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禱告是主動和神、神靈或靈性的個體溝通來讚美、祈求、懺悔或者僅僅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或願望。
目录 |
[编辑] 禱告形式
不同信仰傳統有不同禱告形式,例如早禱晚禱、謝飯禱和相關的身體姿勢。 基督徒會低頭合手。印第安人跳舞。蘇派旋轉。印度教徒誦唱。正統猶太人擺動身體。貴格會會員緘默。 這些不同方式反映對禱告理解。
- 有限物能與無限者實質接觸。
- 無限者有興趣和和限物接溝通
- 禱告是會被聆聽雖然不一定有反應。
- 禱告是去培養人某些態度而不是影響接收者。
- 禱告是透過讓人放下哲學和知識執著來訓練人焦中於接收者。
- 禱告能使人直接經驗無限者
- 禱告對現存世界有影響。
- 接收者期望或欣賞禱告。
人類學家 相信早期智人從事我們會稱為禱告的活動。.
[编辑] 基督徒的信仰中的祷告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祷告是與上帝溝通(部分基督徒称之为“交通”), 可以是讚美, 祈求, 懺悔或者僅僅是表達自己的思想或願望。
對於基督徒來說,禱告是一項權利,他们认为祷告是自己获得福佑的管道,亦是上帝所託付於他們最重要的一件事。
[编辑] 目的
基督徒相信经常祷告是与神保持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祷告与得永生并没有直接关系。在圣经中记载,喜欢在大街上公开祷告的法利赛人有大部分最后并没有得永生。部分基督徒相信可以借着祷告来获得上帝的力量。
基督徒认为,人类有信仰神的观念,也有亲近神,求告神的本性,在在遭受巨大患难时,有寻求比自己更大的力量、更稳固的保障的意愿。这种本性在信仰上帝的基督徒身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向他们的神——上帝祷告。
祷告具体的目的有:颂赞上帝和向上帝谢恩;向上帝祈求事物(可以为自己求,也可以为别人代求)和求赦;与上帝沟通。
[编辑] 要求
基督徒认为禱告是信徒與上帝之間的直接接触,所以需要虔诚而严肃。他们认为基督徒祷告必须遵守奉耶穌的名以及用心诚实,同时要有信心,毅力和爱心,在遇到重要及困難的事,感覺禱告無力,可以加上禁食,但不是必需的。
[编辑] 聖經中的禱告
- 聖經以弗所書6:18 時時在靈裡禱告,並盡力堅持,在這事上儆醒,且為眾聖徒祈求,
- 歌羅西書4:2 你們要堅定持續的禱告,在此儆醒感恩,
- 腓立比書4:6 應當一無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
- 羅馬書8:26-27 況且,那靈也照樣幫同擔負我們的軟弱;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那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代求。那鑒察人心的,曉得那靈的意思,因為祂是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代求。
[编辑] 伊斯蘭教的禱告
伊斯蘭教對禱告(拜功)非常重視,並列入為五功之一。伊斯蘭教中的禱告可算是獨特的;穆斯林是不可以自由和直接地向神禱告,他們必須在固定的時間進行禱告,每天五次。
[编辑] 可蘭經中對禱告的記載
[编辑] 禱告的時間
- 第一次禱告稱為晨拜,在6:00A.M.;
- 第二次禱告稱為響拜,在12:00P.M;
- 第三次禱告稱為晡拜,在4:00P.M.;
- 第四次禱告稱為昏拜,在6:00P.M.;
- 第五次禱告稱為宵拜,在9:00P.M.。
[编辑] 禱告的方向
在當初,穆斯林是向耶路撒冷禱告的;但公元624年穆罕默德把禱告方向改向麥加的卡巴聖堂,原因是耶路撒冷亦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聖地。
[编辑] 猶太教的禱告
犹太教徒每天至少祷告三次,在一些特别的节日,例如安息日,会增加祷告的次数。
全世界的犹太教徒祷告都使用统一的祈祷书(siddur),祈祷书包含了一系列日常祷告内容。
犹太教最重要的祈祷仪式是Shema Yisrael("Hear O Israel")和Amidah ("the standing prayer")。
[编辑] 佛教中的禱告
許多佛教宗派裏,禱告總伴隨默想。佛教多視禱告為次要於默想和學習的支援性質行動。佛祖聲稱人能透過打坐得到啟發從而得到自由。禱告被視為有力心理生理行動幫助默想。
小乘佛教和中國佛教中禱告很次要,只儀式地表達希望成功和助人。但它也可是對佛表達尊敬,因為相信他仍活著在另一個空間。 藏傳佛教強調和導師建立個人指導性關係,這可能包括信仰性的事。它隱含多神的現象,但信徒怎和他們扯上關係視乎他們的境界,第一步初時可能求神保護協助,另一步可能較平等的對話,更高層次個人可能特意引起鬼神。淨土宗強調信徒反覆背誦。但一切背後佛祖強調個人操練和經歷重要,叫神安排是不必的,但今日有不少東亞信徒禱告和西方的相似|都是求介入和虔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