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熱帶風暴寶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強烈熱帶風暴 (JMA) | |||||
---|---|---|---|---|---|
熱帶風暴 (SSHS) | |||||
強烈熱帶風暴寶霞 |
|||||
形成 | 2006年8月5日 | ||||
消散 | 2006年8月10日 | ||||
最高風速 |
|
||||
最低氣壓 | 985 hPa | ||||
財產損失 | 不詳 | ||||
死亡人數 | 0 | ||||
影響地區 | 台灣、香港、澳門、日本 | ||||
是為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份 |
強烈熱帶風暴寶霞(BOPHA,台灣譯名寶發,國際編號:0609,JTWC編號: 10W)是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名字來自柬埔寨。
目录 |
[编辑] 形成歷程及路徑
在8月5日,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發現一熱帶低氣壓於台灣之東形成,便將它命名為Inday,但日本氣象廳在第二天才將它升格為一熱帶低氣壓,再在同日較後時間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寶霞。8月7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至強烈熱帶風暴,但在同日較後時間便將它降格為熱帶風暴。第二天,日本氣象廳將它重新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並再於同日將它重新降格為熱帶風暴。同日,它登陸台灣東部。8月10日,日本氣象廳將它降格為一熱帶低氣壓。此強烈熱帶風暴與比它強的颱風桑美發生藤原效應,一度在南海徘徊。
[编辑] 三熱帶氣旋同時存在於西北太平洋上
由於與強烈熱帶風暴瑪莉亞 (0607/08W)與颱風桑美(0608/09W)同時形成,三者在衛星雲圖中形成邊長為1000公里之等邊三角形的形態(見右圖),其中兩個熱帶氣旋桑美及寶霞發生藤原效應。
[编辑] 災害
[编辑] 台灣
台八線花蓮─洛韶公路段8月9日早上出現塌方,台九線蘇花公路南下147.7公里處公路段有落石掉落,道路中斷。
[编辑] 影響
[编辑] 台灣
台灣中央氣象局於8月7日晚上8時30分發出海上颱風警報,在8月8日下午2時半發布針對綠島、蘭嶼、台東、恆春半島、屏東地區的陸上台風警報,晚上範圍擴大至高雄、台南與澎湖地區;雖然寶霞為花蓮帶來間歇性大雨(山區累積雨量約250毫米),台東市區並有少量水淹及膝情況,但整體雨量並不多並持續減弱之下,陸上颱風警報於同日上午11點半解除並在下午2時解除海上颱風警報。
華航於8月8日晚上決定停飛C1-120至123的四班台北─琉球之班機,8月9日中午前的航班均取消;但當晚舉行之恆春中元節搶孤活動則如期舉行。
[编辑] 日本
日本氣象廳在8月8日凌晨發布沖繩縣全縣的強風注意報,其中大東島、石垣島和宮古島更有波浪警報。至8月9日凌晨取消,但接著又發布颱風桑美之大浪警報。
[编辑] 香港
由於寶霞已經橫過台灣並預料向西南偏西移動,橫過南海北部,香港天文台於8月9日早上8:40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因受到寶霞及桑美的外圍下沉氣流影響,香港在8月9日的空氣污染指數持續高企,全日廣泛地區均錄得甚高水平,其中當天深夜旺角、銅鑼灣及中環三個路邊監察站較為嚴重,環境保護署分別錄得空氣污染指數147、131及126。
隨着寶霞已減弱為一個低壓區,香港天文台於8月10日晚上10時10分取消所有信號。
[编辑] 澳門
澳門氣象局於8月9日早上11時懸掛一號風球,並於8月11日凌晨0時30分除下。
[编辑] 外部連結
- 香港天文台[1]回顧