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帝(或稱天主、天帝),漢語本意泛指為主宰天地宇宙的神,是最高的神。此身份在中國神話、希臘神話和《聖經》記載都有論述。伊斯蘭教也有相似之詞,即阿拉,意思相當於上帝。
[编辑] 中国傳統上帝觀
上帝,又称昊天上帝,在古代中国的原初神话和宗教体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着“最高的主宰”,也称为“帝”,或者“天”。 在东汉著名儒家学者郑玄声称“上帝者,天之别名”。北京天壇祈年殿即為歷代君主祭祀上帝之處,內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
中国传统上似乎没有上帝的完整叙事,但对上帝的描述提到了他的特性,包括男性、感性、智慧、宽宥、支配性等。《尚书》“商书·伊训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上帝一词首先出现于五经,这五部儒家经典都提到了该词,其中最早的是《尚书》的“虞书·舜典”。除此之外,四书等其他的儒家经典以及各史书中也提到了上帝。
经书 | 出现次数 |
---|---|
尚书 | 32次 |
詩經 | 24次 |
禮記 | 20次 |
春秋 | 8 次 |
易經 | 2 次 |
[编辑] 聖經中的上帝
在漢語《聖經》中,基督新教翻譯是上帝或神,天主教則將其翻譯為天主,兩派教會都會用上主一詞。基督宗教使用上帝一詞,可追溯到明代利瑪竇將天主教傳至中國的時侯。於對上帝的理解,基督宗教分別有三位一體的主張和一位論派的主張。
上帝在舊約聖經中的名字有人譯作耶和華、耶威或者雅威。希伯來文原文為「YHWH」四個子音字母組成,本字意思是「存在」或「發展」。這詞沒有相對應的母音,發音應該接近為雅威「YaHWeH」。
聖經完成後的時期,猶太人聚會時因為《十誡》中的「不可妄稱上帝之名」的誡命而將「YHWH」稱為「adonai」(意為「我的主」的意思)。
中世紀時猶太學者為舊約的子音經文標上母音時,記的是「adonai」的母音,就變成一個原文所不可能的念法「YaHoWaH」(翻譯就是「耶和華」)。
基督教同许多其它一神教一样,例如更早期的埃及Atenism宗教,将其上帝定义为全能(omnipotence,即无所不能),全知(omniscience,即无所不知),全在(omnipresence,即无所不在),全爱(omnibenevolence,即无所不爱)。但这也使基督教陷入许多困难之中,如全能上帝悖论(omnipotence paradox),全知与自由意志的矛盾,伊壁鸠鲁悖论(Epicurean Paradox),尤西弗罗困境(Euthyphro Dilemma)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