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Terms and Conditions 珍珠港事件 - Wikipedia

珍珠港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登上新高山1208被建议合并到本条目或者章节。(讨论)
珍珠港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之一部份
美舰亚利桑那号
美舰亚利桑那号在被日本的炸彈擊中之後燃燒了兩天。一部分的船已經被打撈。但至今仍然有殘骸留在珍珠港的下方。現在亚利桑那号的裂縫大約每天會漏出一-{夸}-脫的油。
日期: 1941年12月7日
位置: 夏威夷群岛瓦胡岛上的珍珠港
結果: 日军获胜
起因: {{{casus}}}
領土變更: {{{territory}}}
參戰者
美国美国 日本帝国海军日本
指揮官
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
沃尔特·肖特陆军中将
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兵力

8艘战列舰
6艘巡洋舰
29艘驱逐舰
9艘潜艇
约390架飞机
6艘航空母舰
2艘战列舰
3艘巡洋舰
9艘驱逐舰
5艘袖珍潜艇
441架飞机
傷亡
2,403人阵亡
5艘战列舰被击沉
3艘战列舰受损
3艘巡洋舰被击沉
3艘驱逐舰被击沉
188架飞机被摧毁
155架飞机受损
29架飞机被击落
55名飞行员阵亡
5艘袖珍潜艇被击沉
9名潜艇乘员阵亡
1名潜艇乘员被俘

珍珠港事件(又稱珍珠港事變偷袭珍珠港珍珠港战役等;日本真珠灣攻擊英語Attack on Pearl Harbor)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联合舰队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美墨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目录

[编辑] 概述

11月26日,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日本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的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上舰队保持彻底的無線電静默。除这六艘航空母舰外日本舰队还包括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九艘驱逐舰和三艘潜艇。此外还有八艘油轮和两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

12月7日早晨,该舰队的飞机轰炸了欧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几乎所有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和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生。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

一艘被摧毁的日军袖珍潜艇残骸
一艘被摧毁的日军袖珍潜艇残骸

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五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五艘船后来都被击沉,其中只有四艘后来被找到。这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只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的第一个俘虏。

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这六艘航空母舰一共可以装载441架飞机,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其中29架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决定放弃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

[编辑] 袭击过程

根据当事人报道和后来美国和日本军方发表的军事文件袭击珍珠港的过程如下:

  •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的命令后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欧胡岛北220海里。
  • 6:20:第一波的183架轰炸机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 6:45: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 7:02:位于欧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在岛被132海里处发现不明飞机。
  •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的消息。
  •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 7:40:第一波到达欧胡岛北岸。
  •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
  • 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的第一波攻击。
  •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日军鱼雷攻击机正从翔鶴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日军鱼雷攻击机正从翔鶴号航空母舰上起飞
从日机上拍摄的攻击开始的情景
从日机上拍摄的攻击开始的情景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弹药舱被日机投掷的炸弹直接命中,由此引发的大爆炸导致了舰上逾千人丧生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弹药舱被日机投掷的炸弹直接命中,由此引发的大爆炸导致了舰上逾千人丧生
  •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 8:02: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在尾部受一条鱼雷。
  • 8:08:KGMB电台中止其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 8:10: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亚利桑那号在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三人死亡和六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 8:39: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并对它开火。
  • 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道日本空袭。
  • 8:50:第二波攻击指挥官下攻击令。
  •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保护制空权。
  • 9:00:一艘荷兰的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
  • 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堵塞整个港口。
  •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
  • 9:45开始:进攻减弱。
  •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欧胡岛登陆。
  •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 13:30:南云下令返航。
  •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编辑] 战略意义

美军战列舰遇袭图中西弗吉尼亚号(左前)、亚利桑那号(右)受损严重
美军战列舰遇袭
图中西弗吉尼亚号(左前)、亚利桑那号(右)受损严重

袭击珍珠港的目的是为了(至少暂时)消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山本五十六本人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从1931年开始日本与中国交战,此前日本占领了满州。从1941年1月日本开始计划袭击珍珠港以取得战略优势,经过一些海军内部的讨论和争执后从年中开始日本开始为这次行动做训练。

日本计划的一部分是在袭击前(而且必须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大使中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很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日本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大使人员未能及时解码和打印这篇很长的国书。最后这篇宣战书在袭击后才递交给美国。这个延迟增加了美国对这次袭击的愤怒,它是罗斯福总统将这天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的主要原因。山本上将似乎同意这个观点。在日美合拍的电影虎!虎!虎!中他被引用说:“我恐怕我们将一个沉睡的巨人唤醒了,现在他充满了愤怒。”这句话山本本人可能从未说过,即使如此他似乎的确如此感觉。

实际上这篇国书在日本递交美国前就已经被美国解码了。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篇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了一张紧急警告,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在路上它失去了它的“紧急”标志。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美军司令部。

[编辑] 背景

日本从1941年中开始向东南亚的发展引起了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安,十年来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发展的不满顶多局限于递交外交抗议书,但1941年7月美国英国荷兰殖民政府对日本宣布禁止向日本运输战略物资(此政策別稱ABCD包圍網,乃取美、英、中、荷四國之英文縮寫而成),尤其是石油。这一步对日本的经济和军事都有威胁,其目的是迫使日本限制它在东南亚的活动,回到谈判桌边。罗斯福下令让舰队驻扎在珍珠港(由于它离日本比美国西海岸要近得多,因此它对日本是一个直接威胁)也是这个目的。罗斯福认为这个决定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当理查逊上将对这个决定提出抗议时,他将理查逊解职。但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反应似乎只是加强了日本军方的决定,占领和利用这个地区。日本的石油产量很小,而提炼的石油的储藏更少,因此禁运对日本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日本政府决定占据亚洲,尤其是东南亚的资源作为对禁运的回答。他们不能假设,假如他们开始行动了,美国会在一旁袖手旁观。这是山本五十六考虑事前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的原因。

他袭击珍珠港的海军基地的主意是实现这个战略目的中的一个战术步骤。日本资料显示山本于1941年初开始考虑袭击珍珠港。数月后,在做了一些预先考察后,他被批准开始准备这个行动。日本海军内部有强烈的反对这样一个行动的力量。山本威胁,假如这个行动被中止的话,他将引退。1941年夏,在一次由昭和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这个行动正式被批准。11月,在另一次天皇亲自出席的帝国会议上,出兵太平洋的决定被批准。在11月的会议上还决定,只有在美国完全同意日本主要要求的的情况下才放弃这次行动。

[编辑] 直接结果

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它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它的计划者最远的设想,在整个战争史上,这样的成果也是很罕见的。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可以彻底忽略,此后它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编辑] 长期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珍珠港事件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彻底的灾难。事实上,计划珍珠港事件的山本上将本人预言即使对美国海军的袭击成功,它不会,也不能赢得一场对美国的战争,因为美国的生产力实在太高了。日本的主目标之一是美国的三艘航空母舰,但当时没有一艘在港内:企业号正在返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克星顿号数日前刚刚开出,萨拉托加号正在圣地亚哥维修。世界各地的海军和其他观察家都认为,将美国大多数战列舰创伤作废是这个战役的最大的成果。没有了这些战列舰,美国海军只有依靠它的航空母舰和潜艇,实际上当时美国海军只有这些舰船了,而这些舰船也是抵抗和后来反击日本的主要力量。后来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此外,日軍執著於攻擊美軍有生戰鬥力量(軍艦、飛機)的破壞,卻忽略了珍珠港的油庫與船塢,也使珍珠港的軍事機能未被實際癱瘓。

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了。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不论当时日本只是击中了修理蓬还是击中了航空母舰,对珍珠港的袭击本身就已经决定了日本战败的命运。

[编辑] 美国的回答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

194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以只有一票反对通过了对日本的宣战。罗斯福立刻签署了宣战书,他称12月7日为一个“国耻日”。美国政府继续和加强了军事动员并开始将其经济转化为一个战时经济。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为什么纳粹德国会于1941年12月11日,在日本袭击后,立刻对美国宣战。从轴心国协议来看阿道夫·希特勒没有这个义务,但还是这样做了。这更加激怒了美国人民,使美国可以更加明显地支援英国。这也使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回答拖延了一段时间。

[编辑]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是有历史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从军事史的角度来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主力的转折点。但世界海军强国对这一点一直到后来珊瑚岛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后才明白过来。

[编辑] 后事

虽然这场袭击被看做是对美国的一次灾难性的攻击,但美国海军只彻底损失了五艘船只。它们是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俄克拉荷马号战列舰、一艘老的靶船和两艘驱逐舰。而且许多可用的物资也从这些船中打捞起来了,包括亚利桑那号的两门后炮台。四艘被沉船只后来被打捞并被修复重新使用,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号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和内华达号战列舰。参加袭击的22艘日本船只只有一艘幸存于大战。

包括南云中将船上和空军领导的许多人说,日本人应该发动第三波攻击消灭油库、工厂和船坞。将这些设备销毁后美国海军的困难会增加很多,因为最近的海军设施位于上千公里以外的美洲西海岸上。南云中将没有下第三波攻击有几个原因:

  • 第二波的损失比第一波大得多,第三波的损失会更加大。
  • 前两波使用的飞机是预先准备好的,要发动第三波攻击需要一些时间来做准备,这可能给美国人机会来确定他的舰队的位置。而且南云不知道美国航空母舰在什么地方。
  • 日本飞行员没有做攻击珍珠港岸上设施的准备,要做这些准备需要更多的时间。
  • 日本舰队的燃油已嫌不足,在珍珠港北部多待时间会使得返回时的燃油情况更加加剧。
  • 第三波发起后他们的飞行员可能要到天黑后才能返回。1941年时航空母舰夜间行动还非常不可靠,而且没有这样的经验。
  • 第二波已经基本完成了行动计划,打垮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 在一个地方待这么久的时间是非常危险的。日本舰队能够不被发现从日本航行到珍珠港已经非常幸运了。在这里待的时间再长一些可能会被一艘幸运的美国潜艇或航空母舰发现。

另一個長期以來被討論的問題是日軍在攻擊前一天派出的五艘甲標的袖珍潛水艇的戰果與下落,雖然五艘潛艇確實都損失了,但美軍的戰爭記錄也顯示並非五艘都遭到了發現及獵殺;日方也有甲標的組員在空襲結束後向聯合艦隊回報「攻擊成功」的記錄,都說明了有至少一艘以上的潛艇於攻擊行動中殘存(被認為發出襲擊成功電訊的甲標的,於戰後數十年於珍珠港水道附近的水底污泥中被發現)。此外,傳統上「五艘甲標的全無戰果可言」的說法近年也受到質疑,九零年代時有學者宣稱,他們在利用現代影像分析技術分析日軍第一波攻擊空照圖時發現了疑似潛艇的潛望鏡與魚雷航跡出現在港灣內,從而主張日軍潛艇擊中至少一艘美軍戰艦,不過尚未成為普遍接受的說法。

这次突然袭击后美国西海岸洲份将日裔美国人关入集中营。美国西岸军区长官约翰·德威特将军持有种族歧视的观点,他声称有日裔或日裔后代作为间谍和破坏分子的情报并建议罗斯福下令将他们监禁起来。实际上他并没有这样的情报。

1991年有传说说日本将正式向美国就珍珠港事件道歉。但这个道歉的实际意义是另一个。日本外交部发表了一个声明说日本本来打算于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向美国宣战,这是袭击开始前25分钟。但由于各种拖延导致日本大使无法及时向美国宣战,结果宣战是在袭击后发生。为此日本政府表示道歉。

[编辑] 关于美国预先知道的争论

1941年12月8日起一直有关于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被蒙蔽这么久和美国官方对日本计划知道多少的争论。有人说,不同的人(一些理论说罗斯福和/或其他美国官员或温斯顿·丘吉尔和英国人或其他什么人或所有这些人)事前知道,并可能容忍或甚至促进了它的发生以使美国进入大战。

战后对当时情报的分析确定,当时美国有足够的情报说明日本打算进攻珍珠港,但由于情报机关配合不恰或无能使得这些情报未能被适当使用。

[编辑] 关于珍珠港事件的电影

关于珍珠港事件一共拍摄了三部电影:

  • 走向永生(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年
  • 虎!虎!虎!(Tora! Tora! Tora!,又譯「偷襲珍珠港」),1970年
  • 珍珠港Pearl Harbor),2001年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链接

THIS WEB: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e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losed_zh_tw - co - cr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w - he - hi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s - mt - mus - my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u_sib - rw - sa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earchcom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q - sr - ss - st - su - sv - sw - ta - te - test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okipona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Static Wikipedia 2008 (no images)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cl - be - be_x_old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o - cr - crh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sb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ext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an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k - haw - he - hi - hif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aa - kab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df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t - mus - my - myv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quality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w - sa - sah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r - srn - ss - st - stq - su - sv - sw - szl - ta - te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

Static Wikipedia 2007: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e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losed_zh_tw - co - cr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w - he - hi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s - mt - mus - my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u_sib - rw - sa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earchcom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q - sr - ss - st - su - sv - sw - ta - te - test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okipona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

Static Wikipedia 2006:

aa - ab - af - ak - als - am - an - ang - ar - arc - as - ast - av - ay - az - ba - bar - bat_smg - be - bg - bh - bi - bm - bn - bo - bpy - br - bs - bug - bxr - ca - cbk_zam - cdo - ce - ceb - ch - cho - chr - chy - closed_zh_tw - co - cr - cs - csb - cu - cv - cy - da - de - diq - dv - dz - ee - el - eml - en - eo - es - et - eu - fa - ff - fi - fiu_vro - fj - fo - fr - frp - fur - fy - ga - gd - gl - glk - gn - got - gu - gv - ha - haw - he - hi - ho - hr - hsb - ht - hu - hy - hz - ia - id - ie - ig - ii - ik - ilo - io - is - it - iu - ja - jbo - jv - ka - kg - ki - kj - kk - kl - km - kn - ko - kr - ks - ksh - ku - kv - kw - ky - la - lad - lb - lbe - lg - li - lij - lmo - ln - lo - lt - lv - map_bms - mg - mh - mi - mk - ml - mn - mo - mr - ms - mt - mus - my - mzn - na - nah - nap - nds - nds_nl - ne - new - ng - nl - nn - no - nov - nrm - nv - ny - oc - om - or - os - pa - pag - pam - pap - pdc - pi - pih - pl - pms - ps - pt - qu - rm - rmy - rn - ro - roa_rup - roa_tara - ru - ru_sib - rw - sa - sc - scn - sco - sd - se - searchcom - sg - sh - si - simple - sk - sl - sm - sn - so - sq - sr - ss - st - su - sv - sw - ta - te - test - tet - tg - th - ti - tk - tl - tlh - tn - to - tokipona - tpi - tr - ts - tt - tum - tw - ty - udm - ug - uk - ur - uz - ve - vec - vi - vls - vo - wa - war - wo - wuu - xal - xh - yi - yo - za - zea - zh - zh_classical - zh_min_nan - zh_yue - 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