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几内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几内亚,位於澳大利亞以北,是現時世上第二大島嶼。新几内亚在公元前5千年時仍然與澳大利亞相連,但後來由於海平面上升,使兩者被海水分隔,形成了今日的托雷斯海峽。有時,本島亦被稱呼為巴布亞,但有時巴布亞亦單指本島的一部份。此外,印尼語稱呼本島為伊利安。
本島被國界大致上一分為二:
- 位於東經141度以東的,屬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新几内亚),由1975年開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 位於東經141度以西的,屬於印尼的巴布亞省(Irian Jaya)。這部份一直都有分離活動,要求從印尼獨立。
本島自公元前4.5萬年開始已有人定居,島上居民約有一千多個不同種族,都屬於巴布亞密羅尼西亞人種,都講巴布亞語族的語言。
目录 |
[编辑] 生態
以大約786,000平方千米的熱帶土地,新幾内亞有巨大的生態價值:11,000種植物;幾乎600種獨特的鳥,包括天堂鳥;超過400種兩棲動物;455種蝴蝶;包括bondegezou, Goodfellow's 樹袋鼠, Huon 樹袋鼠, long-beaked 針鼴, tenkile, 高山鼠, cuscus, and possums的有袋動物;和各式各樣的哺乳動物。大多數物種,至少牠們的起源,與直到相當最近地質時期是一部分的同樣大片陸地的澳洲大陸分享。參見澳大利亞新幾内亞的概述。
[编辑] 歷史
本島的歐洲殖民歷史始於1828年,當時荷蘭人佔領了本島的西半部,並相繼於1895年設立貿易站,及於1910年建立省城Hollandia(即今日的Jayapura)。1883年,法國佔領了本島的東南部,改名為新愛爾蘭,但很快又被昆士蘭自治殖民領佔領。英國在1884年反對昆士蘭佔據新愛爾蘭,並把當地變成由英國直接管轄。餘下本島的東北部亦於同年被德國佔領,並宣稱為其保護地。
1906年,英國把新愛爾蘭的管治權交給澳大利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澳大利亞強行奪取德國在新几内亚的屬地,並於1920年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
1942年,日本軍隊南下至本島,同時進侵荷屬新几内亚及東部澳大利亞的領土,使本島東部和北部的高地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南太平洋的主戰場。當地原住民不時為日本軍隊提供協助,籍以對抗澳洲及美國的軍隊,並幫助於島上運送傷兵。
二戰結束後,新几内亚西部於1959年舉行選舉,成立巴布亞議會,並籌備於1961年4月5日獨立。當時議會已決定了新成立的國家的國號為西巴布亞、訂立了新的國徽、新國歌,以及以晨星為圖案的新國旗。新國旗於1961年12月1日升起,並與荷蘭國旗並排。1961年12月18日,印尼入侵西巴布亞,結束了它短暫的獨立日子。1975年,澳大利亞正式給予新几内亚東部全面獨立的地位,成立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