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一世 (普鲁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腓特烈一世 | ||
|
||
在位 | 勃兰登堡选侯: 1688年4月29日—1713年2月25日 普鲁士公爵: 1688年4月29日—1701年1月18日 普鲁士“裡的”国王: 1701年1月18日—1713年2月25日 |
|
王朝 | 霍亨索伦王朝 | |
双亲 | 父亲:腓特烈·威廉“大选侯” 母亲:奥兰治-拿骚的路易丝·亨利埃特公主 |
|
出生 | 1657年7月11日, 柯尼斯堡 |
|
去世 | 1713年2月25日, 柏林 |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1657年7月11日—1713年2月25日),全名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on Hohenzollern),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得到国王的称号前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
[编辑] 早年生活
腓特烈一世是勃蘭登堡大选侯腓特烈·威廉与第一任妻子奥兰治-拿骚的路易丝·亨利埃特之子,1657年7月11日生於柯尼斯堡(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路易丝·亨利埃特是联省共和国执政奥兰治亲王腓特烈·亨利的大女儿。1688年,大选侯去世,腓特烈继承了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之位,称腓特烈三世。
[编辑] 得到国王的称号
1701年前,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土分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两部分,勃兰登堡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选侯国,普鲁士是波兰的一个公国。而腓特烈一生的精力在于求得封王,但是根据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德意志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能有别的国王。
腓特烈一世为了实现封王的愿望,建立了庞大而精良的军队和宫廷机构。他联合奥地利、英国、荷兰等国对抗法国,在反对路易十四的战争中普鲁士军队表现出色。在宰相埃伯哈德·唐克尔曼(Eberhard Danckelmann)幫助下,領地逐渐擺脫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
1701年,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陷入孤立的境地,腓特烈一世第一个与皇帝结盟并派出援军。作为回报,皇帝在一份秘密协约中答应授予其国王的称号。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一世在柯尼斯堡加冕為王,稱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的称号是普鲁士“裡的”国王(König in Preußen)而不是勃兰登堡国王,也不是普鲁士“之”国王(König von Preußen),因为第一:神圣罗马帝国内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德意志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以外不能有别的国王,而勃兰登堡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第二:普鲁士仍有一部分(西普鲁士)是波兰领土。
称王之后後,腓特烈一世積極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繼續擴大領土。他相继獲得林根﹑默爾斯﹑上蓋爾登﹑諾伊堡等地,此外還買得泰克倫堡和奎德林堡,為普魯士爭奪歐洲霸權打下基礎。
在王后汉诺威公主索菲·夏洛特的影响下,腓特烈一世对艺术表现出强烈兴趣。他鼓励发展科学和艺术,在位时,柏林创建了哈雷大學(1694年)﹑藝術學校(1696年)和柏林科學院基金會(1701年)等機構。普鲁士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进步,逐步擺脫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
腓特烈一世生活奢侈,王太子经常反对他的浪费。
腓特烈一世于1713年2月25日在柏林去世,终年55岁,安葬于柏林大教堂。
[编辑] 婚姻和子女
腓特烈一世一生共结婚三次,有二子一女:
- 1708年11月28日在柏林与梅克伦堡-什未林公爵弗里德里希一世的长女索菲·路易丝(Sophie Luise,1685年—1735年)结婚,没有子嗣。
前任: 腓特烈·威廉 |
普鲁士公爵 1688年—1701年 |
繼任: 得到国王的称号 |
勃兰登堡选帝侯 1688年—1713年 |
繼任: 腓特烈·威廉一世 |
|
前任: 首任 |
普鲁士“裡的”国王 1701年—17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