠睿回應,這是SNG連線會出現的問題,但尊重司法判決。
[编辑] 其他
- 採訪時愛問受訪者「請問你現在有什麼感想?」,尤以電子媒體記者最為嚴重,就連火災、空難或車禍等意外現場,均曾出現過此一問題。
- 2006年8月24日,《聯合報》記者丁萬鳴趁著採訪之便,高喊「阿扁下台」。[6]
- 電子媒體SNG車違規停放。[7]
[编辑] 報導爭議舉隅
[编辑] 災難報導
[编辑] 八掌溪事件
2000年7月12日17時10分左右,經濟部水利署第五河川局派人在嘉義縣番路鄉八掌溪吳鳳橋段河床施工,進行河床固體工程,8名工人因溪水突然暴漲受困水中,4名工人最後在媒體的全國即時轉播及家屬的眼前被溪水沖走。事發後媒體全天候不斷重複播放工人被沖走的畫面,引發全國的震驚與對政府的撻伐。媒體的過度報導與炒作新聞,尤其不斷重複受難者的鏡頭,也引發不少學者及教育者的批判[來源請求]。詳見八掌溪事件條目。
[编辑] 《壹週刊》記者SARS事件
2003年5月,台北市立和平醫院因SARS疫情而封院,台灣《壹週刊》兩名記者仍設法偷待在封鎖的和平醫院裡採訪攝影[5]。台北市新聞處處長吳育昇批評《壹週刊》之舉是「無視記者的人身安全」、「漠視新聞道德和新聞自律的原則」[6]。
[编辑] 電子媒體2004台灣911水災事件
2004年9月11日,台灣發生911水災。9月12日,《自由時報》刊出部分電視台記者故意「蹲在水裡連線」,造成「水淹及胸」假象的照片[7]。《自由時報》批評:「各家有線電視新聞主管,故意派出身高不到160公分的女記者,以記者瘦弱的體型凸顯惡水景況。……一位年代新聞的女記者,在汐止地區採訪的時候,不理會當地居民警告,一直往水深的方向走去,絲毫不顧旁邊還有電箱設施。……最讓觀眾咋舌的,就是民視男記者身穿泳衣,在髒水中邊游泳邊報導的片段,綜藝炒作已經到了什麼都不在乎的地步。也有觀眾認為,民視記者穿著緊身泳衣,以戲謔的言語形容水災,又以輕浮的態度訪問災民,這種『觀光報導』心態實在是台灣新聞的恥辱。」
- 有些電視台記者私底下向《自由時報》記者表示,「這些綜藝表演都是不得已的手段。一來,是為了自己公司的收視率;二來,如果因為新聞原則而不屑表演,外面有一大堆滿懷新聞夢的職場新人搶破頭要進電視台。今天自己不作,明天工作就不保。所以記者雖然滿心不願意,但是基於有線電視新聞惡性競爭的生態之下,還是不得不低頭。」
[编辑] 台視記者平宗正殉職事件
2004年10月25日,納坦颱風來襲時,台視記者平宗正接獲行政院長游錫堃將視察員山子分洪道之消息,在分洪隧道口等待,不慎被捲入洪水中溺斃。事後,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評論此事件,指出:平宗正殉職的原因,在於「媒體老闆、高層主管搶收視、搶閱讀率的『完全商業掛帥』心態」。[8]
[编辑] 暴力及刑事新聞處理
[编辑] 白曉燕命案
1997年4月至11月,白曉燕命案發生。在白案開頭未確認被害人安危之時,就有部分台灣媒體發布新聞,甚至公開歹徒的綁架照片;至白曉燕屍體被發現時,臺灣媒體不但派SNG車至現場以現場連線真播方式報導,對屍體的慘狀描述更是鉅細靡遺,隔天各大報也以大幅版面報導並附大量現場圖片。1997年8月19日,警方與歹徒發生槍戰。部分台灣媒體將警方的攻堅行動公開,被認為是造成除被當場格斃的林春生之外,其它兩位歹徒順利逃逸的原因。1997年11月18日,歹徒之一陳進興挾持南非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武官卓懋祺(McGill Alexander)一家五口。當時臺灣各新聞台不但在使館外圍進行連線報導,還爭相打電話採訪陳進興,將陳進興塑造出「黑色英雄」的形象。
[编辑] 林明樺綁架集團事件
2005年11月,台灣蔡姓商人遭林明樺集團綁架。人質尚未脫險之前,部分台灣平面及電子媒體以搶先報導相關新聞方式大幅刊載相關訊息。2005年11月26日,台灣行政院新聞局表示,人質未獲釋前就有媒體不當揭露,可能造成看管人質的集團份子撕票滅口以求自保;不僅妨礙警方辦案,危害人質安全;這種情況極為不妥,且已有違犯法令之虞。[9]
2005年11月28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與媒體改造學社,對部分媒體,包括聯合晚報、三立電視、中視、中央社、中天電視、東森電視、TVBS、民視、年代電視等媒體,在「林明樺綁架集團犯罪案」人質尚未脫險之前,以偷跑方式搶先報導相關新聞可能危及人質安全一事,表示譴責與遺憾,並呼籲各媒體簽訂「綁架新聞報導及採訪公約」。[10]
[编辑] 民視新聞等電子媒體狂播「-{林正杰}-毆打金恆煒」畫面
2006年8月24日晚間9點多,民視新聞台政論談話性節目《頭家來開講》來賓-{林正杰}-與金恆煒因意見不合,林揮拳向金,造成金鼻子掛彩流血。[11]自接下來的22:00新聞開始,除了民視新聞台播出自己的畫面之外,包含年代新聞台、東森新聞台、中天新聞台、三立新聞台(自23:00新聞開始)、TVBS-NEWS,皆曾以全螢幕、或分割鏡面的大框、或定格小框,持續不斷播出翻拍自民視新聞台的毆打畫面。以下是各频道的报道情况:
- 大多數頻道在金被打到流血後的畫面都有馬賽克。
- TVBS-NEWS一度先播放畫面到拳揮至金面前定格幾秒,再接下一個畫面時金已被毆打。但之後僅採取正常播放,被毆開始加馬賽克。
- 東森新聞台在金被毆前畫面正常播放,自被毆開始採取跳格後製。
- 民視僅在金被毆後,拍到他流血的鼻樑時才馬賽克。
[编辑] 話題人物炒作
[编辑] TVBS主播「薛(削)凱子事件」
2002年9月間,TVBS女主播薛楷莉因接受日本商人德原榮玉贈送的價值新台幣兩百多萬元的禮物爆發糾紛;之後,台灣媒體以24小時跟拍方式報導相關新聞。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9月25日發出新聞稿,對各媒體處理薛案「失控」表達嚴正抗議[12]。
[编辑] 許純美爆紅現象
2003年11月,外號「小雲」的少女被人發現流落在大賣場,台灣媒體追蹤到她的生母許純美;然而許純美稍後在台灣媒體推波助瀾下爆紅,從此成為風雲人物。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顧玉珍表示:「新聞媒體以衝突事件來炒作議題,醜化新聞人物;而廣大閱聽者則不知不覺地參與其中,集體踐踏歧視某個女性,樂此不疲。」[13]
[编辑] TVBS主播婚外情事件
2005年3月間,台灣《壹週刊》在該月出版刊物中,刊載TVBS兩位主播陳勝鴻、潘彥妃「不倫戀」之新聞及相關照片。之後連續數日,台灣平面及電子媒體均以大幅版面報導相關新聞。潘彥妃以簡訊方式請《中國時報》總經理黃肇松代為向《壹週刊》總編輯表示不堪媒體騷擾之意。[14]台灣「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閱盟)表示:「媒體如此以消費他人隱私為賣點,踩著別人的苦痛衝上收視高點的自私做法,已嚴重傷害媒體的存在價值與信譽,對台灣媒體發展而言更是一次嚴重的倒退。」[15]
[编辑] 倪敏然自殺事件
2005年5月間,台灣藝人倪敏然上吊自殺。台灣媒體在事發後一個月的相關報導內容中包括:揣測倪自殺的理由,以觀落陰作為新聞報導的內容,各新聞台以現場直播方式播出倪出殯場景,並多方臆測他的感情生活。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廣電基金、新聞局長姚文智及副總統呂秀蓮對台灣媒體瘋狂追逐倪敏然相關新聞公開呼籲台灣媒體自律[16]。台灣廣電基金出版專書《祖師爺自殺:倪敏然自殺事件之新聞觀察實錄》,對相關新聞作相關的探討。[17]
[编辑] 蚊哥出殯事件
2005年5月29日,黑道大哥「蚊哥」許海清出殯。媒體在出殯前即大幅報導喪禮的預演;出殯當天更是著重報導於喪禮的排場與前來致意的日本黑道人物,被人指責為美化黑社會之舉。
[编辑] 林志玲墜馬事件
2005年7月8日,林志玲於中國大連拍攝廣告時從馬背上摔落。事件受到大量台灣媒體追逐報導,並引起交通亂象。詳見林志玲條目。
[编辑] 澎恰恰光碟事件
2005年9月間,藝人澎恰恰爆發光碟醜聞事件,台灣各平面及電子媒體連續數日均以大幅版面追蹤報導,澎恰恰並在台安醫院複診憂鬱症時跪下來哭求媒體不要窮追猛打。[18]台灣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表示,澎恰恰召開記者會後,連日來媒體猛烈挖掘報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報導中履履出現各種侵入性暴力語言等文字暴力,明顯違反新聞道德及公正原則。閱盟希望所有媒體對於和公共利益相關事務能多加報導,對於個人私領域的八卦情事能審慎處理。[19]
[编辑] 澎恰恰遭勒索,《自由》幸災樂禍
2005年9月27日,閱盟特別針對當天《自由時報》D2版標題〈黑道勒索輪暴 澎恰恰終於喊痛〉之報導,明列其中不妥之處共四個[20]:
- 該則報導以「警政組記者/新聞幕後」型式做處理,發稿記者未具名,嚴重違背新聞專業,自喪媒體公信力。
- 本案目前已進入檢警調查程序,該報導卻夾敘夾議,有「媒體審判」之嫌。
- 通篇報導包含過多揶揄形容詞,卻未明示其為設計對白,似有誤導讀者之意。
- 報導中屢屢出現各種侵入性暴力語言如:「輪暴」、「輪姦」等文字暴力,明顯違反新聞道德及公正原則。
[编辑] 南泰安:李泰安
2006年3月,在南迴鐵路破壞案,檢方鎖定李泰安作為重大嫌疑人;但李泰安面對追問他的記者們,仍然泰然處之,並與他們互動,成為在案情仍不明朗的70多天中的頭號新聞人物,亦被媒體稱為南泰安。
[编辑] 北建銘:趙建銘
2006年5月台開案爆發以來,當事人趙建銘因其總統女婿的身分而備受矚目:包括他的家人、他的鄰居與工作場所皆被記者騷擾。亦被媒體稱為北建銘。
[编辑] 報導後發現與事實重大不符的新聞
[编辑] 少林棒球事件
2001年12月2日中午,一位署名「小彬彬」的男性網友在第34屆世界盃棒球賽官方網站(該網站現已遭裁撤)討論區中,以「小雅」的名字發表了一篇標題為〈香港《蘋果日報》:周星馳要拍《少林棒球》〉的有趣文章,表示:隨著電影《少林足球》的流行,搭上台灣與亞洲當時瘋狂的棒球熱,周星馳決定與中國體育部門以合資的方式,集合成龍、-{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等近20位香港天王級演員共同拍攝新片《少林棒球》。這篇模仿新聞筆法寫成的文章指出,周星馳本人將飾演人氣最旺的投手張誌家,與老搭檔吳孟達飾演的林華韋總教頭一起並肩作戰;《少林棒球》預定2002年春節後開拍,2002年聖誕節檔期在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同步上映。文末並表示,《少林棒球》必能打破《少林足球》票房記錄,並進軍好萊塢。2001年12月3日,《中時晚報》第18版即刊登類似報導,並隨即引發了民視、中天新聞台、東森新聞台等媒體跟進報導。
「小雅」眼見自己的這篇玩笑文章成為媒體報導對象,立刻在世棒賽官方網站上刊載道歉啟事,承認這則消息是他掰出來的,網友都不相信這則消息,卻沒想到竟然真的有媒體信以為真。他也相當質疑記者的求證工作,表示:「一看就知道是好玩的東西,記者為何不求證呢?」針對原作者「小雅」的道歉啟示及台灣媒體處理新聞的態度,許多網友紛紛在世棒賽官方網站留言板上留言,表達對新聞工作者求證態度的失望。也有網友強調,並非所有記者都跟這些誤報記者一樣「懶得查證」;多數記者在截稿時間的允許範圍內,至少都會盡到查證的功夫。[21]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七十六期(2001年12月17日出刊)的〈在虛擬與真實之間——從「少林棒球」談起〉一文指出:「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香港人基本上對於棒球這項運動是十分陌生的。周星馳拍攝《少林足球》之所以能夠在票房上奏捷,正是取決於香港人對於足球的熱愛。因此,對於棒球完全不了解的周星馳,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決定呢?愈來愈以膻色腥為主調的台灣媒體,為了與他台競爭,紛紛各出奇招搜羅各種捕風捉影的消息;同時在時效性的壓力之下,往往也就少了查證的工作;同時為了提高可看度,還會加油添醋,讓這些消息的可信度無形中就提高了。」該文認為,這次的事件突顯,記者在報導新聞時往往忽略查證的重要,而且媒體機制要求以「快速」與「獨家」來製造賣點,才會鬧出這個笑話。[22]
[编辑] 《中時晚報》南非華工金條烏龍新聞
2002年4月1日,《中時晚報》引用南非《華僑新聞報》電子版的消息,並以頭版頭條方式報導,稱南非發現華工留下資助同盟會革命活動的三箱金條,可能觸及兩岸外交角力爭取歸屬權。這引發電視媒體的跟風,一再重複播報。事後發現,這只是《華僑新聞報》一則純屬虛構的「愚人節新聞」。查證之後,可以發現,當天的《華僑新聞報》頭版只用了一個類似商業廣告的小方塊來提醒讀者有些文章是愚人節應景的假新聞,而不是用比較正式的「敬告讀者」、「聲明啟示」或「小啟」之類的方塊文章的形式,所以讀者不容易察覺。西方媒體有在每年4月1日刊播「愚人節新聞」的習俗,但是台灣媒體並沒有這項習俗。
[编辑] 烏龍舔耳案
2002年9月30日,親民黨籍立委李慶安交給行政院長游錫堃一封檢舉信,檢舉人為台北市33歲男子鄭可榮。指稱一名疑為同性戀的官員於同年8月在KTV中對其上下其手並強舔耳朵,並懷疑此官員為行政院衛生署代理署長-{A|涂醒哲}-。媒體依照指證者之說詞刊出,並於各節整點新聞中一再重複播出。2002年10月5日,舔耳者證實為衛生署人事室主任屠豪麟,而非涂醒哲。屠豪麟已經被撤職查辦。
[编辑] 《蘋果》誤報許效舜妻亡事件
2005年8月4日,蘋果日報誤報藝人許效舜的妻子在加拿大身亡的不實消息,讓許效舜的妻子因受不了壓力而提出離婚。[23]
[编辑] 2006年6、7月烏龍新聞
-
- 中國時報:「李登輝倒扁」傳聞、「呂王結盟」、「李登輝要扁知所進退」、「扁式『恐嚇』王金平曾氣得跳腳」、「安倍晉三會見馬,盼『馬英九效應』」及「閃靈主唱連署籲扁下台」等新聞;有的被當事人否認,該媒體卻不更正;有的與事實不符。
- 聯合報:報導「澄社響應倒扁」,但澄社出面否認接受採訪。聯合報就此發布兩點聲明指出:一、報導澄社洪裕宏談話內容,是根據三立電視前一晚所播出之洪裕宏先生受訪錄音,並非如澄社所言「片面作文章」。二、澄社執行委員顧忠華所強調「澄社並未響應倒扁,現階段只希望後扁時期陳總統能淡出權力運作,下放權力」說法將在隔天的版面作進一步的報導。[25]
- 蘋果日報:「前女友爆陳致中愛用禮券」、「檢方訊問吳淑珍十大問答」,後者被駁斥為「憑空想像」。
[编辑] 2006年8、9月烏龍新聞
2006年10月23日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發表最新報紙觀察報告指出,8、9月各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高達20則,比6、7月的15則還多。以中國時報10則烏龍最多,聯合報7則居次[26]。
[编辑] 刻意製造或有杜撰之嫌的不實報導
[编辑] 台視張雅琴、璩美鳳「潘美辰事件」
1992年3月間,當時的台視記者璩美鳳採訪女歌星潘美辰,並在《台視新聞世界報導》播出時,誤導觀眾以為潘美辰是同性戀者。台視董事長陳重光因此下令把《台視新聞世界報導》主播張雅琴及璩美鳳逐出台視。
[编辑] 《中晚》女法官劫囚事件
2003年3月6日,《中時晚報》,以頭版頭條報導女法官「劫囚」,指稱女法官至警局強行帶走酒醉駕車、擔任律師的孫姓丈夫。8月10日,《中晚》在該報頭版刊登半版道歉聲明,坦承當天的報導是虛構的不實報導。[27][28]
[编辑] 電子媒體2004總統大選「灌票」事件
2004年3月20日,台灣總統大選開票,電子媒體灌票事件。当日直到下午4点54分,中选会才有票数出现。但同一时间,各个电视频道开出的总票数已经超过800万,中天新闻台更超过1000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三立和民视新闻台是陈吕领先之外,其它商业台都是连宋领先;。根据连宋总部的数据,从下午5点48分起,陈吕的票数即超过连宋。但同时TVBS、东森、中天、年代、八大、台视、华视等电视台,开出的票数已破千万。也就是说,当中选会的票开出不到4%时,这些电视台已经开出了超过七成五的选票,而且都是连宋领先。由于各台猛灌票,加上都押宝连宋,因此六点钟以后只好上演所谓的「翻盘戏码」。到了晚间7点12分,年代新闻台居然出现陈吕得票数超过最后的实际得票数的画面,票已经灌爆。当天相继灌爆的还有东森、华视、中天、TVBS、中视、台视、民视和八大,一共九台。有的台不久之后又悄悄的将票数向下调。灌票显示出的连宋在最后关头崩盘导致选后的一连串冲突抗争,媒体成为选后撕裂台湾的原因之一。在灌票之后的2004年9月,TVBS,中天等九家商业台主管共同签署了一份公约,宣布年底的立委开票转播采用中选会的数字。詳見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條目。
[编辑] 東森新聞S台腳尾飯事件
2005年6月間,台北市議員王育誠與東森新聞S台共同引發的「腳尾飯事件」,詳見該條目。
[编辑] 台大登山社事件
2006年3月18日,在台灣的一起大學生山難救援事件中,受困的台灣大學登山社九位學生於獲救後面對新聞記者的態度,以及媒體對於事件的新聞處理與報導方式,引發了爭議。[29]
[编辑] 《中國時報》「沒支持變成有支持」事件
2006年7月間,臺北市長馬英九訪問日本,並於7月11日會晤日本外相麻生太郎。7月14日,《中國時報》報導「馬英九獲得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以及外相麻生太郎有力的支持」2006年8月3日,日本《產經新聞》指出:《中國時報》對於安倍與麻生支持馬英九的報導並無事實根據,已造成二人「對此毫無事實的報導感到困擾」。[30] 至於其他日本媒體如何報導同一件事,則有待查證。若只憑《產經新聞》的報導來檢驗《中國時報》報導的真實性,證據力未免太薄弱。
[编辑] 中天新聞台「卡神免費國旗變商品」事件
2006年8月13日,台灣名人「卡神」楊蕙如赴美國觀賞王建民於紐約出賽洛杉磯天使隊,並在現場免費發放中華民國國旗給入場民眾。次日,中天新聞台美國特派員臧國華報導成「赴美賣國旗銷路不佳,卡神失算」,讓楊蕙如相當憤怒;楊蕙如表示,若中天新聞台不肯公開道歉,將不排除提出告訴。[31]
[编辑] 冠軍球隊LaNew熊不玩職棒了?
2006年10月26日,東森新聞台記者記者林瑋婷、蔡清文報導甫獲得台灣職棒年度總冠軍的LaNew熊隊。[32]隔日,LaNew熊隊發表聲明表示原意並非要轉賣球隊,而是大企業若是對熊隊經營權有興趣,LaNew不會拒絕任何形式的接觸及合作,但並不是要賣掉球隊。 [33]
[编辑] 不同媒體‧各說各話
[编辑] 「酒店小姐?力士老婆?」事件
2006年8月19日,《蘋果日報》以頭版頭條報導「直擊 國寶力士 連夜喝花酒」,跟拍到照片,並搭配『「前頭」旭鷲山等人前晚到「SELENA」,店內小姐熱情地摟著他的腰』的圖說。8月21日,東森新聞台獨家訪問到當事人旭鷲山,他表示「那小姐」是他老婆。[34]
8月23日,《蘋果日報》再報「摟酒女 力士誆稱老婆 《蘋果》再到酒館查證 該女子仍上班」,指該女『確實是日式酒館「SELENA」內的媽媽桑』。《蘋果日報》總編輯陳裕鑫更以「其他媒體跟進報導卻未查證,才是更大的烏龍。」回批《民生報》「台灣狗仔鬧笑話 錯把旭鷲山老婆當酒女」與東森新聞台的報導。
據《蘋果》報導,《民生報》報導該文記者蘇嘉祥坦承其報導只引用8月20日《日刊體育》的說法,未向旭鷲山、SELENA店家及《蘋果日報》查證,並回應「人家《日刊體育》都白紙黑字寫在上面了」。東森發言人陳正毅說,「若新聞有受到經紀人或相撲力士誤導,只要《蘋果》有提出更有力證據,他們一樣會跟進報導。」
[编辑] 大幅踢爆‧小幅道歉
[编辑] 《聯合報》「趙建銘賣鑽石」事件
2006年8月18日,《聯合報》以頭版頭條大幅報導[35],謊稱台開案被告趙建銘 (陳水扁的女婿) 在獲得交保後,委託同案關係人蘇德建賣出13克拉的鑽石以換取現金。事後趙建銘委由律師顧立雄發表聲明,要求《聯合報》必須在8月21日前道歉,否則將提出告訴。
2006年8月20日,《聯合報》在頭版一小隅刊登「道歉啟事」,就未查證一事向蘇、趙二人及讀者道歉。[36]
[编辑] 《中國時報》「游錫堃天外飛來一筆『中國豬』」事件
2006年9月25日,《中國時報》頭版頭條報導之中[37],誣指『近日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就倒扁行動展開反制,發表有關「中國豬」等刺激性言論引發黨內質疑』。當天游錫堃立即召開記者會,抨擊中國時報「惡意虛構、無中生有」,並隨即提出妨礙名譽的告訴[38]。2006年9月26日,《中國時報》在二版刊登小啟,向游錫堃及讀者道歉。[39]
[编辑] 偷拍及侵犯隱私權
[编辑] 華視偷窺女同志事件
1998年8月2日,華視《華視夜間新聞》的〈新聞特搜隊〉單元播放名為「女同性戀酒吧、另類樂園」的報導,記者謝絜修、榮昊北得到某T吧部份股東的同意進入採訪,並將攝影機藏在挖了一個洞的包包裡,除先前答應接受採訪的公關Fish之外,現場許多不知情且未答應接受採訪的顧客亦同時被偷拍攝入畫面並播出,嚴重侵犯被拍攝者隱私權。在網友強烈的抗議之下,華視暫停播出「另類樂園」第二集。8月4日,華視繼續播出第三集。女同志繼而以email、電話、傳真等方式向華視表達怒意,但華視未有任何回應。1998年8月12日,女同志團體「我們之間」發起連署,對華視新聞部主任李四端及記者謝絜修、榮昊北表示強烈抗議。[40]
[编辑] 王建民拒台媒事件
2006年8月16日,台灣籍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洋基隊投手王建民,因不堪台灣媒體記者對其身世報導造成的騷擾,而發表公開信表示「即日起拒絕任何台灣媒體的採訪」。該事件與後續發展詳見「王建民拒台媒事件」。
[编辑] 東森新聞台「同人誌展」變「色情展」
東森新聞台記者於2006年7月29日、7月30日於台灣大學體育館展開的第八次開拓動漫祭(Fancy Frontier 8;簡稱FF8)同人誌展售會中,以偷拍的方式拍攝各攤位作者的畫作,並以不實的報導指稱FF8內藏色情,引起作者反感。[41]
[编辑] 其他
[编辑] 內湖虐貓事件
2006年8月1日:《蘋果日報》及《自由時報》報導內湖虐貓事件,公開虐貓者的姓名;同日,台灣各媒體皆跟進報導並拍攝出虐貓者之照片或影像並公佈其學歷、經歷與工作地點,嚴重侵害隱私,且造成事件焦點被模糊化。2006年8月2日,TVBS獨家專訪到虐貓者,但內容「〈獨家〉被指虐貓人 方先生:只是管教偏差」被部分網友認為偏袒兇手。另外,根據2006年8月8日《蘋果日報》〈李四端 否認助虐貓客搶獨家〉報導,該報讀者爆料:TVBS之所以能夠得到獨家專訪,「是因為該台和他談條件,承諾報導不會指責他,還願意幫他秘密搬家,所以他才會答應。」TVBS主播李四端否認此一指控。另外,根據該報導,有網友在TVBS留言板指李四端曾在播報時講「只不過在網路上PO了虐貓的照片,沒想到引起軒然大波,貓友的行為是否太小題大作了?」,但TVBS已提供播報新聞帶證實李四端並無此說。不過由於《蘋果日報》當日見報照片係翻拍李四端於TVBS頻道《TVBS晚間新聞》的播報畫面,李四端是否有在播報TVBS-NEWS《十點不一樣》時講出以上內容,則不得而知。
《蘋果日報》依據TVBS留言版中之爆料所做上述報導[8],爆料者之指控將報導記者錯植,餘資訊並均係「聽網友陳述」之二手消息,因此有部分網友認為,此爆料僅係愛貓人士毆打虐貓者之行為,遭TVBS獨家播出後之黑函報復行為。2006年8月3日,主持人-{于美人}-於其個人在年代新聞台所主持之談話性節目《美人晚點名》,使用該日節目的所有時間討論與攻訐虐貓者個人,並有自稱虐貓者鄰居之某名女子以模糊畫面遮臉的方式在節目內爆料,指稱虐貓者尚有虐待其他貓隻之行為;但據同日節目播出前虐貓者開放住屋予台北市政府及記者查訪結果,並無此事。
[编辑] 東森綜合台《驚報內幕》同志紀錄片盜用事件
1998年11月30日晚間十點播出的東森綜合台《驚報內幕》節目,未經任何告知或要求授權,逕將導演陳俊志所製作之同志青少年紀錄片《美麗少年》移花接木,成為偷窺、剝削同志族群的色羶腥黃色新聞。陳俊志於節目播出時,立刻聯絡製作人靳秀麗及側錄《美麗少年》畫面之東森記者曹嘉玲、戴志哲。起初,三人矢口否認,之後改口為「不小心誤用」。靳秀麗對陳俊志表示:「我們用了都用了,頂多在下一集打一個道歉說明,你還要怎樣?」靳秀麗更明白表示,不可能對所傷害之同志及同志家人道歉。
[编辑] 《中時電子報》首頁出現鼓勵動亂字眼
2006年9月6日,中時電子報首頁《網路主筆室》出現「不敢動亂,倒扁免談」連結。內文提及「怎麼樣才能撼動美國的決策呢?唯一的辦法,老實說,這真的是唯一的辦法,就是動亂。……不要用中產階級的偽善,在那裡假裝天真,假裝文明,說我們就是要理性、要說服[42]。」蘋果日報2006年9月8日報導「詩人籲動亂 有罵有挺」中提到:「對此,網路上有人大罵,楊渡主張已觸及內亂及煽動罪,卻也有人附和說,不流血阿扁不會下台。」[9]事後作者楊渡辯稱「只是把情勢分析清楚,並不是鼓勵大家動亂[43]。
2006年9月9日,BBC駐台北特約記者林楠森報導「台灣展開反貪倒扁"圍城之戰"」時,其內容提到:「一名資深媒體人士撰文鼓動群眾必須以動亂來引起美國介入,才能達成拉陳水扁下台的目的,也引人側目。有政論節目質疑這名媒體人士擔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文膽,從而有可能代表馬英九想法[44]。」2006年9月17日,《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報導「媒體 勿成分裂社會的元兇」中提到:「在這篇討扁『檄文』指導下,中時關係企業中天電視台的轉播台在凱道被挺綠的群眾佔領,這樣的發展,不正是投其所好嗎?……這篇讓外界譁然文章一 出,沒看到中時老闆有何異議,也沒看到國民黨放了什麼屁,他們共同以無言默許了這樣的論調。這種媒體與這種媒體人,把鼓動暴力、強調激進當成言論自由,……[45]。」
[编辑] 一些爭議現象
[编辑] 「獨家新聞」現象
[编辑] 「獨家花絮」變「獨家新聞」
劉伯姬表示:「台灣新聞台的操作模式中,喜歡在沒有大新聞時,製造輕鬆有趣的獨家花絮,……這些內容雖然祇有該台有,但依嚴謹的獨家新聞定義,如果事件、訊息,別人判斷根本不值得報導或不宜報導,但祇有你一家大報特報時,是不構成獨家要件的,電視台隨便個小花絮就變成獨家,非常值得酌量[46]。」
[编辑] 不實「獨家新聞」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簡稱廣電基金)接獲民眾檢舉表示,2006年8月23日《東森新聞》報導含有黑道份子參與的「天使護衛隊」[47]及《三立新聞》報導國內因政局因素,近期辦理國外移民之人數驟増等二則「獨家」新聞,……明顯係空穴來風,只見媒體的主觀臆測、評論,卻缺乏……具體的佐證數據[48]。
[编辑] 「獨家新聞」侵犯隱私、違反人權
廣電基金與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簡稱新防會)2006年7月23日聯合召開記者會,針對《TVBS電視台》報導趙建銘自行施打類固醇及《東森電視台》報導陳幸妤曾赴精神科門診等「獨家」新聞,表示其侵犯隱私、違反人權的做法對當事人並不公平[49]。
[编辑] 抄襲「平面媒體」
劉伯姬表示:「一位電視台的記者就指出,他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抄平面媒體、網路或書上的內容』,像某台最常抄的一本書就是由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韓柏檉著作的《遠離生活中的毒物》一書。......平面媒體報導台灣軍方為防中共斬首的整體計畫,電視台隨即依樣化葫蘆,連篇照抄做了『總統辦公桌換方位、裝防爆牆』及其他護首行動,……把平面新聞變成電子版……得來全不費工夫[50]。」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執行長林育卉表示:「國外的雜誌也……躍為國內電子媒體的獨家新聞。TVBS-N 2005年8月3日的晨間新聞中,有則報導引述日本婦女雜誌《FRIDAY》在7月28日出刊的文章指稱:根據太陽黑子的運動,有日人預測東京將於8月5日發生大地震;在TVBS的報導中記者口沫橫飛地指陳歷歷,搭配過去地震的資料畫面,還煞有介事的畫了電腦動畫,好似東京的末日已然來臨。……電子媒體的文抄公們,每天抄襲國內平面媒體的新聞……竟然還把這惡習國際化,腦筋動到國外的雜誌上頭[51]。」
王泰俐表示:「電視新聞長期以來以抄襲平面媒體(尤其是報紙)作為最主要的消息來源。……但是多數電視新聞媒體卻沿襲長久以來抄襲報紙的習慣,更加全面性、全天候播送這些烏龍爆料新聞,以未經查證的新聞快報或跑馬燈方式,強迫全國觀眾在螢光幕上目睹這樣粗製濫造的『假真實』[52]。」
[编辑] 不重視國際新聞
- 根據1060期文化一周民調中心針對北區九所大學所做「國際觀大調查」數據顯示[53]:
- 近四成大學生認為政局不穩是台灣難以走向國際化最大阻礙。
- 有二成一大學生認為最大阻礙是媒體播報國際新聞時數太少。
- 根據數據顯示,近七成九大學生認為自身缺乏國際觀。
- 缺乏國際觀的主要原因,有三成六大學生認為是自發性不足。
- 其次為國際資訊缺乏和英語能力有待加強。
- 世新大學陳冠婷說:「台灣和中國大陸的特殊情勢讓媒體焦點放在兩岸政策之上,國際情勢相較之下比重就大幅減少。」
- 師大英語系蘇民欣同學則認為媒體對於國際時事的播報內容並不夠,才使台灣和國際接軌有一定的難度,她表示:「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國際時事的動向和我們的生活其實是息息相關的,但在台灣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 國際政經風險顧問公司2004年7月6日發表一份“亞洲媒體審查”評比報告,報告中批評臺灣媒體欠缺國際觀,相較於香港或新加坡,臺灣報導焦點太過局限在島內事務,往往犧牲區域及國際新聞的品質,而且也阻礙了臺灣在區域經濟中的發展[54]。
- 余瑞明在2005年8月3日《中國時報》的「時論廣場」上表示:「我們平日在大多數的媒體上(尤其是電子媒體),不僅看不到重大國際事件的完整報導與事件背景的說明,……這不僅使得媒體的實際表現與現代媒體閱聽人對於新聞報導的期待之間,仍存有很大的落差[55]。」
- 李家同在2006/09/21的聯合報舉達富為例,認為臺灣媒體欠缺國際觀[56]。
[编辑] 採用模擬畫面
[编辑] 自己演新聞
莊嘉台在2005年6月16日出刊的《新台灣新聞週刊》第482期表示:「電子媒體最喜歡搞的,就是模擬畫面。這次追打王育誠最用力的有線電視新聞台,就是搞模擬畫面的始祖。當年這家有線新聞台,為了要拍交通大隊員警載走錯考場的考生趕赴聯考考場,竟然找了員警和一名考生演了一段;這則新聞當時就被其他無線台的記者踢爆,還在報上寫文章揭露此事。曾幾何時,這種模擬的畫面,竟然成了電視新聞的主流,沒有記者覺得這是不對的;遇到新聞事件,也不想花腦筋找畫面,就只會翻拍報紙,或著讓女記者來演被害人,採訪車的駕駛演加害人;久而久之,記者自己來演新聞,就成了電視新聞界的惡習[57]。」《中時電子報》記者朱梅芳2005年06月09日報導:「某記者假扮是民眾,打電話給XXX色情業者,說他要買色情影帶什麼的。問題是,另一頭接電話的業者,根本是另一位記者,他站在鏡頭外,拿著手機照劇本對話,對白說錯了,還可以再來一次。其他像是『老翁性侵』、『XX之狼』、『捷運站歹徒持針筒亂射路人』、姦殺、綁票案、甚至周杰倫如何開車甩狗仔、倪敏然自殺前路徑過程、319槍擊案現場、拿手機偷拍女生底褲、酒客上酒家等,記者統統演給你看[58]。」
[编辑] 模擬畫面「張冠李戴」
《聯合報》2006年08月09日記者韓青秀報導:「『(東森)新聞報導黎明基金會,畫面卻把歌手黎明放背景,未免也太離譜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討論電視新聞運用模擬和資料畫面的報導,在蒐集近三個月的電視新聞後,共發現20則不當運用的新聞報導,部分張冠李戴,誤導觀眾。NCC官員表示……例如將錢塘江大潮的畫面,引用在颱風、海嘯的報導,誤導觀眾以為發生大災難。……日前電視報導蹺家小孩在大賣場度日生活,竟有電視台播放另一個小孩出沒大賣場的模擬畫面,遠離事實[59]。」
[编辑] 氾濫的SNG現場播報
中新社記者董會峰、肖龍聯2006年8月31日報導:「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吳睿穎在台北力霸飯店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島內媒體進入『百家爭鳴』的白熱化時代,新聞搶第一、搶獨家、SNG(流動直播)車濫用,甚至不擇手段、不顧一切搶新聞,讓人對新聞的專業性及準確性感到失望[60]。」何榮幸在《目擊者》雙月刊1999年1月第9期的【編輯室報告】裡表示:「SNG與隱藏式攝影機帶來的媒體暴力──電子媒體與影像文化愈來愈強勢之後,SNG與隱藏式攝影機代表的『鏡頭即真相』哲學將無限上綱,電子媒體對於受訪者(尤其是弱勢族群)人格權、隱私權的侵害也愈來愈令人憂心[61]。」
[编辑] 其他
- 電子媒體「新聞畫面」往往是靠新聞記者在旁當「導演」,讓當事者親自將事件或動作重新進行一遍得來的,甚至還有NG[62] [10]。
- 電子媒體空洞的SNG現場報導內容。
- 電子媒體針對某新聞事件,在短時間之內密集重複播報,有疲勞轟炸之嫌。
- 利用強調受訪(或call in,或投書)民眾的立場,或著重偏向報導符合自己立場的內容,來彰顯自己既定的立場,一點也不客觀、不中立[11][12][13][14]。
- 報導立場「嚴以律台灣,寬以待中國」。例:雪山隧道與青藏鐵路之不成比例報導[15][16][17][18][19][20][21]以及王文怡在11月11日的演講痛批台灣媒體向中傾斜嚴重[22][23]。
[编辑] 引發效應
[编辑] 八掌溪事件
[编辑] 《中國時報》陳洛薇「新228事件」
2005年3月6日,PTT網友在台北車站前呼口號,要求《中國時報》一週內道歉,口號訴求為:「媒體要道歉,記者要反省;拒絕無知抄襲,要求媒體自律。閱聽人,站出來!」。詳見《立報》2005年3月7日〈網路力量不虛擬 網友要《中時》道歉〉報導。
[编辑] 捷運強吻男上吊自殺事件
2005年10 月發生在台北捷運淡水線的大學生強吻 12 歲少女「強吻案」,被告當事人據信因誤信媒體報導:「檢察官加重起訴,祭出重罰。」而上吊自殺。[24][25]
[编辑] 王建民拒台媒事件
2006年8月18日,即有網友準備串聯發起學運,在9月1日台灣記者節當天走上街頭,向惡質媒體抗議。2006年8月22日,被視為即將登場的「91反台媒學運」前奏曲「822挺建民嗆TV」行動展開。
- 詳見「王建民拒台媒事件」。
[编辑] 相關內容
[编辑] 資料來源
- ↑ 以有線電視為例,經台灣政府組織、政策制訂下推展,於1991年衛視五個頻道開播之後,台灣於2003年的有線電視媒體普及率有率已高達84.8%,可謂全球第一。
- ↑ 此運動簡稱「媒抗」[1]
- ↑ 新聞自由排名 台灣勝日美
- ↑ 2005/05/15 中天新聞台現場直播夏禕記者會片段,YouTube存檔(注意:內含粗俗言詞!)
- ↑ 2003/05/01 台灣《壹週刊》第101期:獨家直擊 深入和平醫院100小時,桃園新聞網存檔
- ↑ 2003/05/05 TTNN中華資訊網:「臥底」和平 北市府譴責壹週刊
- ↑ 2004/09/16 《新台灣新聞週刊》:電子媒體的水災新聞誇張作假,《南方快報》存檔
- ↑ 2004/11/17 《目擊者》第43期【發行人的信】:問題不在攝影機!
- ↑ 2005/11/26 林明樺案 偷跑電視要罰!
- ↑ 2005/11/28 林明樺案媒體偷跑 台灣記協籲簽訂採訪公約
- ↑ 2006/08/24 民視新聞台:不滿講話遭打斷 -{林正杰}-毆打金恆煒,YouTube存檔
- ↑ 2002/09/26 東森新聞報:新聞報導「失控」 媒體觀察基金會出面抗議
- ↑ 2004/01/30 吳若權:全台煞到許純美?,發表於《媒體SEE SEE看》電子報。
- ↑ 2005/04/01 大紀元:請壹週刊放我生路
- ↑ 2005/04/04 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新聞稿(關於主播緋聞事件)
- ↑ 2005/05/16 大紀元:倪敏然事件的反思 記協籲台媒體自律
- ↑ 200?/??/?? 廣電基金出版圖書目錄
- ↑ 2005/09/28 蕃薯藤新聞:澎恰恰跪求媒體 放他一馬
- ↑ 2005/09/27 中央社新聞:澎恰恰媒體報導愈演愈烈 閱盟籲審慎處理
- ↑ 2005/09/27 《閱盟》聲明稿
- ↑ 2001/12/04 東森新聞報:烏龍「少林棒球」/網友開開玩笑 媒體「以假當真」
- ↑ 2001/12/17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第76期:〈在虛擬與真實之間——從「少林棒球」談起〉
- ↑ 2005/08/08 東森新聞報:烏龍報導誤報妻亡 許效舜要提告
- ↑ 2006/08/29 自由時報:六、七月烏龍新聞 中國時報八則最多
- ↑ 2006/07/15 多維新聞網:聯合報:澄社相關報導並非報社片面作文章
- ↑ 報紙烏龍新聞 8、9月高達20則
- ↑ 2003/02/05 司法院政風新聞:報載女法官劫囚案澄清報導
- ↑ 2003/08/12 《自由時報》:「劫囚」案 女法官告記者 勝訴
- ↑ 《SARS媒體觀察》網站:〈台大登山社事件〉
- ↑ 2006/08/03 《產經新聞》:-{〈台湾紙 「安倍、麻生氏が馬氏支持」 事実無根の報道、困惑〉}-存檔
- ↑ 2006/08/31 中央社:帶國旗幫王建民打氣被指圖利 卡神討公道
- ↑ 中華大聯盟/激情過後... La new宣布要賣熊隊
- ↑ La new熊:尋求與大企業合作 絕不賣球隊
- ↑ 2006/08/21 東森新聞報:太扯~相撲力士把酒店妹妹? 旭鷲山:拜託,那是我老婆
- ↑ 2006/08/18 聯合報:台開弊案爆發後 趙建銘賣13克拉巨鑽
- ↑ 2006/08/20 東森新聞報:趙建銘賣巨鑽? 聯合報沒求證當事人 20日登報道歉
- ↑ 2006/09/25 中國時報:跳過府黨 主動出擊 蘇邀各界領袖商國是
- ↑ 2006/09/25 中央社:不滿被指曾說中國豬 游錫堃控告中時
- ↑ 2006/09/26 《東森新聞報》:〈中國豬風波 中時刊小啟:向游錫堃及讀者致歉〉
- ↑ 1998/08/12 「抗議華視新聞侵犯隱私權、罔顧同志人權」連署書存檔
- ↑ 2006/07/30 東森新聞台:動漫祭場內畫冊 「春色」無限,YouTobe存檔
- ↑ 不敢動亂,倒扁免談
- ↑ 蘋果日報,《詩人籲動亂 有罵有挺》,[2]
- ↑ 台灣展開反貪倒扁"圍城之戰"
- ↑ 媒體 勿成分裂社會的元兇
- ↑ 新聞記者的獨家勳章 電子媒體惡搞成專業毒藥
- ↑ 護施「天使隊」隊長王文宗 學甲鎮代表會主席
- ↑ 譴責《東森》及《三立》製播不實「獨家」新聞聲明稿
- ↑ 「獨家新聞的背後」記者會新聞稿
- ↑ 新聞記者的獨家勳章 電子媒體惡搞成專業毒藥
- ↑ 別再拿颱風虐待觀眾
- ↑ 民主危機 就在螢光幕上
- ↑ 三成八大學生:政局不穩最阻礙台灣邁向國際。缺乏國際觀原因:36%自發性不足 26%國際資訊不足
- ↑ 一評比報告指臺媒體欠缺國際觀 自由度被高估
- ↑ 國際觀 綁在編譯室?
- ↑ 全球挺達富,台灣…
- ↑ 「編劇」王育誠謝謝收看 腳尾飯露馬腳
- ↑ 模擬畫面栽了 電視記者還要演新聞嗎?
- ↑ 新聞亂模擬 NCC警告
- ↑ 台灣媒體競爭進入白熱化時代 記者八成四想轉職
- ↑ 世紀末卑微的希望
- ↑ 2005/10/5 民視新聞台《第三隻眼》專題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影片
- 2005/10/05 台灣民視新聞台《第三隻眼》專題
- 2006/07/27 台灣公廣集團公視《紀錄觀點》:《有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